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ROS的构建

合集下载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空间维解构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空间维解构
Vo _7 No5 l3 .
第 3 卷 第 5期 7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模式 的空间维解构
马 勇 .何 莲
(. 1 湖北大学 旅游发展研究 院, 湖北 武汉 4 0 6 ; . 30 2 2 武汉商业服务学 院 旅游系 , 湖北 武汉 40 5 ) 3 06 [ 摘 要 ]鄂西 生态文化旅游 圈若要建设成 为国家级 生态文化旅游示 范区, 必须探 索符 合其 区域特 色和发展
20 0 8年 , 湖北 省委 省政 府 提 出要 将 鄂西 生 态文 化旅 游 圈整体 打 造成 国家 级 生态 文化 旅游 示 范 区 , 至
此,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各个地区之 间应该 由以前的相互独立 、 相互竞争 的关系转化为相互合作 、 共 同发展 的关 系。 然而 ,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由襄樊 、 荆州 、 昌、 宜 十堰 、 门、 荆 随州 、 恩施 、 神农架等 8 个地
视 角为切 人 点来 进行 研究 。 文 在对 鄂西 生 态文 化旅 游 圈区域 发 展模 式 的 内涵 进行 解读 的基础 上 , 空 本 从 间 维 的视 角 进一 步探 讨鄂 西生 态 文化 旅游 圈区域旅 游 发展 模 式 。


鄂西 生态 文化 旅 游 圈区域 旅游 发 展模 式 的 内涵解 析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模式 的构建 ,需要在对其 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的 基础 上 , 针对 鄂 西 生态 文 化 旅游 圈现 存 的 问题 , 出针 对性 的 区域 旅游 发 展模 式 。 提 综合 考 察 鄂 西生 态 文
化旅 游 圈社 会 经 济发 展 的 客观 情 况 , 提 出 区域 共 生一 产 业 协调 发 展模 式 。 中 , 特 其 区域 共 生 指 的是 鄂西 生态 文化旅 游 圈 区域旅 游 发展 模式 的构 建 将使 得 鄂 西 圈 内 8个 地 市之 间形 成 一种 共 生 、 共存 、 共荣 的关

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现 在随着 交
鄂 西 旅 游完 全 有条件 加 快 发 展


要 以 改革 开

放 为动力
造 条件

不 断开 放视 野
导入 先进 理 念


着 力在投 融 资

旅 游 管理
体 制 以 及 资 源整 合 上 下 功 夫

推 进 大景 区 制 改革试 点

为旅 游 起 飞 创

旅 游 业 关 联度高

产业 链 长

特 色在 鄂 西


要 通 过 建 设 把鄂西 生 态文

化 旅 游 的珍 珠 串起 来

努 力做 到 成 线
成带

成圈
切 实 增 强 吸 引 力和 竞争
李 鸿 忠强 调
游项 目 制


要 加 强 以 交 通 为 重 点 的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启动

批 重 点文 化旅

坚 持 生 态 环 保优 先
会 又 好 又 快协 调发 展
罗 清泉 说

努 力实 现 全 省 经 济 社
积 极 构 建 鄂 西 生 态文 也 是全 省

在 加 快建 设 武 汉 城 市 圈 的 同 时


化旅游 圈
出的又


是 省委
省政 府 站 在 推 动 全 省 经 济 社 会 科 学 发 展 的高 度 作

重 大 战 略决 策

发达

生 态 经 济繁荣 的生 态 文 明 圈

集荆楚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造 良好 的氛围和环 境 。 总之 ,鄂西 生态文化旅 游圈 ” “ 这一 战 略构想 , 我省 武汉谷更 是世 界 著名
的地质 奇观 ; 农溪 、 神 九畹 溪 、 溪 、 泗 龙
这 一 战略 构 想 的 提 出 和 实施 , 对 于进 一 步 推 动“ 型 社 会 ” 设 、 力 两 建 努 构 建促 进 中部 地 区崛起 的 重要 战 略支 点、 加快 全省 全 面建设 小 康社 会进 程 ,
必 将产 生重大 而深远 的影响 。
圈 建 设 提供 组 织 保 证 和 政策 支 撑 , 营
省 委 、 政府 提 出 , 加快 武 汉城 市 圈 省 在 旅 游业 一体 化发 展 的基 础上 ,努 力 构
建鄂西 生态文化 旅游圈 。 名度 。
李春 明
度 假设 施和 综合 服 务功 能建 设 ,不 断
鄂 西地 区历史 悠 久 ,文化 积 淀厚
重 , 独具 特色 。 且 这 里是土家 族 、 族的发祥 地或 聚 苗 居地 , 民族 风情 和峡 江风 情 浓郁 ; 是古
既 丰富又集 中的地区 , 在全省 占有重要
地位 。共有世界级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 3处 ( 神农 架为 国际 “ 与 生物 圈” 人 保护 区网成员 , 当山古 建筑群 和明显 陵为 武 世 界文化遗产 , 全省仅 此 3处) 国家 。有 级 生态旅游 资源 3 2处 ( 全省 4 6处)有 , 国家级 文化 旅游 资 源 9 7处 ( 全省 14 4 处)共有旅游景 区 2 1 全省 4 3处) , 9 处( 4 ,
完 善和提 升“ 江两 山” 游产 品。 一 旅
三 是要 深度 挖掘 三 国文 化 、荆 楚
文化 内涵 .加快 文化 旅游 资 源 的综合

湖北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湖北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态文化 旅游 圈项 目库 , 包括 5 0 2 个项 目, 港 口、 当山到均州 的高等级公 路进行规 区, 武 从长计 议, 科学规划 , 起点、 高 大手笔
预计总 投 资 1 6 亿 元 。 年先 期 启动 项 划 论 证 , 64 今 对丹江 口水 库 库 区 水体旅 游 规 推 进 鄂 西 生 态文 化旅 游 圈建 设 , 升湖 提 目3 3 预 计总投 资 1 2 亿 元 , 8 个, 22 涉及 基 划 进行补充 、 完善和 论证 , 这些 重 点项 目 北 旅游产业 层次。 础设施 、 文化 设施 、 点景 区、服务设 施 已进 入规划 实施 阶段 。 景
设 抢 先起 步, 去年 l1 月底 , 资 6 0 多 投 00 根 据 这一 原 则,围绕 以 “ 江两 山” 一
将鄂 西 圈 2 6曰, 月 由省 长 李 鸿忠 任组 长 , 省 万元 , “ 界第八 奇迹 ”曾侯 乙编 钟出 等 精 品旅 游 资源 开 发 为龙 头 , 在 世 委常委 、 务副省长 李宪 生 , 常 省委常 委 、 土地 擂 鼓墩 附近 建 成随 州博 物馆 及相关 建 成国内一流 、 世界知名 的生 态文化旅游

编 辑 :晓福
湖北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文/ 包国强
类 将重 点 打造 长江三 峡 、 当 武 2 0 年2 0 9 月2日至 4日, 北省长 李鸿 等 4 项 目。 湖
李鸿忠说 , 建设鄂西 生态文化旅游圈
神 必 忠在神 农架 林 区就林 区保 护与发 展 进行 山、 农 架 三 国 文化 等 六 大 核 心旅 游 是 一 项宏 伟 的 系统 工程 , 须 发挥 和 调 调研 时强调 , 农架林 区要按 照省委 、 神 省 区 , 以及 “ 江两 山”、 一 清江 民俗生 态等 5 动 各个方面 的积极 性 。 各地 、 各部 门要强 政府 的相关部 署, 深入 贯彻落 实 “ 护第 条精品 旅游线路 。 保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ROS的构建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ROS的构建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ROS的构建摘要:游憩机会图谱(Recreational Opportunity Spectrum, ROS)是对一地的旅游资源、环境条件是否适合开发为旅游产品和开发成何种类型的旅游产品的一种规划工具,又是一个游憩资源规划管理框架,强调为某个特定的游憩体验(提供某一游憩机会)去管理某游憩环境,最终实现提供多样化的游憩体验的目标。

本文从ROS的理论研究出发,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特点探讨ROS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构建,并以神农架景区为例构建ROS。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ROS;游憩机会前言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创新战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立,强化了人们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了湖北省构建两型社会“两圈一带”策略两个圈的协同发展。

但是大量游客的到来势必会对当地的生态文化资源造成消极影响,必须以有效管理作为条件。

游憩机会谱(ROS)是被认为最有效的资源和游憩管理方法之一,它为包含提供高质量的游憩体验、多样的游憩机会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考虑的游憩资源多重目标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途径。

一、ROS理论的概述游憩机会谱理论(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是为解决美国西部大面积公共土地上的游憩资源规划与管理问题而设计的,后来逐渐被应用于其他不同类型、不同文化背景的区域中。

这个过程中,ROS理论的指标、游憩机会等级分区以及制图方法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完善。

(一)ROS理论的概念。

Roger N. Clark 和 George H 在所著书中将“人们选择一个偏好的游憩环境, 去参加某项活动得到期望的游憩体验”的可能视为一个“游憩机会, ROS是一个游憩资源规划管理框架,强调为某个特定的游憩体验 (提供某一游憩机会) 去管理某游憩环境,最终实现提供多样化的游憩体验的目标 [1] 。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意义和途径刍议_整合资源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意义和途径刍议_整合资源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意义和途径刍议_整合资源论文导读::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意义。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意义和途径刍议。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统筹湖北区域发展,整合资源一、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意义1、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有利于发挥鄂西地区的比较优势鄂西地区在湖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8个市州(区)的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0%和70%,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文化多样,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鄂西地区的比较优势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生态资源优势。

鄂西是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和中西接合部的生态走廊,有着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

其森林面积占全省的54%。

二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鄂西集中了湖北四大文化体系,即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

荆襄地区是楚文化发祥地,楚风楚韵源远流长;鄂西地区的襄樊古隆中、襄阳古城、当阳关陵古庙、荆州古城集中体现了三国文化;《后汉书》记载的巴人发源地在清江流域,巴土文化独具魅力;武当山是我国道教四大名山之首,代表着道教文化的神韵。

三是工程建设奇观资源。

包括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大气磅礴,蔚为壮观。

四是地域民俗资源优势。

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一曲“龙船调”唱响世界,成为全球25首著名民歌之一。

五是区位优势。

该地区毗邻我国西部,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论文范文,与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声气相通。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切合鄂西地区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充分发挥鄂西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该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实现湖北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2、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湖北的对外开放鄂西处于内陆腹地,具有相对封闭性。

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观念制约与对外开放不够。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将有利于扩大该地区的对外开放。

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

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

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作者:李乐成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鄂西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宜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是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在鄂西圈中,宜昌3A级以上景区占44.2%,游客接待量占23.4%,旅游总收入占32.2%,三星级以上饭店占29%,旅行社占30.5%,注册导游占48.9%。

要按照全省“一江两山”旅游发展总体部署,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布局,打造旅游精品,提升产业层次,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实现宜昌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一、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发展定位精心编制发展规划。

按照“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高起点编制《宜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配套编制旅游、文化、交通、林业、环保等8个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全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布局。

把规划纳入法定程序,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引领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确立发展定位。

紧紧依托三峡旅游这一核心品牌,围绕“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目标,加快把宜昌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打造成三峡旅游龙头。

力争到2012年,年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0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80%、180%;森林覆盖率达到60%,空气优良天数占比保持在95%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20亿元。

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0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3倍、7倍,旅游业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

二、坚持项目驱动,打造旅游精品着力推动项目建设。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争取国家项目,引进市外项目,激活民间项目,以项目大突破推动旅游大发展。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

( ) 二 过渡阶段——点轴式 的空问布局形式 。
“ 点——轴 系统 ”理论 是 由我 国 经济 学 家陆 大 道 于
18 94年提 出的。他认为在区域发 展过 程中 , 大部分社会经 济要素在 “ ” 点 上集 聚, 由线状基础设施联 系在一起而形 并 成 “ 。该 理论的核心是 : 轴” 地域空 间结构 的演化是 由点到 轴、 由轴 到面的过 程 , 点——轴——面在地域上 的融合是经 济活动地域过程在现阶段所表现 出的最高形式。[r - 26e I6 ̄ 2 ̄
鄂西生 态文化旅游 圈持 续健 康发展提 供指导 。 关键词 : 区域 共生一 产业协调 ; 发展 模式 ; 西生态文化旅 游圈 鄂
中图分类号 : 172 3 F 2 (6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 7 (0 0 0- 09 0 10 — 4 7 2 1 ) 1 0 6 — 4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由宜 昌、 襄樊 、 随州 、 十堰 、 荆州 、 荆 门、 神农架 、 恩施八 个地区组成 , 目前这八个地 区的社会
重点 发展 区域 ,选 择两个极 点周边 的一些增 长点和 增长
轴, 逐渐发展成为点轴式的空间布局形式 。 ( ) 三 成熟 阶段—— 网络化的空间布局形式。
络 ” 由商 品、 , 资金 、 技术 、 息 、 信 劳动 力等生 产要 素的 流动 网及交通 网、 通信 网等组成 。【 网络开发模式是区域发展 疆 中一种较完善 的模式 , 是区域经济走 向成 熟阶段的标志。 网络化的空间布局形 式是 鄂西生态 文化 旅游圈发展到
打造成为生态 、 文化 、 旅游 和经 济社会整体 协调发展 的 ‘ 国 家典 范区域 ”这一 目标 。而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 范区是 ’

齐心协力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来自圈内8市(州、区)的报告

齐心协力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来自圈内8市(州、区)的报告
突 破 性 地 发 展 旅 游 业 .襄 樊 既 有
得 天 独 厚 的 资 源 禀 赋 , 更 有 优 越 坚 实
i, t蒜
口 楚

襄 樊 市 委 、市 政 府 认 为 ,按 照 省 委 、省 政 府 要 求 ,建 设 “ 西 圈 ” 鄂 ,襄
樊 大 有 作 为 。 襄 樊 存 建 设 生 态 文 化 旅
辉 映 。 襄 樊 境 内风 景 名 胜 极 具 视 觉 冲 击 力 和心 灵 震撼 力 .未 睹让人 慕 名 .
政 府 的 这 一 重 大 战 略 决 策 ,紧 紧 抓 住 并 利 用 好 这 一 个 重 大 战 略 机 遇 .齐 心
协 力 建 设好 “ 西 圈 ” 鄂 。
观 赏 让 人 陶醉 ,游 后 让人 流连 忘 返 。
层 峦 叠 嶂 ,千 姿 百 态 ,气 象 万 千 。 楚
人 先 祖 在 荆 山 奠 定 了 战 国 七 雄 的 百 代 基 业 。襄 阳 古 城 外 揽 山 水 之 秀 ,内 得
市 ( 、区 ) 普 遍 认 为 ,省 委 、省 政 州 府 提 出并 实 施 这 一 重 大 战 略 .符 合 科 学 发 展 观 要 求 .切 合 鄂 西 地 区 实 际 .
规 划 和开 发 ,统 筹 襄 樊 旅 游 业 发 展 与 襄 樊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高 水 平 规 划 ,高 起 点 开 发 ,深 入 挖 掘 文 化 内涵 和 自然 风光 价 值 .创 造 高 品位 旅 游 产 品 ,推 进 旅 游 资 源
串联 整 合 ,大 手 笔 开 发 旅 游 营 销 ,全 方 位 推 进 市 场 运
设 “ 西 圈 ” 为 此 找 到 了 一 个 很 好 的 突 破 口 和 切 入 点 鄂

抢抓机遇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

抢抓机遇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

库” 之称 。二是历 史 文化 资 源优 势 。境 内拥 有 世 界 文化遗产 、 国家 4 A级旅 游 区 、亘 古 无双 胜景 , “ 天下 第一仙 山 ” 的道教 圣 地武 当山 , 轰 动 中外 、 有
道。汉十、 十漫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发挥着承东
启 西 的重要作 用 。
[ 收稿 1 ]0 8 2—1 3期 2 0 —1 7
源 。十堰是 闻名 全 国的汽车工 业基地 , 因车 而建 、
因车而兴 , 驰 名 中外 “ 风 车 ” 是 东 的故 乡 , 全 国 是 闻名 的“ 汽车城 ” 素有 “ , 东方底 特律 ” 之称 。亚 洲
宜 昌 、 堰 、 门、 州 、 施 和 神 农 架 等 8个 市 十 荆 随 恩
地 区唯一 的 区域 性 中心 城 市 。距 武 汉 、 州 、 郑 西
程, 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堰 生态 文化旅 游 资 源 丰富 , 发 展生 态 文 有
化旅 游 的有利条 件 , 要可 以概 括为五 大优势 : 主 一 是 生态资 源优势 。十堰 是南北 气候过 渡带 和中西 接 合部 的生态走 廊 , 着独 特 的生 态 资 源 和生 态 有 优 势 。 生 物 资 源 30 余 种 , 林 覆 盖 率 达 10 森
20 0 9年 4月( 2期 ) 第 湖 北省 社 会 主 义学 学报 ・ 1・ 6
抢 抓 机 遇 打 造 鄂 西生 态 文 化 旅 游 圈 ∥ , 块 核 板
赵 绪 英
( 十堰市 张湾 区人 民政 府 , 湖北
[ 摘
十堰
4 20 ) 4 00
要 ] 建 “ 西 生 态 文化 旅 游 圈” 省 委 、 政 府 的 一 个 重 大 战略 构 想 , 构 鄂 是 省 十堰 市 以其 独 特 的 自然 生 态 、 区域 经 济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意图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着力开展国家批准的鄂东地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同时,运用后现代理念,激活鄂西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协调组织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使其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这既是湖北从长远谋划区域统筹协调,创造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湖北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

目录(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出背景(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情况(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内涵(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思路(五)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原则(六)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领导讲话(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实施情况(八)鄂西生态旅游圈十大核心景区:(九)鄂西圈201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业绩(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项目建设(十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市场主体(十二)鄂西圈管理机构(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出背景(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情况(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内涵(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思路(五)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基本原则(六)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领导讲话(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实施情况(八)鄂西生态旅游圈十大核心景区:(九)鄂西圈201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业绩(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项目建设(十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市场主体(十二)鄂西圈管理机构展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约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1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落实五个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落实五个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落实五个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是继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顺利起步之后,作出的又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我国的经济结构仍然呈现城乡二元型特征。

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作为农业大省,湖北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差距较大,全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近60%,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87∶1。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城市,而且要着眼于农村,着眼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让全省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寻求城乡产业联动的载体,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

旅游业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国内外成功的实践证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不仅可以依托第二产业,也可依托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路子,如美国的夏威夷,我国江苏的周庄、湖南的张家界等。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劳动密集等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优化城乡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切入点。

鄂西地区农村面积广阔,是“老、少、边、穷”聚集区,相对于东部的武汉城市圈,大部分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发展工业等产业的制约因素较多。

鄂西圈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鄂西圈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被 誉 为“中国 多瑙 河 ” 。在 “ 西 圈 ”区域 所 鄂 经 之 处 皆为 人 文 荟 萃 之地 , 文化 昌盛 之 区。

鄂西 圈旅游 业发展 的 S T分 析 WO
江 河 、


鄂西生态 文化 旅游 圈 , 指 宜 昌 、 樊 、 州 、 堰 、 特 襄 荆 十 荆 门 、 州 、 施 、 农 架 等 西 部 广 大 地 区 。鄂 西 圈 旅 游 业 的 发 随 恩 神 展 是 优 势 ( t n ts 与 劣 势 ( a n se ) 在 , 会 ( p o. Sr g ) e h Wek es s 同 机 O pr tn i ) 挑 战 ( he t) 存 。 u ie 与 ts T ras 并
1 存 在 体 制 性 障 碍 .
在 鄂 西 主 要 景 区 、 点参 与旅 游 开 发 、 营 的 单 位 众 多 , 景 经
人 类 居 住 的 地 方
1 旅 游 资 源 丰 富 多 样 .
漤 水
鄂 西 圈 内 旅 游 资 源 丰 富 多 样 , 域 特 色 明显 , 位 高 , 地 品 集 中 度 好 。 圈 内 山 岳 景 观 中 , 以 自然 景 观 为 主 要 特 色 的 “ 有 绿
色 宝 库 ” 农 架 , 以人 文 景 观 为 主 要 特 色 的 武 当 山 为 典 型 神 和
入 性 差 、 发 水 平 不 高 的 劣势 ( a n se ) 是 机 会 ( p otnt s 与 挑 战 ( het ) 存 , 大 力 发 展 生 态 旅 游 , 开 We k ess , O pr ie) u i T ra 并 s 而 整 合 圈 内旅 游 资 源 , 一体 化 发 展 之 路 , 鄂 西 生 态 文 化 旅 游 圈最 好 的 发 展 战 略 。 走 是 关 键 词 : 西 圈 生 态旅 游 业 ; WO 鄂 S T分 析 ; 一体 化 发 展 战略 ; 业 整 合 产 中 图 分 类 号 :52 7 文 献 标 识 码 : F 9 . A 文 章 编 号 :0 6 WH( 0 2 O -4 -3 27 / 21 )1 5 0 0 江 画廊 风 景 区 , 靠 武 汉 城 市 旅 游 圈 , 理 、 游 区 位 优 势 东 地 旅

基于价值创新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构想

基于价值创新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构想

基于价值创新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构想摘要: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

利用价值创新的观点,在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现有旅游产业战略布局和价值曲线的基础上,通过蓝海战略的“剔除、减少、增加和创造”四部价值创新法,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产业曲线进行重构,并提出了几点战略构想。

关键词:价值创新;蓝海战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85-03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着力打造宜昌、恩施、荆州、荆门、十堰、襄阳、神农架、随州等八个地区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力求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湖北东西部相对均衡发展。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神秘而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交通问题以及和交通问题相关联的市场推广、目的地通达性、区域资源整合、产业体制等问题一直是制约鄂西旅游发展的瓶颈。

因此,“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要想成为湖北旅游的一张名片,乃至成为中国区域旅游的成功典范,就必须引入创新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创造性和持续能力的发展战略。

价值创新(value innovation)战略,为这一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思路和途径。

一、价值创新价值创新是由莫博涅和w.钱·金在《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的概念。

价值创新被认为是蓝海战略的基石,这种战略的核心思想是满足和创造顾客和企业自身的价值,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1]。

以价值创新为理念的蓝海战略让企业以一种新的方法思考和实施战略,克服了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必须进行权衡取舍的缺点,“与之相反,志在开创蓝海战略的企业则会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1]。

因此,企业通过价值创新,实施蓝海战略,从而达到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的完美契合,最终可以实现高额利润。

沿着这条思路,我们发现价值创新不仅适用于微观层面的企业,同样也适用于宏观层面的区域,因此,可以用来指导本文的研究。

关于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一、关于旅游资源1. 利用鄂西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自然资源与文化艺术资源,综合利用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关注,增加游客的满意度。

2. 开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完善相关景区、旅游景点的建设,提升景区绿化、保护自然生态等,使游客能够有更多可选择的旅游体验。

3. 用创新的思维,对既有的景点加以利用,比如将古旧建筑升级改造,布置教育性质展览,塑造鄂西独特的文化气质,让游客有更多的学习和欣赏机会,使旅游景点更加有吸引力。

二、关于宣传1. 精准的宣传,以鄂西的优势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布宣传文章,制作宣传片等,向全国及国外游客推广鄂西旅游。

2.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线上宣传,可以通过专业旅游资讯平台,或大型社交平台,将信息发布到网络上,吸引更多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3. 开放互联网,大力推广旅游文化,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培养游客的旅游文化意识,使更多游客知道并能够旅游访问。

三、关于旅游项目1. 继续推进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整合各种旅游资源,丰富现有的旅游项目,增加特色旅游线路,特别是将有故事传说,山川景色著名的地方,传统文化民俗,制作成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

2. 立足本土,以群众参与为原则,致力为游客提供客观、新颖、真实的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提升和完善各种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和游客的满意度。

四、关于联络服务1. 加大与外媒的联络力度,增强鄂西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前来旅游。

2. 加强与社会的联络服务,建立全社会多种多样的旅游相关服务网络;建立联络服务中心,实现快速的旅游服务。

3. 用智能系统搭建联络服务,满足游客各类服务需求,实现客户自助服务,提高旅游服务效率。

五、关于数字化1. 推动旅游业数字化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把旅游服务数字化,实现更快捷的旅游服务。

2. 建立旅游联网平台,将游客的信息、景点的描述等旅游信息数字化,建立数据仓库,方便游客查询旅游信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

,统筹 区域 经 济协 调发 展 , 现经 济社 实 时 代要 求做 出的 战略决 策 ,必 将 对鄂 西地 区的发 文 化旅 游圈 ”
展产 生深 远影 响 。由于鄂 西 地 区隶 属 于不 同 的行政 会 又好 又快 发 展 。这 一 目标 的实 现 ,需 要 与之 配套
区域 ,传统的 “ 行政 区行政”模式已成为区域合作 的相关措施予 以保 障,协调联动机制就是其 中的重 与联 动 的主要 障 碍 ,构建 一 个强 有 力 的 区域 协 调联 要举 措 。因为 将这 一 区域 作 为一 个整 体进 行 规划 尚
源 ,发挥 区域整体优势 ,重塑区域形象,增 强区域竞争力。
关 键 词 :鄂 西 生 态文 化 旅 游 圈 ; 协 调 联 动机 制
中 图 分 类 号 :F 9 . 52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3 2( 0 0)O ~ 0 9 0 0 3 13 2 1 6 05— 4
大类 ,3 个 亚类 和 15个 基本类 型 ,恩施 州具 有 8 说 ,这一层 次 的协 调联 动 机制 的构 建具 有全 局 和核 1 5 大类 旅游 资 源 , 占主类 的 10 0%;有 2 亚类 ,占 心作用 , 9个 是指导基层协调机制建立的依据与保障。 3 个 亚类 的 9%” 如此 丰富 的旅游 资 源没能 有效 另 一 方 面是湖 北 省政府 与 地方 政府 、建 设 基地之 间 1 4 。① 开发 ,已有 的开发 也 大都处 于 初级 开发 层 面 ,未 形 的协 调联 动 。省政 府在 鄂 西生 态文 化 圈建设 中处 于 成 具有 竞 争力 的 品牌 。建设 鄂 西生 态文 化旅 游 圈 , 统 帅 和 中轴地 位 ,其作 用 的真 正发 挥在 于 与各地 建 就 是用 改革 创新 的办法 解决 制 约鄂 西经 济社 会发 展 立 灵 活有效 的协调 联动 机 制 。首先 ,确 保 政府 总体 的体制 性 、结 拇 l 盾 ,整合 地 区资源 ,推 动鄂 西 决 策 目标 的顺 利 实现 ,即政府 打造 的文化 生态 圈要 生矛 圈 内的产业 升 级 、经 济结 构调 整 和发展 方式 转 变 , 进 而实 现资 源互补 ,提升 区域竞 争力 。

原生态艺术资源与“鄂西生态旅游圈”构建

原生态艺术资源与“鄂西生态旅游圈”构建

原生态艺术资源与“鄂西生态旅游圈”构建有人说,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

笔者理解为原生态艺术是存在于流行文化氛围之外的一种另类文化,传统原生态艺术产生于民间,带着一个地域及当地民族深厚的铬印,是他们的“精神植被”。

它多来自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来自于原始僻壤的乡野地区,它与主流商业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以一种清新纯朴的气质吸引着越来越热的文化旅游者们。

从而给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带来了奇特的发展商机。

从国际上的雅典奥运会上,冰岛歌手比约克在演唱的主题曲Oceania,让人从传递出的自然、原始甚至加上一点野蛮的歌声中穿越时空漫步到古希腊竞技场的跑道上去;从国内杨丽萍的歌舞集《云南映象》,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给云南丽江旅游业带来长足发展;《刘三姐映像》以桂林山水实景为歌台舞榭,使山水桂林更甲天下;连续几届的央视青歌赛,使许许多多的原生态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如世界船工号子《巴东纤夫之歌》、山野穿山号子《花咚咚的姐》、巴山祭舞土家《撒叶尔嗬》,等等,与此同时又反过去成为民俗风情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少数民族区域经济,促进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成熟发展,鄂西生态游圈正在形成中走向纵深发展,传统原生态艺术越来越受到外域游客的青睐。

本文从资源生态学的视角,对被列入鄂西生态旅游圈的清江流域传统原生态艺术进行考察,试分析设置传统原生态艺术的旅游转型模式,以期为民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参考范示。

一、清江流域传统原生态艺术现状及分类原生态是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普遍使用于生物科学领域的一个术语,是“原生物”和“生态”两个名词的复合。

“生态”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

目前学界对原生态民歌和原生态舞蹈关注较多,对传统原生态艺术的内涵则尚无统一的界定,笔者认为:传统原生态艺术是指由民众创造并拥有的、在民众中自然传衍着的艺术形态,原生态艺术在特色地域中传承发展,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 2 O世纪 6 — 0年代 的美 国, 07 是为解 决美 国西部 大面积 公共
系 统。 三级 因子指 二级 因子进 入 系统分 为交通 ,市场 区域 和信
息 渠道 三个三 级 因子 。
土地 上的 游 憩资 源规 划与 管理 问题 而 设计 的 , 后来 逐 渐被 应 用 于其他 不同 类型 、不 同文化背 景 的区域 中。这 个过程 中,O 理 RS 论 的指标 、游 憩机 会等 级分 区以及 制图方 法都 经历 了一 系列 的 发 展与 完善 。 ( )RS理论 的概 念。 一 O
憩 使 用” “ 地管理 ” 游客相 互作 用” 可 接受 的旅游 冲击 ” 、场 、“ 、“
及 “ 游客可接受的管理”6 个指标来确定[] 3
19 96年 Bte . Se hnBy u]rR 和 t pe od在 RS和 T S 论基础 O O理
上合作建立了 EO 理论[] CS 4 。根据生态旅游的影响因子将生态
个偏 好 的游憩 环境 .去参 加某 项活 动得 到期望 的游 憩体验 ”的
可 能视 为一个 “ 憩机会 . O 是 一个 游憩资 源规 划管理框 架 , 游 RS
有 完全 明确的界 限 . HE 到 M T 从 CT N 是一个 逐渐 变化 的趋势 .CT H E
强调 为某 个特定 的游憩体 验 ( 提供某 一游 憩机会 )去 管理 某游
战略 , 鄂西生 态文化 旅游 圈 的建 立, 强化 了人 们对 生态资 源 的保 会 序列 。 每 一种 机会 类型都 是通 过 “ 可进入 性 ” “ 他非游 、 其
护意识 ,促 进 了该 区域 的经 济发展 ,实 现 了湖北省 构建 两型社 会 “ 圈一 带” 策略两 个 圈的协 同发展 。但是 大量 游客 的到来 两 势必 会对 当地的 生态 文化 资 源造 成消 极 影响 . 必须 以有效 管理 作 为条 件。 憩机会 谱 (O ) 游 RS 是被 认为最 有效 的资源 和游 憩管理 方法之 一 . 它为包含 提供 高质 量的游 憩体验 、 多样 的游憩机 会和
R g rN C a k 和 G o g 在所 著书 中将 “ oe . lr e r eH 人们选 择一
20 年 黄 向 , 保 继 刚 提 出 “ 国 生 态 旅 游 机 会 图 谱 06 中 (EO) 理 论,利 用该理论 辨别 分析各 种生 态型旅 游资 源开发 CC S ” 高 等级 生态旅 游 (i hca seo or s . CT 、中等 级生态 hg ls ct u im H E)
C A MIG C IA Hale Waihona Puke R N HN 人文地理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圈 ROS的构建
◎李亚 娟 张海燕
( 中师 范 大 学城 市 与 环 境 科 学 学 院 , 湖北 武 汉 华 407 3 09)
中图分类号:K 0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7 — 9 2( 0 0 5 0 3 0 916 6 3 0 9 2 1 )0— 2 — 3
关 键 词 : 鄂 西生 态文 化 旅 游 圈 :R S O ;游 憩 机 会
前 言
以旅游 业 为龙 头 带动 区域 经济 整体 发 展是 区域 发 展 的创新
(ei Pi 11e ot rzd Sm- rm tv M o ie)、 通 路 的 自 然 区 域 (odd Rae
N tr 1 、乡村 (ua ) au a) Rr 1 、城 市 (ra /ee 0e) 个 游憩机 UbnD v 1Dd6
是最 严格 生态旅 游 的轴端 . MT是最 不严格 生态旅 游 的轴端 。 而 N
影 响因子 可分 为三个 级别 ,每个 级别 可根 据 目的地 的不 同特 点
憩环境,最终实现提供 多样化的游憩体验的目标 []。 1
在 18 92年 的 R S使 用指 南 (O s r ud )一 书中, O R SUe sG ie 认为 游憩机 会是 指 “ 游客 得到 一个真 正 的选 择机 会选 择在 其偏 好 的环境 中 . 与偏好 的活 动 . 参 以实现其 期望得 到 的满意体 验 。 ” 游憩 机会谱 即人 们必 须意识 到 有这些 将游 憩机会 谱定 义为 为 了 方便 管理 ,将该 区域 提供 的活 动,场 景 以及 可能 的体 验机会 按 照一 定 的序 列或 者 图谱 的形 式 表示 出来, 这种 图谱就 被称 为游
摘要:游憩机会 图谱 ( c e t o a O p ru ;y p c rm O) R ra in l p o t n t e t u ,R S 是对 一地 的旅游资源、环 境条件 是否适合开发为旅游产品和开发成 e S
何种类型的旅游产品的一种规划工具 ,又是一个游憩资源规划管理框架 . 强调为某个特定的游憩体验 ( 提供某一游憩机会) 去管理某游 憩环 境. 最终实现提供多样化的游憩体验的 目标。本 文从 R S的理论研究出发,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圈的特点探讨 RS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O O 圈中的构建 ,并以神农架景 区为例构建 R S O。
旅 游 (oe ae ca se oo r .M E) Md rt ]s c t uim C T 、低 等 级 生 态旅 游 s
( ]w c a s ct u im L E) 大 众 自 然 旅 游 (as o ls eo ors , C T 和 m s
n t r - a e o r s 。M T 产 品 的机会 。这 四类产 品之 间没 a ueb sd tu 1m N)
旅 游分 为专 家型 、中 间型 和普 适型 3个等级 ,其 中生态 旅游 的
可 进入性 与其 它资 源相 关活动 ,提 供 的吸引 力 . 现存 基础 设施 ,
保 持 生态 系统 的 完整 性考 虑 的游 憩资 源 多重 目标 的整 合 . 提供 影 响 因子可分 为 :一级 、二级 和 三级 因子。 其中一 级 因子分为
了一个 具有 前瞻性 和建 设性 的途径 。


RS O 理论 的概述
社 会干 扰,知识和 技巧 水平 , 旅游 者影 响 的接 受程度 7 大项 。 个
二 级 因子 如进 入分 为难 度 . 入 系统和 交通 工 具 的形 式三 个子 进
游 憩机会 谱理 论 (e ra in po tn pcrm Rc e to p ru iyS et u )产 O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