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的抗菌药物浓度的相关文献
头胞唑啉钠预防腰椎间盘旋切术感染的临床药学分析
![头胞唑啉钠预防腰椎间盘旋切术感染的临床药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69754ae45c3b3567ec8b02.png)
表1 6种抗生素耐药株数
不同抗生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数)
青霉素
l
诺氟沙星
2
庆大霉素
2
头孢唑啉钠
O
万古霉素
1
红霉素
2
根据表1,选定头孢唑啉钠做为试验组预防用药。 2.3预防用药方法
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及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 重无明显减轻。查体:体温:36.3 oC,脉搏:84次/分,血
作者简介:林世德(1981一),男,福建安溪人,医学学士,研究方向:脊柱外 科,脊髓损伤与修复,(电话)82166804,(电子信箱)linshide@ya·
hoo.corn.ell 女通讯作者,赵廷宝,(电话)0531—82165202。
233
第1 5卷第3期 2 0 0 7年2月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V01.15,No.3 Feb.2007
4.3医疗机构药学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事管 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 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药品技术服务,以提高医疗质 量∽]。作者通过参加查房,阅读病历,查阅治疗用药医嘱 等,进行专科用药调查分析,了解和掌握专科疾病的特点 和用药规律,有针对性的协助临床处置专科合理用药,取 得了显著成效;从中也体会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意 义和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国志,王宇飞.椎问盘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师杂志,
2004,361.
[2]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卫医 发[2002],24号文件.
β—七叶皂苷钠对体外退变椎间盘细胞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β—七叶皂苷钠对体外退变椎间盘细胞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4f65d30b4c2e3f56276333.png)
β—七叶皂苷钠对体外退变椎间盘细胞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对体外退变椎间盘细胞抗炎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退变椎间盘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0、5、10、20 μmol/L β-七叶皂苷钠作用24 h后,炎性因子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相关调控蛋白细胞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变化。
结果β-七叶皂苷钠可显著抑制退变椎间盘细胞炎性因子IL-1、TNF-α表达,退变椎间盘细胞中调控炎性因子表达的蛋白NF-κB在β-七叶皂苷钠作用后表达显著降低,而TGF-β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结论β-七叶皂苷钠可通过抑制NF-κB 途径以及上调TGF-β1表达,显著抑制退变椎间盘细胞的炎性反应。
标签:β-七叶皂苷钠;退变椎间盘细胞;炎性因子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时,髓核组织暴露可导致机体免疫炎性反应,导致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有大量免疫炎性细胞因子表达[1]。
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组织中有免疫细胞的浸润和多种炎症因子的高表达[2],炎症因子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2-3]。
植物提取物β-七叶皂苷钠具有抗炎、抗渗出及消肿胀等作用,本实验对β-七叶皂苷钠体外抑制退变椎间盘细胞炎性反应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并深入探讨了相关机制。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β-七叶皂苷钠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购于Invitrogen公司;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相关调控蛋白细胞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一抗均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小鼠IgG二抗为Promega公司产品;增强化学发光试剂盒(ECL)购于Millipore公司;PI染色试剂盒、Bradford法蛋白定量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
七叶皂苷钠滴注配合骶管注射治疗青壮年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七叶皂苷钠滴注配合骶管注射治疗青壮年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5afef2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9.png)
七叶皂苷钠滴注配合骶管注射治疗青壮年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吕伟忽晓鹏冯飒DOI :10.19522/ki.1671⁃5098.2020.06.051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药械科(吕伟、忽晓鹏);艾昆纬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冯飒)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在外界因素下,患者受到外来作用力后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从而刺激压迫到附近脊神经根,从而产生腰部疼痛或下肢麻木等一系列症状[1]。
而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指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发病期,突出组织压迫周围神经至周围神经水肿,局部发生炎性反应,从而引起部分患者急性期疼痛剧烈,活动严重受限[2]。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主要以青壮年患者为主,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工作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以与痛苦。
因此,现对2组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案以观察七叶皂苷钠滴注配合骶管注射治疗青壮年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以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壮年患者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80例年龄19~47岁,平均(25.3±1.8)岁;27例患者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29例患者为高中,24例为专科及以上;患者起病时间为1~4d ,平均(1.8±0.3)d 。
纳入标准:①患者在我院经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②患者理解本次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发生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流畅交流;②对于药物存在过敏疗,3g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经静脉滴注治疗,每8h 用药1次。
研究组加用注射用替加环素(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国药准字H20133044)治疗,首次使用剂量为100mg ,之后每12h 使用50mg ,与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经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1~2周。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原则2015年版)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原则2015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2e5c1bf01dc281e43af047.png)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注:
[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
[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素霉+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注:
1.操作前半小时静脉给药。
2.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3.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应严加限制。
椎间盘炎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炎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afda274284ac850ac02420a.png)
椎间盘炎的研究进展椎间盘炎是发生于椎间盘、软骨终板和相邻近椎体的炎症性病变。
目前对椎间盘炎的病因主要分为三种学说:细菌感染性椎间盘炎、自身免疫性椎间盘炎、无菌性椎间盘炎。
对其治疗意见也缺乏统一的认识。
本文将对椎间盘炎病因及治疗进行综述,并对椎间盘炎的自身免疫性治疗进行了展望。
标签:椎间盘炎;病因;治疗椎间盘炎临床上比较少见,然而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诊疗技术的提高,椎间盘炎也呈增多的趋势。
目前对椎间盘炎的病因及治疗缺乏系统的认识。
临床上经常误诊或漏诊[1],给患者经济和精神上造成严重负担。
故本文对椎间盘炎的病因及治疗做一综述,希望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1 病因椎间盘炎最早被认为是化脓性感染,而近年来多数研究发现,椎间盘炎手术时并没有感染表现,标本培养无病原菌生长,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椎间盘炎的其他病因。
目前椎间盘炎的病因仍未明确,主要分为三种学说:细菌感染性椎间盘炎、自身免疫性椎间盘炎、无菌性椎间盘炎。
1.1 细菌感染性椎间盘炎多数学者认为椎间盘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2-3]。
通过血培养或标本培养发现主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少数由布鲁氏菌、布氏放线菌、淋球菌等致病。
细菌性椎间盘炎又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多见于血源性;另一类是继发性,多见于医源性。
1.1.1 原发细菌性椎间盘炎原发细菌性椎间盘炎多认为是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椎间盘。
儿童的椎间盘血供较多,细菌可直接经血液循环进入椎间盘,故儿童易引起椎间盘感染,再破坏相邻椎体终板,这也是儿童多为原发性的原因。
成人椎间盘血供差,营养物质主要靠终板的渗透供应,那么成人椎间盘是怎么感染的呢?Weliey等研究了人和免子的脊椎动、静脉分布情况并灌注血管,发现营养动脉和椎间静脉系统是椎间盘感染的途径[4]。
骨盆内的静脉血可经Batson静脉系统进入脊柱,从而将骨盆内的病菌带入椎间隙。
1.1.2 继发细菌性椎间盘炎椎间盘手术、椎间盘造影、注射激素类药物等可继发椎间盘炎,据Gruss等[5]报道:其发病率为0.2%~3%。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切口感染12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切口感染12例](https://img.taocdn.com/s3/m/d308dfced5bbfd0a795673de.png)
预防局部水肿 、 粘连而使 用激素 , 更 易引起 手术部位感染 。 在卫生部严格控制 I 类手术切 口使用抗生 素的大背景 下 , 如
何 控 制 手术 后 切 口感 染 已成 为 医 务 人 员 的重 要 课 题 。 本组 1 2例 切 口感 染 病 例 有 8例 为 多 重 耐 药 菌 感 染 , 具 有 感 染 难 治 性 和 迁延 性 等 特 点 ; 感 染病 例 中有 8例 合 并 有糖
同时 对 苯 唑 两 林 耐 药 ( MR S A) , 但 对 万 古 霉 素 均 敏 感 。 其 余
症手术仅发生切 口感染 2例 , 切 口感染 率为 0 . 5 9 %, 取得 明
显效果 。
4例只有 1 例 阴沟肠杆菌对抗生素 普遍敏感 , 另外 3例均为 多重耐药菌感染 。
1 3 . 3 不 同手 术 方 式 的切 口 感 染 率 9 6例 单 纯 椎 问 盘 髓
手 术 中 的 腰椎 问 盘 突 f “ 症 手 术 切 口感 染 明 显 上 升 , 为 了 解 切 口感 染 的 病 原 菌 种 类 及 相关 危 险 因 素 , 笔 者 对 我 院 四 个 骨 科 2 0 1 2— 0 2— 0 1 至2 0 1 2— 0 4—3 0腰 椎 问 盘 突 出 症 手 术 切 口感 染 病 例 进 行 了调 查 分 析 。
尿病 , 9例年龄大于 6 0岁 , 可见高龄及 合并糖尿病 等慢性病
的患 者 是 医 院感 染 的 高危 人 群 。对 于 此 类 患 者 , 术 前 控 制 糖和术后彻底引流 , 换 药 时 严 格 无 菌 操 作 尤 为 重要 。 必 要 时
1 1 一般 资 料
选择 3 2 6例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手 术 } } ; 院 患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48e398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9.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包括侧别、节段)(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02)。
2、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或经皮穿刺颈腰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加收)(80.59001)。
或椎管减压或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ICD-9-CM-3:81.04-81.08)(二)诊断依据。
1. 病史:腰痛,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损或马尾神经受损的症状。
2. 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损或马尾神经受损的体征。
3. 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与症状和体征符合。
(三)手术指针:1. 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
2. 症状和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符合。
3. 患者及家属选择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14-16天。
若住院前已完成部分术前准备,住院日可适当缩短。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2.如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AIDS、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片、CT、MRI(院外完成)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a18cb3283c4bb4cf7ecd1b2.png)
[8]Take,ehi
H,Kn,ag.ehi s,Oirwada under霉oing lumbar
0,融a1.Plnma
mu唰d翻
in I,mie.t8
diseeet∞y[J].Spine,2007,32
(2):E"/9-84.
1.1
可使其他致痛物质如白三烯、P物质(SP)等增加,进一步加 重LDH患者腰腿疼痛。
组织及脑脊液中。win妇r等于1994年最先从LDH患者
手术切除的椎问盘中检测出PcE2。0 7Damlell等怛。通过 ELISA法检测LDH患者腰椎问盘组织的PGE2,结果显示直 腿抬高实验阳性的LDH患者PCB浓度高于阴性者,且
速酶。阻如及其产生的炎症介质使神经纤维发生炎性改变、
脱髓鞘,敏化;同时刺激和兴奋脊神经根及邻近部位的C型或 a型神经纤维的伤害性感受器,引发LDH患者腰腿疼痛。 大量研究证实,在LDH患者体内多部位、组织中如手术
摘除的髓核、血液中均发现P№活性异常升高。吴闻文
等u o采用微量酸滴定法测定20例LDH患者血液及术中获 取的椎间盘髓核中PLA2活性,发现与健康人相比分别高达 10倍和35倍,且PL如活性水平与LDH患者腰腿疼痛程度 显著相关。Tony等建立100只雄性大鼠LDH模型,采用 ELISA法测定椎间盘髓核PL如、脂氧化酶活性,并观测大鼠 后爪痛觉敏感性,发现椎间盘髓核中PLA2活性增高,增高 程度与大鼠后爪热痛觉过敏相关,当给予脂氧化酶抑制剂2一 氨基化合物时脂氧化酶及PLA2活性降低,大鼠后爪热痛觉 敏感性降低。
2.3
[2]0’Dannell
JL。0’Daxmell AL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修改)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42484489360cba1aa811da93.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腰椎问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问盘突出症(ICD-10 : M51.0 f G99.2* /M51.1 fG55.1*/M51.2 )行椎问盘切除术(ICD-9-CM-3:80.51 ); 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 (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 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 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 (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 腰椎问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 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 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M51.0fG99.2* /M51.1 f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 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 必须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 凝血功能;(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蠹等);(5) 胸片、心电图;(6) 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 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 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问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 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我院2011年6月份-2012年3月份月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论文
![我院2011年6月份-2012年3月份月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79f10cbed5b9f3f90f1c6a.png)
我院2011年6月份-2012年3月份月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6月-2012年3月已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病历350例,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350例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占37.5%,其次为β内酰胺类,占18.8%,喹诺酮类占5.6%。
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较低,少数抗菌药物的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抗菌药物选用药品档次较高。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调查分析;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干预抗菌药物是医院临床应用中范围最广、消耗量最大的一大类药。
近年来,抗菌药物发展迅速,新品种不断出现,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较多,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为了解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随机抽查本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份的350例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随机抽查全院7个病区2011年6月-2012年3月份,每个病区每月5份病历,出院且使用抗菌药物的共计350份病历。
1.2 方法与内容根据调查目的作以下内容统计:①抗菌药物的费用情况;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构成比;③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④有无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实验情况;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⑥ddd值;⑦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⑧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比列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1.3 评价标准抗菌药物使用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新编药物学》(第16版)以及药品说明书进行评价,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方案。
2 结果2.1 抗菌药物费用情况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费用的比例为48.74%,最高占57.3%,与上半年比值,显著下降。
抗生素对人颈椎椎间盘的渗透性研究
![抗生素对人颈椎椎间盘的渗透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564f00d964bcf84b9d57b3b.png)
・
临床 研 究 ・ 4 3
抗生素对人颈椎椎 间盘 的渗透性研究
巫 一 鸣 卢 善 亮 许建 国 冯 新 民 张 亮
( 1 江苏省苏北 人民医院药剂科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1 ;2江苏省苏北人 民医院骨科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1 )
渗 透率 ( 3 1 . 5 7 ±1 0 . 1 2 ) %。结论 头孢唑林 钠 及克林 霉 素可 用 于预 防及 治疗颈椎 椎 间 盘炎 。
【 关键 词 】抗 生素 ;头孢 唑林 钠 ;克林 霉素 ;椎 间盘 炎 ;髓 核
中 图分类 号 :R 9 7 8 . 1 ;R 6 8 1
文献标 识码 :B
0 . 1 8 ) g / g ,渗透率 ( 3 1 . 5 7 ±1 0 . 1 2 )%。具体见表 I 。 表 1血 清及髓 核 中头孢唑林 钠 及克林 霉 素 浓度 比 较
1 . 2 . 1药物应用 及样本采取 :将患者 随机 分为2 组 ,每 1 6 例一组 ,应 用
头孢 唑林 钠2 g 或克林霉素6 0 0 m g ,切开 皮肤前3 0 mi n 使用 。常规颈椎
物 色谱峰面积为 纵坐标 ,药 物浓度为横坐 标绘制 曲线 ,并进行直 线回
归 。④样 品测 定 :分别定量 取抗生素血 清样品或髓核 样品按上述样 品
处理法处理后,量取1 0 0 L 于1 . 5 m L 离心管, 离 L q o a r i n 后,取上清液
1 0 0 L 进样 ,测出峰面积 ,代入 相应的 回归方程 ,求 出浓度 。药 物对 椎 问盘髓核 的渗透率= ( 髓核药物浓度恤 药浓度 ) x 1 0 0 %。 2结 果
β-七叶皂苷钠对体外退变椎间盘细胞抗炎作斥及机制研究
![β-七叶皂苷钠对体外退变椎间盘细胞抗炎作斥及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4d230f03d8ce2f006623d4.png)
v e r t e b r a l d i s c c e l l s i n v i t r o a n d i t s ma c h a n i s ms
D N Xi o n g I A NJ u x i d Z H A0 Y a h 0 Y ANG X u e j u n 0
1 0 , 2 0 I  ̄ mo l / L B — S o d i u m A e s c i n a t e f o r 2 4 h . Re s u l t s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s o f I L 一 1 a n d T N F 一 仅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e .
f 摘 要】目的 探讨 B 一 七 叶皂 苷钠 对体 外退 变 椎 间盘 细胞 抗炎 作 用及 机 制 。 方 法 采 用体 外 培养 的退变 椎 间盘 细 胞, 免疫 印迹法 检 测 0 、 5、 1 0、 2 0 ̄ mo l / L B 一 七 叶 皂苷 钠 作 用 2 4 h后 , 炎 性 因 子 白介 素 1 ( I L 一 1 ) 、 肿 瘤 坏 死 因子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S u r g e r y ,t h e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Wu l a n c h a b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Au t o n o mo u s Re g i o n ,
我院2008-2009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我院2008-2009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用药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0cfad980eb6294dd886c2c.png)
【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合理用药; 调查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6 【 8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4 39(00 1 — 14 0 6 — 26 21)2 01 — 2 7
现代医学认 为腰 椎间盘突 出症为腰椎 间盘变性 纤维环破 坏 , 核突 出刺 激 或 压 迫 神经 根 导 致腰 痛 伴 坐 骨 神 经放 射 髓 痛 … 。临床上对 于病程较长或合 并椎管狭 窄 以及其 他治疗方 法无效者 , 采用 开窗减 压加 髓核摘 除术 手术 是有 效 的治 疗手 表 1 抗感染药物应用统计 [ ( ) 例 % ]
杆菌的作 用 , 本 符 合腰 椎 间 盘 术 预 防手 术 部 位感 染 的要 基 求 J但其用药 总剂量 均 在 5 , d以上 , 这显 然 是违 反 《 导 原 指 则》 有关管理规定的 。腰椎 间盘术是 I 类清洁手 术 , 术部位 手 为人体无 菌部 位 , 《 导原 则 》 按 指 规定 预 防性 用药 时间应 ≤ 4 h2。在抗感染类药物 中 , 8_ J 除头孢呋辛钠 外 , 甲硝唑 、 喜炎平 注射 液的用药频 次较高 , 分别 占该类 药物 总例次 的 2 . 5 、 0 3% 1. 1 , 86 % 且均是与头孢呋辛钠联 合应用 于预 防伤 口感 染而非 治疗性用药 。喜炎平注射 液是 中药 制剂 , 清热解 毒 、 具 抗病 毒
1 d 7例 ( .7 , 中 3例因局部感染住院 > 0 。 6者 7 8 %) 其 2 d
112 转 归 : ..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 直腿抬高试验 ≥ 5者 6 例 8。 4
( 19 %) 临 床 症 状 明 显 改 善 、 腿 抬 高 ≥7 。 l 7.1 ; 直 0 者 3例
(4 6 %) 临床疼痛症状基本消失 或明显改 善但仍感觉 下肢 1.1 ; 麻木者 l 2例( 34 %) 1 .8 。 12 方法 调查 8 患者的病历 , . 9例 应用回顾性分析 方法对其
臭氧配合高渗盐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配合高渗盐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https://img.taocdn.com/s3/m/e551a9044a7302768e9939aa.png)
现在持续治疗精神病 患者 时能降低 P L R 水平 。 J
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 来看 , 患者 因服用利 培酮所 致的高
减轻 , 但是对于一些椎 间盘突出明显 、 间较 长和神经根受压 时
2 结 果
明显 的患者 由于术后臭氧弥散反应的局 限性等 多种因素的影 响 , 核不 能有效 回归而导致 患者治疗 效果不 理想 。2 0 髓 0 6年 1 2月我们尝试在 0 融盘后 向盘 内注 入 1 %的高 渗盐水 15 0 .
6 0 m O一 0ml , 慢 注 入 盘 内 , C ll 4 缓 O 在 T下 观 察 O ,在 盘
例患者的资料 , 回顾总结如下。
内的分布状态 ( 呈内积状 , 裂隙状 , 弥散状 , 大部分溢 出到椎 管 1 资 料与方法 内等) 。从盘 中退 出针之前 , 向盘 内注射 1 %高渗盐水 15~ 0 . 25rI . l I。退针至椎间盘 边缘 纤维 环外侧 ( 事先 已测量退 针 距
突 出压迫腰骶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症状 的疾病 , 临床常 见病 、 是 多发病 , 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以往 大多手术 治疗 , 手术治疗患 者痛苦大 , 费多 , 险高 。医用臭氧( 盘 内注射治疗腰椎 花 风 O) 问盘突出症是近 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微创治疗 方法。通过在
工 作 中总 结 经 验 和 实 践 , 院 于 20 我 0 6年 1 2月 开 始 尝 试 应 用
效 的, 可以提高患者在急性期 以及 维持 治疗时 的服药 依从 性 ,
椎间盘镜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椎间盘镜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97063f10661ed9ad51f3c6.png)
( p rme t fP ama y De a t n h r c ,Na t n le l h bl ain Ho ptl o n o g E d ry Re a itt s i ,Na tn ,Ja g u 2 6 0 ,t eP. i o a n o g in s 2 0 1 h
究, 对椎 间 盘镜 围 手 术期 预 防性 抗 茵 药应 用 情 况 的 研 究 。2 1 00年 1 1 ~ 2月的 手 术 病 例 为 对 照 组 ( 预 干 前)21 年 1 1 ,0 1 ~ 2月椎 间 盘镜 手 术病 例 7 O例 观 察 组 ( 预 后 ) 对 干 预 前后 组 预 防 用 抗 茵 药 物 合 理 性 干 , 进 行 干 预 对 照 研 对 照 组 的 3. 上 升 到 观 察 组 后 的 7 . ( 71 43 P<
0 0 ) 对 照 组 围术 期 预 防 性 应 用抗 茵 药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干预 后 观 察 组 均 有 显 著 改善 。观 察 组 的住 .5 , 在
院 天数 、 茵 药 物 费 用和 住 院 总 费 用均 明显 低 于对 照 组 ( < 0 0 ) 抗 P . 5 。结 论 临 床 药 师 对 围手 术 期 干预 措施是有效 的。
tc us n i o i , t a n pr lm sofi e v nto i heobs r ton gr up a t ralh m pr e i i e a tbitc hem i ob e nt r e in n t e va i o fe l ad i ov d sg— niia ty T heob e va in gr p o a n ho pia ntm ir a d u o ta otlc t i s t l fc n l . s r to ou f d ys i s t la i c obil r gs c s nd t a os n ho pia
抗菌药物应用案例分析
![抗菌药物应用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cb737fdd36a32d737581d6.png)
清洁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 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 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
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
8
雷贝拉唑20 mg
Po qd
前列地尔10ug +NS20 ml Iv qd
鹿瓜多肽16 mg+NS250 ml ivgtt qd
氯雷他啶10 mg
Po qd
维丁胶性钙2 ml,苯海拉明 Im qd 20 mg
扑尔敏4 mg
Po qn
甲钴胺0.5 mg
Po qn
大活络1*
Po tid
2019年9月17日
2019年9月17日
3
既 往 史:既往体健。
查体:T:36.5℃,Bp:149/65mmHg。腰椎生理 弯曲变直,生理性前凸减少,腰椎活动受限,腰 3/4、L4/5、L5/ 椎间棘突深压痛,伴左下肢放射 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左60°(+),右70° (-),加强试验左(+),右(-),拾物试验 (-),左侧膝反射消失,踝反射减弱,左小腿内 侧及足背皮肤刺痛,触觉减弱,左踝关节外侧麻 木感。
查体: T:37.3℃,Bp:127/84mmHg。右膝部 肿胀明显,活动受限,有压痛,被动伸直,屈曲 时疼痛明显。置PICC管(2月余)处无红肿、疼 痛。
入院诊断:右膝关节滑膜炎、右膝骨性关节炎、 上呼吸道感染、胃癌术后、高血压 ”入院。
2019年9月17日
臭氧椎管注射治疗并发症xiug
![臭氧椎管注射治疗并发症xiug](https://img.taocdn.com/s3/m/329ef9e63968011ca2009181.png)
3、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腹 侧和背侧神经根损伤
59岁老年女性,有典型下腰背痛4年,无 下肢放射痛,无其他重要病史。入院神经学 检查正常,双腿肌力、反射和浅感觉无异常。
下肢NCS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和 EMG均正常,腰骶部MRI显示L4-L5椎间盘后 突,压迫L5神经根, L5-S1椎间盘后突,双 侧椎间孔中度狭窄。病人不适合常规手术, 一月后病人接受L5-S1椎间盘臭氧(浓度 10ug/mL)治疗。
• 胸部CT可见双侧多个实变融合区,无胸腔积液,头 部CT无特殊发现。患者转至ICU监测治疗,并进行呼 吸支持治疗,血培养分离出大肠杆菌,诊断为大肠杆 菌播散性感染致败血症,患者数小时后死亡,尸检证 实双侧大叶性肺炎,脊柱旁肌肉脓肿,椎管内无侵犯。
• We report the first case of a local infection with systemic dissemination secondary to this treatment. The most likely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in our case was direct inoculation of the bacteria during the procedure. Wound or systemic infections in ozone therapy are mostly related to a lack of sterility dur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rapy. Even when aseptic techniques are used, epidural and spinal needles can become contaminated with a variety of organisms that may introduce pathogens into the muscles, soft tissue, and epidural space, and lead to clinical infection. Trauma to the tissues with secondary bleeding can create a favorable site for bacterial adherence and multiplication. Several routes might be possibl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to soft tissu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1、椎间盘的通透性
文献:
[1] 王祥, 刘振华, 官建中. 不同微环境下椎间隙内抗生素浓度检测[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747-748.
[2] 张亮, 倪斌, 王静成, 等. 高浓度抗生素溶液对椎间盘细胞影响的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1):91-95.
[3] 孙钢, 周银, 袁成, 等. 抗生素对人体椎间盘的渗透性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8, 32(10):695-697
[4] 张亮. 椎间隙感染后椎间盘内抗生素药物浓度与软骨终板弥散功能改变的相关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2.
2、椎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1] 李少侠. 脊椎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病原菌检测与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25(2):128-129.
3、椎间盘炎预防用抗生素
[1] 谢玲, 黄义昆, 刘代华, 等. 单纯椎间盘切除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 31(12):1030-1031.
[2] 韦淑龙.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
4(1):61-62.
[3] 赵洪增, 杨瑞民, 程敬亮. 术后椎间盘感染的治疗方法与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5):3265-3266.
[4] 孙钢, 肖湘生, 袁成, 等. 术后椎间盘炎的抗生素预防和介入治疗及影像学表现[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 10(2):92-94.
[5] 叶高峰,庄开颜,尚庆顺,等。
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回顾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60-161。
4、椎间盘髓核内抗生素浓度
[1] 谭湘萍, 司徒冰, 郑师明, 等. HPLC测定头孢唑啉和头孢他啶在人椎间盘髓核的分布[J].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07, 17(2):52-56.
[2] 王祥, 刘振华, 官建中. 不同微环境下椎间隙内抗生素浓度检测[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747-749.
[3] 谢学斌, 杨建勇, 余文昌, 等. 抗生素在椎间盘髓核组织内药物动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3, 22(12):1057-1060.
[4] 肖祥池, 李健. 术后椎间盘炎及其抗生素治疗现状[J]. 放射学实践, 2002, 17(1):84-86.
[5] 张谦实. 头孢类抗生素在椎间盘髓核组织内浓度的测定及给药时机的关系[D]. 中南大学, 2010.
[6] 李健, 张在恒, 颜登鲁, 等. 头孢唑啉对人椎间盘髓核渗透性的实验研究及对椎间盘炎预防的临床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8):879-881.
[7] 余文昌, 谢学斌, 杨建勇, 等. 先锋霉素V在兔腰椎间盘内代谢的实验研究[J]. 放射学实践, 2003, 18(7):527-528.
[8] 袁成, 孙钢, 朱丽青, 等. 头孢唑啉、林可霉素和阿米卡星在人椎间盘髓核的分布[J]. 中国药房, 1998, 9(2):75-76.
[9] Lucy C, Terry R. Infectious spondylodiscitis[J]. Journal of Infection(2008)56,401-412.
[10] Miki K, Masahiko T, Mitsuru S, Yoh T, Takashi K, Manabu I, Yuichiro A, Tohru Irie, Norimasa I, Akio M. Eur Spine J(2010)19:2149-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