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第四章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防御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5最新082423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的防御
(答题时间:15分钟)
1. 关于中国在非工程性防御方面所做的工作,正确的是()
A. 1990年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
B. 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计划(1998~2010年)》
C. 制定了《洪水灾害防御法》等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
D. 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读下图,完成2~4题。

2. 图中所示的人工建筑工程,主要是用来()
A. 实施小流域开发
B. 蓄水—灌溉—防洪等
C. 拦沙—泄水—防治泥石流
D. 固坡—护山—防治山体滑坡
3. 图示区域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西南地区
D. 东南沿海
4. 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属于工程性防御中的()
A. 改变地表环境
B.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C. 改变财物等的特征,提高抗灾性能
D. 以上都不符合
5.(安徽文综)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1. D 解析:中国在非工程性防御方面所做的工作,①制定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等),以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

②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把减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整体之中。

③利用多种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分别针对社会民众、军队、武警、政府官员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效增强全民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2. C 解析:图示为格栅坝,其作用是预防地质灾害,据此不难得出答案。

3. C 解析:四地中我国的西南地区多泥石流灾害。

4. B 解析:格栅坝可以使水流下泻,但能够阻隔泥石流中的大块物质冲击村庄、交通线等。

5. 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依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点,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