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1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21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图文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调研测试
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共l20分.考试时问为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写清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或考试号).并用 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答第Ⅰ卷时,在答题卡的对应题号后,用2B铅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答第Ⅱ卷时,答隶要填写在答题卡的对应题号后的指定位置。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 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惹意。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乳酸菌和酵母菌共有的特性是’ A.由ATP供应细胞分裂所需的能量 B.无氧呼吸产生CO2
C.遗传物质是DNA D.在核糖体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效应T细胞合成并分泌
B.质粒的化学本质是核酸,是艾滋病病毒(HIV)的遗传物质C.肝糖原的化学本质是多糖,是人和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等作用3.两组溶液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
现将甲、乙两个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撕下,置于0.30g/mL的蔗糖溶液中,发现甲表皮细胞的原生质略微缩小,乙表皮细胞的原生质明显缩小。
就实验开始时,有关甲细胞液、乙细胞液、蔗糖溶液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较该蔗糖溶液而言,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乙细胞液为低渗溶液 B.较该蔗糖溶液而言,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甲细胞液为低渗溶液 C.较甲细胞液而言,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 D.较乙细胞液丽言,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4.右图为测定动物呼吸装置的示意图(图例:1.青蛙;2.盛有某种试剂的试管;3.广口瓶;4.软木塞;5.细玻璃管;6.红墨水滴;7.温水; 8.水
槽)。
下列关于该装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内的试剂是饱和的CaCl2溶液
B.广口瓶放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C.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会左右移动 D.该装置可直接测得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02量 5.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
可以确定细胞已经死亡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黑藻细胞时,发现细胞质流动速度缓慢
B.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22g/mL蔗糖溶液中,未发生质壁分离 C.用台盼蓝对动物细胞染色,发现细胞被染成蓝色
D.在高倍镜下观察某种哺乳动物细胞,未观察到细胞核和细胞器
6.实验人员将某种生长良好的绿色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暗处理lh,再保持相应温度不变,置于2500勒克斯光照强度下处理lh,分别测定植物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得到数据如下图所示。
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黑暗条件下,27℃时植物有机物消耗速率为1mg/h B.28℃时,该植物经上述处理后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3mg C.29℃时,该植物在2500勒克斯光照强度下处理lh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6mg
D.若在30℃、2500勒克斯光照强度下昼夜l2小时交替进行,该植物能正常生长7.下列关于物质提取、分离与鉴定类实验操作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直接观察花生子叶切片,发现细胞质局部呈橘黄色 B.绿叶中色素提取时,无水乙醇添加过多会导致提取液的颜色加深 C.提取、分离洋葱和鸡血细胞DNA的操作过程不完全相同
D.SDS凝胶电泳法分离蛋白质分子主要依据不同蛋白质分子带电性质的不同
8.右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分裂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需要DNA聚合酶发挥作用
B.BC段可能发生了联会及同源染色体分离
C.适宜的低温或秋水仙索溶液均可作用于BC段,抑制纺锤
体
形成
D.DE段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
9.某植物(2n=26)的基因组成为AaBb.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Ⅱ、Ⅳ染色体上。
该植物的某个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过程中,分裂间期、前期及中期均正常,但分裂后期时一条Ⅱ染色体的着丝点因未与纺锤丝相连而滞留在细胞质中,后被核酸
酶分解而消失。
则 A.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均为A、a、B、b B.该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5、27 C.该次分裂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Bb(或aBb) D.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单倍体核型
10.5一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的大肠杆菌。
突变型大肠杆菌的DNA中的碱基数目保持不变.但(A+T)/(G+C)的碱
基比例略小于原先的大肠杆菌。
这表明Bu诱发基因突变的机制主
要是 A.诱发DNA复制过程中碱基种类的置换 B.破坏碱基对之闻的氢键,导致DNA分子结构不稳定
C.阻止碱基间正常配对,并导致部分碱基缺失
D.破坏脱氧核糖与磷酸基团间的磷酸二酯键,导致DNA失去双螺旋结构 11.将有关实验材料按相应的步骤进行操作,不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或结果)是
12.下图表示海蜇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过程。
该过程
A.通常发生在海蜇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内
B.生成的产物能直接与核糖体结合,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与翻译过程相比,所需的酶相同 D.与PCR过程相比,该过程所需的引物不同
13.胱氨酸尿症是一种单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某研究小组对某位胱氨酸尿症女性患者的家系成员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后,记录如下(表格中“+”代表胱氨酸尿症患者,“一”代表正常):据表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胱氨酸尿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该女性患者基因型与其父亲相同的概率为4/9 C.该女性患者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8 D.若要调查胱氨酸尿症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
14.假设小麦高产与低产是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不同基因(A1、A2)效应相同,显
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
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的品系种类及比例分别为
A.9 种,l:1:2:2:4:2:2:1:1 B.5 种,l:4:6:4:1 C.4 种,9:3:3:l D.4 种,l:2:2:1
15.盂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规律。
下列不属于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A.合理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正确地判断出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 C.恰当地运用了统计学方法 D.巧妙地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1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都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减小 B.地理隔离阻碍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因此地理隔离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 C.基因突变具有“少利多害”的特性,因此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生物进化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17.202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和海啸,并使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导致海洋和大气受到了核辐射的污染.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恐慌及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海带的提取物---海带多糖可以抑制免
疫细胞凋亡,因而具有一定的抗辐射射作用。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带多糖是一种抗体,直接参与人体内的体液免疫过程
B.海藻多糖是一种淋巴因子,可以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免疫细胞的凋亡与遗传机制无关,主要靠免疫系统调节
D.对某些采用放疗的癌症患者,可利用海带多糖进行辅助治疗
18.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三个层级。
比较这三个年龄层级的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发展情形。
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种群的是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