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时检测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使用机器的生产部门是
A. 棉纺织业
B. 冶金业
C. 铁路运输业
D. 采矿业
2.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汽轮 B.飞机 C.磁悬浮列车 D.汽车
3.1831年,英国出版了《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市场的扩大
B.工业革命的进行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4.下表是1843年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
地区地名士绅/专业人员农民/商人工人/技工
拉特兰52]41 38
农村地区
巴斯55 37 25
利兹44 27 19
工业区
曼彻斯特38 20 17
A.调整城乡经济结构B.改善工业生产环境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D.调整工业生产布局
5.1847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欧洲,1857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却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民主制度的普遍确立
6.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诞生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的革命
7.之所以说人类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了蒸汽时代,其主要理由不成立的一项是
A.纺织、采矿、造纸等工业部门都采用蒸汽机作动力
B.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蒸汽机使用的空间范围扩大
C.蒸汽机保证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厂的转变
D.包括火车、轮船和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内的新发明先后出现
8.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
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
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9.“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10.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
C.经济危机发生,经济进入“滞涨”状态 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
1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 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D.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12.“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
A.社会分工渐趋细化 B平等观念日益加强C社会分配日趋合理 D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
13.19世纪末,有人做了这样一首诗:“富人成双结对而至,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他们谈论自己的事务,声音高大刺耳而又无休无止。
”20世纪初,这首诗又被添加了几句:“穷人乘坐福特而至,这些车子的外貌跟他们相似;他们笑个不停,因为看到那么多的老爷太太云集在此。
”以下对这首诗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诗歌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
B. 生产方式的改进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社会平等
D. 工人运动的发展提升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14.20世纪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席西奥多·维尔反感无序竞争,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
他认为公司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
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
这说明该企业
A.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B.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
C.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D.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
15.《世界近代史》:“1870 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
”该描述可理解为
A.形成了资本主义工厂制
B.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
C.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D.引发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首先,在我看来,通过最近两年的讨论已经完全站住脚的观点是: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
……l800年以前我们有的是一个多中心同时没有占统治地位的世界。
……只是在19世纪工业化充分发展之后,一个单一的、占支配地位的欧洲“中心”才有意义。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
(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参考答案
1-5.AABBB. 6-10.CDAAB 11-15.BBBDC
16.示例一:作者认为,从l8世纪晚期的工业革命开始,欧洲才开始逐渐超越世界其他地区,直到l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以后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3分)赞同这一观点。
(1分)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经济上仍然以农耕为主,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并不高于中国等地区。
新航路开辟以后,主要是殖民掠夺、海外贸易以及奴隶贸易等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
在同亚洲的贸易中,欧洲商品缺乏竞争力,白银大量流人亚洲。
此时东亚的中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多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得到发展。
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城市发展位居世界前列,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4分)工业革命开始后,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欧洲在世界范围内输出商品,掠夺原料。
这一时期的中国,农耕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工场手工业没有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逐渐失去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
(4分)总之,在1800年之前,欧洲经济与世界其他地区并没有明显的高低差别,直到工业革命以后,才远远超出世界其他地区。
示例二:作者认为,从l8世纪晚期的工业革命开始,欧洲才开始逐渐超越世界其他地区,直到l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以后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3分)反对这一观点。
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分流”在18世纪之前就已经出现。
(1分)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等国家的农业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工场手工业发达兴旺。
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国家殖民扩张,推行重商主义,发展对外贸易,极大的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通过欧洲、美洲、亚洲的贸易以及欧洲、美洲、非洲的三角贸易,世界市场形成并不断扩大,欧洲也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而此时的中国经济发展则逐渐趋缓,农业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严重制约了手工业产品市场的扩大。
手工业虽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
政府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逐渐落后。
(6分)工业革命使得欧洲进入蒸汽时代,工业化迅猛发展则进一步扩大了欧洲和东亚等地区的差距。
(2分)总之,在1800年之前,欧洲经济已经开始超越世界其他地区,并非从工业革命之后才成为世界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