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苏
教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两位数加整十数:例如,23 10=33,45 20=65。
2.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例如,56 3=59,78 4=8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难点: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原理,熟练运用计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4. 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方法,提醒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1. 两位数加整十数:通过典型例题,展示计算过程,强调计算方法。
2.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通过典型例题,展示计算过程,强调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
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口头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课后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接触到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步骤,包括导入、新授、练习和总结,是整个教案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
1. 导入
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部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商店”的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使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来解决购买商品时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新授
在新授环节,教师需要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演示,向学生展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 直观演示:使用计算器或算盘等教具,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加法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的变化。
- 分步讲解:将计算过程分解为几个步骤,逐一讲解每一步的意义和操作方法,例如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 举例说明:通过多个例题,展示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互动问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 练习
练习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识、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部分,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练习题应该由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
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 总结
总结环节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回顾和提炼,教师应该在这一环节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强调计算方法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巩固所
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通过以上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导入、新授、练习和总结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5.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教学内容和结构。
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教学中,板书设计应当简洁明了,突出计算步骤和关键点。
- 两位数加整十数:板书上可以分步骤展示如何将整十数加到两位数上,强调十位数的增加和个位数的保持不变。
例如,板书可以展示“23 10 = 33”的计算过程,先在十位上加10,个位保持3不变,结果是33。
-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板书上可以展示如何将一位数加到两位数的个位或十位上,强调不进位的特点。
例如,板书可以展示“56 3 = 59”的计算过程,只在个位上加3,十位保持5不变,结果是59。
6.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当注意作业的量和难度,确保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又不会造成过重的负担。
- 书面作业:设计一系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这些题目应当覆盖不同的情境,以增强学生对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口头作业: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解释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7.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策略的重要环节。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 教学效果:教师应当评估学生对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说明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如果错误率较高,则需要分析原因,考虑是否需要复习或调整教学方法。
-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个环节普遍存在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增加练习、小组讨论或者提供额外辅导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能够确保学生从引入新知识到巩固练习,再到课后反思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每个环节都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应当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