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5)word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1—50题,第Ⅱ卷(非选择题)51—53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所有题目必须答在答题卷或机读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涂黑机读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对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人口变化统计图”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表示发达国家20世纪70-80年代
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变化趋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①→④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示意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4.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1990年的省际人口迁移、自然增长率、老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区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

读下图,完成5~6题。

5.产生图中变化趋势的最直接因素是
A.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6.上述因素对四省区城市化水平产生的影响是
①广西城市化水平降低
②贵州城市化水平降低
③江苏城市化水平提高
④广东城市化水平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近日,某大数据中心发布了基于9亿用户的中国2017春节“空城指数”,广东有四个城市位列前五,其中东莞当选最“空”城市。

而江西、湖南、河南等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拼”省份。

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东莞当选最“空”城市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资源②工资水平③气候环境④就业机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江西省因最“拼”而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人地矛盾加剧
B.人口老龄化趋缓
C.就业压力加重
D.城市化水平虚高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读下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完成9~10题。

9.右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
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

2016我国农民工增速有所回暖,全年农民工总
量28171万人,比上年增长1.5%。


中外出农民工增长0.3%。

读图完成
11~12题。

11.目前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
净迁入最多的省区之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政策因素
D.经济因素
1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快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为“城乡倒置”现象。

读“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图”,回答13~14题。

13.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消失时间约在
A.20011年
B.2025年
C.2045年
D.2075年
14.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现象的主要原因
A.农村老年人口数大
B.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
C.城市人口死亡率高
D.城市近年来人口出生率高
读某城市某功能区内的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回答15~16题。

15.根据客流量的时段统计,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高级住宅区
B.电子工业区
C.中心商务区
D.公园游览区
16.关于该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厂企业集中
B.地租昂贵
C.环境污染严重
D.文化教育发达
读“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18.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
...是
A.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为了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D.郊区劳动力素质高
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19~21题。

19.甲城市与乙城市比较,甲城市
A.等级高,同级别城市数目多
B.等级低,同级别城市数目少
C.等级高,服务范围大
D.等级低,服务范围小 20.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城市 A.资源丰富,城市等级高 B.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地区 C.城市地域结构为同心圆模式
D.功能区布局分散,城市环境优良
21.甲城市M 地 A.环境优美
B.为石化工业区
C.交通便利
D.为高新技术工业区
右图为“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条带状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扇形模式
23.若在该城建立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 办公于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 A.a B.b C.c D.d
读“四川省阶段性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24~26题。

24.2005年以来,四川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5.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四川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26.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四川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下图a 、b 、c 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

据此回答27~28题。

27.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8.如果图中a 、b 、c 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资源、交通、政治因素,那么与南京对应的点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29~30题。

29.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地形起伏大,耕地面积小
B.土壤贫瘠
C.国内市场狭小
D.农业科技
30.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其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A.先进的农业科技
B.发达的交通运输
C.广阔的市场
D.传统的耕作经验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得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

棉花及其制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是:美国棉花巴基斯坦纱中国布意大利印染法国服装设计土耳其服装制造跨国百货销售。

据此回答31~32题。

31.该模式中,法国所据位置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政策
32.该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A.耕地面积广大
B.生产成本低
C.区域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素质高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3~35题
3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3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右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读图完成36~37题。

36.油菜生长状况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37.图中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
因素是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好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采用的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38~39题。

38.最适宜该模式的地区是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39.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读“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40~42题。

40.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A.热量更丰富
B.降水更多且均匀
C.地形更平坦
D.水源更充足
41.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D.收集市场需求信息
42.对三地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贫瘠
B.乙地热量不足,旱涝灾害严重
C.丙地旱涝灾害严重,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D.丙地地形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
43.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 下列工业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①石油加工厂②炼铝厂③纺织厂④甘蔗制糖厂
B.①印刷厂②制糖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照相机镜头厂
D.①生物制药厂②钢铁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
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

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

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

据此完成44~46题。

44.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
45.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
①碳排放量增加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④蔗糖消费量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6.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厂,而不是只在国内建厂,主要原因是
A.是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分散的体现
B.在一个工业区内无法生产众多的零部件
C.通用跨国公司没有一个核心工厂
D.使不同的零部件生产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取得最佳效益
读“a、b两图”,回答47~50题。

47.图中①~⑥的工厂之间的关系属于
A.工业的生产联系
B.地域联系
C.信息联系
D.技术联系
48.b图表示
A.工业集聚
B.工业分散
C.工业的信息联系
D.工业的地域联系
49.b图所示工厂元件生产的全球化,其最终目的是
A.寻找最优区位
B.降低成本
C.减轻污染
D.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50.工业分散现象主要表现在
A.电子元件供应厂家与电子装配工厂之间
B.简单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生产
C.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D.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主要协作工厂之间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下期高2016级(高一下)
期中考试地理答题卷
第Ⅱ卷 (综合题,共50分)
51.读下图回答问题。

(20分)
(1)简述左图所示地区二战后主要的人口迁移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5分)
(2)比较说明B、C所在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6分)(3)分析说明左图中甲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区位条件。

(5分)(4)简述右图中乙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

(4分)
52.读东南亚(泰国)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20分)
(1)该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城市欲建高新技术产业园,最适宜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的地。

(4分)
(2)图例甲表示的功能区是区,试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3分)
(3)该城市建有一绿化带,试说明该绿化带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4分)
(4)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建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厂,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5分) (5)近年来,该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请说明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

(4分)
53.某工业城市拟在适当的位置新建化工厂、自来水厂、钢铁厂、水泥厂,请根据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同时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选择合适的区位,
布局相关企业。

(10分)
(1)化工厂宜布局在处(1分),理由是。

(2分)
(2)自来水厂宜布局在处(1分),理由是。

(1分)
(3)钢铁厂宜布局在处(1分),理由是。

(2分)
(4)水泥厂宜布局在处(1分),理由是。

(1分)
期中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1~5: B A D C A 6~10:B CD D B 11~15: B B CD C
16~20:B B D C C 21~25: B D A B A 26~30:D B C B A
31~35:B CA D A 36~40: B D D B C 40~45:C D A A B 46~50: D A B B A 51.(20分)
(1)特点:有大量的人口(从发展中国家)迁入该地;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2分)
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增长迅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高,社会福利较好;交通便捷;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任答三点,得3分)
(1)B(中国)为中期(加速)阶段(1分);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快;城市
化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严重(任二点得2分)C(荷兰)为后期(成熟)阶段(1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缓
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大城市中心空洞化)现象(任二点得2分)(3)甲地主要为乳畜业(1分)
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多,(乳畜产品)市场广阔;铁路、公路、河运发达,交通便捷;农牧业科技水平高;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4分)
(4)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4分)
52.(20分)
(1)传统型季风水田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④(4分)
(2)住宅(居民)(1分)该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1分);主要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方便购物,又方便上下班(1分)
(3)①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②调节局部小气候;③减轻城市大气污染;④减弱城市噪声;⑤美化城市环境。

(任四点得4分)
(4)①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燃料丰富;②临近铁路线、河流,交通便利③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对城区大气环境污染小④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区河流造成水体污染;⑤临河水源方便;⑥位于远郊,与城区之间有绿化带分隔。

(任五点得5分)
(5)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固体废弃物)污染(4分)
53.(10分)
(1)B (1分) B处有化工厂所需要的原料海盐、石油,且该处离市区较远并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不易污染居民区的空气(2分)
(2) D(1分) D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1分)
(3)A(1分) A处附近有煤矿,且与铁矿之间有铁路相连,交通方便,可将不远的铁矿石运到这里来炼钢,且这里离市区较远,且不是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在这里布局钢铁厂不易对居民区产生污染(任二点得2分)
(4)E (1分)因为E处靠近山地,有生产水泥所需的石材;水泥厂有大气污染,放在E 处为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粉尘不易影响居民区(任一点得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