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案案例
教案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2、掌握肺泡与血液间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
3、了解并掌握气体扩散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讨论、思考、概括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培
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途径,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
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
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体的浓度与压力有关,浓度高,压力大;
浓度低,压力小。

气体总是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的。

教案重点:肺泡与血液间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
教案难点: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法:(1)讲述法,(2)图示法,(3)活动法。

学法:(1)自主、探究学习法,(2)合作学习法。

教案过程:
一、认定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案,要使学生掌握肺泡与血液间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和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前提测评:
课件展示:(教师用电脑投影并提问)
(1)什么叫呼吸运动?肺的通气是通过什么运动来实现的?
(2)胸廓是怎样扩大和缩小的?胸廓的扩大和缩小与什么运动有关?
(3)肋骨间的肌肉或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分别能使胸廓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述:今天我们在掌握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三、导学达标:
板书: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电脑投影“气体的扩散”录像片,让学生观察与思考。

(一)课件展示:(电脑投影提问)
(1)气体分子不论在气体状态或溶解在体液中,都在不断地(),具有()性。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什么作用实现的?
(3)气体扩散的原理是什么?
(4)气体的浓度与压力有无关系?
(二)、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答:(1)气体分子不论在气体状态或溶解在体液中,都在不断地(运动),具有(扩散)性。

(2)人体内的气体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3)气体扩散的原理是: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4)气体的浓度与压力有关,浓度高,压力大;浓度低,压力小,气体是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的。

师述:气体进入肺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背景资料: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气体的种类很多,但主要的是O2、CO2、N2三种,具有生理作用的只有O2和CO2,N2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虽然很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但是由于它对人体既无用,也无害,在讨论气体交换时,可以暂不考虑。

2、电脑投影:(Ⅰ)、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分析、思考、讨论左下图所示的实验:
图中所示的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

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

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结果,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课件展示:(电脑投影提问)
(一)、问题与思考:
(1)甲瓶、乙瓶中石灰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1)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CO2的含量较少。

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呼出的的气体中CO2的含量较多。

(2)甲瓶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设置甲瓶,是起对比作用。

(3)人体吸入的空气,CO2含量较少,而呼出的气体,CO2含量较多。

再加上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O2的含量较少。

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中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用一样的过程。

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Ⅱ)请同学们分析、思考、讨论上述表中的数据。

课件展示:(电脑投影并提问)
(一)探究讨论:(细心想一想)
(1)由肺内呼出的气体,其种类与环境中的气体是否相同?
(2)存在于环境中的气体,其各种气体的容积百分比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3)呼出的气体成分与环境中的气体成分相同的有哪些?增多了的有哪些?减少了的有哪些?
(4)在坏境中,O2约占21%,而呼出的气体中,O2仅占16%,两者比较,则表明已有百分之几的O2扩散到哪里了?
(5)至于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不同,是由于什么原因?
(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并让学生举手回答上述探究讨论中的“细心想一想”中的5个问题:
生答:(1)由肺内呼出的气体,其种类与环境中的气体是相同的。

(2)存在于环境中的气体,其各种气的容积百分比与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

主要是O2的百分比减少,而CO2和水的百分比增多。

(3)呼出的气体成分与环境中的气体成分相同的有N2和其他气体;增多了的有CO2和H2O;减少了的是O2。

(4)在环境中,O2约占21%,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仅占16%,两者比较,则表明已有5%的O2扩散到血液中,被组织细胞所利用。

(5)至于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不同,是由于每次呼出的气体中,开始的一部分是上次吸入的新鲜空气存留在呼吸道中的,因此这种不同,实际上是呼吸道内存留的气体和肺泡气混合的结果。

师述: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分析,可以推断呼出的气体中,O2的含量减少;CO2的含量增多,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那么这种变化又是怎样发生的呢?因为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我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观察、分析、思考“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本节课的教案目的。

3、电脑投影“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投影片,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

(一)课件展示:(电脑投影提问,用心议一议)
(1)、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中,肺动脉血管中流的是什么血?肺静脉血管中流的是什么血?
(2)经过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3)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氧气是变多了?不是变少了?
(4)肺泡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
师述: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途径,下面我采用对照投影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途径。

(二)、课件展示:(电脑投影“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途径的示意图)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途径)、
师述:通过对照投影,我想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同学们获得“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真实感受,通过反复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请同学们回答上述投影提问中的“用心议一议“。

(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举手回答上述投影提问中“用心议一议”中的4
个问题:
生答:(1)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中,肺动脉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

(2)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3)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氧气变多了。

(4)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
(a)因为进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肺泡周围静脉血液里的多,而CO2的含量比肺泡周围静脉血液里的少。

(b)所以氧便由肺泡扩散到静脉血液里,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体循环将氧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里。

(c)而静脉血液里的CO2,便扩散到肺泡中,后又由呼气排出体外。

4、小结:(引导学生归纳)
(1)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2)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中,肺动脉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

(3)气体的浓度与压力有关,浓度高,压力大;浓度低,压力小。

气体总是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

四、达标测评:(技能训练、动动脑)
(1)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变成了。

(2)肺动脉和肺静脉内流动的血液依次是
A、动脉血、静脉血
B、静脉血、动脉血
C、动脉血、动脉血
D、静脉血、静脉血
五、课堂作业:(问题与思考,耐心做一做)
(1)在这些活动中,在相同的时间内,哪类活动可能需要的能量最少?哪些活动需要的能量可能最多?你的依据是什么?
(2)为什么慢跑比打篮球耗氧量大?请自己查阅资料并回答这个问题。

六、课外练习:(探究讨论:决心搏一搏)
下面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

(1)这两幅图的曲线所反映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有什么差别?
(2)这两种状态可能是什么状态?
七、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知道、理解并懂得了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肺动脉血管和肺静脉血管中各流动的是什么血?掌握了肺泡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
八、板书设计:
a、肺动脉血管流动静脉血
(1)血液成分的变化相反
b、肺静脉血管流动动脉血
a、O2由肺泡扩散静脉血液里进入组织。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途径
b、静脉血液中的CO2 进入肺泡排出体外。

(鲜红)(暗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