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学困生情智发展的奠基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61/ki.1672-3791.2018.29.164
让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学困生情智发展的奠基石①
沈爱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小学 江苏苏州 215235)
摘 要: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能力有偏差的“学困生”。

对此,我们不应心存偏见,而应正确运用各种方法,捕捉丰富的教育契机,促进学困生的成长。

本文阐述了如何采用“进行有效沟通”“设定分层目标”“更新学习形式”“采取错位匹配”“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情智的发展,实现学困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转化。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 学困生 情智发展 有效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b)-0164-02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和全心参与。

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对实施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学困生心存偏见,歧视或抛弃他们。

本文阐述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如何采用进行有效沟通、设定分层目标、更新学习形式、采取错位匹配、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情智的发展,从而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1 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师生隔阂
由于学困生由于自身能力等的不足,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他们的内心一般比较自卑,不愿接近老师,对老师缺乏信任,或敬而远之,甚至敬而怕之,在沟通时容易出现障碍。

所以,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困生的心理,运用自己掌握的心理知识来走进他们的心里。

平时老师要对他们多关心、多问。

“问”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不仅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心理,而且无形中为和他们的心理沟通扫除了障碍。

老师就用这种最恰当的方式来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学困生从心理上对老师由先前的抗拒、排斥变为认同、信任与亲近。

2 设定分层目标,激发乐学心向
教师在设定具体学习主题目标时,可以在体现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与不同的类别,为他们专门定制个性化目标。

例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见到陌生人胆子比较小,言语表达不清,或者根本不敢表达,不能很好地完成小组交给的采访任务。

面对这样的学困生,我们可以为其制定“掌握沟通与交际技巧,消除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大方得体地进行采访”这一个性化目标。

个性化目标的设定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

如上述学困生,在达到第一个个性化目标后,可根据这个孩子在活动开展中的各方面表现,继续提出“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收集相关资料,拟定采访的提纲,确保采访的有效性。

”这一目标。

以上两个目标都完成后,可根据孩子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的表现的参与情况、综合能力提出第三层次的目标。

如“采访时,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能很好地把握主题、控制时间,并自如地应对突发情况。


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与能力表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目标要求,能有的放矢地帮孩子克服畏难的心态,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乐学、爱学、乐观向上的心态。

3 更新学习形式,提高思维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形式是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学困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会表现出反应慢、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差,学习的方法又比较呆板。

这时,作为教师不能听之任之,除了要耐心辅导还要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

在活动时,鼓励并引导他们自主选择合适的主题,以及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自己的方式来把成果显示出来。

这样一步步引导学困生完成一系列自主活动,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当然,如果学困生在选择活动内容、活动任务、活动方式如果只局限在比较简易的形式中的时候,那么就要想方设法来引导他们去完成较困难的任务,从而学得新的知识技能。

如果在学习知识中产生的缺陷,除了教师提示及时改正,还可以让他们进入到小组学习中,让组中能力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辅导,小伙伴之间亲昵关系可以让学困生更好地弥补他们在认知上的不足,在观察他人,学习他人的方式方法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学习和思维策略。

4 采用错位匹配,设定学习任务
在综合实践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困生的方式更加与众不同。

因为很多学困生因为自己学习跟不上,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

虽然有的孩子能说会道,但是一碰到要回答问题时,声音会不知不觉变小;有的动手能力蛮强,但是语言归纳能力很差;有的对生活中的事物很擅长发现与想象,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评价;有的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好,但是对概念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比较差。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用错位匹配的方法,把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不同学习方法的孩子分在同一组内合作学习,相互学习借鉴,从而促使他们的人格可以得到更为完满的发展。

例如,对于懒惰的学困生,可以让学习能力强而且勤快
①作者简介:沈爱芳(1978,11—),女,汉族,苏州吴江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综合实践。

(下转168页)
进行必要完善,选择课程内容过程当中要服务于对学生能力的建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以及更具有内涵,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社会岗位需要学生具备较高计算思维以及计算能力,高职院校当中应当根据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以及课程特点,重新制定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能力培养,从而促使学生计算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专业课程知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以满足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基本要求。

3.2 调整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
对于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而言,由于专业不同,所以,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性,应当根据不同专业以及岗位需求进行不同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另外,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当准确把握公共课程学科特点,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进行优化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从而达到理想教学目标,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促使公共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3.3 编写合适的教材以及突出特色
目前教学过程当中,为了促使当前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应当促使当前教学内容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学生实际水平,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对于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开展而言,不能缺失必要的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上应当合理以及科学,应当独具特色以及合理教材,根据实际情况要进行必要延伸,教材当中要配有实用案例或者某些操作实际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另外,教材重新编写不但能够促使教材进一步丰富,而且能够促使教材深度进一步拓展,提升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促使学生计算机能力和计算机思维得到全面培养,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健康以及稳定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院校公共课程开展而言,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当前信息时代发展特点对于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改善,同时教师要和学生改善关系,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理论以及实践相互融合,提升学生计算思维意识以及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聂哲.计算思维视野下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与
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4(7):20-23,29.
[2] 苗金萍.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育改革方向研究[J].继续
教育研究,2014(8):112-113.
[3] 蒋燕.适应专业发展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的改革与实
践[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2):126-127,137. [4] 胡晓燕,张宇.中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对接策
略——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7):42-44.
的学生带着;对于依赖性较强的学困生,要给他分派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对于不善于交际,喜欢默默自个学习的学困生,教师则应鼓励他们学会与同伴合作,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到参与小组讨论,从而慢慢融入到这个群体中,渐渐能独立表达;对于善于收集资料却不知道归纳总结的学困生,教师要鼓励他们除了累积资料外,还要积极主动去跟善于总结的孩子请教,在倾听他人的意见后,把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梳理成文……这样的方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不仅让学困生更好地适应了不同的学习任务,更是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能力。

5 运用多元评价,树立学习信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主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为主题量身定制研究方案。

在展示阶段,可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与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因此,在评价时,对学困生的评价不仅要体现整体性,同时要将其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与原来的情况进行对比,找出进步和不足之处。

根据学困生的情况存在差异的特点,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元性、差异性,让学困生的各方面水平在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例如在综合实践中,我们可以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评价活动中是否敢于提出问题,是否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评价方式要追求多样化,可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可引导学困生将自己在活动中各方面的表现与小组内的队员的表现进行比较,也可以将自己在本次研究活动中的表现与以前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对比,找出进步与不足,取长补短,从而为有效地参与为下次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也可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与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评价收集起来,总结反思,形成自评,更有效地促进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只有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学困生的优点,激励学生巩固并发扬这些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强化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正确运用各种方法,捕捉丰富的教育契机,努力搭建转化学困生的舞台,提高自身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促进他们情智的发展,为他们的成功之路奠基。

参考文献
[1] 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J].中
国教育学刊,2006(6):48-51,68.
[2] 姜翠君.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
[J].辽宁教育研究,2005(6):93-94.
[3] 李才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7(10):14-18.
(上接16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