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果然”与“as expected”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果然”与“as expected”比较研究
基于可对比性的语料库选取的语料,比较了汉英表预测的副词性关联词语“果然”与“as expected”。

首先探究了二者的形成于发展,然后在功能语法理论、衔接理论与话语标记语理论的指导下,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二者分别从句法特征、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归纳二者的共性与差异。

标签:“果然” as expected 句法特征语义关系语用功能
一、引言
近年来,有关副词性关联词语的研究愈加热门起来,许多中国学者对该词类都有一定的关注,一部分学者也有相关方面的研究。

学术界对该词类的定义都有共同特征,即该词类不仅有副词的作用,同时兼具连词的功能。

原苏荣(2013)从认知的角度清晰地解释了该词类的功能及界线(见图1)。

本文基于COCA与CCL两个语料库,分別采用韩礼德功能语法理论,衔接理论与话语标记语理论来分析“果然”与“as expected”这一对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在句法特征,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上的异同。

图1:处于“过渡地带”的副词性关联词语
二、“果然”与“as expected”的形成与发展
“果然”一词在日常交际中被人们广泛使用,李小平(2007)研究了“果然”的成词过程。

最初,“果然”是由名词“果”引申虚化后与词缀“然”构成一个偏正词组“果然”。

在先秦两汉时期,“果然”的使用频率还很低。

魏晋南北朝时期,该词萌生了副词的用法,唐宋时期又引申出了连词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果然”具有双重功能,既有副词的功能,也有连词的功能。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果然”有如下解释: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或主语前面。

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用于假设小句。

“果然”在使用当中会同时兼具两种功能,副词与连词的界线也愈加模糊。

“as expected”中的“as”可以作为副词,也可以作为连词。

“as”作为副词时,有“像……一样、如同”之义;作为连词时,有“照……的方式”之义。

“expected”为“expect”的被动语态。

“as I expected”表示“按照我之前的预计或预测”,“as it is expected”可表示“这件事被大家认为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as expected”逐渐成为固定词组表“果然”之义,在语篇中也兼具两种功能,既有修饰作用,又起到衔接语篇的作用。

三、“果然”与“as expected”的句法比较
“果然”这个词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在句法方面,王娜(2011)研究了“果然”的句法分布;李冰(2009)对“果然”的句法特征也有一定的研究,她发现“果
然”作连词和副词时句法上有差别,连词“果然”用于前一小句,后面有小句呼应,用于句首时后边不能停顿;副词“果然”可以用于单句,用于句首时后边可以有停顿。

在句法方面,并未找到该词与“as expected”的相关比较研究。

本文基于功能语法理论,小句为本文分析的基本单位。

分别分析“果然”和“as expected”在句首、句中和句末的位置,并比较其使用上的异同。

为了更加清晰简便地阐述句法结构,下文将使用“○”代表“果然”与“as expected”,“S”代表主语,“V”代表谓语,“◇”代表出现在“果然”与“as expected”附近需要研究的成分,“+”代表各成分的划分范围,“C”代表小句。

(一)句首
“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首时,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S+V
(1)此后不久,果然中央宣布了继续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决定。

(1994年报刊精选/02)
(2)As expected the testimony in the Jerry Sandusky sexual abuse trial has been graphic. (CBS_NewsMorn,2012)
以上两个例句都是“果然”或“as expected”出现在句首的结构。

汉语中“果然”这种句型结构出现频率较高。

例(1)是“果然”加上主谓宾的结构,其中主语是“中央”,谓语是“宣布”,宾语是“决定”。

例(2)是“as expected”加上主系表的结构,主语是“testimony”,系动词是“been”,表语是“graphic”。

不管是主谓宾还是主系表的结构,汉英语篇中的“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首时是对应的。

2.○+◇+S+V
(3)果然,炸弹下去,火车、防空墙、车站都爆炸了,火光升空好几/尺。

(1994年报刊精选/05)
(4)As expected from a wheelset this light,these hoops accelerated fast in sprints and uphill. (Bicycling,2012)
“○+◇+S+V”与上面结构最大不同之处是“果然”或“as expected”后面没有直接接主语,而是在中间插入了其他成分,一般来说是状语。

例(3)中的状语是“(当)炸弹下去(后)”,是时间状语。

例(4)中的状语是“from a wheelset this light”,这是一个方式状语,表示通过“light wheelset,hoops”可以加速。

在汉英“果然”与“as expected”使用中,这种结构中英文都适用。

3.省略主语“○+V/○+◇”
(5)他说要下雪,果然下雪了。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499)
例(5)中,后一个小句省略了主语“天”,原义应该是“(天)果然下雪了”。

在汉语表达中,主语的省略现象相对比较频繁。

其一是为了语言的经济性,这样的表述更加简洁。

其二是与汉语的语言的特征有关,汉语形式比较散,比较注重意义的表达。

而英语比较注重语言结构,省略主语对其句法结构会产生影响,不符合它的语法规范,所以英语中没有对应的结构。

一般来说,在功能语法中作为消息的小句,副词在小句中作附加语的成分:话语附加语或语气附加语,可以作主位。

本文研究的副词性关联词语“果然”与“as expected”分别兼具两种功能。

它们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主位。

情态附加语属于语气附加语的一类,是指说话人对相关消息做出判断的表达成分。

在韩礼德的分类中,“as expected”是可以作为表预测的情态附加语。

所以,“果然”与“as expected”可以作为句子成分表示与上文的关系,把重要部分主位化。

“果然”与“as expected”也可以出现在述位当中,这只是一个选择问题。

当“果然”与“as expected”在这样的句型结构中时,它们是一个特殊主位。

(Halliday,1994)
(二)句中
1.S+V+○+◇
(6)这部22集电视剧播出后反映果然不错,收视率居高不下。

这回,我终于让刘大维狠狠地赚了一笔。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7)That repeal measure stalled,as expected,in the Democrat-held Senate. (Chicago Sun-Times,2011)
例(6)中的主语是“电视剧”,谓语是“反映”,“不错”修饰“反映”,中间插入“果然”,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在小句中作评论附加语。

在此结构中还加入了状语“播出后”。

说话者在播出前应该就对该电视剧的反映情况有所预测。

结果也如预期一般,反映不错。

例(7)主语是“measure”,谓语动词“stalled”后接“as expected”的形式,在于强调预测这个法案的进程停止在什么地方,结果和预计的位置一样,是在国会被搁置。

2.S+○+V+C
(8)緊接着,德国天文学家伽勒果然在理论预告的位置上发现了这颗未知的行星,它被命名为海王星。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9)Regardless of test conditions,bilingual listeners’ performance,as expected,ranged more widely and,on average,was lower than monolingual listeners’performance,thus consistent with Shi (2010),who analyzed a subset of the data reported in this study.(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 Hearing Research,2012)在例(8)中,“果然”放在主语“伽利略”之后表明对要做的事情做出预测。

例(9)同样也是对主语即将发生的事做出预测。

与例(6)和例(7)不同的是,
当“果然”出现在不同句子成分之后,其实对前一个成分有一定的限定作用,表明之前对该成分的预计或预测。

虽然修饰或限定的成分不同,但是话题仍然是围绕着主语。

在汉语中,这种“果然”句型出现的频率最高。

3.◇+○+C
(10)Also as expected,results from the chi-square analys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baselin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mparison groups for site?(Social Work,2009)
(11)善于独立思考的高斯,以后果然成为著名的数学家,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被誉为“数学王子”。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例(10)和例(11)在“果然”与“as expected”前都有一个连词。

上文提到,作为副词性关联词语,其实“果然”与“as expected”已经兼具连词的功能,但是为了使篇章更加连贯,亦或者是为了加强语篇之间的联系,“果然”与“as expected”与连词并用,使语篇的逻辑联系更加紧密。

这里的“果然”与“as expected”更像是连接附加语,与前面几个例句相比,其功能偏向不太相同。

(三)句末
(12)Ed did as expected,took an apple slice,bit into it and chewed,one after another,keeping his mouth full and silent until the urge to holler passed.(Shank,Jenny The ringer:a novel,2011)
(13)你把木头放在水里,其根部必稍沉,顶部必稍浮,浮者为顶,沉者为根。

”十朋急忙回京奏明,试之果然。

(《读者(合订本)》)
以上两个例句中,“果然”与“as expected”在小句句末出现时,在前文或后文都对预测的结果有描述,“果然”与“as expected”还是作为评论附加语,根据其句法位置和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这两个词体现的是说话者的事后想法。

(四)独用
(14)当地人告诉我,胡杨树的叶子特别,下面的像柳树,上面的像杨树,我一看,果然。

(1994年《人民日报》第4季)
(15)He looked around.The little truck was gone. As expected.(Analog Science Fiction & Fact,2000)
汉英语言中不乏“果然”与“as expected”独立使用的句型。

它们独用时,是省略形式的表达,因为前后文会出现说话者的预测与事情结果的对比。

这两个词表达了说话者的态度,同时也起到连接语篇的作用。

副词性关联词语“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首时,是作为特殊主位。

在句中时,它们是情态附加语中的评
论附加语。

评论附加语与语气附加语的之间的界线不是很清晰。

评论附加语与语气系统关系不是很紧密,它们表达说话人的态度。

“果然”与“as expected”作为评论附加语没有完全进入小句的语气结构,它们更像是连接附加语,出现在小句中的对语篇组织有重要影响的位置上。

当“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首时作主位,有调核重音。

当“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中的位置,要么是在主位和述位之间,要么是在语气和剩余部分之间。

但根据韩礼德的划分,“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中出现时还是语气成分的一部分。

在句尾出现时,这两个词作为事后想法的评注附加语,是在剩余部分的位置。

独用的情况也较常见,表达说话者的语气和态度(Halliday,1994)。

本文通过考察英汉语料,发现“果然”与as expected 在句法上的用法不同在于,“果然”更多倾向于在句中的位置,而“as expected”更多是在句首或句末位置。

四、“果然”与“as expected”的语义关系比较
刘冬(2008)采用了韩礼德的语篇分析中的衔接理论,分析了“果然”的语义界定和结构模式。

通过语料分析,他发现了包含“果然”的语篇都存在一个共同的意义潜势:首先,存在某种事实或已具有某种经验,而有人对事实发展有某种预测或期望,事实发展的过程或结果与预测或期望相符,从而对该结果出现评价。

“果然”这个词就出现在第三阶段的意义潜势中。

在韩礼德(1994)的功能语法对情态附加语的分类中,“as expected”有表预测,表示有多出乎意料,“as expected”表示在意料之中,与“果然”都有表预测的语义潜势。

原苏荣(2013)认为“果然”在语义上有补证性解释的作用。

补证性解释是以事实或结果的实现,证实和说明前面的所说或预计是正确的;或者是指出原因或理由,对前面的情况加以证实并做出解释。

“果然”与“as expected”常用于第一种补证性解释的语义关系中。

在语义上谷晓恒(2008)把“果然”定义为推断类词语,而刘冬把“果然”归类于料定类词语,其中都包含一個预测的过程。

副词性关联词语“果然”与“as expected”体现了事实与人的心理关系,本文认为“果然”句是前文的预测或期盼的A’到后文结果与预测或期盼相符合A的过程。

但在句子中,A’和A有时只出现一个,避免重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

(16)他根据荷马史诗所描述的特洛伊城的特征去确定发掘的位置,果然在那里发掘出了一座远古城市的遗址。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7)教练洪玲瑶无奈地说,与韩国队争夺第三名是她赛前最担心的,不幸果然发生了。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001)
(18)Overall,as expected,native English listeners judged word productions of the early-high group as more native-like than those of the late-low group,with trochees receiving higher rankings than iambs.(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 Hearing Research,2011)
例(16)中,客观事实是“荷马史诗所描述的特洛伊城的特征”,”他”的预测是可以通过这些客观存在发现遗址,最后如“他”预测一样发现了古城遗址。

后面依据小句对前面的话语内容有补证的作用。

例(17)是只出现了A’,现实结果
以省略的形式出现,因为结果和“教练”估计的一样。

例(18)特殊之处是在于“as expected”前面有一个连词,在下文的语义搭配中会解释其功能。

(19)THE INFLUENZA A(H1N1)virus pandemic was not as devastating as expected,so the preventive health measures that were deployed to cope with the outbreak are now being challenged.(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2)
(20)The night went much as expected as favorites and old hands claimed Oscars despite a clear attempt to lure younger viewers. Anne Hathaway complimented co-host James Franco for being so attractive demographically. (USA Today,2011)
(21)But when he flipped on the cable news channel,all he saw was a female anchor telling him that some vote in Congress had not turned out as expected.(Matthew Hughes,2009)
语义搭配方面,李冰(2009)提到在“果然”表示假设条件时,用于前一小句,后一小句常用“就”与之搭配。

但就本研究中的语料而言,“果然”与“as expected”与其他高频词语的搭配也需要研究。

“果然”和“不出……所料”同时出现在小句中的频率较高。

“果然”本就表示结果与估计或预计的一样,这里强调了那个预估的人很有前瞻性,若是没有出现其他主语,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说话者本身或者是大众对事情的预测。

通过语料筛选有217条语料是这样的搭配。

这里出现这样的搭配有两个功能,一是为了强调与预测相同,二是区别说话人和预测人。

同时汉语“果然”偏向于与表示时间先后的“不久”,“后来”等连词搭配使用。

英语中的“as expected”也常常同连词一起使用,在例(18)中,“as expected”就与“overall”同用。

当“as expected”为副词性关联词语时,在句中如果该词比较侧重于修饰句子其他成分时,它本身作为连词的作用并没有凸显,这样与其他连词共用起到了加强连接语篇的作用。

在语料中也找到“as expected…as”和“as…as expected”的许多用法,使文章的逻辑连贯更加顺畅,参见例例(19)和例(20)。

在语义关系方面,“果然”与“as expected”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英语中的“as expected”可以在前加上否定词否定前面的预测,表示与预测不同,而即使在汉语的“果然”附近出现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该句中事情结果与前文的预测还是相同。

在例(21)中,事情的最终结果就不如之前预计的一般,在“as expected”之前有“not”这个否定成分,预测和结果不统一。

所以,语义上汉英“果然”与“as expected”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二者在语义关系上有一定的区别。

五、“果然”与“as expected”的语用关系比较
“果然”与“as expected”可以作为语气副词,同时兼具连词功能。

根据齐沪扬(2003)对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的分析,语气副词分别有表述性功能,评价性功能以及强调功能。

作为话语标记语的副词性关联词语“果然”与“as expected”有一定的语用功能。

本文结合齐沪扬对该类副词的语用分析与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对“果然”与“as expected”进行以下几种功能的比较。

(一)焦点标记功能
功能语法理论中,语言有信息结构。

焦点是同其结构相关的一个术语。

通常来说,小句的焦点一般有调核音节来表现。

所以书面语当中,很难从单一小句中准确判断其焦点,需要通过所在语境来推断。

本文对“果然”与“as expected”的语用功能的分析与该词所在的句法位置有关。

齐沪扬(2003)的表述性功能与信息结构也有一定的关系,他区分了高位表述与底位表述。

他认为高位表述以句外因素作为表述的基点,低位表述以句内的因素作为表述的基点。

就表述的信息而言,高位表述时整个句子连同话题都是新信息,低位表述时只有书面语体是新信息,句子话题则是旧信息。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信息结构与主位结构也是息息相关的。

一般来说,旧信息一般出现在主位位置,而新信息一般出现在述位中。

在“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首时,都是标记主位。

当它们出现在句中时,便成为述位的一部分。

根据上文所说,主位一般是旧信息,而新信息一般是句子的焦点。

在”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首时,有焦点标记功能和高位表述功能,它可以辐射到整个命题,起到衔接句子的作用。

而当“果然”与“as expected”处于主语之后,在该副词前的主语一般不是焦点信息,那么“果然”与“as expected”仍具焦点功能,到那时表述功能上是低位的,该副词只对其后面的述题进行表述。

“果然”与“as expected”不管在句首或句中都有焦点标记功能。

在句首时,它们有高位表述功能;在句中时,有低位表述功能。

而在句末位置上,我们在下一个功能会讨论到。

(22)果然,我的专业课成绩排在全班第三名。

(《完美大学必修课》)
(23)那军官果然大怒,拿起军棍责打吴广,还拔出宝剑来威吓他。

(《中华上下五千年》)
(24)As expected,all 16 of the valuable B-25s were lost.(MHQ: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2012)
(25)They’ll come up short if:An inexperienced roster suffers,as expected,through a rebuilding season against a grueling schedule.(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2011)
例(22)和例(24)中的“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首,起高位表述的焦点标记功能。

例(23)和例(25)“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中的主语之后,起低位表述的焦点标记功能。

(二)主观化功能
主观化功能是指该类词能够表达讲话者的情感和态度。

此功能同时也偏向韩礼德的人际功能,因为在人际话语交流中,人们通过话语传达信息,表达态度和情感。

同时也与上文提到的评价功能有重合的部分。

评价功能也是说话人对说话内容的一种态度或评判。

“果然”与“as expected”体现了说话者对结果和自己预测一样的态度,它们出现在句中时,有肯定评价的作用,同时对之前的预测起到了补证的作用。

焦点标记功能更多地涉及到“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首和句中的位置情况。

主观化功能方面,不管是在句中什么位置出现,都有主观化的功能。

在句末出现时,“果然”与“as expected”体现说话者的事后想法,从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其态度。

(26)The quest for cooperation from Iran has played out as expected.(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2010)
(27)刚开动,她的呼机响了;我估计是赵科长的,果然。

(莫怀戚《透支时代》)
例(26)和例(27)“果然”与“as expected”都在句末,都体现了说话者的事后想法和态度。

主观化程度没有在句首位置强。

(三)强调功能
在话语交流中,说话者能够运用某些手段凸显信息的重要性,表达其情感或态度,可以吸引听话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有效的交际。

副词性关联词语作为话语标记语,都有一定的强调作用,这里强调也有方向的不同。

“果然”与“expected”表达了事实结果与说话者预测是一样的,是有正向强调的作用。

“果然”与“as expected”之后出现的成分时新信息,它们对后面的新信息已经有了标记,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听话者抓住话语的重点。

“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的句法位置对其强调的内容会产生影响,在句首时,辐射范围大,强调的是整个后面出现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例(1)中就强调了“中央宣布了继续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决定”。

当“果然”与“as expected”出现在句中时,是出现在各成分之中,该词的出现可以成为一个明确的界线,区分各个信息成分。

例(6)中强调点在“不错”,例(8)强调了后面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在“果然”之后出现的内容。

“果然”与“as expected”在句末时,强调功能则显得不是那么明显,更多的是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事后的想法。

英语与汉语相比较,不管是句首、句中結构,“as expected”倾向于用逗号隔开,但其强调的内容和形式与中文“果然”可以对应,都是强调在“果然”与“as expected”之后出现的信息。

所以说,“果然”与“as expected”在语篇中可以对要强调的信息起到标记作用,具有强调功能。

六、结语
本文基于语料库,在功能语法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对“果然”与“as expected”进行比较之后,有以下发现:1.在句法结构层面上,“果然”更多倾向于在句中的位置,而“as expected”更多是在句首或句末位置。

汉语中省略主语的结构,而英语中少有相同的句法结构与之相对应。

2.在语义关系层面上,“果然”与“as expected”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as expected”句中,在该词前加否定词的话,结果与预测可相反,在汉语的“果然”句中事情的结果与事前的预测必须保持一致。

3.在语用功能层面上,“果然”与“as expected”有共同的特性。

这样的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对比研究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二者在不同语言中的使用特点,对语言学习者和翻译者来说,二者用法的异同有必要系统地掌握,以便在日后的使用中更恰当准确。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导师原苏荣教授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6.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Arnold,1994.
[3]Schiffrin,Deborah.Discourse Marker[M].北京: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2007.
[4]谷晓恒.汉语推断语气副词“果真”的语法特征和语义分析指向[J].青海名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143~145. [5]李冰.“果然”與“果真”的用法考察及对比分析[J].汉语学
习,2009,(4):100~105.
[6]李小平.“果然”成词过程及用法初探[J].东方论坛,2007,(1):75~78.
[7]刘冬.“果然”的语义与篇章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2):39~41.
[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62~71.
[10]王娜.试论“果然”“果不其然”的语义句法分布[J].现代语
文(语言研究版),2011,(2):36~38.
[11]原苏荣.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12]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桂严捷刘斌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