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尊心,自觉地尊重他人,增强捍卫自身人格尊严的意识。

人格尊严的含义、人格尊严包括具体内容。

2、能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知识: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维护人格尊严。

教学过程
导入:在某处资企业,老板见几名女工正在聊天,便走到正在说话的一名女工面前“啪”的就是一记耳光。

事后有人告诉老板、那天正值机器大修,工人不上班,这几位女工是义务来车间搞卫生的。

第二天,老板交给被打耳光的女工一个信封,里面装有400元人民币。

一些小姐妹听说后,很羡慕这个女工,并说:“一耳光400元,辛辛苦苦要干一个月,每天给他打一下也合算。

”请问:老板打女工的行为侵犯了女工的什么权利?这项权利包括哪些内容?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这些小姐妹的想法对吗?如果你是那位女工,你将如何处理这件事?生回答,师小结(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板书)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1、维护公民的肖像权是维护公民人格尊严的体现(板书)
人格平等是平等的重要内容,维护人格平等就要维护人格尊严,作为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或者照片的肖像,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维护公民的肖像权,是维护公民人格尊严的体现。

请比较分析案例:
案例一课本P72。

案例二:记者小陶用相机拍下某妇女晾衣服把小树都快压断的照片,并向报社反映,呼吁公民要保护树木花草。

该妇女却说小陶侵犯了她的肖像权。

请大家分析一下,两案中到底哪一例是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为什么?
学生分析,师评(略)
学生阅读“指点迷津”: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丑化、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都属于侵
犯公民肖像权。

2、公民的名誉或名声代表公民的人格尊严(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2的事例,并思考课本P73的几个问题。

材料:小明和小刘是同班同学,有一次,他们在街上行走时小刘趁小明不注意,故意把自己身上的10元钱塞进小明的衣袋里,回到学校后,在班上宣言,小明是一个小偷。

小明觉得很突然,真想大哭一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刘侵犯了小明哪些权利?
②类似这样的案例,你能举出一个吗?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本P73“指点迷津”引导学生思考: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区别。

请大家列举身边的事例来解答:荣誉是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一般通过表彰授予,属于一种精神鼓励。

继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案例,进一步明确荣誉权不窜侵犯。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4的案例,要求学生寻找问题,找出疑点,并分析该案例。

(此案例说明了钟某为泄私愤,侵犯田某的姓名权。

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

为此,法律作出明确规定。


我们要依法维护姓名权(板书)
出示课件《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请大家思考投影中的学生的哪项权利受到侵害?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民的人格尊严,明确了侵犯公民的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的行为都是属于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那么,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生答,师归纳:我们可以贪污要求侵害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可以要求执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忍气吞声或者用非法手段报复都是不可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