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优质学案:第2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1.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
1.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难点)
2.了解国际联盟成立的过程,分析其实质。
(重
点)
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概念:战胜国与德国及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2.内容
签约
对象
签约时间条约名称主要内容
德国1919年6月《凡尔赛和约》严厉处置德国
奥地利1919年9月《圣日耳曼条约》
疆界关系:确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
拉夫独立;规定邻国的疆界;德奥不
得合并
割让领土:将一些地区分别割让给意
大利等国
军备限制:军种、数量受限,废除普
遍兵役制
经济惩罚:支付战争赔款;财政由协
约国监督
保加
利亚
1919年11月《纳伊条约》
重划疆界:承认南斯拉夫独立,将部
分地区划给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军备限制:军种、数量受限,废除义
务兵役制
赔款规定:赔款总额为22.5亿金法
郎,37年内还清
匈牙利1920年6月《特里亚农条约》除履行对奥地利条约的主要条款之
外,还要接受:
领土:将部分地区划给南斯拉夫等国
军事:废除普遍兵役制,限制军队数
量和装备
赔款规定:赔款总额为22亿金法郎
思维点拨
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是战后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新秩序的工具。
二、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
1.实质: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是帝国主义大国对世界的重新瓜分。
2.不稳定性
(1)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及对霸权的争夺使战胜国之间矛盾日益激化。
(2)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
(3)新诞生的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为以后德国挑起新争端创造了条件。
(4)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①原因:“委任统治”的形式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欧洲各国革命的影响。
②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再次出现高潮。
(5)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3.总体认识
(1)虽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
(2)列强对霸权的争夺,也不断削弱凡尔赛体系。
(3)随着各种矛盾的发展,该体系从一开始就受到冲击与挑战。
归纳总结
凡尔赛体系下的民族自决原则是为了抵消苏俄民族自决权的影响、惩罚德国和奥匈帝国等战败国、践行战争期间的秘密承诺而实行的,客观上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概念阐释
“委任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背景是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旧的殖民体系再也无法按照原有的形态存在下去了。
“委任统治”的实质,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更隐蔽
的殖民主义统治政策。
三、国际联盟的建立
1.历史背景
(1)建立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的一项重要议题。
(2)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了国联盟约。
2.盟约内容
(1)“维护和平”的原则。
(2)实行“集体安全”。
(3)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知识点拨
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的世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没有参加,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
3.国联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4.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
5.国联总部:瑞士日内瓦。
6.主导国家:美国因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没有加入国际联盟,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
7.国联性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归纳总结
美国倡议建立国际联盟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主张;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知识图示
主题一评价凡尔赛体系
史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领土的变化
『史料解读]
(1)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这种变化一方面包含对战败国的肢解和宰割,激化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民族自决的思潮,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为部分民族国家赢得了独立。
『问题思考]
(1)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与中东政治格局有何重大变化?对德和约签订以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了和约。
《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这些条约有哪些共同点?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大帝国,产生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促成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出现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同盟国受到削弱。
共同点:①四个国家的领土都被分割。
②四国的军备都受到了严格限制。
③四国都承担赔款的义务或接受战胜国对它们的财政监督。
说明: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和对战败国的制裁和掠夺。
史料二1921~1929年英、法、德工业生产状况
国别英法德
工业平均增长速度 3.2% 7.1% 9.4%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选辑》『史料解读]
(2)说明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各种矛盾,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创
造了外部条件。
『问题思考]
(2)概括史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这与凡尔赛体系有什么关系?
答案(2)1921年~1929年,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
在凡尔赛体系下,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
史料三
图一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图二五四运动时期的北京街头
『史料解读]
(3)说明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宰割,激化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问题思考]
(3)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图一、图二各反映了哪一对矛盾?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着哪些矛盾?
答案(3)图一反映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图二反映了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还包含: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凡尔赛体系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仍以欧洲,尤其以英法为优势。
②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
由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
同时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③体系具有反动性。
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等,维护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
④体系具有不全面性。
出于社会制度的区别,把苏俄排斥在外;出于分赃的目的,排斥了德国。
(2)评价
①进步性:凡尔赛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西亚地区的矛盾,虽然这种矛盾是以不公平的方式和在牺牲小国利益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的,但它的确使很多矛盾得到暂时解决或缓和,这有利于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成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繁荣局面的
基本前提。
这种通过国际会议上的外交争斗与妥协达成相关国际条约来对国际关系进行整体安排的方式,相对于此前帝国主义的同盟竞争和军事对抗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②局限性:由于没有公平原则,由于帝国主义在许多安排上往往出于各自的私利,凡尔赛体系不仅没有使许多旧有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还滋生了许多新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该体系不能维持长期的稳定。
主题二国际联盟的建立
史料一写有威尔逊大名的广场、街道、火车站和公园遍布欧洲,墙报呼吁:“我们要威尔逊式的和平。
”……群众狂热的呼喊:“美国万岁,威尔逊万岁!”法国外交部长欢迎道:“非常感谢你的到来,感谢你带给我们真正的和平。
”——《大国的博弈》
『史料解读]
(1)说明战后人们渴望和平,反战情绪增长,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刚好迎合人们的愿望。
『问题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是什么?
答案①各国交往紧密,世界联为整体。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思潮兴起,需要一个国际组织来维持战后的秩序。
③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史料二全欧洲都渴望和平、裁军、安全、摆脱军国主义和免除恐惧,当外交家和军人们表示怀疑和冷淡的时候,人民群众便指望威尔逊和将来的国联实现他们的愿望。
——《国际联盟史》史料三和约的草稿打完了,最令威尔逊满意之源,却是国际联盟的盟约,这被作为一个部分包含在和约之中,威尔逊相信它可以一劳永逸地终结战争。
——《另类美国史》
『史料解读]
(2)说明表面上看是为了欧洲乃至世界持久的和平,实际上反映出美国企图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控制欧洲,谋取世界霸权。
『问题思考]
(2)结合两组史料,想一想,国联的成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国联果真一劳永逸地终结了战争么?答案历史意义:①盟约包含许多积极规定,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
②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
③为联合国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不能制止战争,后来成为绥靖政策的工具。
正确评价国际联盟
(1)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促进了世界各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的加强,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②一些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出现,促进了各国在某一领域内的合作,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2)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倡导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②在促进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主义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
③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
从1920年到1939年,国联理事会共受理了66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的处理;但在制止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方面却成效不大,没有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历史局限:从本质来讲,国际联盟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由于《凡尔赛和约》的先天不足和国际联盟自身的根本缺陷,致使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1.《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这主要是因为《凡尔赛和约》()
A.引发了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企图扼杀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导致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D.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答案 D
解析《凡尔赛和约》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从而引发德国强烈的复仇情绪,故D项符合题意;A项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B项与《凡尔赛和约》没有直接关系,C项是《凡尔赛和约》的影响之一。
2.《凡尔赛和约》和《纳伊条约》都是构成凡尔赛体系的重要条约。
关于对战败国的惩罚,这两个条约都规定()
A.不得与奥地利合并B.不得拥有海军
C.割让领土D.确定赔款数额
答案 C
解析《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奥永远不得合并,《纳伊条约》没有相关内容,故A错误;《凡尔赛和约》允许德国海军拥有轻型战舰,而《纳伊条约》规定保加利亚不得拥有海军,故B 错误;《凡尔赛和约》有波兹南和但泽的领土割让,《纳伊条约》将部分地区割给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故C正确;《凡尔赛和约》没有确定赔款数量,《纳伊条约》规定赔款总额,故D 错误。
3.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维持世界和平的手段主要有()
①会员国应裁减军备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③制裁战争发动国家④实行委任统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国联盟约以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战争发动国家等规定,作为维持世界和平的手段,故A项符合题意;委任统治制度是战胜国为瓜分战败国的殖民地而实行的,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解析第(1)题背景概括要注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时的情况,再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大背景下思考,注意美、欧、俄三方状况。
第(2)题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从计划本身、美国国内、国际形势等方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