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 3.4细胞呼吸20每课一练 浙科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 3.4细胞呼吸20每课一练浙科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多选)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
A.外膜 B.内膜 C.嵴 D.基质
2.储藏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储藏时间,主要是由于( )
A.抑制有氧呼吸
B.促进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促进无氧呼吸
3.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
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需要多种酶参与 B.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C.释放二氧化碳 D.生成大量ATP 4.下列生物中,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
A.水螅B.变形虫
C.蛔虫D.草履虫
5.将水果放在密封地窖中,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地窖中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A.温度恒定,水果抗虫害能力强B.温度适宜,水果容易保存
C.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D.CO2浓度增加,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6.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
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
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7.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是 ( )
A.一次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
B.一次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
C.逐步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
D.逐步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
8.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相同点是( )
A.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都需要太阳光能
C.都需要无机物氧化供能
D.都需要利用氧气
9.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必须在线粒体中产生二氧化碳
B. 运动员在100 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有氧呼吸
C. 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无氧呼吸的强度白天比晚上强
D. 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10.有氧呼吸过程中,下列哪个反应产生ATP最多()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CO2 C.+O2→H2O D.几乎一样多
11.细胞呼吸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有叶绿体的细胞可自行合成ATP,因此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动物细胞呼吸停止便不能合成ATP,作为生命基本特征的新陈代谢就此终结
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的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12.用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转移的途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水
B. 葡萄糖——丙酮酸——氧
C. 葡萄糖——氧——水
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13.图5-3-1能够说明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和短跑结束后血液中乳酸浓度变化的是( )
图5-3-1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14.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生物,过一段时间后,仍能生存的是()。
A. 乳酸菌
B. 蘑菇
C. 白菜
D. 蚯蚓
15.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 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 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 若d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二、填空题
16.下图是大气中氧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
根据图回答:
①A点酵母菌细胞为什么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由A到B,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什么由B到c酵母菌细胞释放二氧化碳出现新高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请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
现
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
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代替。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装置Ⅱ装置Ⅲ结论
1 a b不移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2 c不移动 d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e f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22的量是有氧呼吸的倍。
细胞呼吸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BCD
2.水果和蔬菜在储藏时,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它的呼吸作用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延长储藏时间。
充加CO2能抑制有氧呼吸作用,抽取空气,也达到了抑制有氧呼吸的目的。
答案:A
3.B
4.答案:C
解析:蛔虫营寄生生活,且在消化道内,属无氧环境,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5.D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越旺盛,产生的热能越多,种子堆内温度就越高,所以分析种子堆内温度的高低关键是分析各份种子呼吸作用的强度。
(甲)风干,自由水不丰富,呼吸作用弱;(丙)浸水后萌发与(乙)消毒后浸水萌发相比,不仅种子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且种子中的微生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酶在高温下失去了活性,也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通过以上各组对比分析,(丙)浸水后萌发这份种子在保温瓶中温度最高。
7.答案:C
解析:有机物逐步分解的过程中将其储存的能量逐步释放,一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彻底氧化分解1摩尔的葡萄糖,可释放出2870kJ的总能量,其中约1161kJ的能量转移到ATP中储存(1161÷2870≈40%)。
8.本题主要考查两种同化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相同点是都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不同点在于前者利用的是光能,后者利用的是氧化无机物释放的化学能。
答案:A
9.D
10.C
11.C
12.D
13.本题考查乳酸的产生和代谢。
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所以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乳酸的含量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增加,当运动完成后,不彻底的分解产物乳酸又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所以量又不断减少。
答案:C
14.A
15.D
二、填空题
16.①进行无氧呼吸。
②随氧的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③氧浓度不断增强,有氧呼吸越来越旺盛。
17.(1)在探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时,检验产生的CO2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在向装置中通入空气时,为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先通过10%的NaOH溶液除去CO2,所以实验装置的顺序为C→A→B(或C→B→A→B)。
在无氧条件下,不需要通
入空气,所以装置只需要D→B即可。
(2)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时,可以根据液滴是否移动及移动方向来判断细胞呼吸的类型。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可以将10% NaOH 溶液换成蒸馏水,其他设计同装置Ⅱ。
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装置Ⅱ内气压下降,液滴左移;若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呼吸,不会引起装置Ⅱ内气压的改变,液滴不动。
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每消耗1 mol氧气产生1 mol CO2,消耗1/6 mol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每产生1 mol CO2需消耗1/2 mol葡萄糖。
根据题目信息,消耗3 mol O2,释放CO2 9 mol,可知有氧呼吸产生CO2为3 mol,无氧呼吸产生CO2为6 mol。
则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2 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3 mol。
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6倍。
答案:(1)①C→A→B(或C→B→A→B)D→B②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可有错别字) (2)①装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10% 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②a向左移d向右移e向左移f向右移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