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江西省中考地理复习第二章地图地图专题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地图专题知识点
【知识梳理】
1.地图基本要素
(1)比例尺
①定义: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表示形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③图幅大小与比例尺的关系: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小,表达的内容越详细;否则相反。
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否则相反。
(2)方向
①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注记: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数据等文字、数字。
2.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3)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
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
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近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⑸等深线:把海洋中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做等深线。
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的坡度的大小。
3.应用:
(1)山谷:容易形成河流
(2)山脊:分水岭
(3)陡崖:适合攀岩,有水容易形成瀑布
【重难点】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1.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中根据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方向)辨别方向
3.在经纬网地图中辨别方向
(1)根据经纬线特点判断方向: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关系,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关系
(2)根据经、纬度判断方向:“东经东大,西经西大”(如果两点属于东经度范围,度数大的在东边;如果两点属于西经度范围,度数小的在东边。
)“南纬南大,北纬北大”(若果两点属于北纬度范围,度数大的在北边;如果两点属于南纬度,度数大的在南边。
)(3)根据地球自转判定方向:“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南北方向有终点),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