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强近效期药品的管理,避免造成经济损失,杜绝将过期药品销售给购货单位。
2.适用范围:对公司经营近效期药品的管理及监控。
3.职责:储运部负责对有效期药品库存资料收集、汇总,督促药品销售部门采取措施快速销售,定期向质量管理部和销售部门提供《有效期药品催销表》,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近效期药品的养护检查工作进行指导,药品销售部门负责对库存近效期药品采取措施,加快销售。
4.工作内容
4.1近效期药品的概念
4.1.1有效期大于五年(含五年)的药品,其有效期距失效期小于或等于一年半的药品。
4.1.2药品的有效期大于两年(含两年),且距离有效期限只有一年的药品。
4.2近效期药品的购进
采购部门购进药品时,要求药品离失效期不得低于一年(有效期在一年以内的,离失效期不得低于八个月)。
有效期在两年以上的,必须在有效期期限的一半以上。
低于以上期限的,不得验收入库。
除非双方达成代销协议,卖多少,结算多少。
如特殊情况需要,必须由分管负责人批准后,方能入库。
4.3近效期药品的储存与养护
4.3.1凡库存的近效期药品应有明显的“近效期药品”标志。
4.3.2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药品养护管理制度》定期对近效期药品进行养护检查,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近效期药品的养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4.3.3仓库每月三号前将库存一年内的近效期药品填入《近效期药品催销表》,并分别报销售部、质量管理部、分管业务负责人以催促销售。
4.4销售部门应加强对近效期药品的催销,尽可能避免因药品过期失效而造成损失。
4.5近效期药品调出发货,业务员应事先征得业务用户同意,以防止无效经营活动的发生。
4.1.9质量管理部加强督促、检查,确认近效期药品催销正确性。
4.1.10超过有效期药品的报损,按照公司《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2)
一、药品有效期的定义和意义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能保持满足规定质量要求的时间周期。
药品有效期的设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品在有效期内可确保质量和疗效的稳定性,避免使用陈旧药品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2. 保护医生执业合法权益:合理使用有效期内的药品,医生可确保自己在合理范围内提供的医疗行为不受法律约束。
3. 提高药品管理效率:合理使用有效期内的药品,可以减少库存周转时间和药品管理成本,提高药品供应效能。
二、药品有效期的管理要求
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制定合理有效期:药品注册人应根据药品的物理、化学、药理等特性,实验验证药品的有效期,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有效期评审报告。
2. 标注有效期:生产企业在药品包装盒或说明书上明确标注药品的有效期,以便患者正确使用。
3. 药品储存条件: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确保药品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储存,以维持药品的有效期。
4. 临床使用期限:医疗机构要根据药品的有效期,合理安排使用周期,在有效期内用完,避免过期药品流入市场。
5. 过期药品处置:医疗机构要建立过期药品处置制度,及时清理过期药品,并按要求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三、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的建立
为规范药品有效期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可根据以下步骤建立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
1. 制定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明确制度的目标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依法合规使用药品;明确制度的原则是科学准确、规范合理、便于操作、有效可行。
2. 确定药品有效期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药品注册人负责制定有效期评审报告;药品生产企业负责药品有效期的设定和标注;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负责药品的储存和使用。
3. 规定有效期评审的程序和方法:药品注册人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药品有效期的实验验证,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有效期评审报告。
4. 确定药品储存条件和使用期限: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根据药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储存条件和使用期限,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保持质量稳定。
5. 建立过期药品处置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过期药品处置制度,明确过期药品的清理和报告程序,以保证过期药品及时清理和安全处理。
四、药品有效期管理的执行和监督
1. 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组织药师和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期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认识和操作能力。
2. 检查和检测: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检测过期药品的清理情况和使用期限的合理性。
3. 处罚和奖励:对于违反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的医疗机构或个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于良好执行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的医疗机构或个人,应予以奖励和表扬。
4. 舆情监测和公众参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和回应社会公众对药品有效期管理的关注和舆情,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参与。
五、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和改进
1. 统计数据分析: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药品有效期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问题症结和改进方向。
2. 风险评估和管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药品有效期管理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及时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
3. 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宣传和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遵守管理制度的意识和能力。
4. 合理调整和改进:根据效果评估和反馈意见,对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进行适时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管理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
六、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在实践中的意义和挑战
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药品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性,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性。
然而,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1.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目前药品有效期的设定和评审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不同药品的有效期设定存在差异。
2. 药品储存条件的不同:不同的药品需要不同的储存条件,医疗机构需要针对不同药品制定相应的储存管理措施,增加了管理难度。
3. 过期药品的处置难题:对于过期药品的处置,医疗机构普遍面临处理方式不清晰、处置程序繁琐等问题。
4. 专业人员的素质不足:一些医疗机构药师和临床医生对药品有效期管理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不够,影响了药品有效期管理的质量。
总结: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品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制度建立过程中,应确保有效期
评审的科学性、储存和使用的规范性,严格执行过期药品清理和处置制度。
同时,应加强监督和评估,对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药品有效期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