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地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山南地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共8题;共30分)
1. (2分)(2011·陕西)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踊跃(yǒnɡ)逞能(chěnɡ)灯盏(zǎn)憨态可掬(jū)
B . 稚嫩(nèn)附和(hé)笃信(wù)见风使舵(duò)
C . 宽宥(yòu)隽永(juàn)稽首(qǐ)束手无策(shù)
D . 蝉蜕(tuī)镂空(lòu)蜷伏(quán)自怨自艾(ài)
2. (2分)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安排驾驶坚固稳定连根拔起
B . 焦燥徒劳星临万户屹立不动
C . 攸闲电锯泄漏秘密豁然开旷
D . 公寓倒坍难以至信戴着斗笠
3. (2分)(2018·乌鲁木齐)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水系改造等工程在不断推进,原来布满沙砾、寸草不生的乌拉泊燕南荒山万象更新,不久将实现绿色全覆盖。
B . 随着第三方支付等数字金融新业态的普及,隐私问题愈发引人关注,通过加强国家立法来保护个人隐私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C . 6 月 14 日,世界杯的光芒照耀俄罗斯大地,世界各地的球迷们纷至沓来,在感受俄罗斯风情的同时,尽享四年一度的足球狂欢盛宴。
D .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期间,青岛市喜迎宾朋,主城区道路两侧张灯结彩,五颜六色的花卉和绿植景观营造出浓浓的盛会氛围。
4. (2分)(2017·威海模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为了避免重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各地交管部门加强了管理。
B . 中考临近,老师们忙于上课、批作业、讲习题等,他们真是无所不为啊。
C . 针对“假疫苗”事件,药监等执法部门进一步开展严打假药品犯罪。
D . 有无端正的学习态度,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5. (2分)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即使我们只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6. (2分)阅读下文,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评析文字。
1936年10月17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17日,一夜未眠。
18日,终日喘着。
19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
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7. (3分) (2016八下·江阴月考)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鲁达因三拳打镇关西,无奈到五台山出家,却屡屡喝酒滋事,后投奔了相国寺。
B . 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脾气暴躁的李逵十分恼怒,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王,促进了梁山的发展。
C . 宋江是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
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有军事、组织才能;其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D . 书中具体描写的“四贼”:高俅、蔡京、童贯、杨戬都是倒行逆施、坏事做绝的大官僚。
8. (15.0分) (2017八上·渠县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2)刘桢的《赠从弟》中,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以此来赞美松柏的刚劲、不屈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有些人到老的时候,常常感叹时光流逝,无所事事。
其实生命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活着,衰老的骏马,还有奔驰千里的志向,何况人呢?正如曹操的《龟虽寿》中“________,________”所写。
(4)争渡,争渡,________。
(《如梦令》李清照)
二、阅读理解(60分) (共4题;共60分)
9. (10.0分)(2017·黑龙江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有小山出水中。
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
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节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之五:《袁家渴记》)
(1)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四时俱备俱:________ ②冬夏常蔚然蔚: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②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
(3)同样是表现“山川之美”,在景物描写方面,【甲】【乙】两文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甲】【乙】两文在写景之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 (20.0分) (2015九上·永春期末) 阅读《1250万美元的阳光》一文,完成小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
因为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许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陷入了孤独无助。
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
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
“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散发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
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
“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
”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
“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找茬”的珍妮。
“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
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
”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
曾经的住户找贝蒂交流过,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
但这个珍妮不一样,笑容明净,温柔和善,令人不忍拒绝。
“哦,可以啊!我行动不便,你进来开窗户吧!”贝蒂回头看看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
“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开口。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子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树木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起来。
“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示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的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
珍妮鼻子有些发酸,略思忖,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
”
“我又有哪遮住你了吗?”贝蒂有些疑惑。
“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任何人,更是很久未与人共出用过餐了。
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凉孤寂的心。
“当然可以。
”贝蒂爽快地答应。
从此,在贝蒂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冠做的餐桌边用餐。
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
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还会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的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的阳光。
那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安详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
几个月后,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
“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
”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
“遗嘱?”
“是的,这是贝蒂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继承人是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
”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美好的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权利拥有它。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
根据小说内容及下面提示,写出珍妮的行动和贝蒂太太的情感反应。
初次见面,贝蒂________——→珍妮________,贝蒂有些生气——→珍妮帮助收拾房间,贝蒂________——→珍妮一家________,贝蒂无比惬意。
(3)
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的划线词分别表现珍妮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①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②珍妮鼻子有些发酸,略思忖,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
”
(4)
联系上下文,你认为贝蒂遗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
小说最后说“珍妮馈赠了我美好的阳光”,句中的“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6)
读完这篇小说,你得到了怎么样的启示?
11. (15分) (2017九上·杨浦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
①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道?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②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个味道。
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子。
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臭虫体内也有类似的分子。
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香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
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因为基因差异。
④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
⑤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心情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
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难以改变。
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
即使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真正能够适应西餐口味的,仍然是少之又少。
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食物的口味,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
⑥在《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对普鲁斯特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
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
比如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我们离开以后,我们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
然而,我们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独一无二。
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时,我们才会重拾这种美好的感觉。
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
脑海中关于“味道”的记忆,总是那么模糊。
我们无法像复制视觉或者听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
味道因此是一种独特的记忆。
⑦正因为味觉记忆无法重塑,所以再现以后,才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
它甚至能把我们带回更小的时候。
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间,而味觉则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
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
⑧味觉记忆如此独特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感受到的“味道”,是好几种不同味道的组合,这种组合一般
来讲非常特别,也不太容易再现。
小时候街边小面馆里混着辣椒油的炸酱面,伴着面馆中抹布与油烟混杂的气味,其味道是如此独一无二,即便在以后的日子里去过无数高档饭店,吃过无数碗面条,那味道也代替不了。
⑨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物,伴着它们独特的味道,成就了我们生活中一段段温馨的记忆……
(1)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 . 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
B . “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
C . 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
D . 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
(2)请简析第⑦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源于6种不同的物质。
B . 人类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让人对其念念不忘。
C . 在外的孩子如果想家了,其实他是在想念家里的饭菜味道。
D . 我们无法如复制视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
(4)从全文看,本文围绕影响口味的因素,依次介绍了三方面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这三个因素的介绍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12.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
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故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
”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
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
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
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
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
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
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
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
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2)
理解下面划线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①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②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3)
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4)
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个内容埋下了伏笔?
(5)
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6)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些什么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在下面,不少于30个字。
三、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
13. (60分) (2017八上·澧县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接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拥有太多的关心与呵护、理解与支持、困难与挫折、对手与挑战……伴随着这些,我们得以健康成长。
请以“成长,需要________”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选择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不得抄袭。
(3)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共8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8-2、
8-3、
8-4、
二、阅读理解(60分) (共4题;共60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三、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