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目中将徐斌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目中将徐斌洲
作者:梅兴无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9年第5期
徐斌洲从大别山走进革命队伍。

枪林弹雨中,他身先士卒,一路拼杀,九死一生,左眼球被枪弹击掉,成为独目将军。

当师政委时,带出了赫赫有名的“攻坚老虎”128师,林彪三次单调该师攻坚,多次给予嘉奖。

当军政委时,指挥志愿军39军首战美军“王牌军”获全胜,荣获朝鲜人民政府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三次与死神擦身而过
徐斌洲,1912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徐家畈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7岁入私塾,两年后因贫辍学。

10多岁起给地主当小长工,后到河口镇烟丝店当学徒。

1927年黄麻起义后,徐斌洲加入河口工会和工人纠察队。

1928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少共陂孝北县委青工部部长、少共区委书记、共青团陂孝北县委书记。

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任黄安县独立营党委书记,县独立团政治指导员。

1931年8月随独立团编入红军独立第1师第1团,任团党委书记、政治处主任。

1932年8月,鄂豫皖苏区最高领导人张国焘在国民党军以重兵大举“围剿”之时,仍坚持“坚决进攻”的方针,命令红军南下围攻麻城。

直到国民党军深入苏区中心,张国焘才被迫决定撤麻城之围,投入反“围剿”斗争。

为了尽快赶回黄安迎敌,徐斌洲率部急行军,于8月11日下午5时抵达黄安县以西的冯寿二湾。

此时,敌卫立煌部已布满了前面的山头。

军情紧急,徐斌洲立即带3团1营1连出击,抢占另一座山头,并用火力迅速切断两座山头之间敌人的联系。

战斗持续两个多小时,南山敌人的抵抗减弱。

徐斌洲对1连长说:“你继续用火力压住敌人,我带1排去捅敌人的屁股。

”他带领1排战士迅速穿过公路,从侧后冲上了敌人阵地,用梭镖、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徐斌洲挥刀连劈数敌。

一红军战士朝他大喊:“徐主任,危险!”他这才发现不远处一敌正举枪向自己瞄准,躲避不及,他挥刀扑向敌人,令他意外的是,敌人竟没有开枪,他手起刀落,砍翻敌人。

当他拣起敌人步枪一看,不禁惊出一身冷汗:“乖乖,好险!”原来是枪弹卡壳了,徐斌洲这才躲过一劫。

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越过平汉线,向西转移。

途中各主力师伤亡较大,方面军总部决定将独1师补充到各主力师。

徐斌洲被分到红4军12师任34团政治处主任。

34团的团长就是大名鼎鼎的许世友。

红军日夜兼程,且战且走,于11月11日抵达鄂陕交界的漫川关。

漫川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敌军3个团已占据关隘,堵住了红军前进的道路。

此外,敌44师占领了漫川关东北一线,对红军进行拦截;敌65、51两师尾追红军到漫川关以东,隔断了红军的退路;敌42师由南向北朝红军进逼。

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11月12日,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打马来到34团,命令许世友、徐斌洲率部从敌44师两个旅的接合部北山垭口打开一条通道,保障全军通过,他说:“全军安危唯此一举,你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占垭口。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许世友、徐斌洲斩钉截铁地回答:“34团只要不拼光,就一定能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
战斗打响,34团组织数次冲锋,均因敌人火力太猛,未能奏效。

缺口必须打开,全军才有生路。

关键时刻,许世友、徐斌洲亲自带着由团部保卫连以及政治处所有人员组成的突击队,
从正面组织攻击,一鼓作气冲上了垭口,把敌人赶下了垭口,在敌人包围圈上生生地撕开了一
个血淋淋的口子。

敌44师凭借兵力和装备的优势,向34团反扑上来。

垭口上敌我双方展开白刃格斗,混战
成一团。

徐斌洲的草鞋烂掉,就光着脚丫端起刺刀冲向敌群,接连刺死、刺伤六七个敌人,他
浑身上下溅满血迹。

这时两个敌人从他背后袭来,将他扑倒在地。

徐斌洲因体力严重透支,被
敌人压住动弹不得。

其中一敌兵抓起一块石头朝他头上砸去,恰好被红军炊事员发现,他一个
箭步冲过来,用枪托将敌人脑袋砸得脑浆迸裂,徐斌洲再次死里逃生。

徐斌洲爬起来端起刺刀
继续浴血奋战,带领部队死死地钉在了垭口上。

13日黄昏,四方面军从这里突出包围圈,转危
为安。

1935年3月,担任红9军80团政委的徐斌洲,与团长陈康率部参加合围四川江油城,以
制造打援战机。

80团布守地段是敌军的主要冲击点,徐斌洲亲率敢死队,以排子枪封堵敌军出口,苦苦坚持了5天,配合兄弟部队将邓锡侯援兵4个团全歼。

不料在撤围时,敌人一颗子弹
从徐斌洲左眼眶擦过,将他左眼球击掉,顿时血流如注,昏倒在地。

所幸的是,敌人枪弹射来
之时,恰巧有人喊他,他下意识扭了一下头,使他躲避了枪弹直接击中脑袋,再次与死神擦身
而过。

救护队把他送到师医院抢救,左眼从此失明。

徐向前紧紧握住左眼还蒙着纱布的徐斌洲
的手说:“斌洲同志,你受苦啦!你们80团打得英勇顽强,为渡江战役立了大功,谢谢同志们!”
在长征中,徐斌洲先后任红9军教导师政治部主任、红31军第93师279团政治处主任。

到陕北后,随部参加了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留校任政治部组
织干事。

山东清河抗战岁月
1938年8月,党中央抽调抗大的160余名干部和学员赴山东工作,临时命名为八路军鲁东
游击纵队指挥部。

指挥部下编干部大队,徐斌洲任大队政委兼副大队长,与队长胡奇才带队历
经3个多月,行程3000余里,抵达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

11月,八路军山东游击第2支队改
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支队,徐斌洲任2支队政治部主任兼中共鲁东南特委书记,参加了开
辟鲁东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1939年8月,徐斌洲调任山东纵队3支队政治委员。

11月,与司令员杨国夫率部从鲁中山区出发,越过胶济铁路,直插寿光清水泊地区。

3支队在郑家埝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徐斌洲发
表讲话说,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清水泊根据地,再向小清河以北发展,逐步扩
大游击区,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

开辟清水泊根据地初期,敌强我弱。

在一次遭遇战中,徐斌洲带少数人掩护杨国夫率主力
转移。

撤退时,徐斌洲等人被日军打散,他脚部受伤,两个警卫员背不动一米八几的他。

这时,一老乡牵着毛驴送粪下地,他当即把粪倒在路边,将徐斌洲抬上毛驴,迅速脱离了险境。

徐斌
洲到晚年还念念不忘这位救命恩人。

1940年2月下旬,徐斌洲、杨国夫率3支队主力兵分三路向西北发展,到博兴、高苑建立
根据地。

3月3日,日伪军300余人突然袭击3支队的博兴东王文村驻地。

徐斌洲、杨国夫指
挥部队,利用地形优势击退了日伪军的进攻,打了第一个胜仗。

同年9 月,3支队在小清河以南、沿胶济铁路一带游击。

为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徐斌洲、杨国夫决定破袭高苑至青城的公路,诱敌出动,伺机伏击。

20日晚,高苑县大队组织民兵在夜
幕掩护下,破袭了高青公路大王家至魏家堡段,并截断公路边的电话线。

21日凌晨,一小队日
军乘汽车赶到魏家堡抢修电话线路,毫无戒备地钻进了八路军的“口袋阵”。

设伏于魏家堡的3支队基干1营1、3连三面开火,日军慌忙退至村头一个场院负隅顽抗,
1营几次冲锋都未成功。

这时,田镇、高苑的敌人都出动了,与3支队的阻击部队交上火。


家堡战斗必须迅速结束,根据日寇躲在屋子里据守的情况,徐斌洲下令采用“火攻”。

很快,
日寇被迫从烈火和浓烟弥漫的屋子里窜出来,夺路逃命。

1营乘势发起攻击,歼灭日军33人。

魏家堡伏击战是清河区抗战以来首次全歼日军近一个小队的战斗,对日伪顽震动很大,敌
人被迫撤离田镇、阎家庄等据点。

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政治委员朱瑞联名予以通报
表彰。

徐斌洲、杨国夫率3支队继续在清河一带利用青纱帐开展游击战争,同时发动群众挖掘沟
沟相通、村村相连的“抗日沟”,宽度能双人迂回,深度超过人头高,便于射击,成为打鬼子
的“地下长城”。

到1940年底,3支队先后毙伤俘日伪军2000余人,平毁碉堡35座,破坏敌
占公路60多公里,割电线2400公斤,打乱了日伪军的“扫荡”计划。

与此同时,徐斌洲发挥政治工作优势,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先后将蒲台、青城县保安团分
别收编为八路军蒲台独立团、青城独立团,将傅瑞五部收编为惠民独立团。

此外,3支队还广
泛动员青年农民参加八路军,很快发展到7000余人。

这样,3支队不仅有了主力部队机动作战,还有了地方部队的支持配合;不仅有以清水泊为中心的小清河南根据地,还有了以八大组(垦区)为后方,以博兴、广饶为中心的小清河北根据地以及广大游击区,背靠渤海,面向平原,
与胶东区、鲁中区、冀鲁边互为犄角。

1940年12月底,3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旅,许世友任旅长,刘其人任政治委员,杨国夫任副旅长,徐斌洲任旅政治部主任。

部队向小清河北、黄河以南广大地区发展,西起高、青,东至黄河入海口的区域内,除有少数敌人据点外,基本上为八路军所控制,巩固和发展了
清河抗日根据地。

1942年2月,山东纵队3旅改编为山东清河军区,杨国夫任司令员,清河区委书记景晓村
兼政委,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

1943年11月,山东侵华日军调集重兵,对清河区进行了空前
残酷的“21天大扫荡”。

清河军区将部队化整为零,分头行动。

杨国夫率一部兵力向西跳到外线,从侧后打击敌人;徐斌洲带领军区机关一部和直属团一个营转移到八大组一带,坚持内线
作战;直属团团长郑大林带主力一部向北突围到朱家屋子一带,拖住敌人。

徐斌洲部与郑大林
部在八大组会合以后,趁敌尚未合围,率部从敌人身边猛插出去,转移到广(饶)北敌后,采
取“地雷战”“麻雀战”的游击战法,搅得敌人坐卧不宁。

有民谣流传于当地:“坚壁清野饿
死鬼,填井染水渴死狼,袭扰战法疲日寇,麻雀战术弱胜强。

”在八路军内外夹击下,日军不
得不于12月8日撤退,大“扫荡”以失败告终。

1944年1月,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军区,徐斌洲任中共渤海第四地委书记兼渤
海军区第四分区政治委员。

8月中旬,率部参加了解放利津战役,一举攻入利津县城。

1945年
4月,参加滨(县)蒲(台)战役,相继解放滨县、蒲台县城。

1945年8月,山东军区将渤海军区直属团和第二、四分区基干武装合编为山东军区第7师,杨国夫任师长,徐斌洲先后任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

7师作为山东抗日战场一个主力师,
以“英勇善战、屡建奇功”闻名齐鲁大地。

带出“攻坚老虎”师
1945年10月初,徐斌洲、杨国夫奉命率山东军区7师挺进东北,列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序列。

7师到达东北的亮相之战就是山海关保卫战。

7师以6个团1万余人的兵力,抗击国民党两个美械军6万余人的进攻,为中共大批军政干部先敌进入东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46年2月,7师补入哈西军分区第1、3团,并与冀热辽军区第19旅、热河纵队第1旅
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

原7师的3个团编为7师20旅。

4月,东北民主联军围攻长春,
7师20旅为攻城主力,歼敌1万余人。

10月,7师与新四军3师7旅合编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
6纵队,20旅与7师警卫团合编为6纵17师,杨国夫任6纵队副司令员,龙书金任17师师长,徐斌洲任政委。

17师的老底子源于山东滨海,许多战士入伍前做过矿工,熟稔炸药爆破技术,爆破一直是
部队打仗的“看家本领”。

到东北后,徐斌洲提出要把爆破作为部队的核心战斗力来培植,人
人都要学爆破技术。

打攻坚战,17师把炸药包当作最锐利的武器,什么坚固的工事都挡不住炸
药包的威力,什么复杂的地形都挡不住炸药包的进攻。

在攻打长春、德惠等战斗中,17师的攻
坚战力让东总首长刮目相看。

1947年6月,东总集中1、3、7纵发起四平攻坚战。

国民党军以3万余人的重兵据守,构
筑了星罗棋布的地堡群、多道铁丝网和战壕,形成了密不透风的立体防线。

东总特地将17师从
6纵单独调来,担任四平攻坚战的总预备队,归1纵指挥。

6月16日,徐斌洲、龙书金率17师投入战斗,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首创了“四组一队”攻坚法,即以连队为一战斗单位,分成火力、突击、爆破、支援四个小组,小组各有分工,相
互掩护,四个组合起来就是一支突击队。

“四组一队”在实战中很管用。

19日,17师开始攻歼防备森严的四平核心守备区之敌,上午攻占了中央银行和市政府,下午3时从中央花园向核心
守备区攻击前进,连续爆破炸毁多个地堡,逼迫敌军退守军部大楼,当晚将电信局大楼爆破炸塌,肃清敌核心守备区东南外围之敌,对敌核心守备区形成了合围。

20日上午,东总首长致电嘉奖17师:“你们作战成绩甚好,甚慰,望以坚决之行动与周
到之战斗准备,使用黄色炸药,歼灭敌人。

”当日18时,徐斌洲、龙书金指挥17师发起总攻,各种步兵火器猛烈射击,掩护爆破,21时攻破敌核心守备区,占领敌军部,陈明仁率军部逃往
铁路以东。

东总首长再次电令嘉奖17师:“望继续发挥你们的长处,以又机智又坚决的动作,达到全部夺取路东敌人的阵地。


21日,17师再接再厉,攻击路东之敌,至23日夜,攻击到永和街以北之啤酒店。

是日,
东总首长对17师第三次电令嘉奖。

然而,29日敌8个师的援军逼近四平,东总攻城部队被迫
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四平城。

战后,东总发来嘉勉电:“17师在四平战斗中,英勇顽强,打出了威风,恰似是一只攻坚
老虎。

”从此,17师以“攻坚老虎”名扬东北战场。

7月下旬,东总在哈尔滨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专门研究城市攻坚问题。

17师首创的
“四组一队”攻坚经验被林彪总结成精练有效的战术原则,并下令在东北部队普遍推广。

1948年3月,17师在吉林伊通大小孤山一带进行为期5个月的新式整军。

徐斌洲要求全师各级政治部门组织部队开展“诉苦三查”活动,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同时以增强
攻坚作战能力为重点展开军事大练兵,徐斌洲、龙书金以身作则,带头参加训练。

这样,17师
从师长、政委到每一位战士都掌握了爆破技术。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东总又单调6纵17师南下参加锦州攻坚战。

10
月初,徐斌洲、龙书金率17师抵达锦州东北大兴庄。

林彪亲自给龙书金、徐斌洲交待任务:“你们师是攻坚老虎,打四平搞了纵深爆破,打巷战有经验。

这次单独调你们来,就是要你们
搞掉范汉杰的指挥所和第6兵团指挥机关。


10月14日上午11点,锦州总攻开始。

经半小时激战, 2、3纵先后打开突破口。

中午12点,17师奉命归3纵指挥,从8师左翼入城作战,仅20分钟即攻占地堡21座,紧接着打通锦
承铁路,占领了铁路警察署、锦州车站,攻占大楼10余座,为主力打开了前进通路。

战报传到东总,林彪当即对17师发嘉奖令:“部队投入纵深,发展迅速。

望发扬‘攻坚老虎’的巷战威力,争取锦州战役全部胜利。

”当日24时,17师歼灭敌暂编18师大部,次日凌
晨2点,攻克设在纺纱厂的敌“剿总”锦州指挥所,歼敌千余人。

傍晚6时,锦州城解放。

17师在纵深战斗中,大胆插入敌心脏,打乱了敌人指挥和部署,切断分割了敌人,共歼敌10534人,出色地完成了攻坚锦州的任务,东总首长称赞17师不愧为“攻坚老虎”。

辽沈战役结束后,17师回6纵在黑山地区进行休整。

1948年11月17日,根据中央军委统一整编全军部队的命令,17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8师。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的天津攻坚战即将打响。

东总再次单调128师担负战役总预备队,
从城西主攻方向加入纵深战斗。

1月14日上午11点,天津总攻开始后,38军在和平门突破城垣,128师即由该军突破口投入市区作战,15日凌晨1点,进至南开中学和电车公司,以连续
爆破摧毁了敌子母堡火力网体系,歼灭守敌333师一部。

早7时,攻占敌核心据点海光寺,再
歼敌500余人。

17师继续向纵深挺进,发挥近战特长,与敌展开逐屋、逐楼、逐街的激烈争夺,中午11点半,128师全部肃清残敌,共歼敌8400余人,天津获得解放。

徐斌洲率128师圆满
完成了东总三次单调任务,在战略决战中发挥了“杀手锏”作用。

入朝首战美军“王牌军”
在四野南下途中,徐斌洲被直接从师政治委员提拔为49军政治委员,这在四野干部调配中极鲜见。

他和军长钟伟率49军于7月初发起宜沙战役,乘胜渡过长江,解放湖南大片地区。

在常德,徐斌洲突然患病,口吐鲜血,被送到武汉治疗。

1950年 3月,徐斌洲调任39军政治委员。

10月19日,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徐斌
洲与军长吴信泉率志愿军39军从驻地辽阳乘火车抵达安东(今丹东),从这里渡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39军入朝第一战在云山拉开了战幕。

云山是朝鲜北方的交通枢纽,守敌是南朝鲜军第1师。

志司把攻克云山的重任交给了39军。

11月1日15时30分,前沿观察员报告:敌人活动频繁,部分坦克、汽车开始发动,有撤退的迹象。

离原定总攻时间19时30分还有4个小时,战机稍
纵即逝。

徐斌洲、吴信泉决定急报志司,立即发动攻击。

1日15时40分,在炮兵向敌方阵地实施炮火覆盖后,39军各师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云山守
敌发起向心突击。

在与敌激战中,39军战士惊异地发现被包围的对手不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南
朝鲜军人,而是黄头发、白皮肤的美国大兵。

经过审讯战俘得知对手是号称“160年没打过败仗”的美军“王牌”骑兵第1师。

先前发现的撤退迹象,其实是美骑兵第1师8团与南朝鲜第
1师12团换防。

这一重大的敌情变化火速报到39军军部,吴信泉对徐斌洲说:“打狗打出条狼来了,怪不得火力这么强,原来是美军的王牌师。

本来想吃肉却啃上了骨头,怎么办?我的意见,继续进攻,吃掉这股敌人!”
徐斌洲说:“我同意!剑已出鞘,岂有收回之理?出国第一仗就与强敌劲旅交手,这是对
我们的考验。

应该告诉部队,发扬我军近战、夜战、穿插战的特长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首先从气势上压倒敌人!”
39军将敌情紧急上报志司。

彭德怀的答复只有一句话:“坚决消灭美国王牌军!”徐斌洲
立即要求把彭总的命令迅速传达到每一个战士,激励全体指战员旺盛斗志,与美国王牌军一决
高下。

云山之战成为志愿军入朝后与美军的首次交锋。

徐斌洲、吴信泉指挥部队发挥夜战、近战
的优势,采取正面攻击与侧后突击相结合的战法,以116师从正面发起攻击,经激烈争夺,23
时许攻占龙浦、262.8高地,而后向云山攻击前进,2日3时30分,攻入云山。

在激烈的混战中,该师一个连从敌间隙中直插云山,守桥的美军竟把他们当成南朝鲜军,给他们让路,他们
大摇大摆地通过大桥,端掉美军第3营指挥所,击毙其营长,控制大桥,封闭了美军南逃退路。

以115师从西南方向发起突击,向云山南诸仁桥迂回,切断美军退路。

美军为解骑8团之围,
组织骑5团在强大的空地火力掩护下,向云山推进。

115师343团顽强阻击,打退美军10余次
进攻,毙骑5团团长以下近400人,阻敌于龙头洞以南。

以117师从东北方向发起进攻,歼灭
当面敌人后,向云山推进。

2日黄昏,西线美军、南朝鲜军向清川江以南撤退。

激战至3日夜,全歼被围云山守敌。

39军首次以劣势装备打败了现代化装备的美军,击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役共
毙伤俘美骑兵第1师8团、南朝鲜军第1师12团各一部共2046人,其中美军1840余人,击落飞机3架,缴获飞机4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6辆、各种火炮119门及大批枪支弹药。

39军打出了国威、军威,彭德怀予以高度评价:“39军打得好!美骑1师这个‘王牌军’从未吃过败仗,这回败在了我39军手下!”
第一次战役后,徐斌洲与吴信泉率领39军参加了第二、三、四次战役。

在第二次战役中,39军正面攻破了美25师的防线,收复了失陷49天的朝鲜首都平壤;在第三次战役中,突破临
津江防线,取得了釜谷里、回龙寺战斗的胜利,1月4日,39军116师率先攻入汉城,占领了
李承晚的“总统府”;在第四次战役中,39军参加了东线横城反击战,117师迅猛穿插,一举
堵住南朝鲜8师和美2师一个团的南逃道路,经过浴血苦战,共毙伤俘敌3300余人,其中俘虏美军800余人,创造了一次俘虏美军最多的记录。

1952年回国后,徐斌洲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干部管理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军事学
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60年4月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后,调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华人
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工业部、第八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96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