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种树郭橐驼传课后训练选择性必修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树郭橐驼传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我固.当固:确实。
B.官命促尔耕,勖.尔植勖:勉励。
C.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怜:可怜。
D.字.而幼孩字:养育。
项,怜:怜爱。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且.硕茂,早实以蕃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项与题干中的“且”均为“而且”义。
A项,将近。
B项,姑且。
D项,尚且。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B.故不我若也
C.吾又何能为哉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项是定语后置,其余三项是宾语前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
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②,如同夜空中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中也坎坷困顿,但令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
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特别是在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中,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4.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引用比喻对比
B.引用对偶比喻
C.比喻夸张对比
D.对偶借代对比
,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如同夜空中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出现了比喻词“如同”,将“屈原”“李白”“杜甫”比喻成了“星辰”。
“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上下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否可改成“在精神领域,柳宗元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特别是在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中,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在‘永贞革新’中,他却是败军之将”?请说明理由。
,内容上强调的重点与整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不符;②前文都是先说诗人在生活尤其是政治上的不幸,再说文坛上的得意。
改过之后,前后不对应。
,注意上下文的语意是否贯通。
原句先是讲“永贞革新”中的失败,进而讲精神领域,突出了柳宗元在精神领域的成就;修改后的句子先讲精神领域,继而讲“永贞革新”中的失败,强调的是柳宗元政治上的不幸,与文意不符。
且前文是先讲政治上的不幸与精神上的成就的,改过之后与前文并不对应。
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②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
,根据前面“不仅是国家不幸”和后面屈原等人的例子可知,此处应填“诗人自己也有不幸”之类的句子;②处,后文“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是形容诗歌黯然失色,应填“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之类的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中国人素来重视友情,将春秋佳日一起登山临水的称为“逸友”,①
称为“雅友”,将直方规谏的称为“诤友”,将品德端正的称为“畏友”,将处事正义的称为“义友”,而那些可以共生死的刎颈之交呢?那就是不可多得的为人所艳称的“死友”了。
柳宗元被贬到楚之南这荒州远郡,故交零落,消息闭塞,
②,也没有即发即至的电传,只有一条和岁月一样悠悠的古驿道,姗姗来迟的新闻早已成了泛黄的旧闻。
既没有作家协会,更没有现今名目繁多的种种学术团体,他的诗文只能发表在纸上,供自己长夜反复吟哦。
所幸的是,不久之后陆续来了一些被贬之人,③,使他们形成了一
个特殊的“沙龙”,其中有南承嗣、元克己、吴武陵、李幼清和终生不仕的“白衣卿相”娄
图南。
( )。
今日的读书人应该感谢他们,他们给柳宗元带来冬日的温暖、夏日的清凉,他们陪柳宗元登山临水,催生了一代文宗的传世文章。
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一起饮酒赋诗,臧否人物,纵论国事家事天下事
B.他们一起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臧否人物,饮酒赋诗
C.他们一起饮酒赋诗,臧否人物,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
D.他们一起纵论国事家事天下事,饮酒赋诗,臧否人物
,排除B、D两项;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先说“家事”再说“国事”,排除A项。
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字。
②既无即拨即通的③共同的命运与志趣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梓人①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
..、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众工。
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
天下者本于人。
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
..;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
..、里胥
为大夫,为卿,为公。
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
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
郡有守,邑有宰,
皆有佐政。
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
..,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
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
”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选自《柳宗元诗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木工,建筑工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B.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C.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D.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举而加焉”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
项;“梓人之有规矩”为主谓结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前不停顿,排除B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引,此处指量尺。
寻,八尺。
引,十丈。
B.乡师,乡里的私塾老师。
C.里胥,古代的一里之长。
D.版尹,古代掌户籍的官吏。
:这里指官职,古代的一乡之长。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他精心考虑怎样用料会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
B.梓人说他到官府干活谋生,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C.京兆尹要修建衙门,作者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
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愤怒地与那个木匠对峙着。
D.作者认为,宰相对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
项,“都围成圈子愤怒地与那个木匠对峙着”错误,原文“皆环立向之”的意思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2)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因而能抓住事物关键的人吧?
(2)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
13.作者为什么要为“梓人”立传?请简要概括理由。
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法则。
,在光德里。
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
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圆规、曲尺、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
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
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
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他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
”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
那里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
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
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
(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它!”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
它!”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
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人敢自己决定怎么干。
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
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
房屋建成以后,
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
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
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十分高超。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因而能抓住事物关键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
那些治理天下的人都把治人当作根本大事。
那些干具体事物的人,是徒隶,是乡师、里胥;他们上面有下士;再上有中士,有上士;再往上是大夫,是卿,是公。
大概区分为六种职别,细分为多种职役。
京城之外直至四方边境,有方伯、连率等地方官员。
郡有太守,邑有县宰,都有辅佐的人,他们下面有胥吏,再下面都有啬夫、版尹,来服从差役,就像各位工匠各有的技能来自食其力。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制一样。
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
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国家,观察了国家就能了解天下,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
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
就像那位木匠师傅善于指挥众工匠而不夸耀自己的手艺一样。
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算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
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列名的。
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