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国际货代》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货代》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国际货代
适用专业: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

1课程定位
《国际货代》是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等国际经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以学生对国际货代业务的操作能力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业务的处理能力.该课程要以《外贸业务协调》、《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在这些课程基础上开展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国际货代》课程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该课程面向国际商务专业国际货代员岗位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货代业务操作能力。

通过国际货代员岗位标准开发,确立了国际货代员岗位对于从业人员要求掌握业务处理、业务操作、单证、国际客服服务等四方面的能力,与之相对应,该课程确定了细化的能力目标与之相对应,培养学生揽货操作揽货操作能力、接托单操作能力、订舱操作能力、安排集卡运输操作能力、报检报关操作能力、提单确认操作能力、提单签发操作能力、运费结算、交单还单操作能力等;其次,该课程同时服务于全国国际货代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证需要,是一门典型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方面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职业考证要求进行了深度课证融合。

1。

2设计思路
(1)课程开设依据
《国际货代》课程采用的是以国际货代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路径,融“课程、岗位、证书”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

本课程的设计体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首先,开放性体现在本课程的双元建设主体,是由校内专任教师和外贸企业外贸单证业务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其次,职业性体现在课程培养定位于国际货代员职业人和以国际货代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最后,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以国际货代员工作过程与任务和以国际货代员职业能力为本位。

(2)项目设计思路
《国际货代》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是,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的指导下,首先校企合作分析国际货代员工作过程和任务,共同开发国际货代员岗位职业标准;然后依据职业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标
准,设计项目活动载体,编写项目教材;同时,建设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最后,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3)内容编排和课时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

1 工作任务
2。

2 课程目标
2。

2。

1总体目标:
学生在未学习本课程前,对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并不了解.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国际货运代理理概念、性质、作用、历史、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务范围、责任等基础知识;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法律地位及风险防范。

为学生未来从事货代业务打好基础。

分类目标:
2。

2.2知识目标
1)能够了解国际货运代理理概念、性质、作用、历史、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基本知识;
2)能够理解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范围、责任;
3)能够理解国际货运代理责任保险制度;
4)能够理解国际货运代理法律地位;
5) 能够了解国际货运代理管理制度;
6)熟悉国际货运代理市场营销知识。

2.2。

3能力目标
1)系统分析、融会贯通、合理计划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客户提出要求,判断出客户的真正目的,并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的能力;
3)能理解相关法规内容,并合理利用法规来保证自己权益的能力;
4)细心、耐心、严谨科学、扎实到位的工作素养;
5)灵活、合理处理分歧的能力;
6)总结规律、积累经验的能力。

2.2.4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公平公正、尽职尽责的职业素养;
2)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以及英文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工作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5)具有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场报检查询等
9货代综合业务
操练
覆盖全部,要求学生具有准
确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并能沉着冷静地面对突发事

覆盖全部内容知识点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货代企业操作手册》编写人员是由学校专人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

该教材是以国际货代业务工作过程为线索,包括揽货操作、接托单操作、订舱操作、安排集卡运输操作、报检报关操作、提单确认操作、提单签发操作、运费结算、交单还单操作8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包括学习目标、工作项目、操作示范、知识链接和能力实训等5个组成部分.
4.2 教学方法
课程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

设计项目活动载体时,要遵循真实性、代表性、综合性等三个原则。

真实性是指项目活动载体要来源于真实业务;代表性是指项目活动载体中的事件是当地货代行业的典型的事件。

综合性是指设计的项目活动载体是一个大型货代业务操作的综合性案例,尽量能覆盖所有8个工作项目。

4。

3 教学评价
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即最终考核成绩除了期末上机考核成绩外,还包括平时每次上机实训成绩的过程考核;除了校内考核之外,国际货代相关企业对学生在工学交替期间的评价也作为考核成绩的组成部分。

平时成绩占10%,项目实训过程考核占20%,货代企业对学生在工学交替期间的考核成绩占30%,期末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40%。

这种考核方法得到了货代一线工作人员的认同。

4。

4 教学资源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校内外货代专任教师与来自货代企业老总以及商检局、海关等货代工作相关单位的业务专家召开国际货代员岗位职业标准开发会.首先,按照国际货代业务工作过程,分析国际货代员的工作任务;然后,分析国际货代员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具备哪些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通过归纳和整理出国际货代员岗位职业标准;最后,再向广大国际货代员征求意见后修改完善,形成国际货代员岗位职业标准.
4.5 其它说明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