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初中物理八年级
教学质量分析及工作意见
一、2013年6月市质量监测情况分析
(一)市质量监测试题浅析
八年级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能紧扣课标,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考查了学生知识的识记以及知识应用能力,注重了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拓展考查。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试卷第一部分为单选题(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4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第二部分为非客观性试题,共66 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
试题难度:较易题70%,中难题20%,较难题10%。
(二)考试情况分析
八年级RSR综合成绩分析
1、八年级RSR市统计表
及格分:38.0 优秀分:69.0 RSR最大分:100
(2)从2013年6月市质量监测数据看,与米易相比平均分低米易5.1分,及格率低米易8.7%,优生率低于米易7.2%,RSR综合成绩低米易一个等次。
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学困生比例大,仍然是困扰提高教学质量的难题。
要改变这种现状非常困难,只有严格控制学困生来提高平均分,来缩小相邻区县差距。
2013年6月市质量监测我县八年级物理学科RSR位次,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民族中学、红格中学、永兴中学、盐边中学、渔门中学、惠民学校、共和中学。
(3)2013年6月市质量监测八年级物理分数段见附表
2012-2013年学年末全县八年级物理各校各班级等级分段统计
从此统计表可以看出优生人数为110人,优生率为3.34%。
及格人数为539人,及格率为16.4%。
学困生人数为1688人,学困率为51.38%。
二、工作思路
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核心,开展教研活动以更好地发挥教研工作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
搞好教学科研、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和教学管理
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教研工作在管理、内容、工作方式、质量监控、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提高我县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有效教学研究。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加强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优化课堂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大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对毕业班教师的培养力度,着重在课堂教学、学科命题、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培训,同时配合市教科所开展办好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明显提高。
3、抓实常规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
加强物理学科考试的备考研究。
反思我县物理学科在考试备考工作存在的问题,组织召开物理学科考试备考专题研讨会,分析考试命题动态,交流备考经验,部署2014年备考工作。
及时了解各校备考情况,指导学校高效备考。
(2)大力开展网络教研,完善网络教研评价机制。
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网络教研意识,把网络教研作为常规教研的重要补充,通过网络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快捷性和有效性。
各校物理组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研活动,拓宽研修空间,提升教研层次。
整合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资源,促进校际之间经验交流。
要制定物理学科网络教研管理办法,探索网络教研组织形式与方法,进一步规范学科网络教研,确保网络教研正常、高效运转,逐步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的网络教研机制。
(3)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教学调研视导。
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案作业,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继续开展“送训送教下乡”活动。
整合我县教育资源,发挥我县物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名师送教下乡”、“新课标解读”、“新教材研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重点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农村教师进行全面指导,促进农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四、对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物理课程。
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物理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物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
2、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物理课堂。
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
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满活力。
3.重视分层教学,关注学困生的转化。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必须对此有专门的方案,分层教学应该做到:目标分层、手段分层、考核分层。
所谓目标分层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学习目标;手段分层就是对不同层次学生要有不同的学法指导;考核分层则是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试题,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在学习中有成就感。
4.强化学生物理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挖掘学科本身的趣味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过早的两极分化。
6.重视学生专项技能训练,如阅读能力、审题能力、识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