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
医学影像是包括X线、CT、MRI、介入、超声、核医学等多学科在内的影像医学。

为了规范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特定一下制度:
一、医院专业设置及其设备、设施应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1、装备设置满足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需求;
2、建立放射科统一管理体系,医技人员相对固定。

有专职设备保养维修管理人员,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具备急诊X线检查(包括床旁X线)及CT检查的能力;
3、大型影像设备安装隔离变压器;
4、病人与环境辐射防护达到规定要求以及设备管理要求;
5、医师及技师必须获得相应资质方能上岗,不能混岗;
6、从事CT与MRI医技人员持全国统一颁布的上岗证上岗;
7、主要大型设备(CT、MRI、DSA、CR/DR、胃肠造影机)有保修合同;
8、配置有DSA、CT、MRI设备以及PACS、RIS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医院有相应技能的技术人员。

二、各医院医学影像科室要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1、二极以上医院要有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成立科内质控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建立与个人质控责任联系的奖惩制度;
2、建立逐级质量控制管理途径和反馈渠道,开展临床随访;
3、科主任主持日常的常规X线、CT、MRI、介入诊断、重点病例综合读片制;
4、建立疑难及误诊病例分析,记录与读片制。

建立机器设备专人负责与维修保养制度;
5、就诊病人登记资料规范,建立诊断报告保存制度,影像资料使用、保管制度,保护病人隐私措施。

三、医学影像资料质量符合临床工作要求
1、X线投照质量(如检查部位、影像质量、画面质量、投照缺陷)符合临床要求;
2、有完善的X线、CT、MRI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或出院诊断对照资料与统计;
3、正常体检、B超的孕期检查等不做阳性率计算。

X线、CT、B 超检查阳性率分别应达到60%、70%、60%。

CR摄片甲级率≥80%,废片率≤1%;普通X光摄片甲级率≥40%,废片率≤3%。

四、医学影像科室所处报告要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
1、诊断报告及时、项目完整、描述规范、逻辑性强、准确、内涵清晰(包括征象描述、分析及适当推理),所有描述使用规范描述性医学用语;
2、报告描述全面、系统并包括片内所有阳性与阴性信息;
3、结论格式规范,有异常指明病变部位、范围、病理基础、病变的性质和可能致病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诊断可能性者提出哪一个可能性大,对结论使用准确的结论性用语;
4、有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制度并严格执行;
5、复诊报告:诊断明确者,指明病变演变情况,判定疗效;诊断不明确者,通过随诊观察,提出诊断,讨论新提出的诊断依据;
6、行介入性治疗,报告需阐明介入治疗的基本方法,治疗是否成功,效果是否满意;
7、急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时限二极医院应<30分钟,平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时限<24小时;
8、建立影像与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符合情况随访制度,并有记录
9、参加室间质控,接受质控检查。

五、医院影像科室的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应达到相关规定标准
1、放射科的环境布局、设计及建设符合防护要求;
2、有明显的放射辐射警示提示;
3、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有统一的定期防护检测;
4、提供患者必要的防护器具。

六、建立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调查制度,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