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它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燕子。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谁还记得《菜园里》这首儿歌?请记得的小朋友一起背背。

2、(课件:课文插图2)这节课老师要再一次带你们到菜园里去参观。

请大家仔细观察,菜园里都有些什么?
3、是啊,秋天的菜园是多么美呀!你听,谁也来参观这美丽的菜园?
(课件:音乐《小燕子》)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4、这个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5、学习生字“次”
⑴ 这里有个生字宝宝(指“次”字)读时要注意什么?对,这是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平舌音。

⑵ 谁能当老师带着小朋友们读一读。

⑶ 全班读“次”,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小燕子怎么一次比一次进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3、再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几个小朋友读课文。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他们把音读准确了没有。

(相机纠正学生的生字读音,学习生字。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下册2021年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3篇下一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8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八(2)
认读词语卡片
地质勘探队员一册书厚厚的岩石
刨根问底煤炭宝藏脚印波痕
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1.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里,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

(也可以由老师提供,学生阅读和传看)
总结谈话
读课文最后一段。

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复习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早已认识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3.边利用课件演示要求会写的字的笔顺,边指导书写。

(注意提示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拓展阅读
绿色情报员
植物科学院请小燕子选一批绿色情报员。

一大早,小燕子刚飞出去,就被小桃树拦住了。

“你能干什么?”燕子问。

“我能预报农时。

”桃树对小燕子说,“我一开花,农民伯伯就得忙着种谷子。

”“好,算你一个。

”燕子说。

小燕子飞过一片胡杨树林,胡杨树叫住了她。

小燕子问:“你有什么本领?”
“我能报告地下水。

”胡杨树说,“不信,顺着我的身子挖下去,准能找到地下水。


这时,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报名当土壤化验员。


小燕子有点儿弄不懂,篦子草说:“我们喜欢长在钙质土壤中。

”“噢,原来是这样。

”小燕子话音刚落,那边的蓝玫瑰又说话了:“我也能做情报员,我的脚下就有铜矿哩!”
“花朵能报矿?”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记下,“还有什么花有这种本领?”蓝玫瑰花说:“七瓣莲能报锡矿,蝴蝶花能报锌矿。


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兴极了。

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识呀!
学习目标
1.会认读“质”等10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上一篇:《雷雨》教学设计四(第二课时)下一篇:《雷雨》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
《找骆驼》教学设计
一、导入:
1、齐读课题:上节课,通过课文的初步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质疑:商人究竟走失了一只什么样的骆驼?商人最后又是怎样找到骆驼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1—8小节:
1、听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到底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跛左边驮蜜,右边驮米缺一颗牙齿
2、从课文中哪个地方最容易找到这些特点?(1—8小节)
你能分清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吗?
1)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表演
引导评议为什么读得好(读出了语气的变化)
2)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要求:(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

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如:“谁说”或“谁怎样地说”。

(读一读)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3)交流朗读,学生点评。

4)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来朗读了对话部分,你认为提示语还是不加好呢?为什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4、集体朗读1—8小节
(二)学习课文9、10小节
1、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
2、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10小节,找出有关句子。

(学生交流)
3、读了这些句子,觉得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看见……知道……;看见……想……;看见……知道……
4、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的呢?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吗?
师: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呢?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吗?
出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少了一颗牙齿,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板书:看见知道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6、教师小结:
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

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可是老人都看见了。

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正因为老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7、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这两个问题之间是用什么词连接起来的?(至于)
读读老人的最后一句话,学生可以质疑: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
让我们学着老人,用“不紧不慢”的语气向商人作解释和指点。

(三)学习课文11小节。

1、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2、“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3、启发学生思考:学到这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三、小结以及拓展:
1、小结: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2、说一说: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终于找回了骆驼。

第二次,商人再见老人,心情怎样,心里会怎样想,又会说些什么?
3、读全文: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小作家:
出示《蜜蜂引路》的前半段,让学生根据想象以及课文中所学的句式续写文章的段落。

“当列宁看见许多蜂蜜时,他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看见蜜蜂飞回园子时,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园子旁边有所房子,所以他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下册2021年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3篇下一篇:《壶盖为什么会动》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