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义、利(共50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孟子 · 告子上》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论语》多次讲到义。义在儒家孔门,仅次于礼、仁,并 且是与礼、仁互相联系而不可分的。同仁一样,义是以礼 为主要内容,受礼制约的。到了孟子,就仁义兼言并称了。 孔子提出:重义轻利,先义后利。 所以: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子罕9·1 》
里仁 4 ·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 (1) 也,无莫 (2) 精编优质课PPT《论语》导读第六讲——义、利(共5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也, 义 (3) 之与比 (4) 。 ‛ 【 注释 】 (1)适,意为亲近、厚待。 意为亲近、厚待。 (2) 莫,疏远、冷淡。 (3) 义,适宜、妥当。 (4) 比,亲近、相近、靠近。 【 译文 】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 按照义去做。” 【 评析 】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 ‚ 义之与比。 这里 直接说明了义是君子对于一切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标准,而且这 个标准不是固定的,而是会改变的。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季氏16 ·10 孔子曰: ‚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 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 【 译文 】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 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 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 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 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 获取财利时,要思考 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 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评析 】
不符合于道义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 这些东西, 如天边的浮云一般。怎么也不可能会想要去拥 有它的。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 老百姓所接受。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 精编优质课PPT《论语》导读第六讲——义、利(共5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论语》导读第六讲——义、利(共5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合于义的利一定当取,但不合于义的利虽贫不取。
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 精编优质课PPT《论语》导读第六讲——义、利(共5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孔子认为------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2)与,赞同、肯定。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义和利之间并不是谁轻谁重的问题。
【译文】 于此可见前辈结交重义气,不以贵贱贫富易其心,诚可敬也。
——后蜀花蕊夫人 《 述国的亡诗 》 非至诚之极,而能感动若是乎。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里仁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译文 】
孔子说:君子了解义,行事也以义为标准。小人了解利, 所以行事易追逐利益。 【 评析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 的一句话。这里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 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 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 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然而 诱于利是正常的个人心理。 《论语·里仁》 ‚富与贵,人之所欲不欲富贵。 《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 害,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公以为何如,”鲜于闻讣,哀祭成礼,亦以一女许赘其长子,即从
简子有两白骡,甚爱之。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评析】 为政2 ·24 子曰:非其鬼 (1) 而祭之,谄 (2) 也。
精编优质课PPT《论语》导读第六讲——义、利(共5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中的义与利
义 (義 ) 公正的道德行为:正~。 ~不容辞。 ~无反顾。仗~直言
正义、公益: ~举。 ~务。 ~愤。 ~演。见~勇为 情谊: ~气。恩~。 ~重如山 意思、內涵:意~ 。含~ 。释~ 。微言大~ 指认为亲属: ~父

锋利:锐利。~刃。 ~爪 顺利:便利。不~ 。成败~钝 利益:有~ 。兴~除害。 ~弊 利润或利息:暴~ 。本~两清。薄~多销 使有利:毫不~己,专门~人。 ~国~民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述而 7· 16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 译文 】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 去做。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卫灵公15 · 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 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译文 】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道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两 者关系,对国家、政治、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都具有十分重创要的 作用。
几千年来,历代思想家对它进行了反复讨论。诸子中,法家提出了 ‚贵利轻义‛主张,道家以既超道义又超功利的态度来看待义利,而墨子既 不是重义轻利,也不是重利轻义,而是义利合一,志功双规。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里仁 里仁4 4· ·12 12 子曰,放 (1) 于利而行,多怨 (2) 。 【 注释 】
(1)放,音 放音fǎng 同仿,效法,引申为追求。 (2) 怨,别人的怨恨。 【 译文 】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 评析 】 本章也谈义与利的问题。他认为,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 不会总是考虑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更不会一心追求个人利益,否 则,就会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责。这里仍谈先义后利的观点。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当义与利冲突时-------(义与利的关系) 宪问14· 12“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 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义‚“义者,宜也” ( 《中庸》 )便是‚宜的意思。后来则 代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尊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 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凡人皆有贪欲之心„„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 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卫灵公15 · 1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 难矣哉! 【 译文 】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 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现在完美人的哪里一定要这样呢,看到利益便能想起该得 不该得,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 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评析】
孔子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 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 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 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 响。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注释】 (1)罕,稀少,很少。 中坐,酒酣,将出,复问政于师旷曰 ‚ 太师奚以教寡人? 曰:‚ 君必惠民而已 。
宪问14 ·13 子问公叔文子 (1) 于公明贾 (2) 曰:信乎夫子 (3) 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4) 告者过也。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 述而 述而7 ·3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当天下沉于无义,我心有戚戚„„ 述而 述而7 ·3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 德之不修,学之 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译文 】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培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 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 情。” 【 评析 】 春秋末年,人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天下大乱。孔子慨叹 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