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山东省市级优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简述闭关锁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而闭关锁国是危机的主要表现,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突出讲解。
本课紧紧围绕闭关锁国的原因,表现,影响展开教学设计,通过分析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在经济上,压制了海外贸易,限制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阻隔了对外交流,无法看到世界的发展变化,无法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落伍,这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达成情感的共鸣,“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有二: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社会危机”。
一方面,本时期经济发展是以前历朝经济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在农业、手工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出现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另一方面,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在经济上,压制了海外贸易,限制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阻隔了对外交流,无法看到世界的发展变化,无法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落伍,这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学习这一课,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的繁荣和强大,同时也可以理解即将学习的近代历史的因果。
所以说,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衔接上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善于表现,所以要借助形象、直观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对此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探究。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让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初一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感性认识,需要教师适时引导,认识到“开放”必然带来繁荣,
“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的道理,体会改革开发政策的正确性,从而形成科学的发展观。
【学习目标】(主体是学生)
1、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归纳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的表现,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的特征。
2、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分析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
3、通过历史情境的再现和感悟、分析和讨论,认识到“开放”必然带来繁荣,“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的道理,体会改革开发政策的正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理解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
【评价预设】
1、通过再现历史人物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并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看看学生能不能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准确理解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这一概念。
2、呈现一组材料和相关视频资料,看看学生能否从材料和视频中多角度的分析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3、通过对“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这句话的论证,看看学生能否更好的认识到“开放”必然带来繁荣,“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的道理,体会改革开发政策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