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梅花魂 人教部编版 (共29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所写的外祖父第一次落泪。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 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重阳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 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你回不回来呢?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
讨论交流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
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 花的秉性才好!
你认为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呢?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 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 秀气。
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 头折节的精神。
赠“我”手绢
文中所写的外祖父第三次落泪。
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 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 的梅花。
部编版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
梅花魂
新课导入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畏严寒,独自开放
知识锦囊
梅 落叶乔木,常于深冬初春季节开放,性耐寒。
原产于中国,后引至韩国、日本。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自
强不息、清高孤傲、不屈不挠的品格。 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又与兰、竹、菊并
岳飞、戚继光、江姐……
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的建 构与运用
文化的传 承与理解
语文核 心素养
思维的发 展与提升
审美的鉴 赏与创造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 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 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 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 交流沟通的能力。
我会认
zàng sāi qiú diàn zhèn bǐng sōu
葬 腮 虬 玷 郑g 秉 飕
埋葬 腮边 虬龙 玷污 郑重 秉性 凉飕飕
mǎ liáo juàn qiáo juàn
码 撩绢 侨 眷
码头 撩起 手绢 华侨 家眷
词语认读
缕缕 幽芳 葬身 腮边 颇负盛名 训斥 玷污 杭绸 秉性 凉飕飕 梳理 衰老 蒙眬 手绢 华侨 眷恋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从老人小心翼翼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外 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无法回国——呜呜哭泣
有一天,母亲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 中国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 父。我问母亲:“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椅上。我 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 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 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 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 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 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 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 美感,具有创新意识
主题探究
梅 花 魂
本文通过对身居海外的外祖父生前对 一幅梅花图和祖国的一些往事的追忆,反 映了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一如梅花,忠 贞不渝,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梅花那不畏严寒的品性曾经影响了多 少人啊!我们也应向梅花一样,有品格、 有骨气。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顽强 的信念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讨论交流
外祖父为什么要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给我? ①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 人的气节。 ②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 “我”带回祖国。
合作探究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梅花魂”的理解。 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
指的是梅花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不管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 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作者在《梅花魂》的创作体会中说:“我 写《梅花魂》,出发点是对我充满爱国情怀、 至死不渝的外祖父的深切思念。但在我的心里, 梅花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世世代代永不泯灭的 芬芳……”
学习目标
认识“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课文 中的重点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 文内容。 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 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 雪压”的品格。
不拨动他思乡的琴弦呢?外祖父由诗句想到 了漂泊他乡的自己,思乡之情无法控制,因 而潸然泪下。
斥“我”污梅——珍爱墨梅图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 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 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其他古玩 墨梅图
不甚在意 分外爱惜
对比
神态描写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 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 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 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 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和渴望再次相聚 的思想感情。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这是宋代词人秦观《浣溪沙》中的词句,意思是在空中 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漫天无边无际落着的 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凄凉哀婉、含蓄慰藉的闲愁。
讨论交流
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这类的诗句大多写乡思和乡愁,这怎能
教“我”诗词——动情落泪
回 忆
斥“我”污梅——珍爱墨梅图
外
无法回国——呜呜哭泣
祖
借物思乡
父
送“我”墨梅图
赠“我”手绢
教“我”诗词——动情落泪
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教呢?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 梨花木大交椅上,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 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 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 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 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 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 升。
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 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 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 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四者之间的关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 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 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 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 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 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个小孩子一样,呜呜呜 地哭了起来……
文中所写的外祖父第二次落泪。 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 回祖国,多少辛酸,多少无奈,就在这“呜呜呜” 的哭泣声中体现出来了。
送“我”墨梅图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 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 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图,就说:“外 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课后练习
一、课下搜集歌咏梅花的诗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 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 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样的人物你知道都有 谁吗?课下查一查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2.语言表达与交流 4.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6.提升思维品质 8.鉴赏文学作品 10.传承中华文化 12.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2.文中描写了外祖父哪三次落泪 的情景?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写故乡的梅花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 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2~15)回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反映了 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16)写每当“我”看到珍藏的梅花图和手 绢,就会想到外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课文解读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呢?
词语解释
【幽芳】 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 【训斥】 训诫和斥责。 【杭绸】 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折节】 屈服。 【境遇】 境况和遭遇。 【秉性】 性格。 【眷恋】 怀念、留恋。 【蒙眬】 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
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整体感知
1.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 几件事情?
列为“四君子”。
走近作者
陈 慧 瑛 , 1946 年 出 生 于 新 加 坡 , 祖
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散 文学会理事等。
主要作品:《无名的星》《月是故乡明》 《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一花一 世界》等。
写作背景
作者陈慧瑛的外祖父洪镜湖老先生是晚清 时期的举人,后下南洋做生意并定居新加坡。 洪镜湖老先生一直保留着中国文人的许多气质, 对梅花的热爱之情尤其让作者难以忘怀,甚至 影响其终生。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 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 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 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 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
1.语言积累与建构 3.语言梳理与整合 5.发展逻辑思维 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9.美的表达与创造 11 . 理 解 多 样 文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