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态水体自净和污染水体的微生物TO学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外观、化学指 标、生物种类、数 量及比例关系、溶 解氧等等
5
第5页/共21页
❖A.P/H指数与BIP指数
• P代表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如藻类) • H代表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等),两者的比即P/H指数。 • P/H =(有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异养微生物数量) • BIP =(无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全部微生物数量)≈H/
3
第3页/共21页
A.自净的过程
如下图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
• 水体自净过程大致如下
• a.物理作用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被水稀释,有机和无机
固体沉降到河底;
• b.生物作用
•
溶氧↓
溶解氧↑
• 好氧菌↑ 好氧菌↓
有机物降解
•
厌氧菌↑ 自然溶氧、藻类产氧
4
第4页/共21页
2.衡量水体污染与自净的指标
• 用什么指标可以衡量河段水体污染与自净所处的阶段?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
通过查资料例证)?
17
第17页/共21页
• •微水生体能物自在净净我化们为不什同么污还染要进物行的废具水体的控机制理与是处理人呢? •工自强净 速化度的有依限据, 我(以们后常 常会没应有用足中够 的分时讲间)去 等 待 , 各
行各业都需要合格的水源,而可供选择的水源又是十 分有限的。 需要人工手段控制污染物排量及强化水体污染物去除 速度。
流
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
旋轮虫、浮游甲壳动
流
寡污带 2. H2S 消失;
0~8
3. 河流自净过程已完成的
物、水生植物及鱼。****
向
标志
16第16页/共21页 Nhomakorabea*污化系统与PFU法使 用时有何差异?各有 哪些主要实际用途( • 目前已经有水质生物监测法的国家标准,即 GB/T 12990-91《水质-
异养细菌
废物、排泄物 人
2
第2页/共21页
水体自净速度有哪些限制因素?
•• 因物理此?水体的自净速度是有限的。在正 • 常净水情流况量下、,流速水、体污单染位物物时理间性内质通过正常 • 生化学物?循环中能够同化有机污染物的最 • 大地域数、量季称节为、天同气化容量或自净容量。
• 生物?
•• 生在物自种净类容、数量量范(围营内养物水浓体度的、净环境化因是子如)何、代谢 进的行极的限呢速?度
Contents
1 水体自净 2 衡量水体污染与自净的指标 3 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 4 水体有机污染指标
1
第1页/共21页
❖1.水体自净
• ———自然净化
• 物理作用:稀释、沉淀
(强)
• 化学作用:日光、氧气等对污染物的分解 (弱)
• 生物作用:生物降解(食物链)
(强)
阳光 ↓ 一级生产者 → 原生动物 → 轮虫、浮游甲壳动物 → 鱼→ 其他动物
3. 底泥已部分无机化,
滋生了很多颤蚯蚓。
14
第14页/共21页
β中污带
类型
外观
BIP
生物特征
1.有机物较少,BOD 和
1. 细菌数量减少,每毫
河
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
升水只有几万个。
浓度升高;
2. 藻类大量繁殖,水生
流 流
β-中污带
2.NH3 和 H2S 分别氧化为 N03— 和 S042-,两者含
•
污染前
• 生物: 植物
•
、鱼
污染 消失
净化开始 藻类、原生
动物出现
持续 结束 鱼虾 植物
出现 、鱼
• 可作为指示生物的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真菌、 藻类、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底栖动物有 寡毛类的颤体虫、软体动物和植物和水生昆虫等。
10
第10页/共21页
污化系统
沿着河流方向形成一系列连续的污化带:
与P/H或BIP有关。
7
第7页/共21页
污染前 结束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溶氧变化:
•
•
幅这度种指标0 与BIP从0 根本上是相增同大的
减小
• 但由于溶解氧可以用溶解氧测定仪随时测定并迅速地 得出结果,而BIP指标需要细菌鉴定、培养、显微镜观 察,周期长操作不便,因此实际操作中溶解氧变化幅 度比BIP指标更为实用。
• 预防为主 各国制定的污废水排放标准主要依据就是自然水 体中微生物的净化能力。
18
第18页/共21页
4.水体有机污染指标
衡量水体污染程度
不同的指标
BIP指数
CFU
PFU
污化系统
19
第19页/共21页
作业:
P266 T10, 11
第20页/共21页
感谢您的观看!
21
第21页/共21页
量大,每毫升水含有几
流
无),为厌氧状态。
亿个细菌。有能分解复
流
多污带
2.在 有 机 物 分 解 过 程 中,产生 H2S、C02 和 60~100
杂有机物的菌种,硫酸 还原菌、产甲烷菌等。
向
CH4 等气体。臭味。 3. 水 底 沉 积 许 多 由 有 机
2. 无显花植物,鱼类绝 迹。
和无机物形成的淤
8~20
植物出现。*** 3. 原生动物有固着型纤
量均减少。
毛虫如:独缩虫、聚缩
向
虫等活跃,轮虫、浮游 甲壳动物及昆虫出现。
15
第15页/共21页
寡污带
类型
外观
BIP
生物特征
1. 有机 物 全 部无 机 化 ,
1. 细菌极少;
河
BOD 和悬浮物含量极
2. 出现鱼腥藻、硅藻、
低,水的浑浊度低,溶
黄藻、钟虫、变形虫、
8
第8页/共21页
C.水体外观
• 外观特征:混浊程度、颜色及气味等 • 原 因:水中细菌种类数量、悬浮物种类数量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 外观:无色 暗灰色 灰色 继续变清 无色
• 澄清透明 很混浊、臭 混浊 浊度下降 澄清透明
•
水面有泡沫 泡沫减少
9
第9页/共21页
D.指示生物
• 例如
3. 河底淤泥中有大量寡
泥。水面上有气泡。
毛类(颤蚯蚓)动物。*
12
第12页/共21页
• 注:*颤蚯蚓属后
生动物,与陆地上 的蚯蚓从体态和习 性上都十分相似, 他们也是环节动物, 栖息于水底污泥中, 与蚯蚓类似吞食污 泥故俗称水蚯蚓, 与蚯蚓不同的是, 他们体表多毛。
13
第13页/共21页
α-中污带
寡污带(自净完成) β—中污带 a-中污带
在β—中污带之后 在a-中污带在之后
多污带
在多污带的下游
位于排污口之后的区段
11
第11页/共21页
多污带
类型
外观
BIP
生物特征
1. 暗 灰 色 , 很 浑 浊 , 含
1. 种类很少,厌氧菌和
河
大 量 有 机 物 , BOD
兼性厌氧菌种类多,数
高,溶解氧极低(或
类型
外观
BIP
生物特征
1.水为灰色,溶解氧少,
1. 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
河
为半厌氧状态,有机
多。细菌数量较多,每
物 量 减 少 , BOD 下
毫升水约有几千万个。
流
降;
2. 出现有蓝藻、裸藻、
流
α-中污带
2.水 面 上 有 泡 沫 和 浮 泥,有 NH3、氨基酸
20~60
向
及 H2S。臭味。
绿藻,原生动物有天蓝 喇叭虫、美观独缩虫、 椎尾水轮虫、臂尾水轮 虫及栉虾等。**
(P+H)×100%
❖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 P/H: 高
下降
最低点 上升 高
❖ BIP: 0~8 上升
60~100 下降 0~8
❖ 通常使用的是BIP指数。
6
第6页/共21页
B.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
河流污染中氧浓度昼夜变化示意图 •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净化程度昼夜变化幅度不同? • 氧浓度高低与细菌含量有关,昼夜变幅与藻类数量有关,因此
5
第5页/共21页
❖A.P/H指数与BIP指数
• P代表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如藻类) • H代表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等),两者的比即P/H指数。 • P/H =(有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异养微生物数量) • BIP =(无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全部微生物数量)≈H/
3
第3页/共21页
A.自净的过程
如下图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
• 水体自净过程大致如下
• a.物理作用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被水稀释,有机和无机
固体沉降到河底;
• b.生物作用
•
溶氧↓
溶解氧↑
• 好氧菌↑ 好氧菌↓
有机物降解
•
厌氧菌↑ 自然溶氧、藻类产氧
4
第4页/共21页
2.衡量水体污染与自净的指标
• 用什么指标可以衡量河段水体污染与自净所处的阶段?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
通过查资料例证)?
17
第17页/共21页
• •微水生体能物自在净净我化们为不什同么污还染要进物行的废具水体的控机制理与是处理人呢? •工自强净 速化度的有依限据, 我(以们后常 常会没应有用足中够 的分时讲间)去 等 待 , 各
行各业都需要合格的水源,而可供选择的水源又是十 分有限的。 需要人工手段控制污染物排量及强化水体污染物去除 速度。
流
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
旋轮虫、浮游甲壳动
流
寡污带 2. H2S 消失;
0~8
3. 河流自净过程已完成的
物、水生植物及鱼。****
向
标志
16第16页/共21页 Nhomakorabea*污化系统与PFU法使 用时有何差异?各有 哪些主要实际用途( • 目前已经有水质生物监测法的国家标准,即 GB/T 12990-91《水质-
异养细菌
废物、排泄物 人
2
第2页/共21页
水体自净速度有哪些限制因素?
•• 因物理此?水体的自净速度是有限的。在正 • 常净水情流况量下、,流速水、体污单染位物物时理间性内质通过正常 • 生化学物?循环中能够同化有机污染物的最 • 大地域数、量季称节为、天同气化容量或自净容量。
• 生物?
•• 生在物自种净类容、数量量范(围营内养物水浓体度的、净环境化因是子如)何、代谢 进的行极的限呢速?度
Contents
1 水体自净 2 衡量水体污染与自净的指标 3 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 4 水体有机污染指标
1
第1页/共21页
❖1.水体自净
• ———自然净化
• 物理作用:稀释、沉淀
(强)
• 化学作用:日光、氧气等对污染物的分解 (弱)
• 生物作用:生物降解(食物链)
(强)
阳光 ↓ 一级生产者 → 原生动物 → 轮虫、浮游甲壳动物 → 鱼→ 其他动物
3. 底泥已部分无机化,
滋生了很多颤蚯蚓。
14
第14页/共21页
β中污带
类型
外观
BIP
生物特征
1.有机物较少,BOD 和
1. 细菌数量减少,每毫
河
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
升水只有几万个。
浓度升高;
2. 藻类大量繁殖,水生
流 流
β-中污带
2.NH3 和 H2S 分别氧化为 N03— 和 S042-,两者含
•
污染前
• 生物: 植物
•
、鱼
污染 消失
净化开始 藻类、原生
动物出现
持续 结束 鱼虾 植物
出现 、鱼
• 可作为指示生物的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真菌、 藻类、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底栖动物有 寡毛类的颤体虫、软体动物和植物和水生昆虫等。
10
第10页/共21页
污化系统
沿着河流方向形成一系列连续的污化带:
与P/H或BIP有关。
7
第7页/共21页
污染前 结束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溶氧变化:
•
•
幅这度种指标0 与BIP从0 根本上是相增同大的
减小
• 但由于溶解氧可以用溶解氧测定仪随时测定并迅速地 得出结果,而BIP指标需要细菌鉴定、培养、显微镜观 察,周期长操作不便,因此实际操作中溶解氧变化幅 度比BIP指标更为实用。
• 预防为主 各国制定的污废水排放标准主要依据就是自然水 体中微生物的净化能力。
18
第18页/共21页
4.水体有机污染指标
衡量水体污染程度
不同的指标
BIP指数
CFU
PFU
污化系统
19
第19页/共21页
作业:
P266 T10, 11
第20页/共21页
感谢您的观看!
21
第21页/共21页
量大,每毫升水含有几
流
无),为厌氧状态。
亿个细菌。有能分解复
流
多污带
2.在 有 机 物 分 解 过 程 中,产生 H2S、C02 和 60~100
杂有机物的菌种,硫酸 还原菌、产甲烷菌等。
向
CH4 等气体。臭味。 3. 水 底 沉 积 许 多 由 有 机
2. 无显花植物,鱼类绝 迹。
和无机物形成的淤
8~20
植物出现。*** 3. 原生动物有固着型纤
量均减少。
毛虫如:独缩虫、聚缩
向
虫等活跃,轮虫、浮游 甲壳动物及昆虫出现。
15
第15页/共21页
寡污带
类型
外观
BIP
生物特征
1. 有机 物 全 部无 机 化 ,
1. 细菌极少;
河
BOD 和悬浮物含量极
2. 出现鱼腥藻、硅藻、
低,水的浑浊度低,溶
黄藻、钟虫、变形虫、
8
第8页/共21页
C.水体外观
• 外观特征:混浊程度、颜色及气味等 • 原 因:水中细菌种类数量、悬浮物种类数量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 外观:无色 暗灰色 灰色 继续变清 无色
• 澄清透明 很混浊、臭 混浊 浊度下降 澄清透明
•
水面有泡沫 泡沫减少
9
第9页/共21页
D.指示生物
• 例如
3. 河底淤泥中有大量寡
泥。水面上有气泡。
毛类(颤蚯蚓)动物。*
12
第12页/共21页
• 注:*颤蚯蚓属后
生动物,与陆地上 的蚯蚓从体态和习 性上都十分相似, 他们也是环节动物, 栖息于水底污泥中, 与蚯蚓类似吞食污 泥故俗称水蚯蚓, 与蚯蚓不同的是, 他们体表多毛。
13
第13页/共21页
α-中污带
寡污带(自净完成) β—中污带 a-中污带
在β—中污带之后 在a-中污带在之后
多污带
在多污带的下游
位于排污口之后的区段
11
第11页/共21页
多污带
类型
外观
BIP
生物特征
1. 暗 灰 色 , 很 浑 浊 , 含
1. 种类很少,厌氧菌和
河
大 量 有 机 物 , BOD
兼性厌氧菌种类多,数
高,溶解氧极低(或
类型
外观
BIP
生物特征
1.水为灰色,溶解氧少,
1. 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
河
为半厌氧状态,有机
多。细菌数量较多,每
物 量 减 少 , BOD 下
毫升水约有几千万个。
流
降;
2. 出现有蓝藻、裸藻、
流
α-中污带
2.水 面 上 有 泡 沫 和 浮 泥,有 NH3、氨基酸
20~60
向
及 H2S。臭味。
绿藻,原生动物有天蓝 喇叭虫、美观独缩虫、 椎尾水轮虫、臂尾水轮 虫及栉虾等。**
(P+H)×100%
❖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 P/H: 高
下降
最低点 上升 高
❖ BIP: 0~8 上升
60~100 下降 0~8
❖ 通常使用的是BIP指数。
6
第6页/共21页
B.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
河流污染中氧浓度昼夜变化示意图 •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净化程度昼夜变化幅度不同? • 氧浓度高低与细菌含量有关,昼夜变幅与藻类数量有关,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