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现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第二课时
教具:白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

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甚至被扼杀,这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韩愈的《马说》,就这一现象,看看他有何独到见解。

二、温故知新
<一>、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华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二>、翻译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尚且想要它跟普通的马一样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呀!
三、重点研讨、合作探究
(3分钟小组讨论,形成统一答案,,组内派代表发言。


1、课文中列举了“千里马”的哪些遭遇?
2、这些遭遇体现了本文的什么观点?
3、请勾画出表达韩愈情感的语句?并试读出来。

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千里马”、“伯乐”和“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人?
本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链接:(在说第四题时,链接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五、当堂训练
<一>请用原文回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运用反问句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与愤慨的语句:
3. 运用排比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语句:
4.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二>、链接:中考试题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收获了……
七、布置作业
围绕课文当中“人才”这个话题,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八、板书设计
千里马人才
伯乐能识人才的统治者(贤明的君主)
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托物寓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