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竹林寺女科1.经、带、杂病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山竹林寺女科1.经、带、杂病篇
1.月经不调概论
一由脾胃虚损。
经曰:二阳之病,发于心脾。
夫二阳者,阳明胃经也。
主纳水谷,长养气血,灌溉腑脏,流行经络。
乃水谷之海,气血之升。
唯忧愁思虑伤心,心气受伤,脾气失养,郁而不通,腐化不行,胃虽能受,而谓长养灌溉者,安在哉。
故脾胃虚弱,饮食少思,血气耗衰,斯有血枯经闭之症。
盖血少色必淡,或过期始行,或数月一行矣。
一由冲任损伤。
气以顺之,血以濡之,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逆。
大抵妇人,情多执拗偏僻,忿怒妒忌,多伤肝气。
肝为血海,冲任之脉失守,血气妄行。
或女子末及二七天癸之期,而男强与之合,或月事适末尽,而男与合,纵欲不已,皆致冲任内损,血气不固。
或为崩,或为漏,有一月再行,有末及期先行诸症。
一由脂痰凝滞。
肥盛之妇,肠胃多痰,壅滞经络,或闭经、带下。
以上三症,皆不能孕育。
超前为热,退后为虚。
因滞宜破,血枯宜补。
时常经前作痛为血积,经后作痛为血虚。
当时发热血虚有积,经后发热为血虚有热。
血热先期风热紫,寒痰黄痰湿违期。
作痛行经气血滞,行过作痛气血虚。
经血欲调宗四物,温胆枳术二陈推。
脉数黄芩荆芥穗,气虚力弱用参芪。
沉迟气滞槟榔佐,作痛满闷入青皮。
虚热逍遥补心类,清其经血自如期。
妇人以气血为主。
心主血,肝藏血,若血弱气盛由心虚不能生血,心火又不能制肺金,使肝亏虚,则血不藏。
以致血枯涸,不荣经络,月信不调,治宜补心源以抑肺金之气,和营养卫,血脉自然凋和。
(补心汤)
茯苓川芎地黄当归各6克陈皮半夏桔梗枳壳各4.5克前胡甘草葛根苏叶木香人参各3克姜二片枣五枚
月信超前为热,宜用凉药以退热。
退后为虚,宜用温药以补虚。
分而为二,智审而用之。
然能服养血益血,补脾胃诸药,而经自生矣。
(正经养血汤)
白芍酒炒当归酒洗茯苓白术土炒阿胶蛤粉炒各6克炙甘草川椒炒五味子各3克姜半夏人参各2克柴胡 2.4克姜三片水煎,稍热食前服。
如五心烦热,日晡潮热,加胡连1.5克;不思饮食,加神曲、麦芽炒各1.5克;头痛加川芎2克,。
妇人月经不调。
(调经散)
三棱小茴香白芍香附泽泻当归各30克苏叶红花青皮生地各15克枳壳丹皮各30克分四帖先煎服。
后为末。
每服9克,酒下,6-7服见效。
若要温经,加人参、麦冬、阿胶各9克。
形瘦多痰,多郁,血虚、气热,宜四物汤合开郁二陈汤,加赤芍、黄芩、黄连、姜为引。
(合开郁二陈汤)
苍术香附川芎各3克青皮莪术槟榔各2克木香 1.5克姜引。
形瘦多痰且热,此冲任受伤,宜四物汤加人参、知母、麦冬、甘草、姜枣引。
并服地黄丸。
冲任伤损,肾虚血少枯闭,误服辛热暖子宫药,致经不调,冲任伏火。
宜四物汤,加赤芍、知母、木通、黄柏、甘草,食前服,兼服三补丸。
(三补丸)
黄芩黄柏各等俱酒炒密丸。
白汤下。
性急多怒而妒,气血俱热,必有郁症。
宜四物汤,加柴胡、酒炒黄芩、黄连、酒炒香附。
肥而盛,肠胃多痰,壅滞经络、闭血、带下。
(地骨皮汤)
地骨皮当归川芎知母麦冬各3克甘草1.5克
形瘦经不调,素无它症,此血热也。
宜四物汤加黄芩、黄连、知母、酒炒黄柏各等分,甘草1.5克。
2.月经先期
有经先期血来如猪肝血,五心作热,腰痛,小腹痛,面色萎黄,不思饮食。
此乃血气皆虚。
先服黄芩散,退其烦热。
后用调经丸。
次月血胜人安。
(黄芩散)
黄芩 1.8克当归3克川芎 2.4克白芍苍术知母天花粉各2克水煎,温服。
(调经丸)
三棱莪术当归白芍生地熟地元胡白茯苓各30克川芎砂仁乌药各24克香附36克大、小茴香各60克共为末。
米糊为丸,桐子大。
早每服百丸,温酒送下。
经来几点而止,过5-6日,或旬日又来几点,一月常行二三次,面色青黄。
先用胶艾汤一二帖,次服紫金丸。
(胶艾汤)
阿胶白芍熟地各3克艾叶9克川芎2.4克枣三枚
一月经再行,性躁多气伤肝,而动冲任之脉。
宜四物汤加人参、柴胡、黄芩、黄连、甘草。
兼用知母、黄柏,为丸。
性躁多气伤肝,而动冲任之脉,误服辛热药,致经再行,可照上服药,更服三补丸
3.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经来如屋漏水,头昏目眩,小腹作痛,更兼白带,咽中如鱼腥,恶心吐逆。
先用理经四物汤,次服内补当归丸。
次月即愈(理经四物汤)
川芎当归白芍生地白术柴胡香附元胡各3克黄芩三棱各2.4克水煎,临卧服。
(内服当归丸)
川断阿胶白芷苁蓉蒲黄炒黑厚朴吴茱萸附子当归茯苓各30克川芎白芍各24克甘草干姜各15克熟地45克为末。
密丸。
性情温和有痰,此气血两虚。
宜用八物汤合青皮汤,加香附,兼服苍莎丸。
(苍莎丸)香附亦名莎草根
苍术米汁浸炒60克香附童便浸炒90克条芩30克为末。
神曲糊丸。
白汤下。
形瘦素无它症,此血气不足,宜十大补汤。
形瘦食少,此脾胃虚弱,血气衰少,宜异功散合芎归汤。
加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姜枣引,食前服。
兼地黄丸。
(芎归汤)
川芎归身香附枳壳炒各4.5克滑石6克姜引。
肥胖,饮食过多,此湿痰壅滞,躯脂逼迫,宜用六君子汤合芎归汤,香附,姜枣作引,空腹服。
数月行经症,形盛多痰气虚,宜六君子汤合苍莎丸,加川芎、当归、枳壳、食前服。
苍莎异痰丸,亦在食前兼服。
(苍术异痰丸)
苍术香附枳壳各60克陈皮茯苓各45克胆星甘草各30克为末。
姜汁和神曲为丸。
淡姜汤下。
形瘦,脾胃弱,气血虚,宜用十全大补汤。
4.月经先后无定期
此症因脾土不胜,不思饮食,由此血衰,月水往后。
或次月饮食多进,月水又往前矣。
用药只宜理脾。
脾土胜旺,血匀气顺,自然应期。
(紫金丸)
青皮陈皮各15克苍术槟榔赤豆红花各
18克良姜枳壳乌药香附各24克三棱30克蓬莪术60克为末。
米糊丸。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宜从虚治。
服加减八物汤,兼乌鸡丸。
(加减八物汤)
人参9克白术茯苓炙甘草各15克白芍当归身陈皮香附丹皮各3克食前服。
(乌鸡丸)
专治脾胃虚弱,冲任伤损,气血不足,经候不调。
凡无子者,服之神效。
白毛乌骨鸡未炖雄鸡者一只。
约重500克。
以粳米喂养。
七日勿令食虫蚁。
以绳缢死。
干址去其毛。
酒洗净。
去内脏。
纳生地、熟地、天冬、麦冬各100克于鸡肚内。
以好鳜鱼、酒十碗,熬烂。
即出肚纳药。
将鸡用桑柴火连骨焙干。
仍以前生地等药酒,又浸又焙,至鸡骨肉枯为末
人参15克苁蓉酒洗焙补骨脂砂仁当归身白术川芎丹参茯苓杜仲盐水炒炙甘各30克香附醋浸120克为末。
入上鸡骨肉末,和匀,酒曲糊丸。
空腹酒下,或米汤下五十丸。
5.经血异常
形瘦经少,此气血弱。
宜四物汤,加人参、香附、甘草、姜枣引。
肥胖经少,此痰凝经隧。
宜二陈汤合芎归汤、姜枣引。
经来多,不问肥瘦,皆属热。
宜四物汤加黄芩、黄连、知母、黄柏、甘草、姜为引,兼服三补丸。
经来十日、半月不止,乃血妄行。
当审其妇,曾吃椒、姜、热物过度,此热症易治,可用金狗散。
(金狗散)
金毛狗脊川断阿胶地榆川芎当归白芷各3克白芍黄芩各2.4克熟地6克空腹服。
妇人经水过多。
(固经丸)
黄柏炒9克黄芩龟版各30克白芍12克樗根皮21克香附童便浸一宿7.5克共为末。
酒丸清汤下。
经水色紫者,热也。
宜四物连附汤。
(四物连附汤)
归尾赤芍香附各6克黄连丹皮甘草各3克食前服。
经水色淡者血虚也。
宜八物汤,加黄芪、香附,姜为引。
兼服地黄丸。
妇人经水重来。
(五灵丹)
莲房人发棕榈柏叶各烧灰存性黄芩各等分研末。
每服6克,米饮汤下。
一日一服,5-6服即愈。
经来如黄泥水,此大虚症,忌用凉药。
宜服加味四物汤,以暖其经,并和其血,次月血胜而止。
(加味四物汤)
川芎当归元胡索各3克乌药3克白芍小茴香各2.4克熟地6克姜二片空腹服
经来如铜绿水,全无红色,此乃大虚、大冷,亦忌凉剂。
当服乌鸡丸半月,非特病愈。
且因有孕。
(乌鸡丸)
乌鸡肉去皮油净肉150克酒蒸山药肉桂苁蓉蒲黄炒黑当归山萸肉白芍各30克熟地45克大附子9克川芎15克鹿茸3克为末,米糊丸,空腹酒下百丸。
经来全白色,五心烦热,小便作痛,面色青黄,乃血气虚也。
不宜凉药,亦宜服乌鸡丸半月,次月定有孕。
注:经来全白,又称<白崩>,乃奇经大虚之证。
经来成块,如葱白色,或如死猪血黑色。
头昏目眩,口唇麻木,此虚冷。
忌凉药,急服内补当归丸,可愈。
每月经来如鱼髓,双脚疼痛,不能移动。
此乃下元虚冷,更兼风邪所致。
行血,行气为宜
(疏风止痛散)
天麻僵蚕乌药牛膝各4.5克独活川芎紫金皮当归乳香石楠藤骨碎补各3克姜二片葱白二根酒煎,空腹服
经来不止,兼下牛膜一样片色,昏迷倒地。
乃血气结聚,变成此症。
症虽惊人,却无事,服朱雄丸立安。
(朱雄丸)
朱砂雄黄各3克白茯苓60克为末。
水丸。
姜汤下50丸。
注:本条文虽未提及小腹疼痛,但从所述症状颇似膜样痛经。
其腹痛多发生于行经第二或第三天,有大小不等的瘀血块及膜状物随同经血脱落下来,待块状物排出腹痛渐减。
本条文所列之方乃针对疼痛昏厥而设。
等痛止神醒后宜以活血化瘀之法治之。
今因条文中未提及腹痛暂置于此,以上看法亦仅供参考而已。
经来臭如夏月腐,此乃血弱,更伤热物而致。
譬如沟渠水干,天气无雨,久则臭也。
妇人身衰,旧血少,新血不接。
则亦臭如夏月腐也。
宜服龙骨丸,兼汤药。
(龙骨丸)
龙骨海螵蛸生地各3克牡蛎当归白芍川芎黄芩白茯苓各2.4克为末。
密丸,空腹酒服百丸。
(汤药方)
当归三棱莪术赤芍丹皮白术香附猪苓陈皮木通各2.4克姜一片煎服。
注:本条文所述颇似现代医学所言之子宫内膜炎。
多由急性期迁延失治而致。
其主要临床证状: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经前和行经初期腹痛甚剧,平时白带增多,常混有液、气味恶臭。
所列二方中归、芍、生地、丹皮凉血活血,三棱、莪术行气逐瘀,猪苓、木通、黄
芩清利胞宫温热,龙牡、海螵蛸涩带止血。
汤药并用冀以清血热,祛湿浊,活血调经。
6.经闭
脾胃伤损,饮食减少,气耗血枯而不行,宜补脾胃,养气血。
气充血生,经自调矣。
切忌用通经药,恐伤中气。
阴血已干,误成痨瘵,则不治矣。
思虑烦怒,怨恨气郁,血滞而不行,宜开郁行滞。
苟以为虚而用补,则气得补而益结,血益凝,至成症瘕肿痛者,有之矣。
躯脂迫塞,痰涎壅盛,滞经而不行,宜行气导痰,则经自行矣。
脾胃伤损,气血不行。
(加减补中益气汤)
人参9克黄芪炙白术土炒白芍酒炒当归身川芎陈皮各5克柴胡2克炙甘草1.5克神曲麦芽炒各15克姜枣为引。
兼服乌鸡丸。
气郁血闭不行,宜服开郁二陈汤、兼四制乌附丸。
(四制乌附丸)
香附500克分四帖。
用醋、酒、童便、盐水各各浸三日三夜。
以砂罐煮干所浸之水研细末。
乌药250克同香附制研成细末,和匀醋糊丸。
躯脂迫寒,痰涎壅盛,滞经不行,宜服苍莎异丸,兼开郁二陈汤去莪术加枳壳。
夫经闭不通,或堕胎及多产伤血。
或久患潮热消血,或久发盗汗耗血。
或脾胃不和,食少而不生血,或痢疾肠风失血。
或七情伤心,气机郁结,致血闭而不行也。
治宜生血,补血,调血。
经凝气滞不流通,启闭将来紫淡红。
病后汗多思损血,或因湿热冷兼风,气郁沉微当利气,紧寒积血又疏通。
四物槟榔附莪术,桃仁牛膝桂虻虫。
弦濡气虚参白术,黄芪甘草牡丹芎。
其间胃火干枯涸,酒佐将军大有功。
室女停经浮肿,此因室女月水初出血海,不识保养,将衣服用冷水洗之,水浸手足,血见冷而凝,不出血海,面色青黄。
遍身浮肿。
人多作水肿治,不效。
宜通经丸,通其血则肿自消。
(通经丸)
三棱莪术各15克当归川芎赤芍各30克穿山甲18克芫花12克刘寄奴为末。
米糊丸下。
酒下。
注:本方中芫花为峻下逐水药,虽能通经下水退肿,但毒性颇著,药量宜减小。
有的竹林寺女科著述无本品,有紫菀,可供参考。
妇人月经不通。
(通经散)
川牛膝当归刘寄奴红花苏木肉桂白芷急性子白芍甘草各等分为末每服12克酒下。
偏房宠妾寡妇,并愆期未嫁室女,欲动不得遂,恨积不得伸,亦有经闭之症,害羞难对人言,致成痨瘵。
宜服四制乌附丸,,及参术大补之剂,攻补兼行可七情变症。
经闭骨蒸作热,而脉虚难治。
(加减八物柴胡汤)
人参9克茯苓白芍干地黄知母麦冬柴胡各3克炙甘草1.5克食远服。
如有汗加丹皮、淡竹叶;如热甚,此方不平,加炒黑栀子3克。
经闭发热,咽燥唇干而脉实。
(四物凉膈散)
归身川芎赤芍生地各6克黄芩酒炒黄连酒炒连翘桔梗各3克薄荷甘草竹叶各2克煎服。
此方凡血实形盛、脉有力者及有热者宜服。
阴虚血弱,火甚水亏而经闭,忌用毒药。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另研牛膝薄荷各15克泽兰叶川断各60克干地黄90克为末。
密丸空腹米汤下。
兼服泽兰汤。
(泽兰汤)
泽兰叶15克当归3克甘草1.5克
注:《妇人良方》所载泽兰汤比本方多白芍,可酌情加入。
7.痛经
妇女经水不畅时作胀痛。
(行经红花汤)
归尾赤芍牛膝元胡红花苏木桃仁泥凌霄花刘寄奴各3克青皮香附各2.4克桂枝1.5克
妇女月经不畅,或积瘀血时作腹痛,攻刺小腹,坚硬有块。
(通经散)
刘寄奴6克归尾赤芍红花穿山甲炒元胡莪术醋炒乌药丹皮酒炒川牛膝酒洗三棱醋炒各30克辰砂9克另研肉桂9克共为末。
每服6克,空腹热酒下,或薄荷汤和醋送,此方大能通经,用之于血滞者则可。
若对症者畏而不服,此养病自害也。
然后能服之,尚未有误。
经来小腹结成块,或如皂角一条横过,痛不可忍,不思饮食,面色青黄。
服元胡散半月,其块自消。
(元胡散)
元胡索120克头发灰12克为末。
酒调送。
经来一半,余血未尽,腹中作痛,变作潮热,或无热。
当用红花当归散,破其余血,则痛止,人安。
(红花当归散)
红花炒当归牛膝苏木各3克川芎1.5克枳壳1.8克赤芍三棱莪术芫花各2.4克临卧煎服。
注:竹林寺女科其他医著中的类似条文亦有此方,名为红花散,该处方中无芫花。
盖芫花为峻下逐水药,不宜莽用,宜去之。
经来吊阴痛不可忍,如有两条筋,从阴吊至两疼痛,身上发热。
服川楝汤二帖即安。
(川楝汤)
川楝子猪苓泽泻白术小茴香八角茴香各3克木香1.5克麻黄1克乌药槟榔乳香元胡索各24克姜三片葱一根煎服发汗。
经尽作痛,手足麻痹,乃腹中虚冷,血气衰弱。
(四物汤)
川芎当归白芍各9克熟地12克姜三片枣七枚
经来小便痛如刀割,此乃血门不通。
人多用八珍散不效。
急用牛膝汤,一帖见功。
(牛膝汤)
土牛膝90克麝香0.015克乳香9克水杯半,煎牛膝至一杯,磨二香入内。
注:本条文所述血门不通与处女膜孔闭锁类似,须手术切开。
若因少女宫颈过紧,经血阻留则可试用。
行经腰腹作痛,气滞血实,人瘦有火,宜桃仁四物汤加条苓、黄连。
气滞血实,人肥多痰。
宜桃仁四物汤加枳壳、苍术、半夏。
(桃仁四物汤)
归尾赤芍川芎生地香附各6克丹皮红花元胡各3克桃仁十一粒服时研入。
经后腹痛,此虚中有滞,宜八珍加木香、香附、青皮姜枣引。
食前服。
经来未尽潮热头痛,此伤食生冷。
故血滞不行,有余血在内,不宜用补,只服莪术散,热去经尽,痛止,潮安。
(莪术散)
莪术三棱各4.5克红花1.5克苏木牛膝各6克
8.崩漏
妇人崩漏,失血过多,由气血俱虚,损伤子宫血海也。
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
重则为崩,轻则为漏。
而冲任之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脾不能统血,肝不能藏血,忽然血崩暴下。
此等症候,皆由气血虚,脾胃先损,能受补者可治。
若医者误用止涩寒凉之剂,复伤脾胃生气,使血反不归经矣。
凡治崩漏,先止血以塞其流。
次清其源。
后补气血,以复其旧。
如不清源,则滔天之势不可遏。
清源而不复旧,则孤孑之阳,无以久立。
必本末兼举,前后不紊,乃可治之。
要之崩疾皆因中气虚,不能收敛其血,加以积热在裹,迫血妄行。
故血暴下为崩,崩久不止,遂成为漏。
脉诀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时多骨髓枯是也。
(补中养胃汤)
人参白术当归头侧柏叶炒生地各3克炙甘草1.5克茯苓川芎紫苏各2.4克水煎服。
如血晕加荆芥、泽兰叶各2.4克;虚汗加炙黄芪5克、枣仁2.4克;崩中日久,白带不止,加龙骨、牡蛎炒各3克;血来不止,加旧棕烧灰、绵灰各1克;经血得热,崩漏不止,口苦咽干,小便短,大便燥结,加黄连、黄芩、山栀各1.5克俱酒炒,血多而紫黑如泥凝块者
,亦当用之。
妇人血崩不止,由胃弱阴虚,不能镇胞络相火,故血走成崩。
(凉血汤)
当归地黄各3克黄芩黄连黄柏知母防风荆芥各2.4克细辛0.6克蔓荆子羌活各1.8 克藁本1.2克甘草升麻各1克水煎。
食前服。
妇人大怒后,经血暴下。
(养血平肝散)
当归香附各6克川芎白芍青皮醋炒柴胡各3克甘草0.9克水煎。
食前服。
妇人胎前产后,崩漏、虚损诸症。
(加味四物丸)
川芎当归酒洗酒芍人参黄芩蜜炙陈皮各3克熟地酒蒸白术炒鹿角胶各45克砂仁15克为末,蜜丸每服八十丸,空腹白汤下。
妇人月经不断,崩漏、带下。
(九霄丸)
艾叶酒浸一宿,煮干为度牡蛎盐泥包煨龙骨煅各30克
赤石脂醋煅七次45克吴茱萸炮当归酒蒸各21克为末。
酒丸每服三四十丸,酒送,或淡盐汤亦可。
崩漏皆由劳伤气血,损任冲二脉,气血俱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漏下,或渐成淋漓。
盖妇人多由心事不足,或伏事人少,或故贵势衰,先富后贫,致心火上炎,治当劝谕,而行镇压心火之药。
妇人漏下不止,其色鲜红,先由劳役,脾胃虚损,气短气逆,自汗不止,身体发热,大便泄泻,四肢无力,不思饮食。
(归芍二黄汤)
黄芪4.5克白术苍术当归白芍陈皮各3克熟地15克生地炙甘草各9克柴胡6克水煎服。
此症若初起,宜服十灰散。
若久崩者,宜服鸡子汤,如小腹痛,则用加味四物汤。
(十灰散宜研极细末,连灰服下)
阿胶侧柏叶各6克棕艾绵绢各5克胎发1克苎麻根3克百早霜1克白茅根3克俱烧灰存性为末。
白汤调下。
(鸡子汤)
鸡蛋五个葱三根姜50克共捣烂如泥。
入麻油锅内炒。
酒淬去渣热服。
崩漏初起,宜先止血。
所谓急则治其标也。
(加味四物汤)
归尾生地川芎赤芍各6克白芷荆芥炒甘草各3克兼服十灰散。
(十灰散)
藕节艾叶柏叶棕榈大小蓟丹皮山栀胎发干姜俱烧灰存性去火毒合匀为末。
每服6克用上加味四物汤调送。
以血止为度
崩漏止后,宜服清凉之剂,以除热清源。
(地黄汤)
生地归身川芎各6克黄芩黄连知母
黄柏藁本柴胡羌活防风荆芥各3克细辛蔓荆子升麻红花各1.8克甘草2.4克姜引。
(加味四物汤)
生地川芎当归白芍各6克阿胶炒艾叶条苓各3克姜引。
如血未尽,再兼服十灰散。
崩漏止后,裹热已除,宜补气血,以复其旧。
宜服补中益气汤加白芷、茯苓、黄柏、知母、生地、姜汁少许,大枣引。
(补中益气汤)
人参9克炙黄芪炒白术酒芍归身川芎陈皮各3克柴胡2.1克炙甘草0.9克煎服。
如气滞作痛,加青皮、香附、木香各等分,或用五灵脂炒烟尽为末,温酒送。
亦能止滞乞痛。
注:补中益气汤为金代医家李东垣所创之名方。
李杲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其享誉北方时,竹林寺的《女科秘要》尚未成书。
此所载补中益气汤方与而今的通用方有异。
推测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或由传闻而得或加减化裁而致。
久崩成漏,远年不休,此中气虚下陷,下元不固。
宜服补中益气汤,兼鹿角霜丸。
(鹿角霜丸)
鹿角霜归身茯神龙骨阿胶蛤粉炒柏子仁炒香附酒炒山药各60克川芎川断各30克炙甘草15克为末。
醋糊丸。
又,崩有系冲任之气虚损,不能约制经血者,宜大补气血、养其脾胃。
少加镇坠心火之药,以治其心。
补阴泄阳,崩自止矣。
若经妄行,或吐血腥者,用四物凉膈,,入生韭汁服。
然必先服五积散一二帖,次服五苓散,及各顺气去旧生新药,自然愈矣。
盖崩乃经脉错乱妄行,若先用急敛之方,恐有积聚凝滞之患。
9.逆经、错经
经从口鼻中出,此因过食椒、姜热毒之物,以致物伤其血,热则乱行,服犀角地黄汤数帖。
(犀角地黄汤)
犀角白芍丹皮枳壳各3克生地6克黄芩桔梗百草霜各2.4克甘草1克陈皮2克
经从口鼻出,咳嗽气急,经不往下,五心发热,咳嗽气急。
治宜推血下行,先服红花散七帖,再服冬花散,止嗽下气。
不须五至七帖,即安。
(红花散)
红花黄芩苏木各2.4克花粉1.8克
(冬花散)
款冬花桔梗枳壳苏子紫菀知母罂粟壳蜜炙各2.4克石膏桑白皮蜜炙杏仁各3克苏梗2.4克
经来大小便俱有,名曰差经。
因食热物过多,积久而成,宜解其热毒,顺其阴阳。
(分利五苓散)
猪苓泽泻白术赤芍各3克阿胶当归川芎各2.4克
注:所谓经来大小便俱出即指妇女行经时前后二阴都有出血。
血从肛门而出又称错经,可能与经期下腹充血诱发痔血相关。
10.《女科旨要》妇女逐年经症
室女十三四岁行经,或行或痛,或发热,身体不宁,口苦面红,寒热不定,头目晕花。
(八物汤)
白芷4.5克羌活上部身不痛不用砂仁桂枝无塞不用白术各6克香附7.5克分二帖,加姜三片,葱三根煎。
如有血气攻心痛,加干漆,元胡索各1克,嗽痰气急,加半夏、桔梗、杏仁、五味子各1克。
(和气散)
厚朴1.5克陈皮藿香各1.8克白术延胡枳壳各9克香附炒15克草果热不用甘草砂仁
小茴香各9克木香6克为末。
或丸,或散。
每服6克。
室女十五六岁,经水不通,日夜寒热,手足麻痹,头痛,恶心,呕吐,腹中忽然结块肿痛。
此因误食生冷所致。
(四物调经汤)
当归川芎柴胡黄芩白芍各10.5克香附15克青皮砂仁甘草各4.5克熟地白术陈皮枳壳小茴香三棱莪术各3克红花1.5克白芷7.5克肉桂3克分四帖,加姜三片、葱三根煎服。
如上部痛加羌活6克,下部痛加独活6克,咳嗽加半夏9克,延胡、干漆各7.5克,寒热疟疾加常山、草果、香附各9克,泄泻、吐、胸闷加豆蔻、罂粟壳、木香各9克。
妇女十七八岁,经脉不通,或阻半月,或阻百日,半年,颜色青黄,饮食不思,寒热、头痛、目晕、肚中结块,烦闷,呕吐,膨胀,此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行而致。
(和气八物汤)
人参茯苓熟地小茴香各9克白术川芎各12克甘草黄芩柴胡枳壳各3克当归香附各18克分四帖,加姜三片,灯芯一束煎。
如肚痛,加延胡、干漆各9克,呕吐、恶心,加良姜、砂仁各9克,手足麻痹加肉桂4.5克,咳嗽加杏仁、五味子、款冬花各6克。
(柴胡汤)
当归15克白芍柴胡黄芩各9克熟地甘草各3克半夏川芎各6克人参麦冬各6克分四帖,加姜三片煎,空腹热服。
如少睡加枣仁,呕吐加砂仁6克,白术7.5克,香附9克,嗽加杏仁4.5克,五味子3克,苏叶、桔梗各9克。
(调经丸)
当归60克白术厚朴赤芍熟地小茴香枳壳各30克陈皮砂仁三棱干漆白芷各30克青皮艾叶各6克甘草45克香附醋制150克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