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公布日期】2016.03.16
•【字号】苏环验﹝2016﹞26号
•【施行日期】2016.03.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正文
关于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竣
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苏环验﹝2016﹞26号
江苏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
你单位《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及《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收悉。
我厅对该工程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核查。
经研究,提出验收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以下简称机场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起点为与北段相接的翠屏山互通,终点与禄口机场进场道路相接,路线长约
23.762公里。
主线由原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6米,扩建为双向八车道、路基宽度42.0米标准,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对原翠屏山互通、南庄枢纽、禄口互通、机场互通进行扩建改造,在正方大道位置新增秣陵互通1处;主线收费站由原7进7出扩建为13进13出。
全线填方总量170.1万立方米,挖方62.3万立方米。
对主线16座桥梁中的15座进行了扩宽加固改造,对诚信大道桥梁进行拆除重建;全线设互通式立交5处,其中4处为改造,1处新建;全线通道24道,涵洞77道。
2012年9月,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2012年9月获我厅批复(苏环审[2012]185号)。
2012年11月开工建设,2014年6月建成通车,因超期未办理竣工环保验收,南京市江宁区环保局于2015年7月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江宁环违改字[2015]0708003号,责令限期办理环保验收。
工程总投资16.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6403.2万元,占比3.88%。
二、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一)废水:施工期严格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未对沿线河流造成明显影响;在跨越横溪河桥梁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事故沉淀池的措施。
管理中心和收费站均设置了污水处理设备。
(二)废气:公路的绿化和保养方面较好,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
(三)噪声:目前已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有18处设置声屏障共5680米,投资1988万元;全线密植绿化林带,投资2370万元,1处敏感点采取实心护栏;同时也预留了噪声防治费用,用于运营期间实施进一步噪声防治。
(四)固废: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均收集堆存在垃圾箱,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理厂处置;公路上行驶车辆散落的固体废物,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定期清扫。
(五)征地拆迁及生态恢复
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均按有关规定执行,实行征地拆迁资金专款专用,征地拆迁补偿款全部落实;工程所需土石方均来自南京南站的挖方堆积土,工程未设置取土场,做到了变废为宝;临时场地均得到了绿化、复耕、交付地方继续使用等恢复措施;防护工程以生态防护为主,边坡采取草灌木结合植草,三维网植草,喷播植草;排水工程结合实际设计,采取边沟、排水沟、边沟涵、截水沟和急流槽、纵向碎石盲沟为主导的排水系统,排水设施完善;公路绿化效果突出,改善了生态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
(六)环境管理与应急
建设单位制定了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从机构、人员上给予保障,环境管理完备。
在施工期实施了环境监理工作;施工期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工程运营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由江苏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统一负责管理,按年度制定了运营期日常的环境监测计划,定期开展监测。
三、验收调查结论
同济大学编制的《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明,验收调查期间:
(一)声环境影响调查
目前车流量为58877标准车/日,达到了环评预测初期(2015年为40559标准车/日)的145%,达到了环评预测中期(2021年为60040标准车/日)的98%。
根据现场监测和噪声评估结果,在目前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沿线所有敏感点声环境质量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关标准要求。
(二)水环境影响调查
服务设施的废水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中的一级标准要求,污水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
(三)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工程实际新增永久性占地39.89公顷,比环评(25.96公顷)时的占地增加了13.93公顷;工程实际填方170.1 万方,挖方62.3万方。
工程实际挖方量比环评时少12.2万方,填方量比环评多6.0万方。
本项目的挖方均利用,所缺的土石方量均来自南京南站的挖方堆积土,工程未设置取土场,做到了变废为宝;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均采取平整、绿化、复耕等不同措施予以恢复,施工便道交由当地继续使用;防护工程以生态防护为主,采取种植植物和结合工程实际设计,防冲刷效果良好;工程全线共栽植乔灌木50130株,种植灌木花卉累计达56万平方米。
现场调查情况表明,公路绿化效果突出,改善了生态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起到防尘作用,达到了公路绿化的总体要求。
(四)公众意见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公众意见表共200份,其中沿线居民90份,司乘人员11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
所有的被调查者对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持满意和基本满意态度。
四、验收结论和后续要求
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基本落实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要求,配套建设了相应的环保设施,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
经验收合格,同意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工程正式投运后应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规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确保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根据沿线城市发展及周边污水管道的设置情况,对有条件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服务设施,污水出水接入市政管网。
定期开展噪声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一步采取降噪措施。
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保证环境安全。
南京市环保局负责工程运营期的日常环境监管。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2016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