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徐州矿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形成了以徐州矿务集团为龙头的煤炭工业格局。
矿区总面积2094km2,含煤面积
361.3km2,徐州矿务集团现有15个矿20对井,以徐州市为中心,分东区、西区和丰沛区三个子矿区。
近年来,徐州矿务集团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在1200×104t 左右,该集团尚有总可采煤层储量为8.1×108t,其中东区、西区和丰沛区各占总可采储量的比例分别是19.2%、43.7%、37.1%,西矿区所占比例最大。
东部矿区包括贾汪、大黄山、潘家庵、九里山、闸河、利国等6个生产区;西矿区有夹河、庞庄、张集、垞城、义安、新河、卧牛山等7个矿10对井。
1地表塌陷现状及其危害
徐州矿区是江苏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在10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在矿山建设和煤炭资源的发过程中,矿山基本建设和煤矸石堆放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更为严重的是因采煤引起采空区上方地表的沉陷(俗称塌陷)形成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截至2003年底矿区塌陷土地25万余亩,塌陷深度0-3.7m,积水深度0-4米,积水水面与陆地之比为1:10,万吨塌陷率平均约为4000m2。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给矿区周围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主要表现在:
(1)对耕地破坏严重,耕地面积锐减。
目前因采煤塌陷而遭破坏的土地达25万亩,塌陷盆地因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造成大量优质农田被淹、盐渍化变成荒滩洼地,绝产绝收。
在积水沉陷盆地外边缘区原来平整的耕地变成坡地,并分布大量的裂缝,农业灌溉困难水分和养分流失严重,士壤肥力下降,产量下降。
(2)地面建筑设施被毁。
采空区上方地表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地面房屋、水塔、烟囱、高压线塔等地面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此外,还引起桥梁的断裂,铁路、地下管线的折断道路和水利设施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地区造成沟渠、河水倒流现象影响农业灌溉。
(3)受地表沉陷影响,塌陷区周围潜水位降低,地表被输干,农业浇灌和用水困难。
(4)地上塌陷导致矿区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
地表塌陷造成农林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动物消亡或迁移、居民迁居、原有生态平衡被破坏。
2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的必要性
(1)徐州矿区下属各矿区地处江苏省的北部,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农业耕作发达,是我国粮棉重点产区之一。
区内村庄稠密,人口密集耕地较为紧张伴随着土地塌陷面积的不断扩大,矿区周围村庄的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人地矛盾激化。
目前,徐州矿区万吨煤沉陷率平均为4000m2,远远高出原煤炭工业部规定标准(2000-3300m2)。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和中央有关“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的精神,企业必须组织对塌陷地的复垦,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
(2)因煤炭开采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企业在处理征地、搬迁、安置和补偿等诸多问题过程中,常常要遇到许多难题,造成工农关系紧张,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需要增加耕地的数量,来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问题。
(3)企业每年需花费巨额的费用对采煤塌陷地进行赔偿,随着征用土地总量的增多势必造成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复垦能够花
费较少的费用,彻底解决塌陷赔偿费的问题。
(4)土地复垦利企、利民和利国。
企业采取以“以复代征”,“以地换地”的方式复垦塌陷地,可以减轻企业征用土地的压力。
每复垦一亩地,与征地相比可节约费用8000元左右,大大降低煤炭生产成本。
目前徐州矿区征地内容主要是基建用地,除非塌陷地塌的不能再复垦的情况,各矿基本不再征用塌陷地。
复垦后的土地使当地群众世世代代有地种,这样一来既安置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缓解了人地矛盾,群众增加了收人又使工农关系得到改善,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而大量荒弃采煤塌陷地的重新复垦利用,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财富。
因此说,土地复垦是一项利国、利民和利企的工作,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对矿山企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基本原则
所谓土地复垦,就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2]。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一向为世界发达国家重视,目前美国土地复垦率已达80%左右,其他发达国家平均达到65%,而我国目前煤炭企业土地复垦率仅为10%左右。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煤矿企业、地方集体和个人的职责,是涉及采矿、土地、林业、水利等部门的长远而系统的工程,开展土地复垦应坚持以下原则:(1)谁破坏,谁复垦;
(2)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3)统一规划;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
4徐州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技术模式
4.1主要管理模式
土地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涉及人地关系和人人关系,因此,管理技术,特别是土地的权属管理是复垦治理成败的关键之一。
徐州矿区提出和实施了两种实用的土地复垦管理模式:即“原地复垦、一次复高到位,以复代征”模式和“易地复垦、以地换地”模式。
“原地复垦、一次复高到位,以复代征”模式,就是对地方集体所有的塌陷地,在已经稳沉或下面仍有煤层将要开采的而未稳沉的条件下,由矿山企业出资在原地进行复垦。
先通过开采沉陷技术预计沉陷量设计复垦标高,然后采用工程复垦技术一次复高到位,恢复其生产能力。
复垦后土地仍归地方集体所有,并给予一定量的补偿,即以复垦和补偿代替征地。
其特点是:1)复垦在地方集体所有的塌陷地原地进行;
2)不存在因土地权属变更而引起的纠纷问题。
“易地复垦、以地换地”模式是对过去已征用过的、已稳沉的塌陷地上“易地复垦”出与现塌陷地等面积的可种养土地,经与当地村镇协商,以复垦好的土地另附加一定的补偿金,交换现在急需使用的塌陷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也随即调换,即村民小组对现塌陷的集体所有权变为国有,使用权变为矿山企业(作采煤塌陷之用),而在原国家已征用过的塌陷地上“易地复垦”出的等面积的土地其使用权和所有权则变为村民小组集体所有。
其特点是:
1)复垦必须是在企业有使用权、已征用的塌陷地上进行;
2)换地一般在同一村民小组所有的土地范围内进行,当土地权属涉及不同村民小组时,由于利益冲突等各方面的原因,操作起来不容易。
4.2主要工程技术模式
从复垦形式分,矿区工程复垦技术分为充填复垦和非充填复垦两大类,结合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和土地破坏的形式、程度,通常用的矿山工程复垦技术有:土地平整技术、梯田是复垦技术、疏排法复垦、充填法复垦、建筑复垦技术、采矿与复垦相结合的技术、矸石山复垦技术、露天矿复垦技术、和塌陷水域的开发利用利用。
充填复垦是指根据沉陷地状况,选用适当的充填物进行充填复垦,按充填料的不同,可分为矸石充填、粉煤灰充填、生活垃圾充填、其他工业废弃物充填、塘河湖泥充填等。
土地平整、梯田式、疏排法复垦属于非充填复垦形式。
徐州矿区在土地复垦过程中,根据各矿区不同的表土层地质条件及地表塌陷情况,探索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土地复垦工程技术:
1)泥浆泵复垦技术:在待复垦的土地上人工或机械围堰;利用水力挖塘机组高压水泵产生的高压水射流,将沉陷区较浅区域的土壤冲击形成泥浆;由泥浆泵将泥浆运送充填到待复垦土地上的围堰内泥浆经沉淀、排水、干结后,形成复垦土壤,通过人工或机械平整,即成为耕地。
适宜条件:在贾汪和大黄山矿区内,表土层较厚,表土层上部5m内主要以砂土为主,中间夹有多层粘土层及近代黄泛沉积物,砂土层厚1米左右,粘土层0.5m左右,这种条件下很适合于泥浆泵复垦技术。
2)铲运机复垦技术:区内地下潜水位在2米左右,在挖深垫浅时,为满足复垦后土地一次复高到位的土方量的需要,鱼塘挖深在3.5-4m。
为此,当施工到一定深度后,在拟挖鱼塘四周打井排水。
每个塘布井6个,呈三角形布置,井深7-8米(位于流砂层之上),井径0.6m,抽水半径为50m,采用12马力的柴油机5寸的水管抽水,从而保证了施工机械在无积水条件下正常作业。
铲运机前面带推士机,后面挂运斗,前推后拉,具备铲、填、平等多种功能。
复垦后土地
经平整,并用推耙机翻松,即可以种植。
适宜条件在九里矿、里过矿区内,表土层主要为粘上,含少量砂,表土层疏松,易剥离。
但在1.5m以下分布有砂浆层(或称含砾粘土层),在砂粘土中合砂浆砾石,砾石呈不规则状,直径5-6cm,厚度在0.4-0.8m之间变化,平均厚度约0.6m。
在这种表土条件下由于砂浆砾石存在,若仍使用泥浆泵复垦技术,砂浆易堵塞输泥管,使泥浆泵水力挖塘机组无法正常工作只能采用纯机械方式施工。
对于具备这种表土地质条件的大面积塌陷地的复垦,目前主要采用铲运机施工复垦技术(推土机有效距离在50m以内长距离运送土方施工效率不高、不经济)。
3)挖掘机和推土机联合复垦技术:WY20型液压湿地挖掘机和140型推土机联合使用。
先剥离表土,经挖掘、推土、平整再回填、翻松表土。
适宜条件在利国矿区表土层内也分布有砂浆层和砂浆砾石的存在,不适于泥浆泵复垦技术,只能采用纯机械复垦技术。
由于利国矿区拟复垦的塌陷地地块面积较小因而没有采用铲运机复垦技术,而是主要采用挖掘机和推士机联合复垦技术进行复垦。
4.3生物生态复垦技术
4.3.1使用酸碱中和法对土壤进行改良
土壤的PH值是土壤化学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土壤的PH值过大或过低都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对于矿区中采用粉煤灰、煤矸石废弃物等充填复垦后的土地,土壤要么呈酸性,要么呈咸性。
笔者认为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地,可根据其酸性施加少量熟石灰将土壤调整到适宜物生长的PH值,对粉煤灰充填复垦地,可施加少量石膏改变土壤的PH值。
该措施除了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外,还能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中的钙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并减少磷被活性铁、铝离子固定。
对粉煤灰充填地采用这种措施,可大大改善土壤的质量,作物的产量也有很大的提高,笔者建议复垦后应施加少量石膏,降低
土壤的PH值,种植棉花,麻类等经济作物和林木,吸取粉煤灰中的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然后种植小麦、大豆等食用植物。
4.3.2对工程复垦地使用绿肥增加土壤的肥力
绿肥是改良复垦土壤、增加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份的最有效方法。
凡是以植物的绿色部分当作肥料的称为绿肥,绿肥多为豆科植物,它是改良复垦土壤,增加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最有效的方法。
绿肥一般含有15~25%的有机质和0.3~0.6%的氮素,其生命力旺盛,在自然条件较差,较贫瘠的土地上都能很好的生长,它根系发达,能吸收深层土壤的养分,绿肥腐烂后还有胶结和团聚土粒的作用,从而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
矿区有许多植物可作为绿肥,比如紫云英、罗卜青、油菜、怪麻、绿豆、黄豆、沙打旺、大叶猪豆莱、紫花苜蓿等植物。
其施用方法是在工程复垦地种植绿肥,待其成熟后压青翻入土壤,可采取单种、间种、套种等种植方式。
4.3.3充分利用有机肥和化肥增加工程复垦地的肥力并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
该措施主要以增施有机肥和化肥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肥份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
特别是有机肥中的有机质粘结力和粘着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可克服沙土过沙,粘土过粘的缺点,施用有机肥还能使土地快速形成结构,土体疏松,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
对焦作矿区的工程复垦地来说,增施有机肥和化肥,将会大大加快复垦地土壤的熟化。
4.3.4复垦土地的农业种植技术
苏北地区区内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农业耕作发达是我国粮棉重点产区之一,因此,复垦好的旱地主要仍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花生、棉花、红薯、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也有较少部分复垦后土地用作种植葡萄、梨、苹果、桃等果木用地,复垦好的湿地用于种植水稻。
新造地正常生产后,都可达到较高产量。
一
般玉米500kg/亩、小麦300kg/亩,大豆150kg/亩。
“挖深垫浅,挖塘复地”的复垦工艺,每亩塌陷地可造地0.75亩,年投入200元,夏秋两季可产粮600kg,产值可达900元,扣除投入资金年利润为700元。
即每复垦出一亩塌陷地用于农业生产年净效益可达933元。
4.3.5生态复垦技术——水产和禽畜综合养殖
徐州矿区在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宜农则农,宜渔则渔的原则,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以增加耕地为主要内容,同时适当兼顾伴生项目,积极尝试并采用生态复垦技术,建立优化生态农业。
在九里山煤矿塌陷地上将复垦好(14600余亩)的土地中的380亩开辟为水产和畜禽综合养殖场,用于养鱼、养猪和养鸭。
其中鱼塘水面面积280亩,主要放养鲤鱼、草鱼、鲫鱼、鲤鱼等混合鱼种,年产鱼量达3750kg,年纯利润在3万元以上。
养殖场建有鸭棚3个,放养绍兴蛋鸭10000只,每只鸭年产蛋量165kg 左右。
养鸭的年总产值105万元,纯利润10万元;建有猪舍13间,共有猪栏100多个。
1999年3月开始试养饲养种猪品种类型有天津长白52头,美国杜洛克53头,爱尔兰种猪50头现存栏数已发展到500头以上,经济效益前景可观。
5土地高效复垦的经验
5.1做好土地复垦科学规划和综合平衡
由于煤矿土地破坏的特点是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面积大、数量多而程度深,同时各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又存在差异。
因此,破坏地复垦和生态的治理工作非常复杂,在空间上不只涉及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而且在时间上又存在历时长、见效慢、长期性和近期实施问题,不仅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
统工程,而且又是法律性很强的一项工作。
因此,在实现土地高效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的过程中,除需要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外,还必须有一个长期、全面、科学的总体规划指导,具体方案是:
1)要做好破坏土地和生态环境情况的调查。
摸清情况确定破坏土地复垦后的利用方向及生态环境的重建,这是规划基础性工作,规划中应用的有关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数据,应来自煤矿区土地破坏调查和对破坏的科学预测结果,其他的基础性资料应来自政府机关,应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
2)制订切实可行的煤矿破坏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方案。
3)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注意与基本农田保护、小城镇建设规划的综合平衡。
5.2 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机制
1)政府投入,主要政府方面的指定和落实。
按照江苏省1999第8号文规定,对新建占用的耕地必须实行“占一补一”制度,即占用耕地收取5元/m2,基本农田收取7元/m2耕地开垦费,用于土地复垦;耕地占用税收留成部分的20%用于土地复垦。
徐州市政府还制定了《土地复垦实施办法》,规定了资金的筹集办法:①建设用地单位交纳土地复垦开发费。
耕地2125元/m2,非耕地1105元/m2,乡镇企业按70%标准交纳,农民建房占用耕地的按照乡村企业用地标准费交纳等。
②占用基本农田和超计划指标用地单位缴纳造地补偿费。
③农民耕种的部分有收益的国有采煤塌陷地及撤组转户农民小组的居民继续耕种的国有土地,每年交纳土地管理费。
2)本着“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责成建设占用耕地或因工程挖掘等生产活动造成土地破坏的企业,按照恢复或另造同等数量土地收取费用进行复垦;煤矿企业按复垦处理的采煤塌陷地的费用及征用采煤塌陷地所支付的补偿、安置
费,按总额20%提供作为复垦专项费用。
3)区乡(镇)政府安排土地复垦开发专项经费;乡(镇)政府在耕地占有税留成部分中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土地复垦。
4)制定优惠政策,本着“谁开发,谁收益”的原则,鼓励单位和个人进行塌陷地复垦。
①凡经区政府批准复垦立项的单位或个人,享有土地使用权;②复垦后种植粮、棉、油作物和林、果、桑、养殖业的,不增加粮、棉、油征购任务,从有效年起5年内免缴农林特产税,3年内免缴粮、棉、油征购任务;③不限复垦主体,搞活参与复垦开发机制;不限经营方式,允许复垦搞活集体经营、承包、招标、股份合作和个体经营等,搞活经营机制。
5)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进行塌陷地复垦的资金投入。
5.3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高效复垦
5.3.1综合利用煤矸石
徐州矿区有大小矸石山26座,堆积量约1650万t,占地近70万m2。
目前每年矸石山产量仍以300万t左右在增加。
此外,煤矸石在烈日下,还会发生自燃,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等有害气体,对周围空气产生污染。
煤矸石受雨水淋浴,有时呈现较弱酸性,硫磺水液等污染沟河、土壤、地面及地下水体,产生环境危害。
因此,为充分利用煤矸石,采取如下措施。
(1)充分利用煤矸石作为充填物,进行土地复垦。
充分利用煤矸石充填复垦,不仅可以增加土地的复垦面积,减少煤矸石占压的土地,而且可以减少煤矸石堆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一举多得。
(2)利用煤矸石烧制砖瓦,贾汪区规定砖瓦窑生产的建设用砖,煤矸石含量不得低于70%。
该区80余座砖瓦窑,主要利用煤矸石制砖,节约了十分可观的
耕地。
(3)该区1/3的土地下有煤,涉及到很多乡镇,对安置塌陷地群众村庄搬迁用地问题,采用:①在采煤稳沉后的塌陷地上,利用煤矸石充填地基办法,抬高土地,安置搬迁村庄(如大吴镇段庄村、潘安村等);②在无址可选,不得不在压占资源的土地上,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提供的防沉降技术,预填煤矸石(如大吴镇蔡庄村在20余万平方米村庄搬迁用地上,预填316m高煤矸石),搬迁村庄。
从根本上解决了塌陷区群众住房问题,腾出不少旧村庄土地。
(4)利用煤矸石填路基。
由于采煤塌陷造成地表下沉,该区206国道、310国道、区乡、乡乡、乡村、村村公路的修筑,其路基使用大量煤矸石,节约了大量耕地。
(5)利用煤矸石发电。
该区6000kW姚庄电厂,每年都利用大量煤矸石发电,同时用电厂粉煤灰做空心砖或回填造地,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减少了粉煤灰占压土地。
(6)设计拦矸坝,以矸石山的形式永久堆放,并绿化矸石山,美化环境。
矸石山的表面处理的好坏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绿化是消除矸石山不良影响,美化环境的重要手段。
根据矸石山整理后的几何形状,通常将矸石山整形的形势分为梯田式、螺旋线式和微台阶式三种。
5.3.2充分利用废弃矿址
由于资源的枯竭而报废的矿山以及当前按国家有关政策进行“关井压产”贾汪区强行关闭的小煤窑共计一百余座,留下的废弃地133余万m2,贾汪区想方设法充分发挥其作用,造福社会,进行尽可能利用。
对于靠近城镇规模稍大且建筑条件较好的矿址,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搞禽畜养殖业等;对规模较小且在农田范围以内的,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有关条款,拆除复垦还耕;对于在村庄
附近且规模较小,交给村集体作为农民宅基用地,用于安排需建房户,以节约耕地。
由于煤矿的开采,使贾汪区由富水区变为贫水区,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贾汪区政府和矿方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富含深层地下水的报废矿井建水厂和灌溉站,如青山泉镇利用青山泉一号井建水厂,解决青山泉镇区工农业用水;贾汪镇南庄利用废弃矿井建水塔,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等。
5.3.3高效复垦塌陷地重建生态景观
在塌陷地复垦时主要考虑4个方面的功能:
(1)经济功能。
提供优质的鲜活农产品,满足矿区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社会功能。
解决矿山开采塌陷区域内人地矛盾,提供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给予人民接触自然、体验农业及观光、休闲与休息的场所和机会,并有利于增加现代化农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
(3)生态功能。
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充当城市的绿化带,防止污染。
(4)示范功能。
成为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和展示窗口,为持续高效农业现代化、矿山生态重建探索有效途径,提供成功经验。
几年来,贾汪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土地复垦规定》,制定了该区“土地复垦实施方法”和切实可行的土地复垦规划。
经多方集资,对塌陷地进行复垦治理,累计复垦两千余万m2,占塌陷地19.6%。
使恢复到一般的耕种条件的有962万m2,占复垦面积的35.9%。
通过土地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土地复垦中探索出了适合本矿区实际情况的“一平、二填、三水冲”复垦模式。
“平”就是平整被破坏的土地,使之成为耕地。
在塌陷地的稳沉地区内,不积水的范围而地表高低不平,坡度一般在3°左右,可以动用机械推高平低,造田耕种,这是一种推平法。
另外,对雨季积水而旱季无水的低洼地采取挖深垫高平整土地法,使深挖洼地也可以积水养鱼。
挖出的土垫高周围土地,达到自然标高,经适当平整后作为耕地或其他用地。
“填”就是用煤矿固体废弃物和电厂粉煤灰充填造田恢复耕地。
利用矸石山因内热自燃过后并风化的矸石作为充填材料,上面复土可以作为农业用地使用,进行耕种;利用未燃过的煤矸石作为充填材料,垫高洼地,经过分层镇压和自然沉实,具有较高的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用于建造居民区或搬迁建设用地。
“冲”就是将塌陷地低洼处的沙土用水冲成泥浆,然后用泥浆泵抽进要平整的地域内,沉淀后成为耕地。
这种办法主要在煤田南部平原地区高潜水位区内,由于开采沉陷后,洼地常年积水,造成耕地绝产,水塘周围坡地又形成季节性积水,无法耕种,这部分沉陷地又多是沙质良土,易于水冲成浆,冲到异地也易于沉淀,所以用此复垦技术效果良好。
具体操作:先在需要治理地块的四周打起围堰,然后在附近低洼积水处用泥浆泵将低洼处泥浆抽进围堰内,即进行沉淀而成平整的耕地。
当年就可耕种利用,种植豆类、玉米等作物。
5.4规范煤矿塌陷地土地权属管理
煤矿塌陷地是伴随煤炭的开采而产生和存在,经历了私有制、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时期,80年代改革开放又走向了市场经济时代,土地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煤矿区内人地矛盾突出,农民很早就自发地在煤矿塌陷地上进行复垦耕种长期使用。
因此,在权属问题上比较混乱,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统一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