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分析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053b03127375a417866f8f48.png)
元前后通过中亚传到中国,以后 又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后来 佛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巩固提高
1、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发现于(
)
A、非洲 B、欧洲 C、亚洲 D、美洲
2、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对妇女的社会地位表述不正确的
是(
)
A、在社会生产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 三、《汉谟拉比法典》 • 1.两河流域国家形成时间:公元前3000年 • 2.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94年 • 3. 《汉谟拉比法典》 • (1)实质: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 • (2)历史地位: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
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 (3)别名:《石柱法》
• 四、种姓制度 • 1.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和发展:P11第5段 • 2.种姓制度的产生:
发展有什么作用?
• 二、古埃及 • 1.出现国家的时间:公元前3100年 • 2.法老的专制统治:
古代埃及最高统治者,集军事、行政、 司法、宗教大权于一身。
• 3.金字塔: • (1)用处:国王的陵墓 • (埃和2)及制修自作建古木原就乃因有伊:灵之魂风不极来盛之。说法,老修期建盼坟死墓后
到另一个世界继续行使权力。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一、四大文明古国
1.亚非文明古国的名称、文明的发祥地 是什么?
古埃及大、河古流印域度气、候古湿巴润比,伦光、热古充代足中,国 • 2.各文地明势在平地坦理,环适境合上人有类什生么存特;点有? 都产生充于沛大的河水流源域和肥沃的土地。这
些都有利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 3.这些地理特征对上古文明的产生也
随着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 整个印度社会分裂四大种姓。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2fc1f6762e3f5727a4e96237.png)
▲四大文明古国比较表
国家 发源地 奴隶国家出现 重要史实 补充
埃及
巴比 伦 印度
中国
尼罗河
两河流 域 印度河
黄河
前3500年 前3500年
前2500年 前2070年
金字塔
汉谟拉比 法典 种姓制度
甲骨文、 青铜器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佛教
3.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文明的象征)
①名称的由来:P9小字 ②修筑原因: P9 ③评价:
2、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②种姓制度引发尖锐矛盾
3、创始人: 释迦牟尼 4、早期教义: 倡导众生平等 5、影响(评价): P12
6、外传:
从古印度传到东南亚和中亚,公元前后通过中亚传到中国,以 后又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中亚 印度
朝鲜 日本 中国
东南亚
合作探究
看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大河文明产生的原因
论文重点研究(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B、吠舍
C、刹帝利
D、首陀罗
4、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B、从法典可以看出当时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状况
C、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该法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民法典
5、某历史论文中提到了“公元前6世纪”“乔答
摩·悉达多”“众生平等”等信息,据此判断,该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 在维护谁的利益?有何目的?
奴隶主 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 《汉谟拉比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0d33415fb307e87101f69628.png)
第1课答案:一、选择题:1—5 BAAAB 6—10 AADBD二、材料解析题11、①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②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2.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
3.知道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形成,包括哪些不同的等级。
5.佛教产生的背景,创始人以及它的传播。
学习重点:四大文明古国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学习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佛教产生了。
一、古代埃及——金字塔(1)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大约在已出现了国家。
是古代埃及最高统治者的尊称,集军事、行政、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实行专制统治。
(2)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宏伟陵墓。
权利的象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二、两河流域——《汉穆拉比法典》(1)公元前年,古巴比伦王国崛起。
统治时期,征服了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国势臻于鼎盛,并建立了的专制制度。
(2)《汉穆拉比法典》目的(作用或实质)历史地位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佛教产生种姓制度1、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征服了当地居民,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在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古代印度社会逐渐形四个不同的等级,它们分别是、、、四个等级。
2、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是。
佛教的产生背景:(1)社会矛盾错综复杂;(2)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婆罗门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所享有的诸多特权。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案 华东师大版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案 华东师大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d0c3f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8.png)
华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2.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3.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善的法典;4.说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5.了解佛教的产生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由佛教产生的背景及教义,明白再深邃的思想也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者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2. 美育渗透:介绍金字塔建造过程,向学生描绘其精确设计和雄伟壮美,引导学生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之美。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佛教的产生难点: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的插图、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搜集有关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并加以整理,理解“文明”的含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第一阶段。
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如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了解这些知识。
互动1:1.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四大上古文明是哪些国家吗?2.让学生操作鼠标,在《大河流域上古文明发祥地》地图上一一指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明确: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
![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https://img.taocdn.com/s3/m/0fde69e959eef8c75ebfb3b6.png)
第二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㈠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2、知道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3、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4、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㈡学习目标(课标分解)1、金字塔的国家、流域、评价、图片2、《汉莫拉比法典》:国家、人物、流域、内容、评价3、种姓制度:时间、流域、内容、实质、恶劣影响4、佛教: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影响、传播、图㈢能力目标: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㈤重点、难点㈥所用课时:两课时㈦讲授新课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南亚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东亚黄河流域——古中国二、古埃及:金字塔——文明标志1、国家2、流域3、作用4、评价5、图探究活动: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1、流域:2、内容3、作用:维护私有制4、地位:已知世界历史上首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5、图:体现君权神授思考活动四、古印度1、种姓制度婆罗门——宗教祭司(精神统治)四大刹帝利——军事贵族(世俗统治)实质古印度的社种姓吠舍——自由民(平民)会等级制度首陀罗——土著居民(被征服)思考活动2、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1)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2)地点(3)创始人:释迦牟尼(乔答摩·悉达多)(4)早期教义:倡导众生平等,反对种族界限(5)传播:南亚各地、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地探究活动:㈧小节㈨中考考察题型:选择题、填图、简答㈩教学后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c8b89dc869dc5022aaea00bf.png)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讲述了人类早期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产生,在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全书讲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奠定基础。
这是一课富有人文素材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共容性,学会尊重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
二、课程标准1.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2.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三、学习目标掌握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通过对金字塔的学习,引导学生领略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之美。
通过文明古国地理位置的学习,使学习了解孕育人类文明的大江大河,我们必须保护母亲河,珍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一是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二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教师: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人类文明依河而兴,河川孕育了人类的文明,条条大河汇聚成人类历史的长河,水波荡漾与滚滚逝水交织着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长河,去探索人类古老的文明,追寻那份逝去的辉煌!(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新月沃地示意图教师:在西亚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由北向南奔流直下,进入波斯湾,它们如同一对脾气性格各异的孪生兄弟,幼发拉底河平和温顺、不紧不慢、袅袅婷婷地由北向南缓缓流动,而底格里斯河则显得暴躁而任性。
两河下游的冲积平原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思是两河之间,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公元前3500年前,在这里升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历史长河,走进美索不达亚,重读古代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那本“利益的圣经”。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8d98e333a2161479171128cd.png)
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 埃及地处非洲的东北部,由南向北 川流不息的尼罗河纵贯全境,成为 埃及的母亲河。源远流长的古埃及 文明与这条母亲河息息相关。 • 希罗多德:“埃及是尼罗河的赠 礼”。 • 古代著名的《尼罗河颂》……
你怎样理解古希腊 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所说的:“埃及是尼 罗河的馈赠”这句话?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孕育出光 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样,在亚非 的其他一些大江大河地区也滋养催 生了辉煌的上古文明。
农耕文明 的特点
地域: 发源于 大河流域
经济: 以农业为主
政治: 君主制或 君主专制
社会结构: 呈现 为金字塔形
一、古埃及与金字塔
埃及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是迄今所知道的最 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 尼罗河从南向北贯穿整个 埃及,成为埃及唯一的水 源。尼罗河全长6671千 米,每年均有泛滥并且准 时,7月开始涨水,10月 达到高潮,11月必退水。 这给古埃及人掌握尼罗河 的规律,利用尼罗河流域 提供了有利条件。
神秘的金字塔(pyramid)
"马斯塔巴" 意为石凳,是埃及古王国之前贵族 的墓葬形式。坟墓多用泥石建造, 呈梯形六面体状,进入古王国时期 后,国王开始使用金字塔取代马斯 塔巴作为墓葬形式,而最早的金字 塔正是从马斯塔巴演进而来的。
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也称 大金字塔,建于公 元前2560年,塔 高146.5米,因年 久风化,顶端剥落 10米,现高136.5 米。塔身是用230 万块石料堆砌而成, 大小不等的石料重 达1.5吨至160吨, 塔的总重量约为 684万吨,它的规 模是埃及迄今发现 的108座金字塔中 最大的。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4c54d8dd195f312b3169a556.png)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2.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一)、思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大多产生于大河流域?(二)、金字塔国家:河流:国王为自己修筑的陵墓叫:三、合作探究:1、《汉谟拉比法典》河流:国家:制定者:汉谟拉比的功绩:《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其地位或价值: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上.现存2、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状况:河流:民族:种姓制度的影响:四、巩固练习:1以金字塔作为文明象征的是()A 古代埃及B中国C古代巴比伦D古代中国2.下列有关汉谟拉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了两河流域最早的国家 B 征服了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C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D颁布了《汉穆拉比法典》3.在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普通雅利安自由民属于(),普通商人属于()A婆罗门B刹地利C吠舍D首陀罗4.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是()A社会等级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社会经济制度D地方分权制度5.古代印度文明最先兴起于印度西北部的()A恒河流域B底格里斯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幼发拉底河流域6.请回答:Array(1)右图文物是在哪一大河流域出土的?它是古代哪一国家的文明成果?(3)该文物的下部是一部影响巨大的法典。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法典的名称、制定目的及历史地位。
9.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水中。
杀害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 头公牛。
杀害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 头公牛。
杀害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0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 头公牛。
(1)这是古代哪个国家的法律条文?这个国家出现在哪条大河流域?(2)上述材料反映这个国家存在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五、教学反思:。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a053e0dd6137ee06eff91872.png)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汉漠拉比法典。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
2.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
(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重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
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知识点分析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知识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26d62c360cba1aa911da54.png)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能力提升知识讲解1汉谟拉比的主要事迹有哪些?对这些事迹应怎样评价?⑴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
他在位期间,经过多年战争,统一了两河流域。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⑵汉谟拉比创立中央集权的政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⑶在统一的国家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商业更加发展,促进了生产的发展.⑷汉谟拉比制订了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这部法典是维护奴隶主统治、巩固奴隶制经济的有利工具,也是世界古代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例1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件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 )A.两河流域B.黄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解析本题考查了阅读理解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由此可以判断出该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然后回顾所学知识可知道,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从而确定答案为两河流域。
本题的特点在于在命题技巧上一改以往直白的提问方式,抓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精心设计了新情景,既能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考查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力.答案:A知识讲解2埃及国王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满足于生前的奢华生活,幻想死后能复活成神,在阴间也做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金字塔是他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这便是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的认识方面的原因.在古代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条件下,要修造金字塔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强大的权力作为后盾,是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一伟大工程的。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教案02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教案02](https://img.taocdn.com/s3/m/9f7842db81c758f5f61f67db.png)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内容标准】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探究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东方人民创建文明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教学要点】重点:四大文明古国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导入新课】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常识导入。
【新课探究】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学生阅读教材地图,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
(见板书)二、金字塔——古埃及的文明标志1、古埃及是最早进入奴隶社会(阶级社会)的文明古国(前3100年)。
2、学生阅读课文,从数据方面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讨论:为什么古埃及人要修筑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里边存放着国王的尸体木乃伊(干尸)。
古埃及统治者所以费尽心力建造它们,而且越造越大,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宗教原因。
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独到看法,认为世界以南北走向的尼罗河为界,河东是生者世界,河西是死者世界,就像太阳在早晨从富有生机的河东升起,傍晚落到河西黄沙之中一样。
因此,人死了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埋,要埋到西岸。
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只不过到另一个世界去活罢了。
为此,要保存好尸首,要有专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要准备死者在冥世生活的住所即坟墓,还要在住所内放上食品与奢侈品,供死后消费。
其次是政治原因。
古埃及人无论国王还是平民生前都营造坟墓,只是国王的陵墓要比平民规模大得多。
这不止因国王富有财力,更重要的是死去的国王希望用巨大的陵墓表明他不仅在世时享有无比的威严和压倒一切的专制力量,而且死后也同样享有这一切。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61d4588fb9d528ea81c779ae.png)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古埃及法老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与流传2、能力培养(1)看地图了解四大上古文明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培养空间观察,因果联系、共性归纳等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以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等为例,透视其内含的阶级关系,从而锻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大江大河滋养孕育出四大上古文明,受惠并传承上古文明的今人应该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是广大劳动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结晶,理解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从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事例了解古代社会的阶级关系,领悟政治、法律、宗教、军事等手段所体现出的国家职能。
二、教学要点1、重点(1)古埃及金字塔: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伟大的建筑成就,更是古埃及古老风俗、阶级关系、文明成果等多方面特征的集中表现。
(2)佛教的产生:佛教产生的背景牵涉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广泛流传后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深远。
2、难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
三、教学过程课时二:导入:在幻灯片上播放两张印度和古巴比伦的照片,让学生猜测是属于哪一国的导入。
一、古巴比伦与《汉穆拉比法典》1、历史背景:(结合“新月沃地图,介绍两”地河流域地理环境)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南部的主要居民。
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苏美尔人先后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城邦,不久,在它的北面从叙利亚草原迁来的一支游牧部落阿卡德人,也建立阿卡德等奴隶制城邦。
在以后几百年时间里,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不断打仗,两河流域南部时而统一,时而分裂,“城市国家”是两河流域古代国家形成过程里的一个特征,这种城市是在交通比较方便,适宜于对外贸易的地方形成的。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设计(1)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eeb8fd5d376baf1ffc4faddc.png)
第 2 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识记:古埃及法老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
2 、能力培养:(1 )看地图了解四大上古文明区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培养空间观察、因果联系、共性归纳等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 )以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为例,透视其内含的阶级关系,从而锻炼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 )大江大河滋养出四大文明,今人应爱护大自然,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理解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要点:1 重点:(1 )金字塔是古埃及风俗、阶级关系、文明成果等多方面特征的集中体现。
(2 )佛教的产生涉及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广泛流传后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深远。
•难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二、学生分析:初三学生共有50 余人,经过两年时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了“自主--- 合作--- 交流”的学习能力。
大多数学生有较高的历史学习兴趣,有浓厚的求知欲。
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多数,教师要把握住这些中坚力量,挖掘他们的潜能,将历史课的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境界。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孕育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样,在亚非的其他地区也滋生了辉煌的上古文明。
•新课内容:(一)金字塔:学生自主阅读本目总结出基础第知识点外,还要引导学生讲述有关金字塔的更多知识,如埃及帝王谷、图坦卡蒙陵墓、入室者莫名其妙的死因等等。
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大视野、增加信息量。
(二)《汉谟拉比法典》:从当前国际热点伊拉克战争入手,引入古巴比伦国家,从插图入手让学生介绍《汉谟拉比法典》明确它的历史地位。
(二)种姓制度:A 、以表格形式理清种姓制度中各等级包括的成员及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一看:
议一议: 在当时尚不具备现代
搬运、起重工具的条件下,
试想古代埃及人可能采用 哪些方法来修建金字塔?
看图
两河流域是哪两条河?在今
天哪个国家境内?
读图:
1、右图反映的历 史是:古巴比伦 王国 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 该法典的历史地位 是 第一 。
部2…、…两河流域最 早国家形成于
公元前3000年左右。
1、贯穿埃及全境的 河流是 尼罗 河。
2、约公元前3100年 埃及出现国家。
者尊3称、为埃及法的老最,高实统行治专 制统治。
4、埃及最有名的文 明是金字塔 和 木乃伊 。
说一说:
金字塔被誉为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的建造创造了古 代世界无与伦比的 奇迹,也留下了扑 朔迷离的“千古之 谜”。你能否说说 它何奇之有?能否 提出或介绍有哪些 “千古之谜”?
学史:
阅读P15“课外学史”,回答: 1、《法典》体现了谁的意志和利益? 2、你对《法典》有何评价?
读图:
结合课本P12第三段回答: 1、古代印度文明的两
大发源地是 印度河 流 域和 恒河 流域。
2、印度开始出现国家 是从 公元前1000 年开始。
识图:
婆罗门
结合课本P12—13回答:
1、右图人物各是印度 种姓制度中的哪一种姓?
2、印度种姓制度的实
质是 等级制度
。
吠舍
刹帝利 首陀罗
你知道吗?
1、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名字吗? 2、佛教的产生: (1)原因: 种姓制度引发尖锐矛盾 (2)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 (3)创始人:乔答摩·悉达多 (4)主要教义:众生平等 (5)对外传播: /history/Article_Show.as
杀一个吠舍,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头母 牛和一头公牛。
杀一个首陀罗,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 母牛和一头公牛。
1、这些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 制度?
2、刹帝利在当时主要包括人们形象的把四大文明古国统称为大河 文明,试从地理环境因素分析这样说的 理由。对你有何启示?
p?ArticleID=3452
辩一辩:
佛教创始人乔答摩·悉达多,相传是北印度 某王国的王子。对此,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现 请分正、反双方进行辩论。
正方:释迦牟尼是某王国 王子,可信
反方:释迦牟尼是某王国 王子,可疑
释迦牟尼
检测: 阅读下列条文:
杀害婆罗门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一个刹帝利誓守戒六年,并交出一千头母牛 和一头公牛。
1、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 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2、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的定 期泛滥。为大河流域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 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 作业:
• 必做题:1、填充图册第五页第四题
•
2、资源第五题
• 选做题:课外学史
• 预习作业:资源三课锁定目标。
你知道吗?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检查预习:
1、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国家?
2、四大文明古国的代表成就有哪些?
3、自然环境对它们的发展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填图: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入四大上古文明的名称。
埃及
两河 流域
印度 中国
思考: 四大上古文明的诞生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共同
特点?说明了什么?
看书P9—10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