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讨我国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监管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治理社会治理与服务试探讨我国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监管问题
刘思思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我国各地区的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努力的引导社会组织进行信息公开化管理,以此来有效地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进而保证其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各项公益事业。

但是经实践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在我国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化管理当中仍然存在诸多阻碍性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那么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将很难得到有效地提升,进而极大的制约了公益事业的发展速度。

本文主要就我国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监管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化;公益事业;问题;应对措施
一、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以及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升,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群众已经极为关注社会组织的信息披露情况,其最终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社会组织开展公益事业的进展情况以及各项公益资金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地应用。

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极为重视社会组织的信息公开管理情况,并且正在积极努力的规范社会组织的信息公开管理工作,使其能够有效地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各项信息进行披露,保证社会群众能够参与到对于社会组合公益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当中。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盖中组织已经成为筹集各项公益资金的第一执行部门,但是由于社会组织自身存在着诸多管理缺陷,如,体系不完善,管理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导致社会组织很难快速的实现信息公开管理目标,进而导致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一直难以得到有效地提升。

从本质上来讲,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社会组织公益事业的开展情况。

而公益事业同属于一种公共服务事业,社会群众对于该项事业的进展情况具有监督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只有保证社会群众能够参与到该项事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当中,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度才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进而保证我国社会公益事业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但是由于现阶段,相关法律不健全,导致社会组织的管理人员不重视信息公开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群众将很难参与到该项监督管理工作当中。

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问题分析
1信息公开透明度低
经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都很少主动的进行信息公开披露,而从本质上来讲,公益社会组织是各项慈善资金的管理者,并没有独立使用的权限,其具有向社会群众以及政府部门披露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责任与义务。

如果社会组织不能履行这一义务,不仅会导致其自身的公信力降低,同时还会导致捐款者的捐款积极性下降。

2信息公开尚未建立统一规范
现阶段,我国明没有针对于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工作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法律规
定,只是笼统的规定了社会公益组织通过
制定的媒体部门需要向登记主管部门以及
社会群众披露年度报告。

但是,该项规定
并不能满足社会组织公开化管理的需求,
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漏洞问题,致使社会
组织没有全面的披露出慈善资金的管理信
息以及使用信息,社会群众也没有渠道参
与到对于社会组织工作行为的监督管理工
作当中。

同时,虽然现阶段各类信息公开
平台的数量正在逐年提升,但是由于无法
实现信息共享以及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
导致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的力度一直无法得
到提升。

3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
从实际角度出发,信息公开制度不完
善是致使我国社会组织信息透明度一直无
法提升的关键问题影响因素。

经研究发现,
目前,在我国各项法律法规当中并没有清
洗的界定社会组织所需公开的信息内容以
及标准,同时也没有准确的界定社会组织
公开信息的责任与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
就会导致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工作过于混乱
以及重复披露问题出现。

4信息公开约束机制欠完善
登记主管机构是管理社会组织的第一
执行部门,但是,该部门在实际管理社会
组织期间并没有重视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的
情况,同时在相关的评估指标当中也没有
将信息组织信息公开的情况纳入到评估考
核指标当中,进而导致社会组织很难重视
信息公开工作。

另外,还缺乏责任追究制度,在《慈
善法》当中明虽然明确提出了社会组织具
有向社会公开信息的责任与义务,但是该
项法律并具备较强的法律威慑性,同时也
没有明确规定出不履行信息公开责任的相
应处罚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社会组
织的管理人员就会因为自身利益而枉顾法
律,不进行信息公开。

三、社会组织信息公的有效管理措
施分析
1建立信息公开分享机制
在建立信息公开分享机制的过程当
中,我国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必须要充分的
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积极努力的以引导社
会组织建立起具有较强共享性的信息公开
平台,定期的向平台输送一些社会组织的
财务管理信息以及慈善资金使用信息。


此同时,社会组织还必须要与媒体部门建
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充分的利用信息化
宣传渠道披露公益事业的进展信息[1]。


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共享机制能够充
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社会群众能够
准确的掌握社会组织的各项信息。

2健全组织信息公开的外部监督
首先,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
出全面的监督考核指标,健全监督考核内
容,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还要出台一
项具有较强可行性以及法律威慑性的监督
管理法律文献,明确规定社会组织需要公
开的信息内容以及不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
处罚内容。

其次,必须要将社会组织信息
公开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责任划分,明确
各个监管部门的责任与义务,一旦出现问
题,要追究相应管理部门的责任。

最后,
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参与机制,构建
出信息公开平台,引导社会群众以及媒体
部门参与到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管理的监督
管理工作当中,告知群众可以通过各类平
台披露社会组织的不法行为,而平台管理
者在获取到相关信息只是要在第一时间上
报给社会组织管理部门,以此来保证社会
群众能够参与到对于社会组织信息公开情
况的管理当中[2]。

3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制度是规范社会组织信息管
理行为的关键保障。

我国民政主观部门必
须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渠道向社会公开与
社会组织有关的信息,与此同时,社会组
织必须要依照相关管理制度向社会群众披
露募捐善款信息,慈善资金及物品使用信
息,以及慈善项目的开展情况等。

提升信
息制度的强制性,强制要求社会组织要进
行信息公开工作。

另外,提升信息公开制
度的层次性、系统共性以及规范性。

参考文献:
[1]张高陵.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若干
思考[J].中国社会组织,2010(5).
[2]潘琳.“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
织多元协同监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2018.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