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优质课件第 9 课 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链接 中考 (2021·北京中考)下侧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部分内容,这反
B 映出 ( )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链接 中考 (2021·湖北恩施)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
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影响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
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 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 独立,支持革命。清政府的 统治土崩瓦解。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湖北新军政府
知识拓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压迫下产生的, 先天具有软弱性和妥 协性。
——《中外历史敢 要》上P101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 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 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 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起义虽失败,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 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 清朝统治,为武昌起义的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 9 课 辛亥革命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知识回顾
孙中山 章炳麟 邹容
陆皓东 陈天华
……
说说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理想?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 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 革命党人起义成功。随后,其他各 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 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为了这 一天的到来,革命志士们进行了长 期的武装斗争,付出了极大牺牲。 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徐锡麟 (1873—1907)
秋瑾 (1875—1907)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黄兴绝命书 本日驰赴
阵地,誓身先 士卒,努力杀 贼,书此以当 绝笔。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是指1911年4月27日在 中国广州起义(即黄花岗 起义)中牺牲后葬于广州 市东北郊(现广州市越秀 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园的革命党人。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课后活动
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
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B
D.黄花岗起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外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讲述一个革命党人为革命不 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定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然后坚决地出击,
他们杀死了军官,直驱附近最大的弹药库,那里由同营的一个连在驻
守。该连也参加其战友的行动……到凌晨,(该地)清政府已被打垮。
”材料描述的是( )
A.廊坊阻击战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B
D.西安事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链接 中考
(2021·四川内江)1911年10月12日,英国《泰晤士报》报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链接 中考 (2021·云南昆明)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
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
民国。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
D.武昌起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链接 中考 (2021·江苏徐州)“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二、武昌起义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武汉三镇示意图
地点 湖北武昌
汉口
谋划 领导 主力 结果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
蒋翊武任革命军临时总司令, 孙武任参谋长
汉阳
武昌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 党人首先起义。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 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同盟会成立后的各地武装起义
概况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1906年 萍、浏、醴 安庆
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起义失败,但同盟会的 声望由此大振
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 锡麟死难
1907年 浙江绍兴
革命党人秋瑾(女)
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镇南关起义
1911年 广州起义 4月 (黄花岗起义)
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材料描
述了辛亥革命的 ( )
A.背景 B.经过 .意义
C
D.目的
孙中山、黄兴 孙中山、黄兴、赵声等
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 乏,最终失败
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 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评价
性质:武装起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 结果: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众多武装起义,由于受诸多不利因素
的影响: 或寡不敌众、或歹徒告密、或弹药缺乏、或情况 突变, 都先后失败。 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例:方声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自幼聪明机警,胆略过人,口 才极好。虽生于富商家庭,但他真诚坦率、崇尚气节、吃苦耐劳。青年 时代,他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信念,主张推翻清政 府。1911年3月中旬,他从日本秘密运军火入广州,于同年4月,在黄 兴的率领下,和林觉民、林文、刘元栋等革命党人参与起义,英勇攻入 两广总督署。在转战途中,他不幸中弹,最后力竭而死,时年25岁。黄 兴盛赞他“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
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三、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功绩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
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 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A.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B.结束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根除了国民固有的封建思想
A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链接 中考 (2021·山东泰安)下列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
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军阀割据
D
D.走向共和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知识拓展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
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
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
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
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
道:“武昌的重大起义,军队叛变、总督逃逸、局势令人担忧。”这
一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B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链接 中考 (2021·四川成都)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
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