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2.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作者运用环境和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预习检测,理清课文脉络
1.生字词语
龟裂攥着钱失魂落魄震耳欲聋
A.龟――读准字音,想想“龟裂的”,图片出示“龟裂的手”
B.攥――读准字音,请孩子们把手攥紧
C.读出“失魂落魄、震耳欲聋”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作者简介
3.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作者是抓住母亲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一件生活小事能称得上“慈母情深”?
二、走进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1.用标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2.和同桌讨论,你从找出的每一个句子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标注在句子一旁。
3.交流汇报
(1)出示要求:
指指你找的句子在书中页自然段。
读读你找的句子。
说说这是一个的母亲。
(2)预设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思路点拨:
A.你发现了什么?
B.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为什么要把它放在句子后面?
C.重复三次,像是在一声声呼唤母亲;放在后面,又在句子中间加了逗号,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必须要停顿,读的慢了,仿佛母亲的动作也变慢了,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母亲的形象就变得更清晰起来。
D.抽生读,你仿佛看到母亲什么样的背?什么样的脸?什么样的眼睛?母亲这样疲惫、这样辛劳,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全班齐读。
】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思路点拨:
A.你发现了什么?
B.作者作为一个著名的作家,为什么要重复使用“立刻”?
C.母亲为什么那样忙碌?
D.抽生读。
全班再齐读。
】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思路点拨:
A.这句是对母亲的哪方面描写?(动作描写)哪个词描写了母亲的动作?(塞)。
请学生表演――塞,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擦去板书上学生回答的词语――瘦弱、疲惫、辛劳、忙碌,母亲忘记了自己的瘦弱、忘记了自己的疲惫、忘记了自己的辛劳、忘记了自己的忙碌,毫不犹豫地掏钱给我买书,这是一个多好的母亲啊!
C.抽生读。
全班再齐读。
】
其他句子: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3)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学习文中人物大声说话的句子时,插入环境描写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思路点拨:
A.要是你身在这样的环境,你想怎样?
B.母亲为什么没有离开?
C.全班朗读】
过渡:挣钱这样辛苦的母亲,给钱让我买书却是这样大方。
想买书想到“失魂落魄”的我拿到钱高兴吗?
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三、联系自身,书写慈母情深
【是啊,我想此刻鼻子一酸的不仅是作者,还有读了作者文章的你我。
买书这一件小事,经过作者细致地描写,竟然如此的感人。
其实,人间处处有真情!大事小事都是爱!
母爱如水,流淌在母亲为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里
父爱如山,蕴藏在父亲对我们的一言一行里
师生情,在老师的谆谆教导里
同学情,在同学的互帮互助里
邻里情,在邻居的关心照顾里
让我们用心去体会真情,用笔去描绘真情。
】
1.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2.展示练笔,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挣钱辛劳
买书大方
( 瘦弱疲惫贫穷辛劳通情达理)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上完《慈母情深》这节课,我想留给学生、留给听课老师的是内心的跌宕起伏情感。
在这节课上我的引导起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对“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
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段话的引导,你看到母亲的背是怎样的背?在你的记忆当中,母亲的背是怎样的?转过身来,你看到的是一张怎样的脸?母亲曾经有一张怎样的脸?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看到的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眼睛是怎样的?这样的引导如细雨滋润般的熏陶,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领悟和感动,学生情动而辞发,受到感染并与作者梁晓声产生共鸣,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经常说语文课堂要让孩子多读课文,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要真正把握好“读”却很难。
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我感觉这是以读悟情的最好范例,但怎样引导我却一直没有找到更为理想的方法。
由于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我设计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全文。
在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勾画出感人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
但是这样的设计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我找到了王崧舟老师的《慈母情深》教学实录,他的课堂给我做了很好的如何起引导孩子“读”的范例。
尽管课文所描写的情节与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但王老师精心设计,抓住了一个切入点――“深”,整节课都引领着学生去寻找母亲那浓浓的深情。
从他的教学中,我受到启发,将这种方法引入自己的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愧为名师,总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
同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自己在备课时就没有这样的想法呢?究其原因,是自己对文本缺少敏锐的解读能力,是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底蕴的缺乏。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广采博取,不断丰富、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更具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