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的可行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的可行性分析
目录
一、选题理由 (3)
1.政策要求:中央文件精神 (3)
2.立项依据: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和现状 (3)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 (4)
二、创新点 (6)
三、拓展训练简介 (6)
四、相关资源支持 (7)
1.人力支持 (7)
2.相关科研支持 (7)
3.外部环境支持 (7)
五、具备的科研优势 (8)
六、项目实施方案 (8)
1.训练目标: (8)
2.前期准备: (8)
3.组织实施: (8)
4.过程管理: (9)
5实践环节: (9)
6教师指导: (9)
7项目结题: (9)
七、预期成果 (9)
将拓展培训引入高校的可行性分析
一、选题理由
1.政策要求:中央文件精神
在中央《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中提出,“学校体育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根据这个要求,探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实践活动,并积极评价和总结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基础。

2.立项依据: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和现状
该项目主要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

目前,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专业能力”方面的培养。

但“职业能力”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还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统称“非专业能力”)。

而有目的的针对“非专业能力”进行教育培养的研究目前尚为数不多。

因此,我们运用“拓展训练”中的团队训练项目来促进学生“非专业能力”的提高,并对此的实施方法及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揭示以团队为单位的拓展培训活动对唤醒和强化学生“非专业能力”的积极作用,以及这种新模式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职业:一般是指工作,教育大辞典对职业的定义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种类。

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素质和条件。

它包括必需的心理特征和具体方法,它是一个人的知识、智能和素质的外部表现,是通过学习活动、实践活动形成发展起来的 “职业能力”的概念,国内外研究比较多,概括起来是指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 。

职业能力构成图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
表一:调查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素质要求排序
4.4%
56.5% 39.1%
表达能力
0 0 52.2% 47.8% 创新能力 0 0 8.7% 91.3% 动手能力 2.2% 26.1% 39.1% 32.6% 专业对口 0 10.9% 82.6% 6.5% 学习成绩 不重要 不太重要 比较重要 非常重要
表二:调查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评价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相关论文
从表一、表二中可以看出企业对员工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的要求是最高的。

同时,高职毕业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及应变能力、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这三个方面企业认为我们的毕业生是不足的。

由此可见,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是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所欠缺的一个方面。

如果高职毕业生在具备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又能具备较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使他们的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新点: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培训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中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我们知道:体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应当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服务于高职教育的目标,而不应当仅仅只是停留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层面上,而应该进一步拓展自身在教育中的功能,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拓展训练简介
1. “拓展训练”又称为“体验式培训”,英文为“Outward Bound”。

是当前一种新兴的户外活动,被广泛的应用于人力资源培训中。

它使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2.拓展训练模式(螺旋式上升)
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
我试图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拓展训练”这一新兴的户外活动,用拓展训练中的团队训练项目来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中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素养。

四、相关资源支持
1.人力支持
凌超超副教授,国际级乒乓球裁判,有较强的体育科研能力。

于05年接受拓展培训师的培训,具有长期从事企业拓展培训的工作经历,和无锡市多家拓展培训机构有密切接触,了解拓展训练最新发展动态。

陈翔讲师,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同期参加拓展师培训,有相应的管理学知识储备且长期以来从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参与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发表过相关论文并且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已经开展了拓展训练。

2.相关科研支持
论文《从职业能力需求的角度看“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思考》
3.外部环境支持
3.1体育教学部和管理学院中的部分教师都参与过拓展培训师培训,且部分教师长期从事企业的拓展培训,据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3.2 部分老师在部分10级学生的体育课上开展过拓展培训,深受学生的喜爱,有较好的学生参与的基础。

3.2体育教学部将在设施,设备,器材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五、具备的科研优势
1.项目选题具有创新性,目前国内同类研究尚属少有。

2.老师有同类研究,且有研究成果支持
3.跨专业、院系合作,参与成员均有拓展培训经历。

六、项目实施方案
1.训练目标:
1.1对拓展训练的内涵、方式方法、特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1.2掌握拓展培训师相关知识和技能;
1.3能组织进行拓展训练中经典的“团队项目”;
1.4通过调查问卷、能力测试等方式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深入研究拓展训练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2.前期准备:
2.1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2.2准备开展拓展训练中团队项目的相关材料、工具。

3.组织实施:
3.1在2011级体育教学中选取若干班级进行拓展团队项目的培训;
3.2做好相关调查问卷、能力测试题的准备工作以及完成后的数据统计工作。

4.过程管理:
4.1项目化精确管理;
4.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4.3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5实践环节:
5.1拓展培训标准流程环节;
5.2数据处理模式化环节;
5.3创新理论的探索性环节。

6教师指导:
6.1项目过程的标准化指导;
6.2理论原理的释疑性指导;
6.3数据处理的标准化指导;
6.4创新研究的启发性指导。

7项目结题:
7.1熟练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操作流程;
7.2通过数据分析研究,阐述开展拓展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机制、方法和效果。

七、预期成果
成果1. 熟练掌握拓展培训的基本操作流程,了解拓展培训的内涵,方式,方法和特点。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成果2. 在创新项目时间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社会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成果3.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比对,对拓展训练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实效性进行研究,提出建议和规范性流程方案,形成论文。

成果4. 提高自身研究能力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