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濒危手工业锔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敬濒危手工业锔瓷
所谓的锔瓷,在台湾称之为“补仔”,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锔钉嵌住抓牢,使其恢复原样,既能继续使用,又有观赏价值。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锔瓷技艺归属于古老的民间七十二行,它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就已经有了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

锔瓷技艺由宋代传到民国时期,流传了上千年。

现今许多博物馆收藏着“补钉”瓷,即所谓的“锔瓷”。

如果你看过《我的父亲母亲》,可能会对这样一个片段有印象:母亲拿着两瓣儿的瓷碗到村头请锔匠拼上,锔几个小钉,继续当好碗用。

这神奇的变废为宝的手艺,就是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锔瓷手艺。

在长久的瓷器发展史中,锔瓷工艺始终伴随左右。

然而,到了瓷器普及的今天,锔瓷这门手艺却可以说是几近绝迹了。

早在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家伊藤东涯所著的《蚂蝗绊茶欧记》记载,中国南宋时龙泉窑一个精美的碗被传到日本,一直被当做国宝收藏。

到了日本室町时代,此碗被掌权大将军足利义政收藏,将军喜欢它,但因不小心碗底还是裂开了。

于是将军派使者带着碗来中国,恳请大明皇帝依照原样再赐一只,但遍访各窑,已仿不出原件的釉色,只好命工匠将裂缝锔住,又带回日本。

明代时期的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见闻扎记》中对瓷器修补有这样的记载:锔补修复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

再到后来,锔瓷与其说是们手艺,不如说是门艺术。

曾经的“锔活秀”,在古董、古玩行里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匠心独运的工匠们已经不能满足仅仅是被动修补瓷器恢复其使用性了。

嵌饰做件、镶包配饰,经过他们巧手的瓷器一下子更加精致和灵动了,一件件精美的作
品仿佛在讲述一个个故事一样。

修补完毕的紫砂壶和茶杯,杯子上的裂缝处布满金色的锔钉,光滑细致,流畅华美,虽残缺但不失其美,亮晶晶的锔钉让瓷杯平添几分韵味,呈现出一种“残缺美”。

一只瓷杯的杯口外缘崩掉了,打了一张荷叶状的铜片将之包裹住,然后在杯底的裂缝交叉处打上一枚鱼形的铜钉,倒上茶水,“鱼”仿佛在水中游弋,而杯口上的“荷叶”与之呼应,意趣盎然。

.........................................
关注央美,享受艺术
新浪微博:@央美艺术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