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 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气候变化
图是我国中世纪与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北界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中世纪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
A.气候比现代寒冷
B.水稻普遍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
C.受人类污染严重
D.降水比现代丰富
2.从图中信息分析,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在同一纬度上状况是相同的
B.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
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
D.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mm等降水量线
【解析】读图可知,13世纪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北界均比现代的纬度高,故气候比现代温暖,水稻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

【答案】 1.B 2.C
(2012·南京模拟)图甲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乙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甲图乙
3.图甲中的景观反映了图乙中的环境问题是( )
A.②B.③C.④D.⑤
4.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 )
A.①③B.①④C.④⑤ D.②⑤
【解析】第3题,甲图景观反映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南北两极冰川融化的问题。

乙图中①表示全球气候变暖,②表示酸雨,③表示南北两极冰川融化,④表示土地荒漠化,⑤表示臭氧层被破坏。

第4题,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可以有效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及
其导致的南北两极冰川融化的问题。

【答案】 3.B 4.A
(2012·杭州模拟)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 ℃~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完成5~6题。

5.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6.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
【解析】第5题,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许多地区的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全球变暖,对非洲等热带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中国自然带因为温度的上升也会相应北移。

第6题,全球温度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

【答案】 5.B 6.A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7~8题。

7.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有( )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层被破坏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毁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第7题,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川面积不断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
融化所致。

其成因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毁林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第8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后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增强。

【答案】 7D8A 二、综合题 9.(2012·杭州检测)下图为爱尔兰城市瓦伦西亚(51°56′N ,10°15′W)和俄罗斯城市伊尔库茨克(52°16′N ,104°19′E)的气候统计图。

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与伊尔库茨克相比,填表描述瓦伦西
亚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形成因素。

(2)与瓦伦西亚相比,伊尔库茨克的气候有较强的________特点。

【解析】 第(1)题,气温的特点从气温年较差大小及最热月和最冷月等方面分析;降水的特点从年降水量的多少及季风分配等方面分析;其成因可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分析。

第(2)题,对比两地气温年较差及气温高低可得。

瓦伦西亚 特点 形成因子 气温
降水
瓦伦西亚 特点
形成因子 气温
气温年较差小
海陆位置
(2)大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