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造-半导体工艺与设备教学课件完整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半导体工业的构成
• 半导体工业包括材料供应、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和半导体 工业设备及化学品供应五大块。
• 目前有三类企业:一种是集设计、制造、封装和市场销售 为一体的公司;另一类是做设计和销售的公司,他们是从 芯片生产厂家购买芯片;还有一种是芯片生产工厂,他们 可以为顾客生产多种类型的芯片。
第四章 芯片制造
概述: 芯片生产工艺主要有4种最基本的平面制造工艺,分别
是:薄膜制备工艺、光刻与刻蚀工艺、掺杂工艺、热处理 工艺
4.1薄膜制备
淀积
钝化层
是在晶体表面形成薄膜的
加工工艺。右图是MOS晶体管的
淀积 金属膜
剖面图,可以看出上面有钝化
层(Si3N4、Al2O3)、金属膜(Al)、氧生化长层
下卡盘
3.3 晶体外延生长技术
外延是一种采取化学反应法进行晶体生长的另一种技术。 在一定条件下,以衬底晶片作为晶体籽晶,让原子(如硅原 子)有规则地排列在单晶衬底上,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导电类 型、电阻率、厚度及完整晶格结构的单晶层,由于这个新的 单晶层是在原来衬底晶面向外延伸的结果,所以称其为外延 生长,这个新生长的单晶层叫外延层。最常见的外延生长技 术为化学气相淀积(CVD)和分子束外延生长(MBE)。
封装 良品芯片
被封装 并测试
良品
3 晶圆制备
概述: 高密度和大尺寸芯片的发展需要大直径的晶圆,
最早使用的是1英寸(25mm),而现在12英寸(300mm) 直径的晶圆已经投入生产线了。因为晶圆直径越大, 单个芯片的生产成本就越低。然而,直径越大,晶体 结构上和电学性能的一致性就越难以保证,这正是对 晶圆生产的一个挑战。
• 外延生长的基本原理
氢还原四氯化硅外延生长原理示意图
• 硅的CVD外延 化学气相淀积是指通过气态物质的化学反应在衬底上 淀积一层薄膜材料的过程。
CVD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 分子束外延 分子束外延(MBE)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一个或多个热 原子或热分子束蒸发到衬底表面上形成外延层的方法 。
砷化镓相关的Ⅲ-Ⅴ族化合物的MBE系统示意图
3.4 晶体缺陷及对器件质量的影响
缺陷主要有: 点缺陷 位错(原生的和诱生的)
点缺陷
穴位
主要来源于晶体内杂质原子
的挤压晶体结构引起的应力所产生
的缺陷,还有就是空位(晶格点阵缺
少原子所制)。如图所示
位错 位错是单晶内部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晶胞排错
位置所制(如图所示)..
原生位错是晶体中固有的位错,而诱生位错是指在芯片加 工过程中引入的位错,其数量远远大于原生位错。产生的 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随着半导体材料技术的发展,对硅片的规格和质 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适合微细加工的大直径硅片在 市场中的需求比例将日益加大。目前,硅片主流产品 是 200mm,逐渐向300mm过渡,研制水平达到400mm~ 450mm。据统计,200mm硅片的全球用量占60%左右, 150mm占20%左右,其余 占20%左右。
好处:
常 温 下 SiHCl3 与 SiCl4 都 是 气 态 , SiHCl3 的 沸 点 仅 为 31℃
精馏获得高纯的SiHCl3或SiCl4
17
④还原
多用H2来还原SiHCl3或SiCl4得到半导体纯度的多晶硅:
SiCl4 + 2H2
→
Si + 4HCl
SiHCl3 + H2 →
Si + 3HCl
4.2.2 光刻工艺流程
曝光、显影、刻蚀(或淀积)是光刻过程中的三个最主要步骤。
4.2.3 涂胶
把硅片放在一个平整的金属托盘上,有小孔与真空管相连,硅片就被吸 在托盘上,硅片与托盘一起旋转。
涂胶工艺步骤: ①将光刻胶溶液喷洒到硅片表面上; ②加速旋转托盘(硅片),直至达到需 要的旋转速度; ③达到所需的旋转速度后,保持一定 时间的旋转。
薄膜;其它则可看成是
生长 法
淀积 法
间接生长法-----
氧化工艺
化学气相淀积工艺
制备薄膜所需的原子或分子,
氮化硅 工艺
蒸发工艺
由含其组元的化合物,通过氧化、
溅射
还原、热分解等反应而得到。
薄膜分类/工艺与材料的对照表
层别 绝缘 层
半导体层
导体 层
热氧 化 工艺
二氧化硅
化学气相 淀积工艺
二氧化硅 氮化 硅
• 尺寸和数量是IC发展的两个共同目标。
• 芯片上的物理尺寸特征称为特征尺寸,将此定义为制造复 杂性水平的标准。
• 通常用微米来表示。一微米为1/10000厘米。
• Gordon Moore在1964年预言IC的密度每隔18~24个月将翻 一番,这就是这著名的摩尔定律。
• 特征尺寸的减小和电路密度的提高产生的结果是:信号传 输距离的缩短和电路速度的提高,芯片或电路功耗更小。
氧化层(SiO2)
N
N
P
制备这些薄膜的材料有:半导体材料( Si、GaAs
等),金属材料(Au、Al等),无机绝缘材料(SiO2 、 Si3N4 、Al2O3等),半绝缘材料(多晶硅、非晶硅等)。
生长工艺如图所示。 其中蒸发工艺、溅射等
增层的 制程
可看成是直接生长法------
以源直接转移到衬底上形成
真空管
1.2 固态器件
• 固态器件不仅是指晶体管,还包括电阻器和电容器。
• Ge合金管的缺点是工作温度低,电性能差。
• 50年代随着硅平面制造工艺的出现,很快就出现了用硅材 料制造的晶体管。
• 由于硅材料的制造温度(熔点温度1415℃)和硅晶体管的工 作温度都优于锗(熔点温度937℃) ,加之SiO2的天然生成 使得硅晶体管很快取代了Ge晶体管。
回顾发展历史,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不外乎包括两个方 面:制造工艺和电路设计,而这两个又是相互相成,互相 促进,共同发展。
1.1 半导体工业的诞生
• 电信号处理工业始于上个世纪初的真空管,真空管使得收 音机、电视机和其他电子产品成为可能。它也是世界上第 一台计算机的大脑。
• 真空管的缺点是体积大、功耗大,寿命短。当时这些问题 成为许多科学家寻找真空管替代品的动力,这个努力在 1947年12月23日得以实现。 也就是第一只Ge合金管的 诞生。如图所示。
第二章 器件的制造步骤
• 半导体器件制造分4个不同阶段:
1.材料准备 2.晶体生长与晶圆准备 3.芯片制造 4.封装
材料 准备
晶体生 长与晶 圆准备
晶圆 制造
封装
第一步 材料准备
第二步晶体生长与晶圆准备
第三步 芯片制造
制造
电性测试 (芯片分捡)
在晶圆 上制造 单个 电路
每个电路 进行电 测试
第四步 封装
• 分子束外延是一种新的晶体生长技术,简记为MBE。其方 法是将半导体衬底放置在超高真空腔体中,和将需要生长 的单晶物质按元素的不同分别放在喷射炉中(也在腔体 内)。由分别加热到相应温度的各元素喷射出的分子流能 在上述衬底上生长出极薄的(可薄至单原子层水平)单晶 体和几种物质交替的超晶格结构。分子束外延主要研究的 是不同结构或不同材料的晶体和超晶格的生长。该法生长 温度低,能严格控制外延层的层厚组分和掺杂浓度,但系 统复杂,生长速度慢,生长面积也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 减小,期望进一步缩小光刻图形的尺寸。
目前先进的加工线宽4~8nm的加工技术。
4.2.1 ULSI中对光刻的基本要求
① 高分辨率。通常把线宽作为光刻水平的标志,线宽越来越细,要求 光刻具有高分辨率。 ② 高灵敏度的光刻胶。光刻胶的灵敏度通常是指光刻胶的感光速度。 光刻胶灵敏度提高,曝光时间短,但往往使光刻胶的其他属性变差。 ③ 低缺陷。在集成电路芯片的加工进程中,如果在器件上产生一个缺 陷,即使缺陷的尺寸小于图形的线宽,也可能会使整个芯片失效。 ④ 精密的套刻对准。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需要经过多次光刻,在各次 曝光图形之间要相互套准。通常要采用自动套刻对准技术。 ⑤ 对大尺寸硅片的加工。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硅片利用率,一般在一 个大尺寸硅片上同时制作很多个完全相同的芯片。对于光刻而言,在大 尺寸硅片上满足前述的要求难度更大。
外延单 晶硅 多晶 硅
蒸发工艺
铝 铝 / 硅合金 铝铜合金 镍铬铁合金 黄金
溅射工艺 二氧化硅 一氧化硅
钨 钛 钼 铝 / 硅合金 铝铜合金
4.2 光刻
光刻是集成电路工艺中的关键性技术。在硅片表面涂上 光刻胶薄层,经过光照、显影,在光刻胶上留下掩模版的图 形。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利用光刻胶图形作为保护膜,对选 定区域进行刻蚀,或进行离子注入,形成器件和电路结构。
籽晶
晶体 砷化 镓 熔化 物
氧化硼层
3.2.3 区熔法
主要用来生长低氧含 量的晶体,但不能 生长大直径的单晶, 并且晶体有较高的 位错密度。这种工 艺生长的单晶主要 使用在高功率的晶 闸管和整流器上, 生长系统如图所示。
惰性气体 (氩气)
滑动射 频线圈
籽晶
行进 方向
通入惰性气体
上卡盘 多晶硅棒
熔融区
• 高温工艺过程引入的位错 • 掺杂过程中引入的位错 • 薄膜制备过程中引入的位错
无论是天生的还是诱生的缺陷对器件特性都是不利的, 因此在芯片制造过程中都应该尽量避免。
3.5 晶片加工
晶片加工是指将单晶棒经过切片、磨片、抛光等一 系列的工序加工成用来做芯片的薄片。
切片 在切片前还要滚磨整形、晶体定向、确定 定位面、等一系列的加工处理。
3.2.1 直拉法
大部分的单晶都是通过 直拉法生长的。生产 过程如图所示。
特点:工艺成熟,能较 好地拉制低位错、大 直径的硅单晶。缺点 是难以避免来自石英 坩埚和加热装置的杂 质污染。
旋转卡盘
籽晶
生长晶体
射频加热线圈
熔融 硅
3.2.2 液体掩盖直拉法
此方法主要用来生长砷化镓 晶体,和标准的直拉法一 样,只是做了一些改进。 由于熔融物里砷的挥发性 通常采用一层氧化硼漂浮 在熔融物上来抑制砷的挥 发。故得其名,如图所示。
切片就是用有金刚石涂层的内圆刀片把晶片从晶体上 切下来。
磨片 因为用机械的方法加工的晶片是非常粗造的,如图 所示,它不可能直接使用,所以必须去处切片工艺残 留的表面损伤。
磨片----是一个传统的磨料研磨工艺
之前
之后
磨片
抛光
化学机 械抛光
• 抛光 普通的磨片完成过后硅片表面还有一个薄层的表 面缺陷。现在的抛光是机械加化学,经过抛光工艺后 使硅片表面真正达到高度平整、光洁如镜的理想表面。
3.1 制备过程
(1)获取多晶
①冶炼 SiO2 + C → Si + CO↑ 得到的是冶金级硅,主要杂质:Fe、Al、C、B、P、Cu要进 一步提纯。 ②酸洗 硅不溶于酸,所以粗硅的初步提纯是用HCl、H2SO4、王水, HF等混酸泡洗至Si含量99.7%以上。
16
③精馏提纯
将酸洗过的硅转化为SiHCl3或 SiCl4, Si + 3HCl (g) → SiHCl3 ↑ + H2 ↑ Si + 2Cl2 → SiCl4 ↑
原因:
氢气易于净化,且在Si中溶解度极低
18
(2)单晶生长
定义: 把多晶块转变成一个大单晶,给予正确的定向和适量的N 型或P型掺杂,叫做晶体生长。
按制备时有无使用坩埚分为两类: 有坩埚的:直拉法、磁控直拉法液 体掩盖直拉法; 无坩埚的:悬浮区熔法 。
19
3.2 晶体生长
半导体材料都是由构成其成分的原子规律排列而成, 通常把这种原子规律排列而成的材料称为单晶。而它是由 大块的具有多晶结构和未掺杂的本征材料生长得来的。把 多晶块转变成一个大单晶,并给予正确的定向和适量的N 型或P型掺杂,叫做晶体生长。有三种不同的生长方法: 直拉法 区熔法 液体掩盖直拉法
1.3 集成电路
• 最早的集成电路仅是几个晶体管、二极管、电容器、电 阻器组成,而且是在锗材料上实现的,是由德州仪器公 司的杰克·基尔比发明的。如图所示。右图是用平面技 术制造的晶体管
坪区 -V
输出
+V
1.4 工艺和产品趋势
• 从以开始,半导体工业就呈现出在新工艺和器件结构设计 上的持续发展。工艺的改进是指以更小尺寸来制造器件和 电路,并使之具有更高的密度,更多的数量和更高的可靠 性。
芯片制造-
半导体工艺与设备
目录
• 第一章:半导体产业介绍 • 第二章:器件的制造步骤 • 第三章:晶圆制备 • 第四章:芯片制造 • 第五章:污染控制 • 第六章:工艺良品率
第一章 半导体产业介绍
• 概述
微电子从40年代末的第一只晶体管(Ge合金管)问世, 50年代中期出现了硅平面工艺,此工艺不仅成为硅晶体管 的基本制造工艺,也使得将多个分立晶体管制造在同在一 硅片上的集成电路成为可能,随着制造工艺水平的不断成 熟,使微电子从单只晶体管发展到今天的UL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