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文化软实力_垢宝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理论纵横
LILUNZONGHENG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任何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尤为重要。

研究分析甚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要点,也是中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一、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国防部前助理部长约瑟夫·奈提出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即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
诱惑或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

软实力中的第一要素就是文化和文化力。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民族心理积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动力,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价值观,文化作为精神动力的内涵有着较大的甚至是根本的区别,但在对文化作为精神动力的认知和重视上又是一致的。

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是增强综合国力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

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主要由上述作为智力支撑的文化软实力和作为精神动力的文化软实力组成。

此外,用以体现、保存、流传人类文化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是一个民族、一个时期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精神氛围和舆论环境,作为这种精神产品的生产能力的文化软实力,同样对社会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这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不乏时代特点的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当今中国文化软实力还存在诸多问题,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
文化产业集约化低、文化出口能力弱;与中国硬实力发展不均衡、受到西方国家的钳制和误读;传统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国民认同与国民凝聚力的下降、国民素质的缺憾等。

虽然中国文化软实力有一定的不足,但也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如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悠久传统文化历史、风靡全球的中国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独特的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外交政策和理念、海外华人圈、孔子学院等。

(一)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四大发明更是令世界为之惊叹。

然而,事实的情况却是: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二)文化逆差现象严重
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现象。

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销往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

文艺影视也有类似状况。

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国内艺术团体的北京演出次数与2007年相比,减少1.56%,但与此相反,外国剧团在北京演出的次数增加36.3%。

中国出口到国外上映的电影可谓凤毛麟角,而国外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拍成的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却赚到盆满
浅议中国文化软实力
○垢宝印
[摘要]本文就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理解,从文化资源、文化逆差、文化人才等方面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以弘扬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发展人才教育和开展文化外交等措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化人才教育
[作者简介]垢宝印(1965-),男,硕士,天津商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天津300134)
7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钵满,《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
在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专业文化人才的缺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现在中国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的一个原因,不是我们缺乏形成软实力的文化资源,而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不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不善于运用国际经验和惯例来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著名艺术家金曼指出,我们不仅需要一批一流的文化产品,我们还需要一批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世界文化市场,善于市场策划和运作的国际文化经纪人。

我们认为许多不错的文化产品因为缺乏市场化运作,在海外没有引起反响甚至受到冷遇。

文化经纪人的匮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严重制约。

因此,大力加强对专业性文化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怎样发展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力量,文化安全的实质是国家之间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优势。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从文化安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发展,及当今世界的文化软实力竞争问题,更有必要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国家文化安全体系。

(一)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大家庭中团结互助、融洽相处,共同孕育了中国独特的民族精神。

党的十七大把中华民族精神阐释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

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中国今天的文化事业才会取得好的发展前景,它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大力弘扬和倡导民族精神中优秀的、积极向上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才能真正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突破口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博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然而,随着各国思想和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和竞争,外来文化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大力发掘中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真正实现从“引
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三)发展教育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国民的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人们开始更多地寻求艺术上的、更深层次的交流,文化艺术教育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目前,中国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开设了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课程,并且还成立了专门的艺术院校培养专业文艺人才。

在民间,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喜爱更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所在,也是繁荣中国文化事业的基础。

可见,文化人才的培养为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提供了后备军。

(四)开展文化外交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
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文化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古至今,
中国在文化外交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

古有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鉴真东渡日本,今有“乒乓外交”、中外文化交流年,这些都为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扩大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

此外,文化外交为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构建了平台。

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友好的文化交流合作,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保持着不同形式的文化交往,与数千个国外和国际的文化组织有着各种形式的联系,中国戏剧、民乐在世界各地成功演出,受到热烈追捧,中国的学生到世界各处或者与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们进行思想文化的交流等。

这些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对于吸收和借鉴世界的优秀文化,繁荣中国的文化事业,产生了深远的作用,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增进和巩固友谊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S 奈.门洪华译.硬权力与软权力[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谢雪屏.文化软实力竞争:关注中国国家文化安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3]陈宇宙.文化软实力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J ].天府新论,2008,(6).
[4]
魏明.文化: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
[5]
田丰等.文化竞争力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赵启正.努力建设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J ].新华文摘,2004,(1).
责任编辑:王峰
理论纵横LILUNZONGHENG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