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植生拉乌尔菌感染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部植生拉乌尔菌感染1例
张海宁 刘晓秋 曲丹华 张 晴 杨俊玲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吉林 长春 130000)
〔关键词〕 植生拉乌尔菌;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5)13-3737-02;doi:10畅3969/j畅issn畅1005-9202畅2015畅13畅120
基金项目: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12ZP32)
通讯作者:杨俊玲(1964-),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肺间质性疾病、肺血管病研究。
第一作者:张海宁(1989-),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肺间质性疾病、肺血
管病研究。
拉乌尔菌属被认为是克雷伯菌属的成员,由于16SrRNA基因和rpoB基因分析与克雷伯菌属不一致,在2001年Danccourt等学者成立了拉乌尔菌属
〔1〕
,将解鸟氨酸克雷伯菌、植生克雷
伯菌和土生克雷伯菌三个种属从克雷伯菌属转移到了拉乌尔菌属,分别命名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植生拉乌尔菌和土生拉乌尔菌,拉乌尔菌属可从水、土壤、植物中分离,可存在于动物黏膜,在人类标本中也可分离到,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且由于侵入性操作提供感染途径后可发生感染〔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8岁,因慢性咳嗽、咳嗽伴呼吸困难20余年,加重3d于2014年04年3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于当地诊所静点头孢类抗生素(具体用药不详)10余天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收入院。
既往史:冠心病病史10年,未给予系统治疗。
该患者发病前无进食海鲜及外伤史。
查体:桶状胸,胸廓对称,双侧肋间隙增宽,双肺语音震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广泛湿啰音。
辅助检查:入院时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急检血气分析(吸氧状态下):pH7畅30,PCO2:93mmHg,PO2:62mmHg,HCO3-
:45畅8mmol/L,BE:14畅4mmol/L;胸部CT示两肺纹理增
多,肺含气量多,两肺内可见囊状无肺纹理区。
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可见条片状密度增高影。
肺动脉干增宽,短径约为49mm。
床头心电图:窦性心律,不正常心电图,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肺型P波。
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左侧气胸、双肺肺炎、Ⅱ型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心功能Ⅲ级。
住院期间给予抗感染(哌拉西林舒巴坦,5畅0g,2次/d)、化痰、平喘、胸腔闭式引流、改善循环、对症及支持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未见明显改善,并出现反复发热,最高达38℃,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血气分析示动脉氧分压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逐渐升高,入院时多次提检痰培养+药敏,于入院第八天痰培养示植生拉乌尔菌感染,药敏结果示对哌拉西林舒巴坦耐药,之后将抗生素更改为对植生拉乌尔菌敏感的亚胺培南(1畅0g,3次/d)继续抗感染治疗,期间多次出现情况恶
化,经积极抢救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复查胸部CT示炎症较前有所吸收,6月03日病情好转出院。
8月03日因呼吸困难加重再次入住我院急诊科,后因出现肺性脑病而转入ICU,8月06日患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2 讨 论
该病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余年的患者,感染是其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常见的感染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及绿脓假单胞菌等,经过综合治疗就可以缓解,此次病人急性发作,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并出现自发性气胸,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此次患者住院期间痰培养出植生拉乌尔菌,为更明确诊断及对疾病的指导治疗提供了依据。
植生拉乌尔菌隶属肠杆菌科,拉乌尔菌属,革兰阴性不动杆菌,可存在于动物黏膜中,是否可引起动物的感染目前没有报道,但食用携带植生拉乌尔菌的动物有可能引起感染。
目前此种病菌在人类的痰,大便,伤口和尿中〔3,4〕
都已被分
离出,但侵袭性人类感染的仍然罕见。
到目前为止,在人类中
只有9例报道由植生拉乌尔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第一例是Freney等
〔4,5〕
描述的,1例69岁病人在二尖瓣置
换术后第9天因植生拉乌尔菌败血症住进ICU。
1986年,在同一间ICU中1例57岁病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出现植生拉乌尔菌感染〔4〕。
Alves等
〔6〕
报道了1例45岁男子在急性胰
腺炎腹膜后脓肿穿刺液中发现植生拉乌尔菌感染。
O'Connell等
〔7〕
描述了1例30岁男性在拇指挤压伤后出现组织感染。
Wolcott等
〔8〕
报道了1例66岁男性在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及内固
定术后出现了手术切口的感染。
Yokota等〔9〕
报道了1例65岁
男性患者因植生拉乌尔菌感染而引起胆囊炎及感染性休克。
综合分析上述病例,可总结以下特点:(1)其中有5例病人存在严重的并发症
〔4~7,9〕
,是在合并癌症或慢性疾病的基础上
出现的植生拉乌尔菌感染;(2)有7例在植生拉乌尔菌感染之前有某种形式的创伤或微创,如手术、外伤或侵入性仪器的检查
〔4~9〕
;(3)其中有2例病人是在进食海鲜后出现的发热等症
状,血培养出植生拉乌尔菌。
而本例报道的患者虽然在入院前未进食海鲜,但是此病人已有明确的心肺功能障碍,抵抗力极差,是在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出现了植生拉乌尔菌的感染;另外,该患者存在左侧气胸,并在住院期间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符合某种形式的创伤和微创。
3 参考文献
1 BagleyST,SeidlerRJ,BrennerDJ畅KlebsiellaplanticolaSP畅nov畅:anew
·
7373·张海宁等 肺部植生拉乌尔菌感染1例 第13期
speciesofEnterobacteriaceaefoundprimarilyinnonclinicalenvironments〔J〕畅CurrMicrobiol,1981;6(2):105-9畅2 周庭银畅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M〕.第3版畅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2012:183畅
3 PodschunR,AcktunH,OkparaJ,etal畅IsolationofKlebsiellaplanticola
fromnewbornsinaneonatalward〔J〕畅JClinMicrobiol,1998;36(8):2331-2畅
4 FreneyJ,GaviniF,AlexandreH,etal畅Nosocomialinfectionandcolonisa-tionbyKlebsiellatrevisanii〔J〕畅JClinMicrobiol,1986;23(5):948-50畅
5 FreneyJ,FleuretteJ,GruerLD,etal畅Klebsiellatrevisaniicolonisation
andsepticaemia〔J〕畅Lancet,1984;1(8382):909畅
6 AlvesMS,RileyLW,MoreiraBM畅Acaseofseverepancreatitiscompli-
catedbyRaoultellaplanticolainfection〔J〕畅JMedMicrobiol,2007;56(5):696-8畅
7 O'ConnellK,KellyJ,NiRiainU.Ararecaseofsofttissueinfection
causedbyRaoultellaplanticola〔J〕.CaseRepMed,2010;2010:ArticleID134086,2pages畅
8 WolcottR,DowdS畅MoleculardiagnosisofRaoultellaplanticolinfectionofasurgicalsite〔J〕畅JWoundCare,2010;19(8):329-32畅9 YokotaK,GomiH,MiuraY,etal畅Cholan-gitiswithsepticshockcaused
byRaoultellaplanticola〔J〕畅JMedMicrobiol,2012;61(3):446-9畅
〔2015-01-17修回〕
(编辑 徐 杰)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联合癌胚抗原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诊断价值
宋新宇 陈世雄 曾凡军 高宝安 杨卫兵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北 宜昌 443003)
〔关键词〕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sHLA)-G;癌胚抗原;恶性胸腔积液;分子检测
〔中图分类号〕 R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5)13-3738-02;doi:10畅3969/j畅issn畅1005-9202畅2015畅13畅121
基金项目:宜昌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No.A01301-16)
通讯作者:陈世雄(1963-),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肺癌研究。
第一作者:宋新宇(1979-),男,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肺癌研究。
胸水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胸腔积液最常见的方法,但其诊断敏感度最高也仅有60%左右
〔1〕。
胸腔镜获取病理组织虽是诊
断胸膜疾病的金标准,但部分患者不愿接受胸腔镜有创检查,且部分基层医院不具备开展胸腔镜的条件。
因此,分子方法检测胸水性质用于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作为肿瘤相关分子有助于鉴别组织的良恶性
〔2〕。
可溶性HLA(sHLA)-G作为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通
过检测胸腔积液中sHLA-G的水平能否鉴别胸腔积液的性质有待进一步证实。
本实验旨在评估联合sHLA-G和癌胚抗原(CEA)在诊断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畅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宜昌中心医院呼吸科的胸腔积液患者70例,经胸腔镜胸膜活检证实为恶性肿瘤50例为恶性(MPE)组,证实为良性病变患者20例为非恶性(BPE)组。
MPE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2~73〔平均(54±12)〕岁;BPE组男14例,女6例,年龄27~70〔平均(48±10)〕岁,均知情同意。
1畅2 方法 抽取患者约5ml胸水于试管内,静置5min后,4℃3000r/min,离心10min,分装上清,210μl/管,保存于-80℃冰箱备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sHLA-G和CEA的含量:提前20min从4℃冰箱中取出ELISA试剂盒,-80℃冰箱取出待检样本,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实验结
果用ELISA统计软件分析,设立标准曲线,X轴为标准品已知浓度,Y轴为各个浓度相对应的OD值。
算出样本中sHLA-G、CEA的含量。
1畅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畅0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两组之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畅1 胸水标本中sHLA-G、CEA的含量 MPE组sHLA-G、CEA含量〔(37畅09±2畅47)ng/ml,(23畅46±2畅05)μg/L〕明显高于BPE组〔(6畅39±1畅93)ng/ml,(3畅87±2畅05)μg/L〕(t=2畅54,2畅39;均P<0畅05)。
2畅2 sHLA-G和CEA及其联合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效能 sHLA-G联合CEA诊断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sHLA-G和CEA单项检测时(χ2
=7畅85,6畅32;5畅87,8畅49;均P<0畅05)。
sHLA-G联合CE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畅84(95%CI0畅74~0畅95);而sHLA-G和CEA单项检测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畅77(95%CI0畅63~0畅94)和0畅65(95%CI0畅49~0畅80),见表1,图1。
表1 sHLA-G、CEA及联合检测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
特异度和约登指数
指标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
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sHLA-G64854691畅448畅6CEA
52853789畅741畅5sHLA-G+CEA
84
90
74
95畅5
69畅2
·
8373·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7月第3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