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典诗歌“思想感情题”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思想感情题”训练
考察内容
感情--主要指作者的悲喜或具体心情
思想--作者悲喜心情的原因
思想感情--作者悲喜心情及悲喜心情的原因
答题思路
1.找准所考察的诗句
2.分析作者悲喜心情和心情悲喜的原因
3.先概括思想感情,再结合诗句意思,技巧手法分析。

习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小题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解析:
“大江东去水悠悠”的感情--悲痛悲痛的原因(思想)---南宋灭亡,国家灭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思想感情---历史变迁,英雄不在的感慨
参考答案
①.“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②.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题武关①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②,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①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时秦置。

楚怀王绝齐亲秦,入武关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②圣神:神圣天子;四海:天下统一。

【小题2】诗人“笑”怀王什么?为什么“笑”?请简要分析。

(5分)
解析:“笑”怀王,为什么“笑”怀王就是全诗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1.诗人“笑”怀王糊涂昏庸,听信小人,放逐屈原,最终造成自己客死秦国,楚国国运衰败的悲剧结局。

2.诗人“笑”怀王是希望唐王朝统治者居安思危,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
励精图治。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小题3】第二联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题指导:
概括景物特点就是理解概括诗意。

感情是喜悦昂扬,景物的勃勃生机正是作者内心的写照
参考答案
答:景物特点:不畏寒霜,富有生机。

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

感情:寄情于景,写出作者内心昂扬向上,豪放达观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8分)
感遇(其二)陈子昂①
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④冒⑤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释】①陈子昂:唐代诗人,有政治抱负却屡遭排挤。

②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

③芊蔚,草木茂盛。

④朱蕤,红色的花。

⑤冒,覆盖。

【小题4】在这首诗中,作者借兰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题指导:
“感慨”就是思想感情。

感情悲伤苦闷,原因是怀才不遇
参考答案
①诗人以兰若自比,透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抒发了年华易逝、时不我待的感慨。

②“幽独空林色”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际上是诗人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

后四句中用“白日晚”“秋风生”写年华岁月的无情流逝,“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的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

五.(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6分)
寄和州刘使君[注]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小题5】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解析:喜----高度赞扬刘禹锡的诗情知音难遇
悲----无人赏识,对刘禹锡的同情
参考答案:
1.高度赞扬刘禹锡的诗情,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
2.对刘禹锡无人赏识,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
3.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①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①李之仪:宋徽宗崇宁初,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州期间的某年春天。

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小题6】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6分)
解析:感情悲伤愁苦原因有春光已逝无人了解仕途不顺
参考答案:
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
②被排挤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
③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