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冲A新方案: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史论共享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战国到汉朝的儒学思想:
战国时代的孟子、荀子是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
汉武帝时代,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宋明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4.明清时期儒学地位:
明清时期儒学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藩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考点梳理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1)孔子主要观点:
①思想核心是“”。
“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
实现“仁”,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强调“”。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他所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要求“正名”,体现了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
③主张“”。
提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教育: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态度要老实,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培养学生。
文化成就:整理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后人称为“六经”。
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
影响: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孔子被推崇为“圣人”、“万世师表”,受后人景仰。
(2)老子主要观点:
①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提出“”的政治主张。
③(思想精华):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
④对社会发展持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含义: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①百家:泛指数量多。
②争鸣: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对社会做出的解释。
③形式: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见解。
(2)出现原因:春秋战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①经济方面: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崩溃。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
(3)诸子百家:
(4)历史影响: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儒家思想的形成
(1)早期儒学的创立:孔子
(2)早期儒学的发展
①时间:战国时期。
A.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B.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考点二、汉代儒学
1、董仲舒的新儒学
(1)新儒学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体系。
(2)新儒学特点:①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
②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
(3)思想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和“”的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学说。
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
④针对土地兼并现实:主张限田、薄敛、省役,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
(4)目的:适应统治的需要,维护封建统治。
(5)新儒学的实质:,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文化专制。
2、汉武帝尊儒
(1)原因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2)措施
①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接受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②政治方面: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又命令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3)影响:
①从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太学的设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②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③儒学独尊,不利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并且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考点三、宋明理学
1、理学含义:
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3、理学影响:
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消极: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望,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4.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观点:
①“心”是万物的本源,“心”就是“理”。
②“发明本心”,即主张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穷理不必外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③“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应剥落、扫除。
(2)王阳明心学:
①主要观点:A.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B.提出核心命题“心即理也”,认为“灵明”是人的心,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C.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强调“知行合一”来防止伪善流行。
②影响:A.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B.心学的出现,表明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宋明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考点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李贽: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
(1)李贽思想主张
①否定孔子权威:指出孔子非天生圣人,儒家经典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挑战正统思想: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2)李贽思想的评价
①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②李贽的思想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1)共同的生活背景
◇政治方面:明末清初,政治混乱,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经济方面:得到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生活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
(2)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主要观点:
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①主张君臣平等。
②提出限制君权,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
③反对“重农抑商”,提出“”的思想;
基本评价:
①其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黄宗羲的思想震动当时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
③“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有时代特征。
(3)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
主要观点: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众治”主张,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②学术思想:倡导“”思想,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这样的实用性著作。
基本评价:
①以崇实致用的学风,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②经世致用思想为近代新思潮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王夫之:唯物思想
主要观点:
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②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基本评价: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 思想总评:
①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②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重点难点突破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
孔子在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逐渐适应了社会需要。
2.在经历秦“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之后,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得到自汉代以来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吸收佛、道的思想,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
4.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5.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
新变法的道理。
把孔子打扮成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以减少变法阻力。
6.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7.21世纪的今天,我国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二、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
1.相同点:
(1)背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目的:维护本阶级的统治。
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
(3)性质:包含民本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具有古典人文主义性质。
(4)内容:主张“仁”和德治,以德治国,施政以德。
2.不同点:
在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并主张礼法并施,使人向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
三.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17~18世纪的东西方出现了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中国以三位进步思想家为主,法国以启蒙思想家为主。
1.相同点:两种思想分别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深刻批判,即都是反封建的。
2.不同点: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有限;而法国启蒙思想彻底批判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提出了“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蓝图,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四.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的原因。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考点达标演练
一、选择题
1.2009年7月22 日,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无为而治
2.以下四幅图片依次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和2005年国际孔子文化节。
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①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倍受后世人们推崇
②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影响很大,全球华人祭孔传承民族文化
③“三孔”的旅游资源得到了保护和开发,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④传统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现在我们仍应大力弘扬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难!
做女人难……”请问这个“难”的深刻含义是()
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
B.赶上经济危机,股票折损过重
C.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
D.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
4.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
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
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黄宗羲 D.王阳明
5.温总理2008年1月三次南下指挥抗雪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心才能安”;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温总理多次强调将救人放在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位,以上体现了我国民本思想。
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6.《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李克农:“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
”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7.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
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
”康熙盛赞的“他”指的是()
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8.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科任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A.甲 B.乙 C.丙 D.丁
9.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10.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
(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
(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
(梁启超)
11.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
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 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 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12.《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14.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
()
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③“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 D.①④
15. 歌曲《中国话》唱到:“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下列关于孔
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文化在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强
B.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积极作用
C.儒家伦理道德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推崇的伦理道德
D.孔夫子思想包含着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合理成分
16.汉武帝创建太学,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某班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给汉武
帝创建的太学命名,下列名称比较准确的是()
A.汉朝中央政治学院B.汉朝郡国联合大学
C.国际孔子学院D.儒家师范大学
17.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2010元月22日首映,片中南子问孔子:“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个‘人’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呢?”下列对“仁者爱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C.苛政猛于虎也 D.兼相爱,交相利
18.在中国,取名字是很讲究的一件事,也往往具有时代特色。
下列名字中,体现了中国主流
传统文化思想的名字是()
A.令计划 B.谢霆锋 C.任贤齐 D.张艺谋19.2003年12月lO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宋代一位理学家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段话()
A.否定了传统儒学 B.创立了心学
C.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 D.说明了理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著名儒学大师朱熹曾经在白鹿洞书院举行过多次讲学活动与大型辩论活动,其讲学与学术辩论的内容不会涉及()
A.人间的道德伦理问题 B.“气”和“理”谁先谁后问题
C.“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问题 D.“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1.(2010江苏高考题)“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
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B.李贽 C.陆九渊D.黄宗羲
2.(2010年上海高考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
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2010年上海高考题)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
个新角度是( )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4.(2010山东高考题)“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