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压力加工PPT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变形抗力小,塑性好。工件的表面质量低于冷变形。 ➢ 3.温变形 ➢ 金属在回复温度和再结晶温度之间的变形,称为温变形。兼有冷变形、热变形的综合特点。
第10页/共84页
11
➢ 1、金属更加致密。
金属锻件的组织性能特点
➢ 2、获得细化的再结晶组织。因此,金属的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 3、形成纤维组织,或称流线。
第8页/共84页
9
回复和再结晶
第9页/共84页
10
➢ 1.冷变形 金属在回复温度以冷下变的形变形、称热为变冷形变形和,温具变有加形工硬化组织。
冷变形特点 ➢ 冷变形可以使工件获得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冷变形也是强化金属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变
形抗力大。 ➢ 2.热变形 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称为热变形,具有再结晶组织。 ➢ 热变形特点 金属在热变形过程中,也产生加工硬化,但随时被再结晶所消除。热变形时,
第13页/共84页
14
1.可锻性
金属的锻造性能
➢ 金属的锻造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产品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
➢ 衡量指标: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塑性越高,变形抗力越小,则金属的可锻性越好。
➢ 2.影响可锻性的因素
➢ 金属的本质方面
➢ 1.化学成分 纯金属的可锻性比合金好。而钢的可锻性随碳和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 变差。
般为5~150MN。 ➢ 水压机靠静压力工作,无振动,变形速度低(水压机上砧速度约为0.1~0.3m/s;锻锤锤头
速度可达7~8m/s),有利于改善材料的可锻性,并容易达到较大的锻透深度。常用于大型锻 件的生产,所锻钢锭质量可达300吨。
第24页/共84页
25
2 自由锻的基本工序 根据变形性质和变形程度的不同,自由锻工序可 分为辅助工序、基本工序及修整工序。 压钳口、倒棱、压肩、校直、滚圆、压平
➢ 自由锻 ➢ 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放在上下砧之间的金属坯料产
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锻件的压力加工方法。 ➢ 自由锻分手工锻造和机器锻造两种,目前都采用机器
锻造。 ➢ 自由锻通常采用热变形,常以逐段变形的方式来达到
成形的目的, ➢ 自由锻只能锻造形状简单的锻件,生产率低,劳动强
度大,锻件精度差、表面粗糙、加工余量大。 ➢ 自由锻只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 自由锻是大型锻件唯一可能的锻造方法。
结晶温度。钨在900℃进行变形,铅在室温(20℃)进行变形, 试判断它们属于何种变形。 ➢ T回=0.3T熔点(K) (3380+273) ×0.3 =3653 ×0.3 = 1096(823 ℃) ➢ T 再 =0.4T 熔 点 ( K) (3380+273) ×0.4 =3653 ×0.4 = 1461 (1188 ℃) ➢ T回(823 ℃)< 900℃< T再(1188 ℃)所以为温变形
➢ 铅 T再 =0.4T熔点(K) (327+273) ×0.4 =600×0.4 = 240(33℃)
➢ 所以铅在室温(20℃)进行变形为热变形
➢ 2.圆钢拔长前直径为φ100mm,拔长后为φ50mm,试计算锻 造比y。
➢ y=F0/F=(100/50)2=4
第22页/共84页
23
3.2 锻造方法
➢ 锻造温度范围
➢ 开始锻造的温度称为始锻温度,指金属在锻造前加热允许的最高温度。始锻温度过高必将产生过热、 过烧、脱碳和严重氧化等缺陷。
➢ 过热 加热温度过高,导致晶粒急剧长大的现象。该缺陷可以通过重新的热处理加以消除。
➢ 过烧 加热温度过高(过热之后),导致晶界严重氧化,甚至局部熔化的现象。 产生该缺陷后,性能 极脆,并不能挽救,只能报废。
在压力加工过程中,要力求创造最有利的加工条件,提高塑性,降 低变形抗力。
第18页/共84页
19
➢ 7-1 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把低碳钢加热到1200℃时进行锻造,冷却后锻件内部晶粒将沿变形最
大的方向被拉长并产生碎晶。如将该锻件进行再结晶退火,便可获得细晶组
织。
()
➢ 2.将化学成分和尺寸相同的三个金属坯料加热到同一温度,分别在空气锤、 水压机和高速锤上进行相同的变形,其变形抗力大小应相同。 ()
第2页/共84页
3
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 分原子 相对另 一部分 原子, 沿着一 定的晶 面(滑 移面) 和一定 的方向 (滑移 方向) 产生的 移动。
3.1 金属压力加工技术基础
金属的塑性变形
1 . 单 晶 体的 塑性变 形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是滑移。
第3页/共84页
4
金属的塑性变形 ➢ 实际晶体的滑移不象理想晶体那样,
➢ A.始锻温度过高;B.始锻温度过低;
➢ C.终锻温度过高;D.终锻温度过低。
➢ 3.有一批连杆模锻件,经金相检验,发现其纤维不 连续,分布不合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应将这批锻件 ( )。
➢ A.进行再结晶退火;
B.进行球化退火;
➢ C.重新加热进行第二次锻造; D.报废。
第20页/共84页
21
➢ 4.经过热变形的锻件一般都具有纤维组织。通常应使锻 件工作时的最大正应力与纤维方向( );最大切应力与 纤维方向( )。
➢ 2.组织结构 固溶体(如奥氏体)的可锻性好,而化合物(如渗碳体)差。金属在单相状态 下的可锻性比在多相状态下的好。
➢ 细晶粒金属的塑性较粗晶粒的好,可锻性较好。(但变形抗力较大)
第14页/共84页
15
➢ 压力加工条件
2.影响可锻性的因素
➢ 3.变形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下降,塑性上升,即钢的可锻性变好。因此,压力加工都力争 在高温下进行,即采用热变形。
不能改变金属的塑性。
()
➢ 6.冷变形不仅能改变金属的形状,而且还能强化金属,使其强度、硬度升 高。冷变形也可以使工件获得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
➢ 7.某一批锻件经检查,发现由于纤维组织分布不合理而不能应用。若对这 批锻件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可以使锻件重新得到应用。 ()
➢ 8.对于塑性变形能力较差的合金,为了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可采用降低
变形速度或在三向压应力下变形等措施。
()
第19页/共84页
20
➢ 7-2 选择题

1.钢制的拖钩如图7-1所示,可以用多种方法制成。
其中,拖重能力最大的是( )。
➢ A.铸造的拖钩;B.锻造的拖钩;
➢ C.切割钢板制成的拖钩。

2.有一批经过热变形的锻件,晶粒粗大,不符合
质量要求,主要原因是( )。

A.平行; B.垂直; C.呈45°角; D.呈任意
角度均可。
➢ 5.碳的质量分数(含碳量)大于0.8%的高碳钢与低碳 钢相比,可锻性较差。在选择终锻温度时,高碳钢的终锻 温度却低于低碳钢的终锻温度;其主要原因是为了( )。
➢ A.使高碳钢晶粒细化提高强度; B.使高碳钢获得 优良的表面质量;
➢ C.打碎高碳钢内部的网状碳化物。 ➢ 6.加工硬化是由于塑性变形时金属内部组织变化引起的,
➢ 纵向(平行于纤维方向)上的塑性、韧性提高,
➢ 横向(垂直于纤维方向)上的塑性、韧性则降低。
➢ 纤维组织的稳定性很高,不能用热处理或其它方法加以消除,只有经过锻压使金属变形,才 能改变其方向和形状。
第12页/共84页
13
合理利用纤维组织
➢ 1、应使零件在工作中所受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 重合,2、最大切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3、并使纤 维分布与零件的轮廓相符合,尽量不被切断。
➢ 但是,除了高速锤以外,在普 通锻压设备上都不可能超过临 界变形速度。所以,一般塑性 较差的金属,应以较小的变形 速度,在压力机上进行锻造。
第17页/共84页
18
5.应力状态 ➢ 三个方向中压应力的数目越多,则金属的塑性越好。拉应力的数目
越多,则金属的塑性越差。 ➢ 压应力使各种缺陷受到抑制,不易扩展,故可提高金属的塑性。 ➢ 在拉应力作用下,极易扩展,甚至破坏,使金属失去塑性。 ➢ 同号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抗力大于异号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抗力。 ➢ 综上所述,金属的可锻性既取决于金属的本质,又取决于加工条件。
金属压力加工
3、拉拔
拉拔是利用拉力,将金属坯料拉过拉拔模的模孔而成形的压力加工 方法。常需经多次拉拔,依次通过形状和尺寸逐渐变化的模孔,才
能得到所需截面的产品。
第1页/共84页
2
4、 自 由 锻 自由锻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放在上下砧之间的金 属坯料 变形, 从而得 到所需 锻件的 压力加 工方法 。 5、 模 锻 模锻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放在锻模模膛内的 金属坯 料变形 ,最后 充满模 膛而成 形的压 力加工 方法。 6、 板 料 冲 压 板料冲压是利用压力,使放在冲模间的金属板料产生分离 或变形 的压力 加工方 法。
7
2.回复 T回复=(0.25~0.3)T熔点(K) 式中T回复为金属回复的绝对温度; ➢ T熔点为金属熔化的绝对温度。 ➢ 回复使晶格扭曲被消除,内应力明显降低,但力学 性能变化不大,部分地消除了加工硬化。
第7页/共84页
8
3.再结晶
➢ 再结晶 以某些碎晶或杂质为晶核,成长为新的等轴细晶粒的过程 称为再结晶。
第23页/共84页
24
➢ 自由锻锤 产生冲击力使金属变形的1,自生由产中锻使设用备的自由锻锤是空气锤和蒸汽-空气自由锻
锤。 ➢ 自由锻锤的吨位是用落下部分(包括上砧、锤头和工作缸活塞)质量来表示,空气锤的吨位
用一般为50~1000公斤。蒸汽-空气自由锻锤的吨位,一般为1~5吨。 ➢ 水压机 水压机是以静压力使金属变形的。水压机的吨位用所能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表示,一
➢ 再结晶消除了全部加工硬化,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下降,塑性 和韧性显著提高。
➢ 一般纯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为:

T再结晶≈0.4T熔点(K)
➢ 消除金属加工硬化的热处理方法叫再结晶退火。
➢ 再结晶的特点
➢ 1、只有产生加工硬化的金属才能产生再结晶。
➢ 2、不同于同素异构转变,不发生晶体结构变化。
➢ 3、可以细化晶粒。但过份地延长加热时间,则晶粒还会不断长大, 使金属力学性能下降。
➢ 3.在外力作用下金属将产生变形。应力小时金属产生弹性变形,应力超过 σs时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因此,塑性变形过程中一定有弹性变形存在。 ()
➢ 4.只有经过塑性变形的钢才会发生回复和再结晶。没有经过塑性变形的钢, 即使把它加热到回复或再结晶温度以上也不会产生回复或再结晶。 ()
➢ 5.塑性是金属可锻性中的一个指标。压力加工时,可以改变变形条件;但
➢ 1.加工硬化 ➢ 金属在室温下进行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强度和
硬度不断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不断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 硬化。 ➢ 加工硬化的金属内部组织变化特点。 ➢ 1、各晶粒沿变形最大的方向伸长, ➢ 2、位错密度增加,晶格严重扭曲,产生内应力; ➢ 3、滑移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晶粒间产生碎晶。
第6页/共84页
➢ 纤维组织 金属晶界上的夹杂物随晶粒沿变形最大方向被拉长得到的组织。
第11页/共84页
12
➢ 变形程度越大,纤维组织越明显。 纤维组织的特点
➢ 常用锻造比Y表示变形程度。坯料拔长时的锻造比为:

Y=F0/F
➢ 式中F0为坯料拔长前的横截面积;F为坯料拔长后的横截面积。
➢ 纤维组织使金属在性能上具有方向性。
加工硬化后金属组织的变化有( )。
➢ A.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 B.滑移面和晶粒间产生碎 晶;
➢ C.晶格扭曲位错密度增加; D.A、B和C。
➢ 7.改变锻件内部纤维组织分布的方法是( )。

A、热处理; B、再结晶; C、塑性变形; D、
细化晶粒。
第21页/共84页
22
➢ 7-3 应用题 ➢ 1.钨的熔点为3380℃,铅的熔点为327℃,试计算钨及铅的再
而是通过位错运动实现的。 ➢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 1、每个晶粒变形不均匀 ➢ 2、晶粒间也产生滑动和转动。 ➢ 3、变形抗力大
第4页/共84页
5
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
➢ 1.体积不变定律 ➢ 2.最小阻力定律 ➢ 3.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 ➢ 4.控制金属流动的方法
第5页/共84页
6
塑性变形后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 停止锻造的温度称为终锻温度,指金属热变形允许的最低温度。终锻温度过低,金属的加工硬化严重, 变形抗力急剧增加,使加工难于进行。
第15页/共84页
16
碳钢的锻造温 度范围
第16页/共84页
17
4.变形速度
➢ 1、随变形速度的增大,加工 硬化严重,可锻性变坏。
➢ 2、另一方面,在变形过程中, 产生热效应现象。热效应现象 使金属的塑性提高,变形抗力 减小,可锻性变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