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级大专护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年级大专护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潘淑慧;王飞
【摘要】Objective To comprehend the mental status and impact factors in nursing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ades in junior college for providing evidence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22 nursing students from three grades in our college were surveyed by SCL-90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Results (1)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provided by the national youth norm group, the nursing students from three grades had better mental health. But still 22~41 %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had mental problems. (2)By comparing the factors of SCLI-90,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ades,indicating that the senior nursing students had better mental health than the junior ones. (3)The health status of family members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the third year nursing students who had signed the employment contract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onclusion The nursing students have preferable mental health and only parts of them ha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which needs correct instruction by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rades of students and the first-year nursing students is the focus group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he health status of family members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the third year nursing students who had signed the employment contract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ors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improve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udents depending on the particular status.%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大专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个年级722名大专护生进行测评.结果 (1)3个年级护生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仍有22%~41%的护生存在心理问题.(2)3个年级护生SCL-90各因子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三年级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二年级和一年级,二年级护生优于一年级.(3)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三年级已签约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对护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有明显影响.结论大专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仍有部分护生存在心理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正确引导;3个年级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一年级护生是心理健康工作关注的重点人群;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三年级已签约护生对工作的满意度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工作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1(028)008
【总页数】4页(P12-14,18)
【关键词】护生;心理健康;不同年级;影响因素
【作者】潘淑慧;王飞
【作者单位】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杭州,310053;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杭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1
高强度和高风险的护理职业特点要求护士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1],这不仅关系到护
生能否正常生活和顺利完成学业,更关系到今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切身利益。
护生的心理健康已逐步引起学者关注,但有关不同年级护生在其学习成长过程中心
理状况特征的实证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对我校722名护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年级护生在3年学习生涯中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1 调查对象 2010年6-7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式调查我校护生共计766名,均为
三年制大专。
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其中无效问卷44份,共获得有效问卷722份,有效应答率为94.25%。
在722名有效调查对象中,一年级129名、二年级239名、三年级354名;年龄19~22岁,平均(20.85±0.72岁);男生10名,女生712名。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进行调查。
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家庭类型、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是否为学生干部、三年级学生是否已签约、三年级已签约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等。
SCL-90包括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条目,归纳为9个基本症状因子,每个因子反映一类症状。
每项症状按1~5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该项心理症状越明显。
若总分超过160分,
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均分超过2分为阳性,表示被测试者有心理问
题[1]。
为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所有问卷均由第一作者本人以班级为单位发放,测试前统一指导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当场收回。
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生在学期末
进行调查,三年级毕业班学生在实习快结束前回校参加考试时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
比较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或 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个年级护生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从表1可见,一年级护生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青年组比较,人际敏感、偏执因子分均低于青年组常模水平,
焦虑因子高于青年组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
二年级护生除躯体化与焦虑因子外,其余因子均低于青年组常模,三年级护生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
青年组常模,显示二年级与三年级护生心理水平优于国内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或 P<0.01)。
2.2 3个年级护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及具体的心理问题一年级护生存在心理问题者为53名(占41.1%),二年级为 64名(占 26.8%),三年级为 78名(占22.0%),3个年级护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P<0.01)。
3个年级护生SCL-90
各因子分≥2的人群分布见表2。
结果提示,一年级护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二年级护生依次是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
三年级护生依次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
2.3 不同年级护生SCL-90各因子分比较从表3可见,3个年级护生SCL-90各因子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 P<0.01)。
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表明,一年级护生的躯体化、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高于二年级和三年级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级护生的敌对因子高于三年级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护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因子高于三年级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心理问题检出率的影响因素从表4可见,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三年级已签约
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对护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有明显影响。
3.1 不同年级护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个年级护生的心理健
康水平优于国内青年常模,整体心理水平较为健康。
分析原因:(1)护理是一门与人文高度相关的专业,护生自一年级开始就逐步接触人文、社会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能
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2)我校近几年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面
开展了积极探索,如每学年初对在校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对存在明显异常者由心理
咨询教师给予帮助等。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但是本次调查结
果发现仍然有22%~41%的护生存在心理问题。
鉴于对护士的高素质要求,这部分护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同时提示我校心理健康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继续努
力不断完善。
3个年级护生在具体的心理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集中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和敌对等因子,提示以上几个方面是教育工作者在
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时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3.2 3个年级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个年级护生SCL-90各因子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三年级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二年级和
一年级,二年级护生优于一年级。
提示低年级护生有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
相对较差。
分析可能的原因:(1)低年级护生刚开始接触医学课程,在学习方式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2)部分学生由于高考期望未能实现,心理存在落差;(3)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欠强。
因此,护理院校应将一年级护生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
重点对象。
新生一进入大学,就应积极引导,促进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专业认可度。
可请高年级学生与新生结对传授学习经验,辅导员和班主任适当多给予关心,
专业老师多向学生提供专业相关信息并及时解答疑问等。
同时结合心理普查对心理异常的学生及时给予干预。
二年级护生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逐步适应,通过理论及实践的学习加深了对护理专业
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学校及教师有目的的心理干预,使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升。
本研究发现,处于实习期的三年级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这与孙爱华等[3]、徐华芬等[4]调查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一致。
分析可能的原因:(1)随着年龄的增长,护生心理逐步成熟,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强;(2)护生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自身;(3)本调查是三年级护生在实习快结束前回校参加考试时进行,约80.8%的护生已经签约,这也有利于护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3.3 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和慢性
病护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家庭成员健康者,三年级已签约的护生对工作不满意
者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对工作满意者。
结果提示我们:(1)有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和
慢性病的护生可能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较重,或者护生对家人较为担心和焦虑,导致心
理健康水平较差。
(2)实习后期,已经签约的护生对工作的满意度是影响护生心理健
康的重要因素。
部分护生对就业单位不满意,思想仍存在波动。
因此,教育工作者须
特别重视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方面对家庭成员健
康状况不佳的护生加强关注,多给予关心,在助学金或贫困生补助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另一方面,对三年级护生加强就业指导,如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定位、先就业后择业、勿好高骛远、爱岗敬业等[5]。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仍有部分护生存在心理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正确引导;3个年级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一年级护生是心理
健康工作关注的重点人群;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三年级已签约护生对工作的满意
度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工作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
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关文献】
[1]周红,王月云,张晓方,等.不同学制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
育,2008(12):46-48.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27.
[3]孙爱华,郑修霞,孙宏玉.本科护生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护理管理
杂志,2007,7(6):6-9.
[4]徐华芬,沈晓红.护理系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2):7,44.
[5]李光兰,张玲芝,潘淑慧,等.不同培养模式下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
育,2008(8):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