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6月月考试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A.宗教习俗B.祭祀祖先C.纪念庆典D.农业生产
2、古代中国都城经历了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的变迁。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都城( )
①交通运输比较便捷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保持一致
③逐渐东移近海④明成祖迁都的北京缺点是“远饷近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 ( )
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
B.“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
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
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4、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日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日忙工。
”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5、“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
以下史实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B.《资政新篇》的颁布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西学东渐”的开始
6、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
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
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
关于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 B.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
C.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D.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
7、《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
B.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
C.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9、下列对我国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最恰当的评价是( )
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我国依据阶级斗争这一主要矛盾制定方针政策
C.我国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上实行了冒进政策
D.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10、在1984年的国庆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
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
A.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C.获得了一切劳动产品的支配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11、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D.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
A.这一民俗保留了传统特色 B.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C.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D.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13、在汉语中,外来事物名称常加有夷、胡、番、西、洋等字,以上诸字中“洋”字出现最晚,但其构成的词语却是最多,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如“洋布”、“洋钉”、“洋楼”,“洋车”等,可是到了后来,数量急剧下降。
以下关于“洋”组词的兴衰分析不当的是()A.其兴反映了天朝上国心态变为正视西方文明
B.其兴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渐深
C.其衰与盲目自大、盲目排外心理有关
D.其衰既由于政治原因,也由于中国日益走向近代化
14、二十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广播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杂志 D.网络与漫画
15、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之前,虽然早已有人到过美洲,但是,“只有哥伦布的航行及其‘发现’才……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的作用”。
这一观点( )。
A.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视角 B.点明了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C.夸大了哥伦布的历史功绩 D.否认了哥伦布远航的野蛮性
16、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兖州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
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
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17、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是指 ( )。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18、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17世纪时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
A.西班牙B.荷兰 C.英国D.法国
19、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 )。
A.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B.促进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 D.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20、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④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2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是()
A.科学研究B.市场竞争C.资本集中D.人才流动
22、“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
23、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①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④帝国主义形成⑤垄断组织产生⑥世界被瓜分完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②⑤③⑥④ D.②①③⑤⑥④
24、美国石油开采量从1860年的50万桶上升到1910年的2亿桶以上,反映了当时美国
①新能源的开发成为重要产业②重工业地位上升
③内燃机广泛应用④成为最大石油输出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5
上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26、下图是世界贸易总额变化(1870~1910年)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工业革命的促进 B.自由贸易政策在更广范围内被接受
C.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27、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于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
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上述状况反映了 ( )。
A.全球化趋势的出现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扩张的开始D.资产阶级的形成
28、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于( )
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②无限制的股票投机盛行
③资本家为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④劳动人民贫困,无力购买所需商品
A.①②④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9、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B.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D.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30、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
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上述材料表明经济危机()
A.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A.扩大国有经济成分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实行减税政策 D.是唯一实行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
39、下列示意图正确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的是( )
40、二战之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政府的宏观调控B.生产力的发展
C.凯恩斯主义D.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大约只有8—9英镑,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又增长80%,到1860年再增加一倍,……
在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 25%,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1911年达到78.1%,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5%降至21.9%。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还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恩格斯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的破产农民江南制造总局大门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材料四现代工业和生产所需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和石油。
据美
国石油协会估计,地球可能储藏有近2万亿桶石油,可供人类开采不
到95年。
而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排出大量有害物质,严重
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材料五《12英尺的战利品》是美国一位摄影家于1908
年拍摄的。
图中几位伐木工人正骄傲地炫耀即将被他们伐倒的
巨树。
巨树轰然倒下,随之而来的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领域的哪一次重大变革?(1分)指出这一变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
(1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这一重大事件对英国社会和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6分)
(4)结合材料四、五和你的生活实际,指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分)
(5)面临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3分)
4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
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节录)》
材料二“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
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材料三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
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计划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
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
戴高乐总统曾经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政府上台后,主张削减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认为高标准的社会福利基金,只会助长一部分劳动者不劳而获的懒汉思想……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中国卫生经济》论坛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是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材料二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法国干预经济的方式,并说明“自由的缺点”“计划的优点”的含
义。
(5
分)
(4)材料四中里根政府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原因有哪些? (5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认
识。
(3分)
历史参考答案
DBDAC ABDDB ABCAA BDBAC ACBAB DBDCD DADAD BCDAD
41、(20分)
(1)工业革命(1分);蒸汽机的改良并投入使用(1分)
(2)提高了人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工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答出3点得6分)
(3)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6分)
(4)资源的消耗与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答对任意与题意相符的三项,得3分,)。
(5)爱护家园,保护环境;建立节约型社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3分)
42、(20分)
(1)内容:“公平竞争”、促使同行业团体合作、解决劳资纠纷、保障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
核心:产业复兴法(或工业复兴法)。
(2)评价:“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
得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兜售军火。
(3)方式:制订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
含义:“自由的缺点”是指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导致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计划的优点”是指经济计划能够避免私人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4)原因:美国经济长期“滞胀”;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失灵;国家财政负担极为沉重;避免劳动者养成惰性;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5)认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不尽相同,但都以政府干预经济为基本特征,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根本目的,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