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 和战争频繁,动乱不已;
启蒙运动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 对失望情绪的一种宣泄。
特征
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 在内容上 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在手法上 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 明的人物形象
在风格上 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 节为主要特征
戈多到底是谁?
戈多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是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
一种物质、一种渺不可见的希 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
望,或者直接理解为来了后叫 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
人大失所望的明天。
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与时俱进——苏联和亚非拉文学 20世纪苏联文学(20世纪上半期) 1.背景: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2.代表作:高尔基:《母亲》(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特点: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多样 化的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 4.影响: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伟大历史性变革。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现 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他创作了“世 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称颂为 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 家”。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
同:对社会现实不满情绪的反映 异: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主观性,把理想作为现实 加以描写和歌颂。 现实主义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揭露社会现实 的黑暗。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一、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
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思潮,是盛行于欧 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一种文艺思潮。
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会出现这样一种批判现实、热烈追求理想的 浪漫主义呢?
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
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
理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最终汇成
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流。Βιβλιοθήκη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经济 政治 思想
工业革命的发生与扩展,社会贫富分化加 剧。
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
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
宣扬的自由、平等、和平、博爱的理想社会。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
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
的形式表现出来。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
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
三、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中期代以后)
定义
现代主义文学( modernism ),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 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其流派包括象征主义、荒诞 派、黑色幽默派、魔幻现实主义、意象主义 、意识流、 超现实主义文学等。
阅读材料,归纳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材料: 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20世纪以
二、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
1.定义: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 露批判社会的黑暗。
2.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展,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也日趋尖锐。
3.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 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亚、非、拉美文学
1.背景: 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2.特点: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殖民主义压迫思想。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泰戈尔《戈拉》
鲁迅《呐喊》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两个流 浪汉在荒野路边一棵树下 等待戈多,用各种无聊的 动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 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 等他,剧中没交代,唯一 的主题便是等待。
萨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使人们的精
神出现危机,心灵空虚、迷茫、悲观绝望。
背景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造成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特点
1.反映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集中表现自我; 2.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3.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代表作
国别 美国
作家 海明威
作品 《老人与海》
法国
贝克特
《等待戈多》
作品赏析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 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 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 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 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 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 是打不败他。”
作品赏析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 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 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名言表 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充满了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 好未来奋斗的人生态度。
葛朗台是吝啬鬼的典型: 一年四季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 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 家人只点一支蜡烛,妻子生病了怕出 钱找医生,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 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 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英国狄更斯 体裁:自传体小说 描述英国社会下层的 生活,真实反映了当 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国王护卫队队长法比斯: 潇洒风流、卑鄙自私
作品赏析
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光明,鞭挞了丑恶和黑暗
共同探究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 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鼓舞人们去改造自 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
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作家作品简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 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堪称 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马克思、 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 “现 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由91部小 说组成,共塑造了2400 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 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 生活。因而被誉为“社 会百科全书”。
代表作品
国别 作家
作品
雨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法国 大仲马 《基督山恩仇记》
英国
雪莱 拜伦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
《唐璜》
德意志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巴黎圣母院》剧情简介
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 美丽纯洁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 道貌岸然、阴险狠毒
敲钟人卡西莫多: 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
启蒙运动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 对失望情绪的一种宣泄。
特征
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 在内容上 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在手法上 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 明的人物形象
在风格上 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 节为主要特征
戈多到底是谁?
戈多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是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
一种物质、一种渺不可见的希 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
望,或者直接理解为来了后叫 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
人大失所望的明天。
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与时俱进——苏联和亚非拉文学 20世纪苏联文学(20世纪上半期) 1.背景: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2.代表作:高尔基:《母亲》(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特点: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多样 化的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 4.影响: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伟大历史性变革。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现 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他创作了“世 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称颂为 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 家”。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
同:对社会现实不满情绪的反映 异: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主观性,把理想作为现实 加以描写和歌颂。 现实主义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揭露社会现实 的黑暗。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一、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
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思潮,是盛行于欧 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一种文艺思潮。
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会出现这样一种批判现实、热烈追求理想的 浪漫主义呢?
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
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
理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最终汇成
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流。Βιβλιοθήκη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经济 政治 思想
工业革命的发生与扩展,社会贫富分化加 剧。
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
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
宣扬的自由、平等、和平、博爱的理想社会。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
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
的形式表现出来。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
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
三、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中期代以后)
定义
现代主义文学( modernism ),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 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其流派包括象征主义、荒诞 派、黑色幽默派、魔幻现实主义、意象主义 、意识流、 超现实主义文学等。
阅读材料,归纳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材料: 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20世纪以
二、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早期)
1.定义: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 露批判社会的黑暗。
2.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展,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也日趋尖锐。
3.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 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亚、非、拉美文学
1.背景: 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2.特点: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殖民主义压迫思想。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泰戈尔《戈拉》
鲁迅《呐喊》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两个流 浪汉在荒野路边一棵树下 等待戈多,用各种无聊的 动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 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 等他,剧中没交代,唯一 的主题便是等待。
萨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使人们的精
神出现危机,心灵空虚、迷茫、悲观绝望。
背景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造成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特点
1.反映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集中表现自我; 2.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3.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代表作
国别 美国
作家 海明威
作品 《老人与海》
法国
贝克特
《等待戈多》
作品赏析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 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 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 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 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 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 是打不败他。”
作品赏析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 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 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名言表 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充满了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 好未来奋斗的人生态度。
葛朗台是吝啬鬼的典型: 一年四季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 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 家人只点一支蜡烛,妻子生病了怕出 钱找医生,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 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 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英国狄更斯 体裁:自传体小说 描述英国社会下层的 生活,真实反映了当 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国王护卫队队长法比斯: 潇洒风流、卑鄙自私
作品赏析
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光明,鞭挞了丑恶和黑暗
共同探究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 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鼓舞人们去改造自 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
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作家作品简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 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堪称 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马克思、 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 “现 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由91部小 说组成,共塑造了2400 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 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 生活。因而被誉为“社 会百科全书”。
代表作品
国别 作家
作品
雨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法国 大仲马 《基督山恩仇记》
英国
雪莱 拜伦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
《唐璜》
德意志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巴黎圣母院》剧情简介
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 美丽纯洁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 道貌岸然、阴险狠毒
敲钟人卡西莫多: 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