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2物理高考题
2015年高考真题(山东卷)物理试题详尽解析( pdf版)

周期绕地球运动。以 a1、a2 分别表示该空间站和月球向心加速度的
大小,a3 表示地球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2>a3>a1
B.a2>a1>a3
C.a3>a1>a2
D.a3>a2>a1
【答案】D
地球
L1 月球
【解析】由于 G
Mm r2
man ,则 an
GM r2
,由题意可知月球的轨道半径大于空间站的轨道半径,而同步
卫星的运动周期小于空间站的周期,故空间站的轨道半径大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 a3>a2>a1.选项 D 正确。
16.如图,滑块 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 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
A(A、B 接触面竖直),此时 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已知 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最大静摩擦力等
E1
k
Q a2
;若
将正电荷移到 G
点,则正电荷在
H 点的场强为 E2
k
Q (2a)2
1 4
kQ a2
,因两负电荷在 G
点的场强与在
H
点的场强等大反向,则
H
点的合场强为
E
E1
E2
3kQ 4a2
,方向沿
y
轴负向,选项
B
正确。
19.如图甲,R0 为定值电阻,两金属圆环固定在同一绝缘平面内。左端连接在一周期为 T0 的正弦交流电
××
【答案】ABD
【解析】由右手定则可知,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选项 A 正确;根据 E=BLv 可知
十年(2012-2021)高考物理真题汇编专题06 力学实验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及动摩擦因数(解析)

专题06力学实验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及动摩擦因数的求解(2012-2021)目录题型一、摩擦因数的求解 (1)题型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及其拓展类问题 (5)题型三、实验器材的读数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7)题型一、摩擦因数的求解1.(2021全国甲)为测量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同学将贴有标尺的瓷砖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形成一倾角为α的斜面(已知sinα=0.34,cosα=0.94),小铜块可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如图所示。
该同学用手机拍摄小铜块的下滑过程,然后解析视频记录的图像,获得5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T=0.20s)内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距离s i(i=1,2,3,4,5),如下表所示。
s1s2s3s4s55.87cm7.58cm9.31cm11.02cm12.74cm由表中数据可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2,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答案】(1).0.43(2).0.32【解析】(1)根据逐差法有()()()2254212222(12.7411.02)10(7.58 5.87)10m/s 0.43m/s 60.206s s s s a T --+-++⨯-+⨯==≈⨯∆(2)对小铜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sin cos mg mg maαμα-=代入数据解得0.32μ≈2.(2020年北京).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实验台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用棉线拉住物块,物块放置在粗糙的长木板上。
水平向左拉木板,传感器记录的F t -图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中必须让木板保持匀速运动B.图乙中曲线就是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C.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D.只用图乙中数据可得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C【解析】AB .为了能研究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故物块一直要处于静止状态,则向左的摩擦力一直与向右轻绳的拉力平衡,图乙是向右轻绳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曲线,故图乙也可以反映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乙知向右轻绳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不变,故物块先受静摩擦力作用后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所以不需要让木板保持匀速运动,故AB 错误;C .由图可知,最大静摩擦力约为10N ,滑动摩擦力约为7N ,故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故C 正确;D .结合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 N F F μ=,N F mg=可知,由于不知道物块的重力,故无法求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故D 错误。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及问题详解

2015·新课标Ⅰ卷第1页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综物理部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 )A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B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C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D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15.如图,直线a 、b 和c 、d 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 、N 、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M 、φN 、φP 、φQ .一电子由M 点分别运动到N 点和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 )A .直线a 位于某一等势面,φM >φQB .直线c 位于某一等势面,φM >φNC .若电子由M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正功D .若电子由P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16.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 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 ,则( )A .U =66 V ,k =19B .U =22 V ,k =19C .U =66 V ,k =13D .U =22 V ,k =1317.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C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 1和L 2,中间球网高度为h .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 .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 在某围,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 的最大取值围是( )A.L 12 g 6h <v <L 1 g 6hB.L 14 g h <v < 4L 21+L 22g 6hC.L 12 g 6h <v <12 4L 21+L 22g 6h D.L 14 g h <v <12 4L 21+L 22g 6h19.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下列说确的是(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B.圆盘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C.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D.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20.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21.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2.则此探测器( )A.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 m/sB.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N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机械能守恒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2015·新课标Ⅰ卷第2页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4题,共47分)22.(6分)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 m).完成下列填空:(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 kg;(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kg;(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序号1234 5m(kg) 1.80 1.75 1.85 1.75 1.90(4);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23.(9分)图(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阻为100 Ω,满偏电流为1 mA;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 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 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以求出R1=________Ω,R2=________Ω.(2)现用一量程为3 mA、阻为150 Ω的标准电流表○A 对改装电表的3 mA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 mA、1.0 mA、1.5 mA、2.0 mA、2.5 mA、3.0 mA.电池的电动势为1.5 V,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 Ω和1 000 Ω;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750 Ω和3 000 Ω.则R0应选用阻值为________Ω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__ Ω的滑动变阻器.(3)若电阻R1和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b)中的R′为保护电阻,虚线框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虚线框的电路.则图中的d点应和接线柱______(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新课标Ⅰ卷第3页24.(12分)如图,一长为10 cm的金属棒ab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 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一电动势为12 V的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2 Ω.已知开关断开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为0.5 cm;闭合开关,系统重新平衡后,两弹簧的伸长量与开关断开时相比均改变了0.3 cm.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取10 m/s2.判断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并求出金属棒的质量.25.(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a)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选修3-3](15分)(1)(5分)下列说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B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C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D .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E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能也保持不变(2)(10分)如图,一固定的竖直汽缸由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 1=2.50 kg ,横截面积为S 1=80.0 cm 2;小活塞的质量为m 2=1.50 kg ,横截面积为S 2=40.0 cm 2;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 =40.0 cm ;汽缸外大气的压强为p =1.00×105 Pa ,温度为T =303 K .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l2,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1=495 K .现汽缸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ⅰ)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汽缸封闭气体的温度;(ⅱ)缸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封闭气体的压强.34.[选修3-4](15分)(1)(5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2相比,Δx1________Δx2(填“>”、“=”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 nm,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1.00 m,测得第1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 mm,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m.(2)(10分)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v=25 cm/s.两列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ⅰ)t=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ⅱ)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质点的时间.35.[选修3-5](15分)(1)(5分)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____.(2)(10分)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C位于同一直线上,A位于B、C之间.A的质量为m,B、C的质量都为M,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和M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只与B、C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2015·新课标Ⅰ卷第4页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综物理部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2015·新课标Ⅱ卷 第1页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A .保持静止状态B .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 .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 .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当金属框绕ab 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 、U b 、U c .已知bc 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U a >U c ,金属框中无电流B .U b >U c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 b c aC .U bc =-12Bl 2ω,金属框中无电流 D .U bc =12Bl 2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 c b a 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 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 1.55×103 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A .西偏北方向,1.9×103 m/sB .东偏南方向,1.9×103 m/sC .西偏北方向,2.7×103 m/sD .东偏南方向,2.7×103 m/s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 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18.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确的是( )A .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B .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C .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D .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19.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Ⅰ中的磁感应强度是Ⅱ中的k 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与Ⅰ中运动的电子相比,Ⅱ中的电子( )A .运动轨迹的半径是Ⅰ中的k 倍B .加速度的大小是Ⅰ中的k 倍C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Ⅰ中的k 倍D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Ⅰ中的相等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 .8B .10C .15D .182015·新课标Ⅱ卷 第2页21.如图,滑块a 、b 的质量均为m ,a 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 ,b 放在地面上.a 、b 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 、b 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 )A .a 落地前,轻杆对b 一直做正功B .a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2ghC .a 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 .a 落地前,当a 的机械能最小时,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题,共47分)22.(6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________ m/s;(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23.(9分)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待测电压表○V(量程3 V,阻约为3 000 Ω),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 Ω,额定电流2 A),电源E(电动势6 V,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1)虚线框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阻记为R V′,与电压表阻的真实值R V相比,R V′________R V(填“>”、“=”或“<”),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25.(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 ⎛⎭⎪⎫sin 37°=35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 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1)在0~2 s 时间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2015·新课标Ⅱ卷 第3页(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选修3-3](15分)(1)(5分)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C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E .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2)(10分)如图,一粗细均匀的U 形管竖直放置,A 侧上端封闭,B 侧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处开关K 关闭;A 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 =10.0 cm ,B 侧水银面比A 侧的高h =3.0 cm.现将开关K 打开,从U 形管中放出部分水银,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1=10.0 cm 时将开关K 关闭.已知大气压强p 0=75.0 cmHg.(ⅰ)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 侧空气柱的长度.(ⅱ)此后再向B 侧注入水银,使A 、B 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求注入的水银在管的长度.34.[选修3-4](15分)(1)(5分)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2)(10分)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与O的距离为35 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 s,振幅A=5 cm.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 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ⅰ)P、Q间的距离;(ⅱ)从t=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过的路程.2015·新课标Ⅱ卷第4页35.[选修3-5](15分)(1)(5分)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2)(10分)两滑块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ⅰ)滑块a、b的质量之比;(ⅱ)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理综物理部分2015·卷第1页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距地面高5 m的水平直轨道上A、B两点相距2 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小车始终以4 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可求得h等于( )A.1.25 m B.2.25 mC.3.75 m D.4.75 m15.如图,拉格朗日点L1位于地球和月球连线上,处在该点的物体在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与月球一起以相同的周期绕地球运动.据此,科学家设想在拉格朗日点L1建立空间站,使其与月球同周期绕地球运动.以a1、a2分别表示该空间站和月球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3表示地球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2>a3>a1 B.a2>a1>a3C.a3>a1>a2 D.a3>a2>a116.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A.1μ1μ2B.1-μ1μ2μ1μ2C.1+μ1μ2μ1μ2D.2+μ1μ2μ1μ217.如图,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以下说确的是( ) A.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B.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C.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18.直角坐标系xOy中,M、N两点位于x轴上,G、H两点坐标如图.M、N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置于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k 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3kQ4a2,沿y轴正向 B.3kQ4a2,沿y轴负向C.5kQ4a2,沿y轴正向 D.5kQ4a2,沿y轴负向19.如图甲,R0为定值电阻,两金属圆环固定在同一绝缘平面.左端连接在一周期为T0的正弦交流电源上,经二极管整流后,通过R0的电流i始终向左,其大小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规定圆环a端电势高于b端时,a、b间的电压u ab为正,下列u ab-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20.如图甲,两水平金属板间距为d,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t=0时刻,质量为m的带电微粒以初速度v0沿中线射入两板间,0~T3时间微粒匀速运动,T时刻微粒恰好经金属板边缘飞出.微粒运动过程中未与金属板接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 .关于微粒在0~T 时间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末速度大小为2v 0B .末速度沿水平方向C .重力势能减少了12mgd D .克服电场力做功为mgd 2015·卷 第2页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8分)二、非选择题(其中第21~24题为必做部分,第37~39题为选做部分)【必做部分】(56分)21.(10分)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 1、O 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 ,测量并记录O 1、O 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 ).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 ,测出所对应的l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F /(N) 0 0.50 1.00 1.50 2.00 2.50l /(cm) l 0 10.97 12.02 13.00 13.98 15.05③找出②中F =2.50 N 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 、O ′,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O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 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 、B ,橡皮筋OA 段的拉力记为F OA ,OB 段的拉力记为F OB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F -l 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 0=________cm.(2)测得OA =6.00 cm ,OB =7.60 cm ,则F OA 的大小为_______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上作出F OA 和F OB 的合力F ′的图示.。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物理答案及详解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物理答案详解14.D 解析: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时,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电场力也不变,所以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后,带电微粒受两大小相等的力的作用,合力方向向左下方,故微粒将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故D 正确,A 、B 、C 错误. 考点:电容器;电场力;力的平衡15.C 解析:当金属框绕ab 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穿过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的磁通量恒为0,所以没有感应电流,但导体棒bc 、ac 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由右手定则可判断,都是c端电势高,且11222ac bc U =U =Bl ωl=Bl ω,故C 项正确.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16.B 解析:依题意,发动机点火卫星获得附加速度∆v 后,合速度沿同步轨道方向,如图所示,由余弦定理得22312122cos30 1.910m/s ∆=+-︒=⨯v v v v v ,方向东偏南方向,B 项正确.考点:速度的合成与分解17.A 解析:由图可知,汽车先以恒定功率1P 起动,所以刚开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度运动,后以更大的恒定功率2P 运动,所以加速度会突然增大,并再次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A 正确,B 、C 、D 错误. 考点:机车起动问题18.BC 解析:任何磁体都不可有仅具有一个磁极,故A 错误;指南针静止时有固定的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且磁场方向也是南北方向,B 项正确;磁铁或铁块(磁性材料)都会干扰指南针的指向,C 项正确;若在指南针正上方也是南北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过后产生东西方向的磁场,会使指南针向东西方向偏转,D 错. 考点:安培定则19.AC 解析: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有2Be m rv v =,故轨道半径m r eB =v 与磁感应强度成反比,即Ⅱ中电子的轨道半径是Ⅰ中的k 倍,A 项正确;电子加速度Be a m=v,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故1a a k=ⅡⅠ,B 错;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m T Be π=,故T kT =ⅡⅠ,C 项正确;角速度与周期成反比,D 错.考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圆周运动20.BC 解析:设这列车厢的节数为n ,P 、Q 挂钩东边有k 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向东行驶时()F n k ma =-,向西行驶时23F km a =⋅,解得:n k 52=,k 是正整数,n 只能是5的倍数,故B 、C 正确,A 、D 错误.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21.BD 解析:当a 开始释放时,a 、b 速度为零,当a 落地时,沿杆的合速度为0,即b 的速度为0,不计摩擦,a 、b 系统机械能守恒,因此有212a mgh m =v ,a 落地速度2a gh =v ,B 项正确;由于开始与最终b 的速度都为0,因此杆对b 先做正功后做负功,A 错;a 落地前,当b 的速度最大、a 的机械能最小时,杆对b 的作用力为零,此时b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mg ,a 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之后杆对b 做负功为拉力F ,则也受到杆斜向下的拉力F ,a 的加速度1cos mg F θa m+=大于重力加速度,C 错D 正确.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2.答案:(1)3.25;1.79;(2)C∆v2v 1v解析:(1)根据纸带数据可知:加速度22()()3.25m/s 4CD DE AB BC x x x x a T+-+==;打点C 点时物块的速度 1.79m/s 2BDC x T==v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θμθcos sin g g a -=,所以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考点: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23.答案:(1)见图(2)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1)实验电路如图所示⑫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合开关1S 、2S ,调节1R ,使电压表指针满偏;保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2S ,调节电阻箱0R ,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所示的电阻值,即为测得的电压表内阻.⑬断开2S ,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支路的总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也增大,此时0R 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故VV R R '>. 考点:半偏法测电表内阻 24.答案:2ABm U q=v 解:设带电粒子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B v ,粒子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速度分量不变,即0sin30sin 60B ︒=︒v v① 由此得 03B =v v②设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AB U ,由动能定理有:221122AB B A qU m m =-v v ③ 解得 20ABm U q=v④考点:动能定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25答案:(1)1a =32m/s ; 2a =12m/s ;(2)4s 解:⑪在0~2s 内,A 和B 受力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111f μN =① 1cos N mg θ=② 222f μN =③21cos N N mg θ=+④ 以沿着斜面向下为正方向,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1a 、2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sin ma f mg =-θ⑤ 212sin ma f f mg =+-θ⑥1f 1N mg 2f 2N mg1N '1f 'BA联立以上各式可得213m/s a = ⑦221m/s a =⑧ ⑫在1t =2s ,设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1v 、2v ,则1116m/s a t ==v ⑨ 2212m/s a t ==v⑩ 1t t >时,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12a a ''、,此时AB 之间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216m/s a '=、222m/s a '=- 即B 做匀减速运动,设经时间2t B 的速度减为零,则2220a t '+=v联立⑩式解得21s t =在12~t t 时间内,A 相对于B 运动的距离为22221112122122221111()()12m 27m 2222x a t t a t a t t a t ''∆=++-+=<v +v此后B 静止不动,A 继续在B 上滑动,设再经时间3t 后,A 离开B ,则有21123131()2L x a t t a t ''-∆=++v可得31s t =(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则A 在B 上的运动时间为 1234s t t t t =++=(利用下面的速度图象求解,正确的,参照上述答案信参考给分)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 33.⑴答案:ACD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A 正确;扩散现象不是化学反应,B 错;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 对;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D 项正确;液体中的扩散现象不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E 项错误. 考点:分子动理论⑵答案:(1)12.0cm ;(2)13.2cm解:(1)以cmHg 为压强单位,设A 侧空气长度l =10.0cm 时压强为P ;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1=10.0cm 时,空气柱的长度为l 1,压强为P 1,由玻意耳定律得11pl p l =① 由力学平衡条件得:0p p h =-②打开开关K 放出水银的过程中,B 侧水银面处的压强始终为0p ,而A 侧水银面处的压强随空气柱的长度增加逐渐减小,B 、A 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也随之减小,直至B 侧水银低于A 侧水银面1h 为止,由力学平衡条件有:101p p h =-③ 由①②③代入数据解得112.0cm l =④ ⑫当A B 、两侧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时,设A 侧空气柱的长度为2l ,压强为2p .由玻意耳定律得22pl p l =⑤ 由平衡条件得20p p =⑥ 由①②⑤⑥式代入数据解得210.4cm l = ⑦ 设注入的水银柱在管内长度为h ∆,则1212()13.2cm h l l h ∆=-+=⑧考点:玻意耳定律 34.⑴答案:ABD解析:由图可知: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 光的折射率,故C 错误;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故A 正确;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故B 正确;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因为a 光的折射率大,则折射光线a 首先消失,故D 正确;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分别用a 、b 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故E 错误. 考点:光的折射;光的干涉⑵答案:(1)133cm ;(2)125cm解:(ⅰ)由题意,O 、P 两点的距离与波长满足:54OP λ=①波速与波长的关系为 λT=v ②在t =5s 时间间隔内波传播的路程为t v ,由题意得4λt PQ =+v ③综上解得:133cm PQ = ④(ⅱ)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运动时间为154t t T =+⑤波源由平衡位置开始运动,每经过4T,波源运动的路程为A ,由题意可知,11254t T =⨯⑥故1t 时间内,波源运动的距离为25125cm s A == ⑦ 考点:波的传播 35.⑴答案:ACD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说明大量电子显示出波动性,A 项正确;β粒子在云室中穿过所留下的径迹是β粒子电离云室中气体所造成的,说明β是带电粒子,B 错;慢中子衍射显示慢中子的波动性,C 项正确;电子显微镜利用其波长比可见短得多的特点,来克服由于光的衍射而使图像边缘模糊的缺点,显示电子具有波动性,D 项正确;光电效应显示光具有粒子性,E 错. 考点:波粒二象性 ⑫答案:(ⅰ)8121=m m ;(ⅱ)21=∆E W 解:(ⅰ)设a 、b 质量分别为1m 、2m ,a 、b 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1v 、2v .由题给图象得122m/s 1m/s ==v v 、①a 、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由图象得2m/s 3=v ②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112212()m m m m -=+v v v③ 解得 1218m m =④(ⅱ)由能量守恒得,两滑块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为222112212111()222E m m m m ∆=+-+v v v ⑤ 由图象可知,两滑块最后停止运动,由动能定理得,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121()2W m m =+v ⑥ 解得12W E =∆⑦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015年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A.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 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 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 、U b 、U c .已知bc 边的长度为l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U a > U c ,金属框中无电流B.U b >U c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U bc =-1/2Bl²ω,金属框中无电流D.U bc =1/2Bl²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x103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x103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 西偏北方向,1.9x103m/sB. 东偏南方向,1.9x103m/sC. 西偏北方向,2.7x103m/sD. 东偏南方向,2.7x103m/s17. 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高考真题】物理试题分项精析:专题07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2015·上海·3】如图,鸟沿虚线斜向上加速飞行,空气对其作用力可能是()A .1FB .2FC .3FD .4F【答案】B【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2.【2013·海南卷】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在此过程中,其他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 和速度大小v 的变化情况是()A .a 和v 都始终增大B .a 和v 都先增大后减小C .a 先增大后减小,v 始终增大D .a 和v 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C【解析】初始状态质点所受合力为零,当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时,质点合力逐渐增大到最大,a 逐渐增大到最大,质点加速;当该力的大小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时,质点合力逐渐减小到零,a 逐渐减小到零,质点仍然加速。
可见,a 先增大后减小,由于a 和速度v 始终同向,质点一直加速,v 始终增大,故C 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及对速度时间关系的定性分析的理解。
3.【2011·福建卷】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1m 和2m 的物体A 和B 。
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 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磨擦。
设细绳对A 和B 的拉力大小分别为1T 和2T ,已知下列四个关于1T 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A.21112(2)2()m m m gTm m m+=++B.12112(2)4()m m m gTm m m+=++C.21112(4)2()m m m gTm m m+=++D.12112(4)4()m m m gTm m m+=++【答案】C【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4.【2011·天津卷】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答案】A【解析】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共同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BA Bm m ga gm mμμ++==,然后隔离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B B Bf m a m gμ==大小不变,物体B做速度方向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左,摩擦力向左;【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5.【2012·安徽卷】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力的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相关知识.6.【2011·北京卷】“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
2015全国高考物理2卷题及答案

绝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物理》新课标Ⅱ卷测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告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则微粒将A.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w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a、Ub、Uc.已知bc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a> Uc,金属框中无电流B. Ub >U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 .Ubc=-1/2Bl2w,金属框中无电流D. Ubc=1/2Bl2w,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2015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X射线(A)不是电磁波(B)具有反射和折射的特性(C)只能在介质中传播(D)不能发生干涉和衍射2.如图,P为桥墩,A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的叶片,波源S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静止不动。
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A)提高波源频率(B)降低波源频率(C)增加波源距桥墩的距离(D)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3.如图,鸟沿虚线斜向上加速飞行,空气对其作用力可能是(A)F1(B)F2(C)F2(D)F4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升温过程中(A)分子平均势能减小(B)每个分子速率都增大(C)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5.铀核可以发生衰变和裂变,铀核的(A)衰变和裂变都能自发发生(B)衰变和裂变都不能自发发生(C)衰变能自发发生而裂变不能自发发生(D)衰变不能自发发生而裂变能自发发生6.232Th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882Pb,则20882Pb比23290Th少90(A)16个中子,8个质子(B)8个中子,l6个质子(C)24个中子,8个质子(D)8个中子,24个质子7.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
这是因为及α粒子相比,电子的(A)电量太小(B)速度太小(C)体积太小(D)质量太小8.两个正、负点电荷周围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P、Q为电场中两点,则(A)正电荷由P静止释放能运动到Q(B)正电荷在P的加速度小于在Q的加速度(C)负电荷在P的电势能高于在Q的电势能(D)负电荷从P移动到Q,其间必有一点电势能为零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9.如图,长为h的水银柱将上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气体分隔成两部分,A处管内外水银面相平。
将玻璃管缓慢向上提升H高度(管下端未离开水银面),上下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变化分别为△p1和△p2,体积变化分别为△V1和△V2。
2015年高考真题——物理(海南卷)解析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a 是竖直平面P 上的一点,P 前有一条形磁铁垂直于P ,且S 极朝向a 点,P 后一电子在偏转线圈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在水平面内向右弯曲经过a 点。
在电子经过a 点的瞬间。
条形磁铁的磁场对该电子的作用力的方向()A .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答案】A2如图,空间有一匀强磁场,一直金属棒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当它以速度v 沿与棒和磁感应强度都垂直的方向运动时,棒两端的感应电动势大小ε,将此棒弯成两段长度相等且相互垂直的折弯,置于磁感应强度相垂直的平面内,当它沿两段折线夹角平分线的方向以速度v 运动时,棒两端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ε',则εε'等于( )A.1/2B.22 C.1 D.2 【答案】B【解析】设折弯前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长度为L ,折弯后,导体切割磁场的有效长度为222222L L l L ⎛⎫⎛⎫=+= ⎪ ⎪⎝⎭⎝⎭,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2222Blv B Lv ε'==⋅=,所以22εε'=,B 正确;3假设摩托艇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正比于它的速率。
如果摩托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摩托艇的最大速率变为原来的( )A.4倍B. 2倍C.3倍D.2倍【答案】D【解析】设f kv =,当阻力等于牵引力时,速度最大,输出功率变化前,有2P Fv fv kv v kv ===⋅=,变化后有22'''''P F v kv v kv ==⋅=,联立解得'2v v =,D 正确;4如图,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登高。
质量为m 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 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 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质点自P 滑到Q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A. mgR 41B. mgR 31C. mgR 21D. mgR 4π 【答案】C5如图,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相距l ,在正极板附近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在负极板附近有另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两粒子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
2015年全国卷II卷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word版)

2015年新课标II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改微粒将()A.保持静止状态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2.(6分)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U b、U c.已知bc边的长度为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 a>U c,金属框中无电流B.U b>U 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U bc=﹣Bl2ω,金属框中无电流D. U bc=Bl2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3.(6分)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m/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西偏北方向,1.9×103m/s B.东偏南方向,1.9×103m/sC.西偏北方向,2.7×103m/s D.东偏南方向,2.7×103m/s4.(6分)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A. B.C.D.5.(6分)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6.(6分)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I中的磁感应强度是Ⅱ中的k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与Ⅰ中运动的电子相比,Ⅱ中的电子()A.运动轨迹的半径是Ⅰ中的k倍B.加速度的大小是Ⅰ中的k倍C.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Ⅰ中的k倍D.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Ⅰ中的k倍7.(6分)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A.8 B.10 C. 15 D. 188.(6分)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b 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B. 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C.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 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必做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为选考题,考生格局要求作答.9.(6分)(2015春•南昌校级期末)某学生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1)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a=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m/s;(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10.(9分)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待测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000欧),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欧),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流2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 v′,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R v相比,R v′R v(填“>”“=”或“<”),主要理由是.11.(12分)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12.(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二)选考题,共45分。
2015年山东省高考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物理试卷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 14.距地面高5m 的水平直轨道A 、B 两点相距2m ,在B 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 ,如图。
小车始终以4m s 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 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 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
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10g m s =。
可求得h 等于A .1.25mB .2.25mC .3.75mD .4.75m15.如图,拉格朗日点L 1位于地球和月球连线上,处在该点的物体在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与月球一起以相同的周期绕地球运动。
据此,科学家设想在拉格朗日点L 1建立空间站,使其与月球同周期绕地球运动。
以1a 、2a 分别表示该空间站和月球向心加速度的大小,3a 表示地球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231a a a >>B .213a a a >>C .312a a a >>D .321a a a >>16.如图,滑块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 (A 、B 接触面竖直),此时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
已知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与B 的质量之比为A .121μμ B .12121μμμμ- C .12121μμμμ+ D .12122μμμμ+17.如图,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
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
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B .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C .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D .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18.直角坐标系xOy 中,M 、N 两点位于x 轴上,G 、H 两点坐标如图,M 、N 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量为Q 的正点电荷置于O 点时,G 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2015·新课标Ⅰ卷第1页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综物理部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 )A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B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C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D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15.如图,直线a 、b 和c 、d 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 、N 、P 、Q 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M 、φN 、φP 、φQ .一电子由M 点分别运动到N 点和P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 )A .直线a 位于某一等势面,φM >φQB .直线c 位于某一等势面,φM >φNC .若电子由M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正功D .若电子由P 点运动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16.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 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 ,则( )A .U =66 V ,k =19B .U =22 V ,k =19C .U =66 V ,k =13D .U =22 V ,k =1317.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 C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 1和L 2,中间球网高度为h .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 .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 在某围,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 的最大取值围是( )A.L 12 g 6h <v <L 1 g 6hB.L 14 g h <v < 4L 21+L 22g 6hC.L 12 g 6h <v <12 4L 21+L 22g 6h D.L 14 g h <v <12 4L 21+L 22g 6h19.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下列说确的是(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B.圆盘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C.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D.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20.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21.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2.则此探测器( )A.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 m/sB.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N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机械能守恒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2015·新课标Ⅰ卷第2页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4题,共47分)22.(6分)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 m).完成下列填空:(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 kg;(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kg;(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序号1234 5m(kg) 1.80 1.75 1.85 1.75 1.90(4);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23.(9分)图(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阻为100 Ω,满偏电流为1 mA;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 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 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以求出R1=________Ω,R2=________Ω.(2)现用一量程为3 mA、阻为150 Ω的标准电流表○A 对改装电表的3 mA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 mA、1.0 mA、1.5 mA、2.0 mA、2.5 mA、3.0 mA.电池的电动势为1.5 V,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 Ω和1 000 Ω;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750 Ω和3 000 Ω.则R0应选用阻值为________Ω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__ Ω的滑动变阻器.(3)若电阻R1和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b)中的R′为保护电阻,虚线框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虚线框的电路.则图中的d点应和接线柱______(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新课标Ⅰ卷第3页24.(12分)如图,一长为10 cm的金属棒ab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 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一电动势为12 V的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2 Ω.已知开关断开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为0.5 cm;闭合开关,系统重新平衡后,两弹簧的伸长量与开关断开时相比均改变了0.3 cm.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取10 m/s2.判断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并求出金属棒的质量.25.(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a)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选修3-3](15分)(1)(5分)下列说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B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C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D .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E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能也保持不变(2)(10分)如图,一固定的竖直汽缸由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 1=2.50 kg ,横截面积为S 1=80.0 cm 2;小活塞的质量为m 2=1.50 kg ,横截面积为S 2=40.0 cm 2;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 =40.0 cm ;汽缸外大气的压强为p =1.00×105 Pa ,温度为T =303 K .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l2,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1=495 K .现汽缸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ⅰ)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汽缸封闭气体的温度;(ⅱ)缸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封闭气体的压强.34.[选修3-4](15分)(1)(5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2相比,Δx1________Δx2(填“>”、“=”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 nm,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1.00 m,测得第1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 mm,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m.(2)(10分)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v=25 cm/s.两列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ⅰ)t=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ⅱ)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质点的时间.35.[选修3-5](15分)(1)(5分)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____.(2)(10分)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C位于同一直线上,A位于B、C之间.A的质量为m,B、C的质量都为M,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和M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只与B、C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2015·新课标Ⅰ卷第4页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综物理部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2015·新课标Ⅱ卷 第1页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A .保持静止状态B .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 .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 .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当金属框绕ab 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 、U b 、U c .已知bc 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U a >U c ,金属框中无电流B .U b >U c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 b c aC .U bc =-12Bl 2ω,金属框中无电流 D .U bc =12Bl 2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 c b a 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 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 1.55×103 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A .西偏北方向,1.9×103 m/sB .东偏南方向,1.9×103 m/sC .西偏北方向,2.7×103 m/sD .东偏南方向,2.7×103 m/s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 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18.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确的是( )A .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B .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C .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D .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19.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Ⅰ中的磁感应强度是Ⅱ中的k 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与Ⅰ中运动的电子相比,Ⅱ中的电子( )A .运动轨迹的半径是Ⅰ中的k 倍B .加速度的大小是Ⅰ中的k 倍C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Ⅰ中的k 倍D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Ⅰ中的相等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 .8B .10C .15D .182015·新课标Ⅱ卷 第2页21.如图,滑块a 、b 的质量均为m ,a 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 ,b 放在地面上.a 、b 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 、b 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 )A .a 落地前,轻杆对b 一直做正功B .a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2ghC .a 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 .a 落地前,当a 的机械能最小时,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题,共47分)22.(6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________ m/s;(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23.(9分)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待测电压表○V(量程3 V,阻约为3 000 Ω),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 Ω,额定电流2 A),电源E(电动势6 V,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1)虚线框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阻记为R V′,与电压表阻的真实值R V相比,R V′________R V(填“>”、“=”或“<”),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25.(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 37°=35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 m ,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1)在0~2 s 时间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2015·新课标Ⅱ卷 第3页(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选修3-3](15分)(1)(5分)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C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E .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2)(10分)如图,一粗细均匀的U 形管竖直放置,A 侧上端封闭,B 侧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处开关K 关闭;A 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 =10.0 cm ,B 侧水银面比A 侧的高h =3.0 cm.现将开关K 打开,从U 形管中放出部分水银,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1=10.0 cm 时将开关K 关闭.已知大气压强p 0=75.0 cmHg.(ⅰ)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 侧空气柱的长度.(ⅱ)此后再向B 侧注入水银,使A 、B 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求注入的水银在管的长度.34.[选修3-4](15分)(1)(5分)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2)(10分)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与O的距离为35 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 s,振幅A=5 cm.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 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ⅰ)P、Q间的距离;(ⅱ)从t=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过的路程.2015·新课标Ⅱ卷第4页35.[选修3-5](15分)(1)(5分)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2)(10分)两滑块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ⅰ)滑块a、b的质量之比;(ⅱ)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理综物理部分2015·卷第1页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距地面高5 m的水平直轨道上A、B两点相距2 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小车始终以4 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可求得h等于( )A.1.25 m B.2.25 mC.3.75 m D.4.75 m15.如图,拉格朗日点L1位于地球和月球连线上,处在该点的物体在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与月球一起以相同的周期绕地球运动.据此,科学家设想在拉格朗日点L1建立空间站,使其与月球同周期绕地球运动.以a1、a2分别表示该空间站和月球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3表示地球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2>a3>a1 B.a2>a1>a3C.a3>a1>a2 D.a3>a2>a116.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A.1μ1μ2B.1-μ1μ2μ1μ2C.1+μ1μ2μ1μ2D.2+μ1μ2μ1μ217.如图,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以下说确的是( ) A.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B.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C.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18.直角坐标系xOy中,M、N两点位于x轴上,G、H两点坐标如图.M、N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置于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k 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3kQ4a2,沿y轴正向 B.3kQ4a2,沿y轴负向C.5kQ4a2,沿y轴正向 D.5kQ4a2,沿y轴负向19.如图甲,R0为定值电阻,两金属圆环固定在同一绝缘平面.左端连接在一周期为T0的正弦交流电源上,经二极管整流后,通过R0的电流i始终向左,其大小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规定圆环a端电势高于b端时,a、b间的电压u ab为正,下列u ab-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20.如图甲,两水平金属板间距为d,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t=0时刻,质量为m的带电微粒以初速度v0沿中线射入两板间,0~T3时间微粒匀速运动,T时刻微粒恰好经金属板边缘飞出.微粒运动过程中未与金属板接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 .关于微粒在0~T 时间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末速度大小为2v 0B .末速度沿水平方向C .重力势能减少了12mgd D .克服电场力做功为mgd 2015·卷 第2页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8分)二、非选择题(其中第21~24题为必做部分,第37~39题为选做部分)【必做部分】(56分)21.(10分)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 1、O 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 ,测量并记录O 1、O 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 ).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 ,测出所对应的l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F /(N) 0 0.50 1.00 1.50 2.00 2.50l /(cm) l 0 10.97 12.02 13.00 13.98 15.05③找出②中F =2.50 N 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 、O ′,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O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 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 、B ,橡皮筋OA 段的拉力记为F OA ,OB 段的拉力记为F OB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F -l 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 0=________cm.(2)测得OA =6.00 cm ,OB =7.60 cm ,则F OA 的大小为_______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上作出F OA 和F OB 的合力F ′的图示.。
2015年全国卷II卷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word版)

2015年新课标II 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分,有选错的得 分..( 分)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 ,再由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改微粒将( ).保持静止状态 . 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 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分)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方向平行于 边向上.当金属框绕 边以角速度 逆时针转动时, 、 、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 、 .已知 边的长度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金属框中无电流.>,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 ﹣ ﹣ ﹣.﹣ ,金属框中无电流.,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 ﹣ ﹣ ﹣.( 分)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 ,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西偏北方向, . 东偏南方向,.西偏北方向, . 东偏南方向,.( 分)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 随时间 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 随时间 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 分)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 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分)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 和 , 中的磁感应强度是 中的 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与 中运动的电子相比, 中的电子() . 运动轨迹的半径是 中的 倍. 加速度的大小是 中的 倍.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 中的 倍.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 中的 倍.( 分)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 和 间的拉力大小为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 和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 . ..( 分)如图,滑块 、 的质量均为 , 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 , 放在地面上, 、 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 、 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则(). 落地前,轻杆对 一直做正功.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 落地前,当 的机械能最小时,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题~第 题为必做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为选考题,考生格局要求作答..( 分)( 春 南昌校级期末)某学生用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 )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 ,打 点时物块的速度 ;(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物块的质量 .斜面的高度 .斜面的倾角..( 分)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待测电压表(量程 ,内阻约为 欧),电阻箱 (最大阻值为欧),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 欧,额定电流 ),电源 (电动势 ,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 .,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 相比, ( )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填 > 或 < ),主要理由是 ..( 分)如图,一质量为 、电荷量为 ( > )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 点的速度大小为 ,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它运动到 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 .不计重力.求 、 两点间的电势差..( 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 ( )的山坡 ,上面有一质量为 的石板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 上有一碎石堆 (含有大量泥土), 和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 、 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为 , 、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减小为, 、 间的动摩擦因数末,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 保持不变.已知 开始运动时, 离 下边缘的距离,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求:( )在 ~ 时间内 和 加速度的大小( ) 在 上总的运动时间.(二)选考题,共 分。
上海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X射线(A)不是电磁波(B)具有反射与折射的特性(C)只能在介质中传播(D)不能发生干涉与衍射2.如图,P为桥墩,A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的叶片,波源S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静止不动。
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A)提高波源频率(B)降低波源频率(C)增加波源距桥墩的距离(D)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3.如图,鸟沿虚线斜向上加速飞行,空气对其作用力可能是(A)F1(B)F2(C)F2(D)F4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升温过程中(A)分子平均势能减小(B)每个分子速率都增大(C)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5.铀核可以发生衰变与裂变,铀核的(A)衰变与裂变都能自发发生(B)衰变与裂变都不能自发发生(C)衰变能自发发生而裂变不能自发发生(D)衰变不能自发发生而裂变能自发发生6.232Th经过一系列α衰变与β衰变后变成20882Pb,则20882Pb比23290Th少90(A)16个中子,8个质子(B)8个中子,l6个质子(C)24个中子,8个质子(D)8个中子,24个质子7.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
这是因为及α粒子相比,电子的(A)电量太小(B)速度太小(C)体积太小(D)质量太小8.两个正、负点电荷周围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P、Q为电场中两点,则(A)正电荷由P静止释放能运动到Q(B)正电荷在P的加速度小于在Q的加速度(C)负电荷在P的电势能高于在Q的电势能(D)负电荷从P移动到Q,其间必有一点电势能为零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9.如图,长为h的水银柱将上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气体分隔成两部分,A处管内外水银面相平。
将玻璃管缓慢向上提升H高度(管下端未离开水银面),上下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变化分别为△p1与△p2,体积变化分别为△V1与△V2。
2015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含解析版)

摆长 L/cm
80.00
90.00
100.00
50 次全振动时间 t/s
90.0
95.5
100.5
振动周期 T/s
1.80
1.91
重力加速度 g/(m•s﹣2)
9.74
9.73
请计算出第 3 组实验中的 T=
s,g=
m/s2.
(4)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 T2﹣L 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 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 T2﹣L 图
A.轨迹 1 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轨迹 2 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轨迹 1 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轨迹 2 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6.(6 分)“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将 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一直减小 C.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 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 7.(6 分)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 A 的量程为 0.6A,表盘均匀划分为 30 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 0.02A,R1 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 ; R2 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 2 倍.若用电流表 A 的表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6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高考物理功和功率(含答案)

考点11 功和功率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 恒定不变。
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2.(2015·海南单科,3)假设摩托艇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正比于它的速率。
如果摩托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摩托艇的最大速率变为原来的( )A .4倍B .2倍 C.3倍 D.2倍3.(2015·浙江理综,18)(多选)我国科学家正在研制航母舰载机使用的电磁弹射器。
舰载机总质量为3.0×104 kg ,设起飞过程中发动机的推力恒为1.0×105 N ;弹射器有效作用长度为100 m ,推力恒定。
要求舰载机在水平弹射结束时速度大小达到80 m/s 。
弹射过程中舰载机所受总推力为弹射器和发动机推力之和,假设所受阻力为总推力的20%,则( )A .弹射器的推力大小为1.1×106 NB .弹射器对舰载机所做的功为1.1×108 JC .弹射器对舰载机做功的平均功率为8.8×107 WD .舰载机在弹射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32 m/s 24.(2014·重庆理综,2)某车以相同的功率在两种不同的水平路面上行驶,受到的阻力分别为车重的k 1和k 2倍,最大速率分别为v 1和v 2,则( )A .v 2=k 1v 1B .v 2=k 1k 2v 1C .v 2=k 2k 1v 1 D .v 2=k 2v 1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
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 1、W F 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 1、W f 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F 2>4W F 1,W f 2>2W f 1B .W F 2>4W F 1,W f 2=2W f 1C .W F 2<4W F 1,W f 2=2W f 1D .W F 2<4W F 1,W f 2<2W f 16.(2015·四川理综,9)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国计民生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的重要污染源,“铁腕治污”已成为国家的工作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理综试题含答案(全国卷2物理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 点从静止释放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A.保持静止状态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C.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当金属框绕ab 边以ω逆时针转动时,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 、U b 、U c 已知bc 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U a >U c ,金属框中无电流B.U b >U c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U bc =212Bl ω-,金属框中无电流 D.U bc =212Bl 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 A.西偏北方向,1.9×103m/s B.东偏南方向,1.9×103m/s C.西偏北方向,2.7×103m/s D.东偏南方向,2.7×103m/s 17.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 恒定不变。
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18.(多选)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19.(多选)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Ⅰ中的磁感应强度是Ⅱ中的k 倍。
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
与Ⅰ中的电子相比,Ⅱ中的电子( )A.运动轨迹的半径是Ⅰ中的k 倍B.加速度 的大小是Ⅰ中的k 倍C.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Ⅰ中的k 倍D.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Ⅰ中的相等 20.(多选)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经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 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a/3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 C.15 D1821.(多选)如图,滑块a 、b 的质量均为m ,a 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 ,b 放在地面上。
a 、b 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相连,有静止开始运动。
不计摩擦,a 、b 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则( )A.a 落地前,轻杆对b 一直做正功B.a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2ghC.a 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a 落地前,当a 的机械能最小时,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6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物块下滑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 2,打C 点时的物块的速度v=_________m/s ;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23.(9分)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的两倍。
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v(量程3V ,内阻约为3000Ω) 电阻箱R 0(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为100Ω,额定电流2A) 电源E(电动势6V ,内阻不计) 开关2个,导线若干(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vR ',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R v 相比,v R '_____R v (填“>”、“=”或“<”),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如图,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 、B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v 0,方向与电场方向夹角为60°;它运动到B 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
求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
25(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0.6)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 2。
求:(1)在0~2s时间内A和B的加速度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
三、选考题(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选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2.(10分)如图,一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A侧上端封闭,B侧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处开关K关闭,A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10.0cm,B侧水银面比A侧的高h=3.0cm。
现将开关K打开,从U形管中放出部分水银,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h1=10.0cm时将开关K 闭合。
已知大气压强P0=75.0cmHg。
(1)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侧空气柱的高度;(2)此后再向B侧注入水银,使A、B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求注入的水银在管内的高度。
3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地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__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E、分别用a、b光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2.(10分)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 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与O的距离为35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
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s,振幅A=5cm。
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
求:(1)P、Q间的距离;(2)从t=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的路程。
35.[物理-选修3-5](15分)1.(5分)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角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2.(10分)滑块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
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求:(1)滑块a、b的质量之比;(2)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2015年新课标Ⅱ卷试卷总评: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物理部分,整体题型结构与2014年高考相比,有两点区别,一是多了一个多项选择题,少了一个单项选择题;二是压轴题与力学大题互换位置.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考查,考查了图像法、零值分界法等方法,如17题、21题,注重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16题、18题,注重试题创新,如25题等.14.解析:两板水平放置时,放置于两板间a 点的带电微粒保持静止,带电微粒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平衡.当将两板逆时针旋转45°时,电场力大小不变,方向逆时针偏转45°,受力如图,则其合力方向沿二力角平分线方向,微粒将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选项D 正确.答案:D15.解析:金属框abc 平面与磁场平行,转动过程中磁通量始终为零,所以无感应电流产生,选项B 、D 错误.转动过程中bc 边和ac 边均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由右手定则判断U a <U c ,U b <U c ,选项A 错误.由转动切割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公式得U bc =-12Bl 2ω,选项C 正确.答案:C16.解析:设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与同步轨道高度相同的某点时,速度为v 1,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为v 2,该点在同步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为v .三者关系如图,由图知附加速度方向为东偏南,由余弦定理知v 22=v 21+v 2-2v 1v cos 30°,代入数据解得v 2≈1.9×103 m/s.选项B 正确.答案:B17.解析:由P -t 图像知:0~t 1内汽车以恒定功率P 1行驶,t 1~t 2内汽车以恒定功率P 2行驶.设汽车所受牵引力为F ,则由P =F v 得,当v 增加时,F 减小,由a =F -fm知a 减小,又因速度不可能突变,所以选项B 、C 、D 错误,选项A 正确.答案:A18.解析:指南针是一个小磁体,具有N 、S 两个磁极,因为地磁场的作用,指南针的N 极指向地理的北极,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因为指南针本身是一个小磁体,所以会对附近的铁块产生力的作用,同时指南针也会受到反作用力,所以会受铁块干扰,选项C 正确.在地磁场中,指南针南北指向,当直导线在指南针正上方平行于指南针南北放置时,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在指南针处是东西方向,所以会使指南针偏转.正确选项为B 、C.答案:BC19.解析:两速率相同的电子在两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且I 磁场磁感应强度B 1是Ⅱ磁场磁感应强度B 2的k 倍.A :由q vB =m v 2r 得r =m v qB ∝1B,即Ⅱ中电子运动轨迹的半径是Ⅰ中的k 倍,选项A 正确.B :由F 合=ma 得a =F 合m =q v B m ∝B ,所以a 2a 1=1k,选项B 错误.C :由T =2πr v 得T ∝r ,所以T 2T 1=k ,选项C 正确.D :由ω=2πT 得ω2ω1=T 1T 2=1k,选项D 错误.正确选项为A 、C.答案:AC20.解析:设该列车厢与P 相连的部分为P 部分,与Q 相连的部分为Q 部分.设该列车厢有n 节,Q 部分为n 1节,每节车厢质量为m ,当加速度为a 时,对Q 有F =n 1ma ;当加速度为23a 时,对P 有F =(n -n 1)m 23a ,联立得2n =5n 1.当n 1=2,n 1=4,n 1=6时,n =5,n =10,n =15,由题中选项得该列车厢节数可能为10或15,选项B 、C 正确.答案:BC21.解析:由题意知,系统机械能守恒.设某时刻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此时刚性轻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分别将v a 、v b 分解,如图.因为刚性杆不可伸长,所以沿杆的分速度v ∥与v ∥′是相等的,即v a cos θ=v b sin θ.当a 滑至地面时θ=90°,此时v b =0,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mgh =12m v 2a,解得v a =2gh ,选项B 正确.同时由于b 初、末速度均为零,运动过程中其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即杆对b 先做正功后做负功,选项A 错误.杆对b 的作用先是推力后是拉力,对a 则先是阻力后是动力,即a 的加速度在受到杆的向下的拉力作用时大于g ,选项C 错误.b 的动能最大时,杆对a 、b 的作用力为零,此时a 的机械能最小,b 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所以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选项D 正确.正确选项为B 、D.答案:BD 22.解析:(1)物块沿斜面下滑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纸带可得连续两段距离之差为0.13 cm ,由a =Δx T 2得a =0.13×10-2(0.02)2 m/s 2=3.25 m/s 2,其中C 点速度v =x BDt BD =(3.65+3.52)×10-22×0.02 m/s ≈1.79 m/s.(2)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则物块所受合外力为F 合=mg sin θ-μmg cos θ,即a =g sinθ-μg cos θ得μ=g sin θ-ag cos θ,所以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θ.答案:(1)3.25 1.79 (2)C23.解析:(1)因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小,所以选择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合开关S 1、S 2,调节R 1,使电压表的指针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S 2,调节电阻箱R 0,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所示的电阻值,此即为测得的电压表内阻.(3)断开S 2,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支路总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也增大;此时R 0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故R V ′>R V (其他合理说法同样给分).答案:见解析. 24.解析:设带电粒子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v B .粒子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速度分量不变,即v B sin 30°=v 0sin 60°① 由此得v B =3v 0 ②设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AB ,由动能定理有qU AB =12m (v 2B -v 20)③ 联立②③式得U AB =m v 20q ④答案:m v 20q25.解析:(1)在0~2 s 时间内,A 和B 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1、N 1是A 与B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 2、N 2是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 1=μ1N 1① N 1=mg cos θ② f 2=μ2N 2③N 2=N 1′+mg cos θ④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f 1=ma 1⑤mg sin θ-f 2+f 1′=ma 2⑥ N 1=N 1′⑦ f 1=f 1′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a 1=3 m/s 2⑨ a 2=1 m/s 2⑩(2)在t 1=2 s 时,设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 v 1=a 1t 1=6 m/s ⑪ v 2=a 2t 1=2 m/s ⑫t >t 1时,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此时A 与B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a 1′=6 m/s 2⑬ a 2′=-2 m/s 2⑭B 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2,B 的速度减为零,则有 v 2+a 2′t 2=0 ⑮ 联立⑫⑭⑮式得 t 2=1 s ⑯在t 1+t 2时间内,A 相对于B 运动的距离为s =⎝⎛⎭⎫12a 1t 21+v 1t 2+12a 1′t 22-⎝⎛⎭⎫12a 2t 21+v 2t 2+12a 2′t 22 =12 m<27 m ⑰此后B 静止,A 继续在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 3后A 离开B ,则有l -s =(v 1+a 1′t 2)t 3+12a 1′t 23⑱可得t 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⑲ 设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为t 总,有 t 总=t 1+t 2+t 3=4 s答案:(1)3 m/s 2 1 m/s 2 (2)4 s33.解析:(1)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选项A 正确.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不是一种化学反应,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选项E 错误.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选项D 正确.(2)(ⅰ)以cmHg 为压强单位.设A 侧空气柱长度l =10.0 cm 时的压强为p ;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1=10.0 cm 时,空气柱的长度为l 1,压强为p 1.由玻意耳定律得pl =p 1l 1①由力学平衡条件得 p =p 0+h ②打开开关K 放出水银的过程中,B 侧水银面处的压强始终为p 0,而A 侧水银面处的压强随空气柱长度的增加逐渐减小,B 、A 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也随之减小,直至B 侧水银面低于A 侧水银面h 1为止.由力学平衡条件有p 1=p 0-h 1③联立①②③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l 1=12.0 cm ④(ⅱ)当A 、B 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时,设A 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 2,压强为p 2.由玻意耳定律得pl =p 2l 2⑤由力学平衡条件有 p 2=p 0⑥联立②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l 2=10.4 cm ⑦设注入的水银在管内的长度为Δh ,依题意得 Δh =2(l 1-l 2)+h 1⑧联立④⑦⑧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Δh =13.2 cm ⑨答案:(1)ACD (2)(ⅰ)12.0 cm (ⅱ)13.2 cm34.解析:(1)通过光路图可看出,折射后a 光的偏折程度大于b 光的偏折程度,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b 光的折射率,选项C 错误.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选项B 正确.由n =cv 知,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选项A 正确.入射角增大时,折射率大的光线首先发生全反射,a 光首先消失,选项D 正确.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根据Δx =Ldλ得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选项E 错误.(2)(ⅰ)由题意,O 、P 两点间的距离与波长λ之间满足OP =54λ①波速v 与波长的关系为v =λT② 在t =5 s 的时间间隔内,波传播的路程为v t .由题意有v t =PQ +λ4③式中,PQ 为P 、Q 间的距离.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PQ =133 cm ④ (ⅱ)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运动的时间为t 1=t +54T ⑤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每经过T4,波源运动的路程为A .由题给条件得t 1=25×T4⑥故t 1时间内,波源运动的路程为 s =25A =125 cm ⑦答案:(1)ABD (2)(ⅰ)133 cm (ⅱ)125 cm35.解析:(1)电子束具有波动性,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选项A 正确. β射线在云室中高速运动时,径迹又细又直,表现出粒子性,选项B 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体现出波动性,选项C 正确.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束工作的,体现了波动性,选项D 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体现的是波的粒子性,选项E 错误.(2)(ⅰ)设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a 、b 碰撞前的速度为v 1、v 2.由题给图像得 v 1=-2 m/s ① v 2=1 m/s ②a 、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0. 由题给图像得 v =23m/s ③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1+m 2v 2=(m 1+m 2)v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m 1∶m 2=1∶8⑤(ⅱ)由能量守恒得,两滑块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12m 1v 21+12m 2v 22-12(m 1+m 2)v 2⑥ 由图像可知,两滑块最后停止运动.由动能定理得,两滑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12(m 1+m 2)v 2⑦联立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W ∶ΔE =1∶2⑧答案:(1)ACD (2)(ⅰ)1∶8 (ⅱ)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