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纪录片配音技巧的把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04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纪录片的配音是确保纪录片真实性的重要因素。
电视专题纪录片的配音有好几种形式,有对人物对话的配音,也有对画面的解说。
而其中最常见的便是画外音,这也是纪录片的基础形式。
本文以部分纪录片为例,从电视专题纪录片配音技巧、配音演员的语言使用、纪录片风格及形式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纪录片的配音模式
纪录片配音模式中最常见的便是解说式的画外音模式,这种配音形式,重点是对画面予以解说。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若没有画外音的解说,整部纪录片会显得极其尴尬。
对画面配以解说,可以让观众深刻感受画面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在配音过程中,需要配音演员先对画面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其风格特征敲定适当的配音风格以及采用的声线。
配音旁白部分多适用播音腔。
女声在配音时,可以适当降低音高,使整体声线变得有力。
纪录片相较电影而言,关注度并不高。
但纪录片有一点是电影无法企及的,那便是纪录片的真实性。
因此,在为纪录片配音时,需要注重配音的生活化,尽可能地使配音风格与纪录片一致。
二、纪录片配音技巧
纪录片内容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展示,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需要重视内容的丰富性,提升纪录片的娱乐性。
1.服务于画面为配音第一要务。
纪录片配音比广播新闻播音的语言更灵活、更富有变化,比电视新闻片的配音更具艺术美感、语言处理的技巧性更强、表达的语态形式更丰富多样。
因此在纪录片配音方面,需要配音演员根据具体片子内容用不同的声线进行生动诠
释。
配音解说,因其更多受制于画面的内容和画面人物的情感状态,所以服务于画面为其第一要务。
2.灵活处理重音。
配重音需要根据具体的画面内容进行,通常强调的都是表现情感色彩的重音。
当画面内容不能准确表达主题的时候,解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画面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主题,则不需要过分强调对重音的使用。
3.确保声音风格与纪录片风格相符合。
专题纪录片多采用标准的播音腔对画面进行解说,尤其是央视纪录片。
播音腔虽正规,却少了生活化和娱乐化的风格。
在配音过程中,需要配音演员依据画面内容以及画面风格对声音进行调整。
幽默风格的纪录片,配音演员可以用活泼俏皮的声线进行配制,用最适合影片内容的声音完成配制工作。
配音演员不但要做到眼中有稿,还要做到脑中有像,要根据画面和同期声人物的表现,调动自己的感情,才能切合整体风格。
4.表达真情实感。
对感情、感觉、氛围等的掌握在纪录片配音解说中很重要。
任何不良情绪都可能造成与观众的隔膜。
在大量的配音解说中,大家一致的主张是,尽量以平民语态淡化“主观自我”的拿腔拿调,换以平实朴素自然的语气来“解说”内容事实,这种风格对画面的情节和内容叙事性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力。
5.合理把握配音语速。
纪录片的解说语速往往多变。
纪录片配音语速再快,也不能平地蹦字或平推语流。
应当形成波浪形语流,根据语意和情感的需要,顺势而上、顺势而下,这样,语速既快,又清楚、自然。
语速再慢,也要把握好语势趋向和语尾的处理,不能语尾全下滑。
要仔细揣摩其作用和韵味,用气托住声音。
三、纪录片配音的作用
画面是纪录片的基础,通过对观众视觉的刺激吸引观众注意力。
但配音同样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环节。
电视专题纪录片配音技巧的把控
□吴峰
【摘
要】纪录片是一种记录真实的影片形式。
在电视节目中,专题纪录片是对某一个人、某一个事
件、某一个区域的真实呈现。
在电视专题纪录片中,画外音非常重要,配音的添加可以对纪录片的画面进行解说,这也是画外音配音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文重在探讨如何在纪录片中合理把控配音的技巧。
【关键词】电视专题纪录片配音技巧
配音把控
112
2020.04经典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没有使用太多的技术手段,只用一台摄影机拍摄下北方纳努克人群的日常生活。
纪录片重在真实,只有真实才能触动人心。
纪录片的配音是确保纪录片真实性的重要因素。
配音演员在进行声音演绎的过程中,是对解说词文字变有声语言的再创作,解说是凝聚纪录片的纽带,是纪录片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音演员通过声音和视频结合给受众带来一种真实的感受。
不论是纪录片还是电影,配音不仅能够展现人物对话,还能以画外音、旁白的形式呈现画面人物内心的思考。
纪录片解说时一定要注意声画结合,在进行解说时不仅仅是进行声音上的塑造,还要和画面结合起来,声随情动,情随影动。
纪录片配音需要注重后期剪辑,结合人物形象、影片风格,决定最佳的配音方案。
要对配音演员进行精心挑选。
好的配音演员对自己的声音音色、表达技巧能够控制自如,声音承载能力很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塑造能力,从而可以适应更多类型、风格纪录片对解说者声音气质的要求。
配音演员应该参照纪录片的整体风格来把控配音风格。
后期剪辑是纪录片制作的最后一个阶段,将拍摄素材整合在一起,将画外音、音效等
融合在一起,制作出一部完整的片子。
考虑到后期剪辑的需要,在配音过程中,需要将部分声音分开录制。
四、结语
纪录片是表达真实的影片,纪录片的制作需要很多环节的共同努力。
面对媒体融合的大趋势,纪录片创作者应立足纪录片资源深耕细作,不断创新探索融媒体纪录片新模式,让优质内容的生产力得以最大化释放。
好的配音、好的内容、好的制作会让大屏付费纪录片成为可能,为多方创造更大价值。
相对冷门的纪录片唯有靠艺术品质说话,才能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关注度。
换句话说,想要把“互联网+”时代给纪录片业提供的更多美好可能变成现实,我们不仅要开拓思路、创新突破,更应担当责任、坚守使命,不贪多贪快,不好高骛远,不朝秦暮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艰苦磨炼,以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打磨作品。
■
(作者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李冬梅.电视专题纪录片配音技巧把控[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6):170;[2]杨健.电视专题片配音中基调的把握[J].西部广播电视,2019,(17):132-13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媒介文化也经历着翻天覆地的革新,电视节目的发展见证了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
回看4G 的普及,展望飞速发展的5G 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
从电视机到网络电视,媒介终端的变化只是观看方式的转移。
其内容所传递的价值才是电视节目的真正意义。
近年来,职场类真人秀成为当下综艺市场较为热门的题材。
在大众眼里,当下颇为风光的职场类综艺,因其真实、残酷、接地气的特征,或许比披着职场外衣的偶像剧更真实,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或社会话题。
集中推出的职场类真人秀无疑是击中了当下年轻人职场焦虑的
若干痛点,至少在创新角度来看,节目已然成功了一半。
本文以求职类真人秀为研究对象,运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尝试对当下这一电视节目类型进行分析。
一、真人秀和职场类真人秀
“真人秀”Reality television,在国内外研究中尚无统一的定义。
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将真人秀定义为由设置者、参与者和观众相互结合,通过某种竞赛的方式来实现沟通的一种派生节目形式。
随着观众对节目需求的改变,真人秀也在不断整合,职场类电视真人秀节目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求职、迁升和创业的基本技对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冷思考”
□魏婧婧梁婧
【摘
要】职场类真人秀节目成为继相亲节目后又一热门节目类型。
本文以求职类真人秀为研究
对象,运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尝试对当下这一电视节目类型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视节目真人秀
法兰克福学派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