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答题模板
1、判断行为对错
该老师的行为不符合\符合……的要求(没有践行\践行了……),不值得\值得大家学习2、理论要求+材料分析
注意:分条罗列,重要的写在前面,不太重要的写在后面,材料分析既可以用自己的话对材料概括,也可以用
材料中下关的句子。

一般为3-4条3、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
标志性词语:综上所述/总之/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
素质教育观
一、必考考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
正:一个都不能少,教育关注所有学生反:差别对待,忽视差生,贫困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正:德智体美并重,不以某个方面的优劣排序反:只重视学习成绩,只重视主科,只重视特长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正:保护好奇心求知欲,鼓励探索实践
反:忽视学生好奇心、创新,忽视实践,照本宣科,只给标准答案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正:允许自主探索发现,自主思考,因材施教
反:单纯的灌输式、填鸭教学、一刀切,抹杀学生的个性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正:注重生活能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长远发展、关注未来反:只关注现在
记忆口诀:双全双发展,创新与实践
二、命题套路: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

三、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一般分三段作答:
(一)先评价,该老师的行为不符合\符合……的要求(没有践行\践行了……),不值得\值得大家学习。

如: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错误)的,有助于(不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符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
的要求;
(二)再分析(理论要点+展开+材料分析)
注意:分条罗列,重要的写在前面,不太重要的写在后面,材料分析既可以用自己的话对材料概括,也可以用材料中相关的句子。

一般为3-4条,所列的点需要在材料中有体现。

.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材料中某老师……符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素质教育观要求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

材料中某老师……
符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素质教育观要求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尊重并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材料中某老师……符(违背)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素质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材料中某老师……符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三)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标志性词语:综上所述/总之/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综上所述材料中的某老师符合(违背)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需要我们杜绝)。

四、例题
【材料分析题】赵峰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名列前茅。

他上课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与同学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

每当有同学问他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都不会做……那好吧,由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地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

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不喜欢赵峰,却视而不见。

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其他方面只字不提。

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首先,两位老师的的教育行为都不恰当,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材料中的两位教师只看重赵峰的学习成绩,对赵峰的其他问题却不予重视,甚至不以为然,这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行为,不利于赵峰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观背道而驰。

.素质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材料中的两位教师只对赵峰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其他方面只字不提,对赵峰与同学的人际交往问题也不予重视,不利于赵峰的长期发展。

总之,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儿童观
一、必考点儿童观
.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1)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尊重发展规律:方向性和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2)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看到潜力、发展的眼光、形成性评价(3)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个体
未定型性、各方面都是可以改变,人生发展初期、幼稚性,易受伤害(4)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德智体美劳,生理心理完整和谐发展正:发掘幼儿潜力
尊重发展规律未定型可改变
正:全面发展
反:“一棒打死”
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定性、贴标签
.幼儿是独特的人
(1)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人
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

(2)幼儿是独一无二的人
独特的个体,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正:丰富个性,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反:一刀切,一锅煮,忽视个体独特性
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

正:允许幼儿主动探索
反:教师强加意志、单纯灌输、服从教师组织安排
幼儿是权利的主体
.幼儿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并且和成人一样,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价值。

相同的社会地位,能自由行使自己权利
.幼儿作为权利主体的特殊性
需要保护,与成人责任和义务有差别正:尊重、保护、差别责任
反:侵犯幼儿基本权益;讽刺、挖苦幼儿记忆口诀:独立、发展、两主体
二、命题套路:
请结合材料,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

三、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一般分三段作答:
(一)先评价,该老师的行为不符合\符合……的要求(没有践行\践行了……),不值得\值得大家学习。

如: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错误)的,遵从(违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有助于(不利于)儿童的
身心发展;
(二)再分析(理论要点+展开+材料分析)
注意:分条罗列,重要的写在前面,不太重要的写在后面,材料分析既可以用自己的话对材料概括,也可以用材料中相关的句子。

一般为3-4条,所列的点需要在材料中有体现。

.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

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要尊重发展规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材料中……遵从了幼儿发展的身心规律。

.幼儿是独特的人。

幼儿是独特的个体,面对不同的幼儿,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一锅煮,忽视个体独特性。

材料中……遵从了儿童是独特的人的儿童观;
不能强加意志、单纯灌输知识给幼儿,而是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材料中某老师……符合(违背)了儿童观的要求;
(4)幼儿是权利的主体,教师要尊重、保护幼儿,不能侵犯幼儿基本权益;讽刺、挖苦幼儿。

材料中……遵从了幼儿是权利的主体的儿童观。

(三)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标志性词语:综上所述/总之/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
如:综上所述材料中的某老师符合(违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需要我们杜绝)
四、例题
(材料分析题)材料:下面是某幼儿园大班李老师的教学片段:师:小嘴巴?幼:不说话师:小朋友们看着黑板,黑板上是什么呢?幼:数字9的分解师:很好,我们上节课学了数字9的分解,小朋友们会了吗?幼:会了师:真棒!那你们一起读一遍,9可以分成1和8,预备,起!幼:9可以分为1和8,9可以分为2和7,9可以分为3和6,9可以分为4和5,9可以分为5和6师:停!停!停!9可以分为4和5后面该怎么背了,
涛涛,就是你领着大家乱背,声音又大,你给我小声点,其他小朋友别跟着他背!重新来一遍!9可以分为1和8,预备,起!涛涛在李老师的责备及小朋友们的讥笑声中低下了头。

其他的小朋友则附和着,一起背诵起来。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
参考解析:
李老师的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没有体现“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

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幼儿的发展潜能极大,教师应当把幼儿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幼儿,教师不能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幼儿现有的身心特点和水平,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幼儿的身心发展尽管很快,但毕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期,因此具有幼稚性。

幼儿身心的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完善,极易受到伤害。

因此,幼儿教师应努力地呵护、照料和关心他们。

材料中,李老师因幼儿涛涛背诵错误而责备他,没有做到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

.幼儿是独特的人。

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人,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材料中李老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幼儿是受教育的对象,幼儿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材料中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有主观能动性。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推动儿童健康成长。

材料中李老师没有
针对幼儿的错误进行分析和引导,而是直接责备幼儿,故李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必考考点——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化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组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记忆口诀:两开一促一研究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3、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记忆口诀:重赏助导反思合作
二、命题套路: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

三、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一般分三段作答:
(一)先评价,该老师的行为不符合\符合……的要求(没有践行\践行了……),不值得\值得大家学习。

如:该教师的做法是正确(不正确)的,符合(不正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要求,有助于(不利于)培
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再分析(理论要点+展开+材料分析)
注意:分条罗列,重要的写在前面,不太重要的写在后面,材料分析既可以用自己的话对材料概括,也可以用材料中相关的句子。

一般为3-4条,所列的点需要在材料中有体现。

(二)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角色做到转换
①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②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上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③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上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④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材料中……....
(2)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行为做到转换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学生;②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学生;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③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材料中……..
(三)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标志性词语:综上所述/总之/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
如:综上所述材料中的某老师符合(违背)“新课程背景下的”的教师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需要我们杜绝)。

四、例题材料:
刘老师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一所乡村小学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

三十年来,她一直坚守在乡村学校教学的第一线。

为了寻找孩子们观察的野花,刘老师在河岸、田埂精心识别、挑选;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在家人熟睡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厨房里反复朗读课文;大雪过后,她又会兴致勃勃地带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自然。

刘老师坚持每天早起,坐在校园旁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海子、普希金、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她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有厚厚的几本,她还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阅读许多中外教育名著,撰写教学日志,并不断改进自身教学实践。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
参考解析:材料中刘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

情感,想办法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亲自带领学生们实践体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2)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材料中,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各方面的知识视野与修养,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中刘老师,通过废寝忘食的钻研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研究如何完善自己的课程,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在对待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帮助、在材料中,刘老师没有单纯的教教材,而是给学生创造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的机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材料中,刘老师并没有单纯的教教材,而是对课程进行因地制宜的优化,更好的被学生接受,是现有课程从有到优,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像刘老师一样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一、必考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育育人-教师的天职和根本任务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记忆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二、命题套路
材料分析题命题套路: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

三、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一般分三段作答:
如: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三爱两人一终身”,该教师的做法是正确(错误)的,他践行(违背)了XXXXX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再分析(理论要点+展开+材料分析)
注意:分条罗列,重要的写在前面,不太重要的写在后面,材料分析既可以用自己的话对材料概括,也可以用材料中相关的句子。

一般为3-4条,所列的点需要在材料中有体现。

.教师践行(违背)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

要求教师热爱祖国和人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材料中…….教师践行(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要求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材料中…….该教师践行(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严慈相济保护学生安全,关爱学生健康,不讽刺、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材料中……
.该教师践行(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要求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材料中……
.该教师践行(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要求教师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之为之便谋取私利。

材料中……
.该教师践行(违背)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

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勇于创新。

材料中……
(三)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标志性词语:综上所述/总之/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综上所属,该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需要我们避免)。

四、例题
学校组织秋游,关老师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参观。

大家参观猴山时发现老猴子抢小猴子的东西吃,于是纷纷议议论:“老猴子怎么抢小猴子的东西吃呢”,“它怎么不爱护小猴子呢”,“猴子又不是人”“人有时候也会抢东西吃”……听着同学们的议论,老师若有所思。

返校后,关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

“老猴子抢小猴子的东西吃就是不对”
“《动物世界》里面说,这是动物的生存竞争,属于动物的本能,无所谓好坏”“动物间可以这样,我们人可不能这样”
关老师赞同道:“对!动物之间可以抢东西吃,而人不能,因为人类社会里讲文明的,我们要尊老爱幼。

”小松站起来追问道:“有的人捕杀猴子,卖到酒店去,他们这样做,对吗?”
关老师回答:“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爱护动物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不能仅停留在保护动物的口号上,而应思考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人。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关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
关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

值得肯定。

.首先,关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要求老师在工作中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材料中关老师通过全班同学
.其次,关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要求老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材料中关老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学习,引导学生尊老爱幼,保护动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关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要求老师坚守高尚情操,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材料中关老师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尊老爱幼,给学生树立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