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 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谈中国诗》 课件 (共26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谈中国诗》 课件 (共26张)
答案:作者用“蛛丝网”和“钢丝网”,“乐队合奏”和“吹芦 管”的对比,指出中西诗的差异。中国的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西方诗狂放,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威力。中国诗看似 轻淡,却字字珠玑,敲人心扉。
三、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课文末段写道:“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 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像这样的句子读 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妙,有人认为不雅。请结合课文内容和 作品风格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句话是作者针对发问者的立场来说的。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 他会辨别,但不会笼统地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印象。“他要把每个诗人 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 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很难形成整体印象,绝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只有读过外国诗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才会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去求证这 个问题。
谈中国诗 钱钟书
作者简介
简历: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 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 究家。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 锡,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国留学。两年以后,获博 士学位。之后随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 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 学校。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 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
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精髓(suǐ) ④梵文(fàn) ⑦犬吠(fèi)
②一蹴而至(cù) ⑤颦蹙(pín cù) ⑧狡黠(xiá)

人教版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课件(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课件(20张PPT)

异:
《观沧海》篇幅短小。
《致大海》篇幅较长,。
《观沧海》意味深远,富于暗示性。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 时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 襟的象征。
《致大海》抒情充分,体现了外国诗直 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 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国钱

钟 书
钱钟书
现代文学研究家、 作家,字默存,号槐 聚,代表作是长篇小 说《围城》。
他的小说或散文, 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 点。
钱钟书精熟中国文化,通览世 界文化。他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 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 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 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 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 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 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 的偏见。钱先生对于推进中外文 化的交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 学术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 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钱钟书
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 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 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人生像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城里面的 人拼命想出去。 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 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猪是否能快乐得象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 得象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 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 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 憔悴。
课外拓展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谈中国诗》 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谈中国诗》 PPT课件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西方读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中 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 的可涵咏价值是很大的。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也有“厚重”诗,但 比起西方诗歌来,还是轻柔得多。作者强调,中国诗并没有特别 “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 所谓“中国的”成分。总之,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别的诗歌作 品中是共同的。
“我觉得有两种文人:一种是思想型的文人,一种是学者型的文人。 钱钟书是属于后者的。”(刘川鄂)
文学常识
钱钟书与吴宓
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 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 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吴宓对这个天才更是“青眼 有加”。
答案: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人的思想、情感、理智、意志等 可以有所放纵、驰骋,但最终还得有所回归,寻找定所。生动确切 的比喻,令人拍案叫绝。
6.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歌有什么特征?
答案:第一,中国先有抒情诗,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 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西方诗歌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最后才 有抒情诗。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歌发展初期已经 出这现种,“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以致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西方 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的“短”的标准比我们 所说的“短”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深 远的意味。
答案:这句话是作者针对发问者的立场来说的。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 他会辨别,但不会笼统地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印象。“他要把每个诗人 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 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很难形成整体印象,绝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只有读过外国诗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才会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去求证这 个问题。

《谈中国诗》ppt课件

《谈中国诗》ppt课件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 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抒情诗——戏剧诗,没有史诗。是早熟的,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 楼阁。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3.中国诗的特点之一:篇幅短小
4、5.中国诗的特点之二:富于暗示性 6.中国诗的特点之三: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7.特点之四: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谈中国诗的立场是比较文学
中国诗 发展史 西洋诗
尖刻斩截
抒情诗——戏剧诗 史诗— 戏剧诗— 抒情诗 意味无穷
韵味 句式
节奏 内容
疑问语气结尾多
象吹芦管
疑问语气结尾少
乐队合奏
无甚差异
无甚差异
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 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
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 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 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 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 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 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 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 1966年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 , 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 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 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 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 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 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 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 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 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 立场。
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 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因为只读中国诗的人,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 中”,没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就“不能对整个本国 诗尽职”。只有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居高临下地 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 得出合理的结论。

《谈中国诗》ppt课件

《谈中国诗》ppt课件

才情横溢
众多著名诗人的杰作展现了中 华文化的多元和丰富,永远值 的影响力和意义不仅 体现在文化传承上,更融入了 人们的生活与思考,成为精神 的力量。
《谈中国诗》
中国诗歌是中华文化瑰宝,通过美丽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深沉的思考, 丰富的情感和壮丽的自然景色。
诗歌的历史
1 源远流长
中国的诗歌历史可以追溯 到三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诸多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2 变革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诗歌形 式也不断演变和丰富,呈 现出不同的面貌。
3 文人雅士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诗歌情 有独钟,他们的才华和创 作成就丰富了中国诗歌的 历史。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
意境丰富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意象, 古代诗人常常将自然景色和人 情世态融为一体。
抒发情感
古代诗歌是表达内心感受和情 感的重要媒介,包含了对爱情、 友情、乡愁等主题的诠释。
音韵和谐
古代诗人追求韵律的和谐,往 往采用工整的韵脚和押韵的手 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具有豪放的气势和丰富的 想象力,被誉为“诗仙”。
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民 疾苦的关切,堪称“诗史之宝”。
白居易
爱情诗人,他的诗作充满温情和细腻,被誉为“诗 圣”。
苏轼
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诗歌婉约而秀丽,留下了许 多经典之作。
中国诗歌的影响和意义
文化传承
1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诗歌在五四运动中迎来了新的发展,诗人们开始关注时代变迁和个人内 心体验。
2
现代诗派系的兴起
从北方的“雨巷派”到南方的“桂林派”,现代诗歌中出现了多样化的创作流派。

《谈中国诗》ppt课件

《谈中国诗》ppt课件

05
中国诗歌翻译与传播
翻译原则与技巧探讨
忠实原文
01
在翻译中国诗歌时,首要原则是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诗的
意义、情感和韵味。
保持诗歌形式
02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诗歌的形式,如押韵、节奏等,以
体现诗歌的音乐美。
文化背景考虑
03
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注释、解释
等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互动关系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体现在创作实践上,还体现在理论研究和批评领 域。通过对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 律。
古典诗歌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古典诗歌对当代文学 创作的影响
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许多当代作家在创作中自觉 或不自觉地借鉴了古典诗歌的表现手 法和艺术技巧,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青玉案·元夕
此词为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描绘元夕之夜的景象和词人的 感受,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和对未来的期许。
04
中国诗歌与现代文化关系
传承与创新:古典诗歌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
01 02
古典诗歌的传承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媒体等多种渠道得以 传承。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能够欣赏到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和意境 之深远。
象征手法与意象运用
象征手法
中国诗歌中常常运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动物、植物等 赋予象征意义,来表达诗人的情
感和主题。
意象运用
意象是中国诗歌中重要的艺术手法 之一,诗人们通过创造独特的意象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增强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谈中国诗PPT课件

谈中国诗PPT课件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 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 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 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 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 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 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 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 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 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 装懂的人。
中国诗的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 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 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 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 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 且逐渐腐化。 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 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 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 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 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 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 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 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 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 7、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 远的意味。 • 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 理解。 •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 和暗示性。 • 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 原因。 • 【答案B项表述错误,中国诗歌以篇幅短小见长 ,但是并不是深奥难于理解,恰恰是“易尽”而 “无垠”。即容易读完,但韵味悠长]

《谈中国诗》 ppt优秀课件

《谈中国诗》 ppt优秀课件
此句的“谈话”“演讲”分别比喻中国诗的斯文和西洋诗 的狂放。“像良心的声音”这个比喻充分写出了中国诗无声胜 有声的特点。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 我们叫它‘西洋狗’。”
此句通过对狗的不同叫法来阐述不管是中国诗还是外国 诗,首先它们是诗。
依据全文,谈谈你对“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 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一句含义的理解。
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而篇幅的短小也形成了中 国诗的特点。形象地表明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怀孕的静默。”
“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怀孕”指有所包含,内蕴丰厚。
“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 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音调比较单 薄,只像吹着芦管”。
谈中国诗
钱钟书
1、概括中国诗歌特点,并能说出中国诗歌与西方诗 歌的异同点。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文章比喻生动、深刻、幽默 的特点。
这节课的要解决的任务是概括主要内容和赏析语言特 点。①由对钱钟书的赞誉导入新课;②简单介绍钱钟书, 正音与梳理文章内容;③赏析比喻的妙用;④感受作者的 学养; ⑤课堂检测。

不过,“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 面,往 往又是 与时俱 进、随 地而异 的。能 历久不 衰而长 传的道 德典范 不多, 因“立 德”而 青史留 名的例 子也很 少。加 以中国 历代皇 帝都想 要作之 君作之 师,所 以士人 自然也 多朝立 功立言 的方向 努力。 大体上 ,真能 两者兼 具的读 书人, 重立功 仍胜于 立言。
此句用旅行最终要回家来阐释读中国诗的目的,诗要使人知 道什么是诗。
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对比中外诗歌,目的还是要回归本国 诗歌,体会其中的精妙,否则只注重外国诗歌的特点,对把握诗歌 的本质是没有意义的。

《谈中国诗》课件(共41张PPT)

《谈中国诗》课件(共41张PPT)

“行”
体 裁

(如〈琵琶行〉〈短歌行〉)“吟”“曲” 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律诗(每首有首、颔、颈、尾四联,每
联两句,共八句)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
体诗
诗 绝句:(每首四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
言绝句

注:超过八句的叫排律,律诗格律极

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
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二、四、六、八
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 产生的负面影响。
如何理解?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 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 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 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 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如何理解?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 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 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 本位文化的人。
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结论是什 么?(8)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读《谈中国诗》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中国 诗的哪些特征?作者是怎样阐述的?
• (1)篇幅短小。作者在第3段指出,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 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 轻鸢剪掠”。原因是,“一篇诗里 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 国诗的篇幅”。
• (2)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 穷”。作者在第4、5段指出, 中国人说“言
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 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联 接着确切”,意思一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 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作 者还认为,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 不出来的话”。“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 比“西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拉丁诗里有 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

《谈中国诗》课件

《谈中国诗》课件
提示:相同点: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
然流露,《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 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 的情怀,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 非凡的心胸气魄。《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 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 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异:《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 “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 深远的意味。相比而言,《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 分。
小结
钱钟书先生的说理散文,以思想 的睿智见长。而在语言上,也表现出 这样一种睿智的味道,本文的语言便 是如此,充满了幽默风趣,让人忍俊 不禁。且这种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 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 征博引,充满机智,充分体现了钱钟 书语言的幽默特色。
《围城》妙喻
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 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理清文章思路
1、谈中国诗的方法(1) 2、中国诗的具体特点(2—7)
(2)中国诗的一般特点 (3—7)中国诗的特征:篇幅短 小;暗示性;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3、中国诗和西洋诗相通(8)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
比较文学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 律是什么?(2)
我的情人的消息 在春花中传布。
我的情人的消息
它把旧曲带到我的心上。
我的心忽然披上
(泰戈尔)
翼望的绿叶。
我的情人没有来,
但是她的摩抚在我的发上,
她的声音在四月的低唱中从芬芳的田野上传来。
她的凝望是在天空中,
但是她的眼睛在哪里?
她的亲吻是在空气里,
但是她的嘴唇又是在哪里?
课堂练习:
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 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它 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诗
钱钟书
作者简介
钱钟书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 1911年,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 取名“钟书”。 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钟书改字 “默存”,要他少说话。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 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 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 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 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壮士皆尽死,余人安在哉”;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人谁在” “同来玩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春去也,人何处; 人去也,春何处”。
通中外
1)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他会牢记诗人勃莱 克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英一次) 2)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他没法“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拉丁一次) 3)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 脑”。(法一次) 4)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 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 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印一次) 5)贵国爱伦·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美一次) 6)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而的轻 鸢剪掠。(英一次)
16)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 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两节。(英一次) 17)第二首是歌德《漫游者的夜歌》。 (德一次) 18)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 起魏尔兰的作风。(英一次) 19)贵国爱· 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 们诗里几千年前就有了。(美一次) 20)希腊神秘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有家 居,出门,回家。(希一次)
4.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 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 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 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 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 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5.鲍小姐穿得很少,于是她便有了个外号,叫“局 部真理”。
据说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两 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 里长城,再一个就是拜访一下学贯中西的学者 钱钟书先生。 一天,西方一位女学者好不容易搞到钱钟书 先生的住宅电话,于是她就提出约见的要求,可 是钱钟书先生却婉言谢绝,他说:“如果你觉得鸡 蛋好吃,何必非得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 书说话的幽默与机智由此可见一斑。
• 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 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从外国诗发现本国诗歌的东西
•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 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 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品读中国诗
•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 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西洋花 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 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 本位文化的人。
通学理
所谓通学理,是指钱钟书对于所涉比较文 学有着精深的学养,且他能把高深的问题通过 浅豁的语言达传输给读者(听众),做到雅俗 兼容,雅而不奥,俗而不庸。而他所阐述的每 一个道理都是言之有据的。全文要向外国人介 绍中国诗的特点,他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 巴的理论,而是深入浅出,运用各种可能的比 拟、比喻把读者引入他的论述之中。
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特点
“黄色的脸,黑色的眼, 不变是笑容 。” 那么欧洲人呢? 黄头发, 蓝眼睛, 白皮肤。
1、诗歌发展史 外国: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中国:抒情诗——戏剧诗——无史诗 (中国诗早熟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 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 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题目解说
钱钟书先生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 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 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 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 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 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 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 局限性。 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 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 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 化为中心的偏见。他对于推进中外文 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 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 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 壮士皆死尽,与人安在哉?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今年花落去年时,明年花开复谁在? 疑问语气作结
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
4、风格 外国:雄厚、沉重、狂放 异 中国: 轻淡,平和、内敛 •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 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 只像吹着芦管。 •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野蛮犬吠” 像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文明人话
5.内容: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晚钟送终了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微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鸟眠静不噪,我亦欲归休。
7)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 里望见了“无垠”。(英一次) 8)用最精细的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 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法一次) 9)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 死亡的不绕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 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 (英、法、德.意、俄、捷克各一次) 10)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英 一次) 11)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的问。 (英一次) 12)西洋诗的音调像乐团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 薄,只吹着芦管。(英一次)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没有坚实的基础 反语

2、篇幅 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爱伦 坡) 中国: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长诗比起外国诗, 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
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同(篇幅短)
3.语言 外国:听得见的音乐真美,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同(暗 中国:此时无声胜有声(言有尽而意无穷)) 示性)
• 1949,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 研究所事宜。 •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 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 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 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 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 绝拍摄。 • 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 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 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 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背景资料:
现代文学研究家、 作家,代表作是长篇 小说《围城》。 (《围城》已有英、法、 德、俄、日、西语译 本。)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 文,都具有机智隽永 的特点。
本文收入 《钱钟书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年版)。原 稿为英文,是他 1945年12月6日在 上海对美国人的演 讲,后节译为中文。
谈中西本位文化人,批判讽刺,也不失幽默
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 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2.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 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 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 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3.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 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 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 标识。
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可以一个“通”字概 括 一是通古今,
二是通中外,
三是通学理。
通古今
谈到中国诗的深厚意韵之时,钱钟书引用:
“此时无声胜有声” “解识无声弦指妙”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 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 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 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 保障。 • 将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和谐、优美、语气贯通的整句。 (可适当增删词语)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 然而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 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开放,冰天 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 而是凛冽的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育它成长,而不 是春风秋露。 它就是奉献给周总理的花,是天安门广场上一望无际 的花 。
• 同: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 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我们 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致大海》是一 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 热情礼赞。 • 异:《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是文艺 欣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相比 而言,《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观沧海》体现了中国 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 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大。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 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致大海》则体 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 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 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